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二篇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3、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两岸石壁 夕日欲颓 怀民亦未寝 水中藻荇交横2注意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朗读节奏。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四时倶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能与其奇者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试着翻译下列
2、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堂探究】5.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6文章结尾句“自康乐以来与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7.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试赏析。 8文章的结尾句“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3、? 【课堂反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这样。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怀民
4、亦未寝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1,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参考答案:10、(3)曾经(4)靠近11、(2)因此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既解脱。12、乐观、豁达(或豁达洒脱);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