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语文命题人:栾桂芳 高岩 李海晶注意事项:I.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团圆”既是一种审美趣味也是一种戏曲结构,已成为戏曲创作与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历经教百年而成为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征。但是,这样的“团圆之趣”近代以来却遭到
2、了猛烈抨击。先有鲁迅的“这是国民性的问题”的论断,他说“因为中国人的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概人生现实的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的缺陷,便要使读者感觉不快”。后又有胡适反复强调“团圆的小说戏剧,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能引人反省”。尽管他们说的是小说,但亦适用于戏曲。“大团圆”的戏曲结构与内容果真如胡适所言是中国人“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原因吗?事实上,鲁迅的话中就有端倪。如果我们不把“国民性”等同于“国民劣根性”,而是把“国民性”理解为国民性格的话,那么恰可以说明这种“大团圆”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正是受到了“国民性”的制约,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3、的。首先,“大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靠天吃饭、关注四季轮回的农耕文化形成的循环发展理念,使中国人不仅用周而复始的“圆”来解释自然变化的现象,而且引申为社会与人生的变迁发展。因此,戏曲的“大团圆”程式,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与宇宙人生的“圆”相协调,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让不完美的人生借戏曲得到慰藉。其次,“大因圆”是儒家“中和”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和”表达的是和谐、均衡有序的美学思想,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馬。”显然,在儒家眼里,“中和”才是人和万物存在的状态。在这里,事物对
4、立面之间不再是冲突而应该是和谐的。这种“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使中国戏曲走上了与西方戏曲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即不以宣泄悲愁为目的;而首重团圆之趣。再者,“大团圆”是审美伦理道德化观念投照于戏曲结尾的必然结果。中国戏曲历来就与儒家的伦理道德教化紧密联系。戏曲要表现的是世态人情,这必然给戏曲打下深深的道德印记。孔子提出仁要尽善、乐要尽美的理念。仁属道德范畴,乐属艺术范畴,仁乐统一,就是道德与艺术的统一。中国戏曲之所以“贵浅显”,目的就是能把道德伦理寓于戏中,让妇孺皆能看懂并受教,从而实现艺术与道德教化的完美统一。古人认为善恶应各得其所,因此在戏曲中宣扬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必然成为戏曲的旨归,这一诉
5、求直接外显为戏曲的“大团圆”结局。戏曲产生并长期流传于民间,从一定意义上说,观众的审美心理也制约着戏曲的创作与演出。所以“大团圆”不仅是创作者遵循中华美学精神的结果,更是观众选择的结果。虽然当下我们应有更丰富的戏曲结构,给观众更多元的选择,但“大团圆”这种深切反映民族心理与民族风貌、真切表现人民和谐朴素的愿望追求、体现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彰显和谐之美、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完善的艺术处理与表达方式,不能因所谓的“俗套”“简单”而遭抛弃,我们应该把这精神内核传承下来,并以“旧瓶装新洒”的方式进行弘扬。(摘编自沈勇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6、项是A. 中国人对人生现实的缺陷普遍缺乏认识,对于戏曲里所叙述的人生缺陷,颇感不快。B. 对的“大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之弥补人生的不足。C. “中和才是人和万物存在的状态”的儒家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D. 当下应有更丰富的戏曲结构,但也不赞成以粗浅的理由抛弃“大团圆”的艺术表达。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大团圆”的审美趣味和戏出结构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征为立论根据。B. 文章先指出“大团圆”审美理念近代以来所遭受到的抨击,进而分析遭受抨击的原因。C.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大团圆”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是在“国民
7、性”基础上产生的。D. 文章对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体现出辩证的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在“这是国民性的问题”的论断中的“国民性”实际上是指“国民的劣根性”。B. 西方戏曲缺乏“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不重团圆之趣,专以宣泄悲愁为目的。C. 古典悲剧窦娥冤窦娥沉冤得雪的结局,是传统戏曲追求团圆结局的典型例证。D. 中戏曲“贵浅显”、追求妇孺皆懂的传统,源于儒家伦理道德教化对戏曲的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底层IT技术,它用集成算法和技术信任建立机制,改
8、变了传统的依赖中心节点的信息验证模式。基于这种特性,人们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降低信用建立成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我们可以将区块链通俗地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这个账本由各个区块连成一个链条。在传统记账系统中,记账权掌握在中心服务器手中。而在区块链这个“账本”上,链条上的每一个点都能在上面记录信息,构成点对点的记账系统。因此,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更关键的是;由于以密码学的方法加密,区块链上旳数据不能被篡改,保证了信息的可信度、真实性。区块链的核心功能就是搭建信任机制,核心优势则
9、是系统中每一个信息,在网络里多个节点甚至每个节点都保存一遍。任何自行修改的节点数据都将不被认可,整个网络因此形成了一张较为严密的大网。目前,虽已开始探索区块链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落地问题,但总体看来,由于涉及场景较复杂,落地模式还不够清晰,区块链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完善技术,找准应用场景,解决工程实施等现实难题。而且在区块链的一些应用中,所有交易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因此,信息隐私如何保障,是区块链发展亟需解决的课题。(摘编自喻思南等区块链,你了解多少,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0日)材料二:如果区块链要大规模应用于各行各业,还应解决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的问题,即如何实
10、现区块链和所有传统的可信信息系统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至于区块链的产业应用,中西方经历了两种不同路径。在西方,区块源自比特币这一金融创新,而后向其他行业渗透,基本上是由金融创新拉动的;在中国,区块链对各行各业的赋能效用在一开始就十分显著,不依赖金融行业的带动。目前,我国已有491个城市的住房公积金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联起来,这大大满足了人才频繁流动的大环境下人们办理公积金业务的需求,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要实现大规模公积金数据跨城市共享,若没有区块链技术,可能就要组建集中管理数据的部门,建设集中存储数据的物理空间,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数据留在各个城市,只通过智能合约同步到相应节点。(摘编自曾福
