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史中国社会的演变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第三章 辛亥革命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
2、索第三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
3、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持续发展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第三节 不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下面是对笔记中涉及的标注说明:1、蓝色下划线斜体:表示此处内容考试中多以单选题形式出现。2、黑色下划线:此处内容较多为了方便记忆,将每一个知识点的分点内容进行标注。3、红色字体:表示内容较重要,一定要背
4、诵。4、黄色背景红色字体:此处内容为重点内容,必须背诵,是考试中易出题的知识点5、蓝色背景:表示颜色可以区分不同知识点,内容可理解性掌握。6、红色字体下划线:表示此处内容为教材新增内容,需着重掌握,重点考点。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注意掌握,易出单选题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2) 政治上,实行高
5、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从汉武帝开始)(4) 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社会的特性:(1)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2)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2、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注意掌握,易出简答题(1)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各级官吏贪污成风;(2) 经济上,各级官吏和
6、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4)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5)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美、法等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2、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列强为开拓国外市场(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和摆脱国内危机,实行殖民扩张,目标瞄上中国。3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注意掌握,易出单选题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压
7、迫和剥削的手段主要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1、军事侵略(1)发动侵华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间 战争 不平等条约1840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6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1860年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1884中法战争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1894中日甲午战争18
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0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与十一个国家辛丑条约(2)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时间条约割地内容1842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中俄通过改订伊犁约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895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4(3)勒索巨额赔款(4)在战争中制造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旅顺大
9、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惨案)(5)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亨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后来又开放夭津)、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 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半殖民地
10、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注意掌握,易出简答题(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了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发展缓慢。(5)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6)在外国列强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
11、政治权利的生活。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 旧的封建地土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2) 旧的被统治的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3)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 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5三、 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 两对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12、 注意掌握,易出简答题(1) 当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时,阶级矛盾降为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地位。(2) 当外国列强与中国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当国内战争威胁到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2、两大历史任务两大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第一个任务是前提,第二个任务是目的。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
13、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3) 1884年中法战争,香港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罢工拒修法国舰艇,商人罢市;(4) 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5) 义和团抗八国联军。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1) 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龄在镇江战死疆场;(2)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3) 中法战争期间,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中
14、法战局;(4) 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为国捐躯。二、 粉粹瓜分中国的图谋(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6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美国在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2、中国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是根本原因。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84
15、0年至1919年)(1)社会制度的腐畋(是最根本的原因)(2) 经济技术落后2、 民族意识的觉醒注意掌握,易出单选题(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禁烟;赞成正常对外贸易;1839年他组织翻译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2)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救亡”的口号,并翻译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4)1898年,康有为疾呼,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5)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单选题: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
16、年的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3、 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一一圆明园。5、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2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6、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7、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8、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
17、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0、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适关天培。11、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海龄。12、中法战争期间,冯子材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13、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14、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15、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6、魏源编纂的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的书是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7、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的响亮口号是救亡。18、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口号的书是
18、严复翻译的天演论。19、1887年,葡萄牙胁迫清政府签订的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的条约是中葡友好通商条约20、1895年中日间签订的中国割让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马关条约。21、近代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注意掌握,易出单选题(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2)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重人民负担。(3)自然灾害频发,大量灾民流离失所。
19、2、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暹发的标志),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建都,改名天京。1856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二)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性质:是最能体现太平夭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20、,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意义: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題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局限: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三)资政新篇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方面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是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3这是一致命弱点。(四)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暈,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注意掌握,易出简答题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
21、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原因及教训:(1)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根本原因).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3) 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认识;(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虽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是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洋务运动的兴起1、洋务派的形成(1)
22、恭產王奕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5)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上海和天津为南北举办洋务的重要基地。(6)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2、洋务新政的兴办(1)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和民用企业(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
23、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对洋务运动多方阻挠。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的变法;办学会、 办报纸、设学堂。2、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主
24、要围绕的三个问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 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争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此后103天里还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冗员,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
