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逍遥游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一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庄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读懂全文,增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 2、把握文旨,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熟读课文,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领略庄子散文想象奇特、思想纵横,气势非凡,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 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3、想象、对比手法的运用。寓言的特色。浪
2、漫主义色彩。 三文言目标 1能给31个加点字注音; 2能写出“怒、志、抢”等10个实词的意思; 3能写出“冥、邪、知”等8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 4能写出“海运、天池、野马”等10个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5能写出“南”、“下”、“莽苍”等9个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和意义; 6能辨析“之、为、以、而、焉”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7能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四学习方法 1、查阅工具书及相关资料。 2、诵读法。(音读、意读、情读、悟读) 3、学案导学法 4、小组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辞海撷英 振聋发聩:。 珠圆玉润:。 蝇营狗苟:。 山高水低:。 二一课一词:以有
3、3种用法 (一)用作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4、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8226;西南夷传)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8226;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用作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动作行为前后发生。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樊哙侧其盾以撞。(
5、鸿门宴)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3)表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6、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用作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为,认为。 例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四)通假 (1)通“已”,已经。 例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日以尽矣。(荆轲刺秦王) 2通“已”,止。 例如: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2把作为或制成。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
7、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如: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三庄子名言赏析 (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8226;齐物论 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8226;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
8、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8226;人间世 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四、)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8226;齐物论 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
9、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这句话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五、)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间世 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六、)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8226;人间世 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
10、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七、)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8226;大宗师 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也作“”)源出于此。 (八、)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8226;天运 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
11、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8226;田子方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四庄子寓言故事选读 拈蝉者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gulu)者承蜩(tio),犹掇(du)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zh);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ju)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12、!”庄子8226;达生 【译文】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
13、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寓意】 。 井底之蛙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ju)泥则没足灭跗(f);还(“环”)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zh)矣。于是逡(qn)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
14、,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8226;秋水 【译文】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
15、,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 。 涸辙之鲋(f)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
16、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8226;外物 【译文】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
17、,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题旨】 。 列子为射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矢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ch)然有恂(xn,担心的样子)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庄子8226;田子方 【译文】列御
18、寇为道家师长伯昏无人表演射术。他拉满弓弦,在肘上放一杯水,然后发射。一箭接一箭,连中靶心,而杯不动,水不洒,姿势稳健,神色不变,好像木偶一般。伯昏无人看了,说:“你这里为射而射,还不是忘我之射。我试与你登高山,踩险石,临百丈深渊,你能射吗?”于是,伯昏无人登极踏险,转身背深渊,徐徐后步,直到脚底二分悬空,然后请列御寇上这儿来射箭。列御寇却吓得趴在地下,冷汗淋漓,不敢动弹。伯昏无人见他这样,笑道:“射术精深的人,上观青天,下测黄泉,纵横八极,神态自若。而你瞻前顾后,胆战心惊,自然很难射中目标了。” 【寓意】 。 五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生活中喜用大鹏取名。 如岳飞的字叫“鹏举”,就是
19、引用大鹏鸟来的;宋朝的神仙陈抟,为什么叫抟呢?取“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意,陈抟的号叫“图南”,也是从庄子里来的。古往今来叫图南的,叫飞的,叫鹏的,不晓得有多少。人家有出门读书的,我们送给他“鹏程万里”四个字。 (2)借庄子思想表达高远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南唐时代有一位文学家叫高越,在他没有得志的时候,文学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五代时期,天下很乱,军阀各霸一方,这个称王,那个称帝。高越当时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称王,看到高越很有学问,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如果是普通的青年还真是求之不得,一个小国王把公主嫁给自己,那鹏程万里,前途无量啦。可是高越不干,他看出姓李的有这个意思,就
20、套用庄子里的典故写了一首诗:“雪爪星眸凤鸟归,”他形容像鹰、鹏鸟一样,爪是白的一个生物,寿命活得很长,变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摩天抟带锦毛衣,”就是庄子所讲的:“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样的飞,文学上叫做“摩天而飞”,跟青天相摩擦。“虞人不漫张罗网,”你不要想布好网,把我这个大鹏鸟抓住。“虞人”是中国古代管山林,管动物的官职,相当于农林局局长兼野生动物园园长。“未肯平原迁草飞。”老实告诉你,你这个地方太小,还不够我翅膀一展开,我不想在这里飞。 (3)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的影响。 庄子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在魏晋时期成为品评人物高下的一项重要
21、标准。皈依自然也成为历代文人理想中的人生境界。更为可贵的是,庄子思想中叛逆愤世的一面,成为后世文人抗争现实的强大的精神武器。李白傲睨权贵,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粪土荣华富贵,“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为北流”(江上吟)。这些都可看出庄子思想的影子。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似。 庄子思想和文风对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如郭沫若所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
22、义精神。 六有关庄子的文段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
23、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七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