11、泉区块链,价值在哪里浙江日报2019年11月1日)材料三2008年,一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研究论文,促使区块链落地生根。11年过去,区块链技术开始脱离“数字货币”的桎梏,融入金融、政务等多个领域,走进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区块链不断融入互联网基础设施,它所具有的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将大大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可信庇,从而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政府事务数据打通了,百姓最多跑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验证身份的方式简化了,每个人都不再需要那么多卡证;医疗数据有权限地共享了,病人不必再手持一沓病历反复做相同的检查;食品药品可溯源了,吃东西不用再担心安全问
12、题;就连朋友邻里间赖账扯皮的事情也有了依凭”这就是来来区块链时代的生活场景。(摘编自黄玲丽区块链正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网20I9年12月4日)4. 下列不属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的一项是A. 收到网络上购买的苹果,就可以扫描苹果上的二维码,查看网络上所记录的苹果生民、浇灌、筛捡、包装、运输全过程信息。B. 贫困群众被确定为“扶贫对象”后,信息就会上网,并在拥有村、市多节点的链上发布公示,以防止有人冒领扶贫款项。C. 某大学教授被授权登陆某付费知识平台,并拥有在平台上传、下载论文的权利,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上修改出现谬误的论文并保存。D. 大学生的学习经历在网上传递和确认,学历造很将从此成为历
13、史,终身电子学习档案可以记录、转移、交换、认证,但却不可篡改。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这个账本由各个区块连成一个链条,与传统记账系统不同的是,记账权掌握在链条上的每个“区块”手中。B. 中西方“区块铚”技术发展路径不同,西方基本上是由金融创新拉动的,而中国则是对各行各业赋能,完全不受金融行业的影响。C. “区块链”技术使大规模公积金数据跨城市共享成为现实;否则,就必须要组建集中管理数据的部门,建设集中存储数据的物理空间。D. 2008年一篇关于比特币的研究论文促使“区块链”落地生根,虽然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区块链在实体经济领
14、域的应用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6. “区块链”技术有哪些特点?目前要进一步应用还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那一束光李朝德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火车大概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我一路忐忑。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小城参加会议,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当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路过村里时。母亲很是高兴。我说:“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不用惦记我,我身体好着呢。”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
15、时的沉默。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近些年,我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却很少回家。因为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儿子的未来高于一切。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
16、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咱俩就能见一面了。”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但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火车一过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二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
17、亲了。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突然“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火车夜过家乡,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又成失望落寞,那种感觉难以描述。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
18、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
19、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
20、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写“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采用倒叙手法,既写出了“我”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而生发出的悔意,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 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如母子所处环境对比“黑夜的冷风中”与“明亮、温暖的车厢”,突出了“我”的愧疚之情和对深沉母爱的感念。C. “火车多次提速”“路口已被栅栏隔断”说明时代发展迅速,使“我”认不出昔日熟悉景物并错过了与母亲相见,暗指过快的发展总会给人带来遗憾。D. 当“我”提出
21、让母亲在路口等“我”的要求时,内心很期盼与母亲在火车一闪而过时互看一眼,但因火车太快,夜色太深,我”和母亲终究没能看见彼此。8. 为什么作者说“我理解这时的沉默”,却又说“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9. 文章题目“那一束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叔宝,名琼,齐州历城人。大业中,为隋将来护帐内。叔宝丧母,护遣使吊之,军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丧者多矣,将军未尝降问,独吊叔宝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秦叔宝击孙宣雅于海曲,先登破之
22、。以前后累勋授建节尉。从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后密败,又为王世充所得,署龙骧大将军。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因其出抗官军,至于九曲,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世充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授上柱国。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
23、阵。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国公。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节选自旧唐书秦叔宝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从张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
