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节选学习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重要意义2.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3.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何谓大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的,是说它不是讲“详训古,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大学简介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
2、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课文详解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释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
3、有“博学”之意。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亲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图 新,弃恶扬善。引导、教化人民之意。止于:处在。课文详解白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理解首先,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4、道矣。课文详解注释知止:明确目标所在。静:心不妄动。安:所处而安。虑:处事精详。得:得到成果。白话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理解“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
5、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课文详解大学“三纲”使天下人去旧更新亲民止于至善彰显美德明明德达到善的最高境界课文详解大学的宗旨大学之道内修内圣外治外王课文详解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注释欲:想要 治:治理 齐:管理 修:修养 身:自身 正:端正 心:心思 诚:真诚 意:意念 致
6、:达到 知:认识 格物:领悟到事物的原理 至:本心 自:从 庶人:平民 壹:全 皆:都 课文详解白话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
7、下太平。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课文详解理解大学提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环节(即朱熹所称的大学“八条目”)。其中,修身以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者,专注于心性修养,属儒家的“内圣”之学;修身以下,“齐家、治国、平天下”,系君子之行为规范及治政之事,属儒家的“外王”之学,其意主要在彰明儒家“为政以德”的观念和“道德转化为政治”的思想。修身规定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这既指明天子没有特权置身于修身之外,又提出普通百姓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把修身当作无关紧要的事。修身就是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完善、
8、发展自我。说明以修身为本就是将培育完善、发展自我的自觉性置于重要的地位,这种思想能够增强个体自强不息的、内在的精神生命力。课文详解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使心意诚实端正内心修养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课文详解八目之间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目的课文详解作业1.在礼记大学中,阐述无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2.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而整治好家庭的前提是提高自身修养,礼记大学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3.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来自学礼记大学,该文通过“_,_,_,”三句,揭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意念真诚,才能心思端正。而这些是修养品德的前提。礼记大学答案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