1、寡人之于国也探究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文学地位及孟子的主要内容。 2.复习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 3.通过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孟子的“仁政”主张。 4.通过学习寡人之于国也感受孟子的雄辩气势。 5.通过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运用比喻和语言寓言故事论证的方法。 6.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掌握其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用法。 【知识链接】 1、解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孔子“先圣”)他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仁
2、政”和“性善论”。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战国中期,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所谓“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
3、力。”(韩非子.五蠹)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增殖人口。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 4.古代地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
4、,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冀州,“冀”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
5、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过秦论)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
6、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现陕西省大荔县、宜川县一带),黄河在此段是由北向南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区(现山西省西南部),黄河流经陕西、山西省境,自北而南,古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为河东。 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方,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济源县一带。如寡人之于国也:
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斜流,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
8、见。”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山西】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中、关西】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西域
9、】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
10、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吴】古代指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后泛指江、浙一带。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
11、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山名或水名加上“阴”、“阳”构成的地名如:汉阳、洛阳、淮阴、江阴、辽阳,华阴、华阳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南岳衡山
12、(湖南),北岳恒山(山西)。 【蛮荆、瓯越】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复习巩固:背诵并默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他在哲学上提出:“”、“”和“”。他把道德规范
13、概括为四种,即:、。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士应该做到“,”。 2、四书:;五经: (二)复习巩固鱼我所欲也 1是全篇中心论点的句子: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3鱼我所欲也中,用“”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是“”,所以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4鱼我所欲也中,。”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故不为苟得也”。 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谈到“万钟”时认为,如果不加以分辨接受,那就毫无意义,说的就,”。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以“,”说
14、明了自己对不合理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三)复习巩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2.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 ,。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 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 (四)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给下列加点的字正音 庠序()弃甲曳兵()
15、孝悌()饿殍() 数罟不入污池()()鸡豚购置狗彘之畜()()() 二、初步理解课文,把不会翻译的句子写在下面 第一节 一、检查预习情况,复习巩固:背诵并默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 (一)基础知识:(二)复习巩固鱼我所欲也 (三)复习巩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合作探究,翻译预习时不会翻译的句子: 第二节 【探究点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探究点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探究点三】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三节 一、温故知新:复习背
16、诵“五亩之宅未之有也” 二、【探究点一】孟子提出了哪些措施?设想了哪些结果? 三、课堂检测解释下列各组题中加点词的意义。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终生之计,莫如树人()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1)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2)脱我战时袍()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5)斧斤以时入山林() (6)时韩吏部权京兆() (7)时鸣春涧中() (8)不拘于时,学于余() 第四节 一、温故知新:复习诵读课文 二、【探究点】解释下列各组题中加点词的意义。 1、请以战喻() 可以无饥矣() 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老
17、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河内凶亦然() 然而不王者() 填然鼓之()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太后曰:“然。”()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直不百步耳通“”: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含义: 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今义:用于形影孤独的人 2、河内凶古义:今义:越南首都 3、请以战喻古义:今义:常用于对方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曵兵而走古义:今义:一般的行走 四、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五、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 3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