24、帐内骠骑/待之甚厚/B. 从张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C. 从张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D. 从张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悲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 授是委任、任命之意,与“拜、除、任”等词意义基本相近,常用以表示授予官职。B. 高祖是李渊的号,古代开国皇帝庙号多称“祖”,而其后的皇帝多称为“宗”。C. 陪葬是指臣子灵
25、枢葬在帝王的墓旁,陪葬皇陵和殉葬一样是对死去臣子的礼遇。D. 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二十四位功臣而兴建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阁楼。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叔宝勇猛强悍,受到来护儿优待。他在来护儿帐下时,来护儿认为他勇猛有志节,将来定能取得富贵,因此待之不同常人,其母去世时,还派使者前去吊唁。B. 秦叔宝为人耿直,毅然离开王世充。李密兵败被王世充俘获并任命为龙骧大将军,但秦叔宝看不起王世充的狡猾奸诈,趁王世充出兵之机投奔大唐。C. 秦叔宝戎马一生,后来身多疾病。他后来多病时对别人说,自己一生经历了二百多次战斗,多次遭受重创流血,认为自已多有疾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26、。D. 秦叔宝战功卓著,死后得到殊荣。他去世时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后又改封为胡国公,并与长孙无忌等一起被画在了凌烟阁上。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2)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二)古代诗歌阗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笼鹰词(节选)柳宗元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注本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柳州之时。清商:秋秋。14.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27、的一项是A. 诗歌第一句以一个特写镜头,便将苍鹰浴血奋战情景刻画得如在眼前。B. 诗中以“炎风溽暑忽然至”写出季节更替,指出苍鹰处境发生极大变化。C. 狸鼠在草中肆意为害,但遇到困窘的苍鹰,狸鼠却备受惊吓,夜夜难安。D. 此诗感情深沉,寓意深刻,诗中苍鹰之形象与百鸟、狸鼠形成鲜明对比。15. 此诗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向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两句描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梦中回忆往昔,涕泪纵横。(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以“_,_”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两句,则侧重
28、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从_中跋涉而来,先后10次在世界女排三大赛上夺得冠军。尽管每一次夺冠历程都不尽相同,但都完美诠释了顽强奋斗、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一代代女排人,_地传承着“女排精神”。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扬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因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重担。“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意志品牌,更被升华为民族精神的代名词。1981年女排夺冠时,中国经济落后,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中国女排以一场场的_胜利,_了亿万国人的信心,也为改开放事业注入
29、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时光荏苒,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笫二大经济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女排精神”永不过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勇往直前。17.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 身体力行 酣畅淋漓 提振B. 蹉跎岁月 率先垂范 酣畅淋漓 振兴C. 峥嵘岁月 率先垂范 大快人心 提振D. 蹉跎岁月 身体力行 大快人心 振兴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给人以无限感慨的总是历史的对比B. 历史的对比总给人以无限感慨C. 给人以无限激励的总是历史的演
30、变D. 历史的演变总给人以无限激励19.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昂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重担。B. 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扬着各行各业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C. 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励着各行各业时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D. 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发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重担。20.请在下面横线处为语段写一个论点。要求:表达符合逻辑,简沽畅,不超过15个字。_。汉字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
31、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的佳作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深深吸引了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呵!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和文字演变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意、韵,缔造了书法,诗词(格律)、成语、猜谜等四大足以令拉丁文字汗颜、令华人华语扬眉的瑰宝。没有汉字,就没有“思无邪”的诗经,没有文采斐然的诸子散文,没有千古绝唱之史记,没有楚辞汉赋,没有唐诗宋词,没有红楼梦一句话,没有汉字,就一无所有!21.“减负”的口号喊
32、了很多年,但是你发现自己从小学到高中,作业似乎并没有减少。面对繁多的作业,你肯定也有过抱怨和牢骚,但你是否想过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生的“减负”目标呢?现在如果给你一个向国家教育部部长提“减负”建议的机会,你将如何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呢?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逻辑严谨,简明扼要,通顺流畅,无需称谓和落款。(不超过140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观点。咬文嚼字杂社评选2019年十大流行活,“文明互鉴”荣登榜首。“互鉴”顾名思义,就是互相借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因互鉴而多彩丰富;那么对于个体而言,又该如何理性对待互鉴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与立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