25、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等;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失败的主要原因:(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教训:戊戌维新以失
26、败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单选题: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4、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天京。5、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但也有军事上的失利。失利是指北伐。6、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的
27、是“干王”洪仁玕。8、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9、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提拨的年轻将领是陈玉成和李秀成。10、1864年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11、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是奕。12、冯桂芬最早对兴办洋务事业做出比较完整表述。1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综理洋务运动的中央机关。14、洋务派办军事工业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5、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意义上的军事兵工厂是江南制造总局。16、由李鸿章管辖属于清政府海军主力的是北洋水师。1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8、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19、举办洋务的重要基地有上海、天津。20、举国注目的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是康有为。21、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向皇帝上书,史称“公车上书”。22、严复翻译英国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命名为天演论。23、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24、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百日维新。第三章 辛亥革命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
29、府己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停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新政”主要有 (1)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
30、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2)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 三民主义学说注意掌握,易出简答题1、内容:三民主义是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栝为民族、民权、民
31、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 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由国家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之后,收入增加部分应当归国家所有,为国民亨用。2、历史意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孙中山的革命派以民报与康有为的改良派以新民丛报的舆论
32、阵地展开论战:(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2、论战的意义:(1)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2)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3、 局限性:(1)不敢提出鲜明的反帝口号:(2)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3) 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掀起了辛玄革命的高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33、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1、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1)影响最大的广州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2)1911年5月,保路风潮,四川省尤其强烈。2、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1)1911年10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2)个月之内,13个省和上海宣布起义。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覆灭。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成立:1912年1月1日,改国号为“中牮民国”,孙中山在南京官蜇就职临时大总统。(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3) 中华民
34、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 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4) 意义(局限性): 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 认中华民国; 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 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注意掌握,易出简答题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3)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35、思想解放;(4)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局限性:(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3)没有建立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为防止袁世凯专制,提出(1)定都南京;(2)新总统到南京就职;(3)遵守临时约法等条件,但都没有实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建立了北洋军阀政权。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1)封建军阀大力扩充军队,剥夺言论、 出版、等政
36、治权利,任意逮捕杀害革命党人和群众;(2)袁世凯毁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为巩固专制统治,投靠帝国主义;(4)为达到专制独裁,袁世凯进行公然帝制复辟活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文化思想上:北洋政府尊孔复古。2、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的斗争活动)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发动护国战争; 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9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单选题: 1、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
37、立,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3、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一部宪法是钦定宪法大纲。4、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5、1895年春,兴中会设总部于香港,6、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7、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8、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学说。9、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0、武
38、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11、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12、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四川。13、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1912年2月12日的清帝退位。14、中国历中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16、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17、1913年3月,被袁世凯刺杀的是宋教仁。18、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19、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1916年1月1目。20、“二次革命”又被称之
39、为赣宁之役。21、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是蔡锷。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亚非拉人民开始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现实的道路。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共产国际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三、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0、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最主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的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五四以前新文
41、化运动的局限: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2、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吶喊,其目标难以实现。3、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运动的爆发社会历史条件:(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的进一步壮大起来);(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直接斗争目标):巴黎和会
42、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 五四运动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重点掌握,易出简答题(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
43、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陈独秀、李大钊。(2) 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代表: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3)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董必武、吴玉章、 林伯渠。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 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2)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3) 大量进步刊物的
44、创办。3、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界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2)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到民间去,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1)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1920年8月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一一上 海成立的,陈独秀任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2)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李
45、大钊为书记。(3) 工作: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大会宣告了中围共产党的成立。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注意掌握,易出简答题 特点:(1) 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2) 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意义:(1)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
46、坚强的领导核心。(2)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3) 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1、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采取了“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西湖会议: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条件下,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2) 中共三大(1923
47、年6月广州):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3)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广州)2、国民革命的兴起(1)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2)设立农民部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3)黄埔军校成立;(4)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及国共两党广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5)中共四大的召开;(6)五卅运动;(7)广州、香港两地省港大罢工。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1、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1)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2) 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3) 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