24、大的思想启示意义。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有集子伊索寓言;而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寓言夹杂在论说文和史传文中。只有论证的手段,并未独立成篇。虽然如此,但寓言叙写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有无穷魅力。 庄子寓言 庄子8226;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译文)庄子
25、有个好朋友叫惠施,人称惠子。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听到这件事后,就直接去见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古指凤凰一类的鸟),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它就是这样一只圣洁的鸟)。有一次,一只猫头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鶵刚巧从空中飞过,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鶵,大喊一声:吓!慧子啊,你怎么兴师动众地找我,是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 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庄子,名,_中期宋国蒙人。他继承
26、并发展了_的思想,为_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8226;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比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
27、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性格的就是庄子。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二、作品介绍 庄子又称、,现存篇。内篇、外篇,杂篇。研究者们多认为内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
28、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最富有和色彩,擅长用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庄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在战国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给了后世以深刻、巨大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关于道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他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是对世俗观念、日常意识的重大超越;他关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为后世中国无神论传统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他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具有反抗专制制度和等级压迫的进步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纠正自身的文化偏向,也具有很大价值
29、。至于书中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和批判。 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庄子被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定为“天下奇书”;鲁迅先生说:“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这是很精当的评论。郭沫若指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 三背景介绍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
30、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8226;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8226;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8226;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8226;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31、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四、解题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从思想上和艺术上讲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它主要说明了追求的人生观,指出大至、小至,都是的,只有消灭了物我限界,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
32、是“逍遥游”。这是没落阶级不满现实的一种自我超脱的空想。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
33、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五明确结构: 第1段写不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虽有大小的区别,但 。 第2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中心意思 。 第3段,指出不论是德才兼备的一般贤人还是更高境界的宋荣子和列子,都还是,都不是,并最终指出。 问题: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方法和方法。 第二三四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理解逍遥游第1、2、3段:重点字词、内容大意。 【学习任务】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并回答每段后的问题。 (一)第一段
34、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
35、)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答_ _ 2、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 答 3、形体硕大无比的辊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 答 4、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
36、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答 5、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是非逍遥的? 答 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笑之曰: 作者曰: 7、提问: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说明: (二)第二段原文: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
37、()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8、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答:举了_等例子。 9、除去彭祖,本段还提到的两个人,作者想借此说明什么? 答 (三)第三段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
38、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第五课时 解读文本 (一)理清文本思路 第一步:阅读题目及第一节
39、回答问题 1.读题目,你心目中的“逍遥”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明确: 2.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他是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请抄录文中句子) 鲲鹏形体之大的语句:如何飞上高空(齐谐书里的语句): 3.鲲鹏之所以飞上高空,有所待的是什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有所待(依靠,凭借)的是: 4.这说明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明确: 5.本节中,作者还列举了哪些事物说明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并非逍遥。 列举其他事物: 6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 7.作者是如何批驳的?这说明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庄子说: 这说明: 8.文章极写鲲鹏
40、的神奇莫测,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 明确: 第二步:阅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作者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观点: 2.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哪些列子? 事例 小年: 大年: 大小之辩的是: 3.根据你的理解,他们逍遥吗?作者谈“小大之辩”是不是否定“小”而肯定“大”? 明确: 第三步:阅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1.文中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人物? 他们是: 2.在作者眼里他们逍遥么?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 明确: 3.作者心目中真正逍遥的是哪三类人? 明确: 因为他们(用文中的词语): 小结:本文
41、的结构思路为: (二)局部赏析 1.文章共几次写到大鹏? 2.综合这几次写作,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大鹏?请摘录文中大鹏起飞时句子。 语句: 给你的印象是: 3.为了与大鹏对比,还写了哪些事物?作者对他们持有什么态度? 大鹏: 其它: 态度: 6.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内涵是什么?你心目中的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庄子与大鹏有何相似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内涵: 心目中的庄子: 相似处: 庄子是怎样一个人? (三)文章主旨: 文章共写了三类事物, 动物,它们分别是: 植物,它们分别是: 人物,他们分别是: 他们的生长或行为都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才是真正的逍遥。 (四)艺术手法赏析
42、:想象的运用 文本回顾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使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逍遥游中,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大量运用于哲理散文中,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使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技法点拨 对于夸张的手法,一般都易把握,下面谈谈如何运用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对写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想象,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丰富表现内容和手段;可以塑造生动新颖的艺术形象。 在写作中运用想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