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第2课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3625072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第2课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第2课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第2课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第2课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第2课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第2课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重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难点】 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文言文中句子省略成分、词性转变、一词多义的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议论和记叙的关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的结构美和论证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贾谊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了

2、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施“仁义”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间】共2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当秦始皇刚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弊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 二、整体感知 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叙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一段原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

3、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第1段写秦国势力的崛起。 问题:找出能表现秦孝公的政治野心的词语,并思考有什么作用? “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短语构成互文,同时又是排比,极言秦孝公吞并天下的雄心,可谓气势磅礴。 拓展探究 问题:秦国凭借哪些优势在诸侯之中崛起? 地理优势: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外因)。 商鞅变法内立法度:政治上健全法律制度,有章可循;务耕织: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夯实基础;修守战之具:军事上积极备战,走强兵之路; 外连横而斗诸侯:外交上采取连横策略,

4、让诸侯互相猜忌,发动战争,消耗实力。 秦孝公的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内因)。 结果: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第二段原文: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

5、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第2段写秦国势力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作者是如何说明诸侯国的联合实力远超秦国? 先以“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排比,显示“合从缔交”面之广;接着以“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的排比,显示上述四君子的谋略才干;再以 “杜赫之属为之谋”“

6、乐毅之徒通其意”“赵奢之伦,制其兵”,显示“天下之士”“合从缔交”戮力攻秦的力量。 问题:本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 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拓展链接 秦惠文王:打赢了秦魏河西之战;击败楚国,夺得巴蜀;降服义渠;重用张仪,利用连横之策破坏六国的合纵。 武王: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昭襄王:嬴稷,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 孝文王: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 庄襄王:秦始皇父,子楚早年曾在

7、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 秦王朝势力的发展 【第三段原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8、】 第3段写秦王统一天下。 问题1、秦始皇夺取天下,处于“攻势”时采用了什么办法?结果如何? 采取办法:“奋”“振”“吞”“履”“执”等系列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秦始皇威势之盛,揭露出其政策的实质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即施行暴政。 结果:“南取百越”“北筑长城”,秦始皇靠武力使疆域扩大,国力强盛,天下 臣服,天下之人敢怒不敢言。 【第四段原文: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9、 第4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 概括第四段主要内容 问题: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用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 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 问题:本段是如何描写陈涉的队伍力量之弱小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弱小: 领袖出身卑微:一瓮牖绳枢之子,迁

10、徙之徒; 领袖才能之劣: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举事之急:一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兵力之弱疲弊之卒,数百之众; 装备之差: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目的:说明强秦并不是毁于强大的外部力量,而是统治者自身出现了重大问题,即“仁义不施”,陈涉不费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矣”. 与前三段形成鲜明对比:秦国面对强大的列国联盟,能以弱胜强统一天下;面对弱小的陈涉,反被击而溃。原因何在?令人深思。为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做了充分而必要的准备。 【第五段原文: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

11、,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二部分(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问题:本段是如何将陈涉与九国之师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部队的素质和装备等方面,将九国之师与陈涉作对比,均不可“同年而语”。 作用:在突出秦亡的原因不在山河,不在陈涉,只能从秦自身去分析,使文章很自

12、然地转入对秦末揭示答案蓄势。 本段中的几组对比 四种力量的对比:陈涉九国秦国秦朝。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不可同年而语矣。”这是山东九国之师与陈涉相比;“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这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然后六合为家何也?”这是最强大的秦朝与最弱小的陈涉相比。 层层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水到渠成,把焦点逼示出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概括第五段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启示:治国安邦,施行仁政。 费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统治阶级日益崇尚“淫修

13、之俗,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妻卖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英之振教”,于是借此文,警示汉文帝吸取泰亡的教训,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 贾谊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 三、写作特点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 政论叙史不在情节的准确详细而在于抓住本质。在现点的统率下,文章对史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印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楼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东方诸国曾多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衡策略所破。而本文把这些史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体现了本文使用史料进行概据的特点

14、。 2、用叙事来说理。 这篇文章虽是说理文,其中却用了大部分的篇幅来叙事,用叙事来说理,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论奏之“过”,要论秦之“过“,就必须有大量的史实,把它作为议论的依据、说理的基础。所以本文前四段基本上是叙事,先叙述秦国逐步强盛的史实,极写六国合纵攻秦的失败,显示了秦上升时期的蓬勃发展之势;然后又极写陈涉领导的起义军的人少势孤,但他们却迅速推翻秦王朝,突出了双方力量的悬殊和秦亡之速。通过这样的叙述,用历史事实互相对照,得出了秦虽败六国,一统中国,威震四海,却亡于兵士“疲弊”的陈涉之手,乃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在探讨秦亡原因的同时,其“过”秦讽汉之旨已意在言外。 本文结构特点

15、采用逐层推进法、首尾呼应法。在用占全文大半的四段篇幅叙述秦国由弱而盛,又由盛而亡的史实后,在篇末点明论点。论点的出现不仅水到渠成,势成必然,而且在以上史实的对比中更加清晰、突出。 3、巧用对比。 本文有秦国与九国的对比,秦国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对比,还有秦国先强后弱、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率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因为“仁又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样论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4、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 这一

16、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的极力铺张上,如大量运用排比句、对偶句,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此外,有些地方运用夸张的手法,如第一段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字内”等四个短语表现秦孝公的野心,显得很有气势。本文的骈偶使用非常灵活,有时字数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时骈句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变化多样,不显单调。读这样的文字,不仅能使读者了解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明白国家兴衰之理,而且能使读者为文章磅礴的气势所折服。 五、文章主旨 本文着重叙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17、。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劝汉文帝对人民施行仁义的政策,不要重蹈秦之覆辙。 六、课后作业 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辞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句子长短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C.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和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装备和素质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九国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全文在叙述的

18、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申诉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行仁义的主张。作者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劝后世帝王以秦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劝后世帝王”错,贾谊写作此文的目的是劝谏汉文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收天下之兵以致天下之士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D项,动词,沿袭/介词.凭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第2课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