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2020全国卷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pptx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文档编号:367547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PPTX 页数:335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2020全国卷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5页
高考语文2020全国卷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5页
高考语文2020全国卷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5页
高考语文2020全国卷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5页
高考语文2020全国卷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概述篇),高考语文全国卷,一、影响高考命题的重要因素,一、影响高考命题的重要因素 (一)新一轮高考改革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宏观视界:体现中央意志,本轮新高考改革,先后酝酿历时4年。经过10多轮讨论,再通过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讨论,最终确定。 慎重、权重非同凡响!,宏观视界:推进教育现代化,以立德树人为导向 以促进公平为重点 以

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 以管、办、评之分离为抓手,习近平:,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             (2016年9月9日) 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18年9月10日),陈宝生(教育部部长):,1.回归常识。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要围绕读书来办教育。 2.回归本分。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得天下英

3、才而育之,不亦乐乎! 3.回归初心。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 4.回归梦想。教育梦就是报国梦、强国梦。,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 “高考评价体系作为高考人才选拔的核心体系,既为高考命题提供科学的标准,又有力引导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将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途径和助推器。” “高考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系列组合创新,从方向引领到标准建设,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得到制度和技术的支撑,从而提升到新的水平。”,1、宏观了解高考改革布局,2014年“拿图纸、出方案” 2015年“打基础、抓施工” 2016年“调布局、克难点”,新高考改革时间线 2014 国务院发布

4、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浙江率先启动新高考改革; 2017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 2018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重点关注高考顶层设计,“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一核: 评价体系      (为什么考?)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四层:考查目标      (考什么?) 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四翼: 考查要求      (怎样考?)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高考评价体系下

5、 语文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高考语文科的功能定位 第一,坚定立场与方向; 第二,坚持科学与创新; 第三,坚守传统与特色。,高考评价体系下 语文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二、高考语文科考查内容 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以选才育人的核心价值为引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阅读与表达为关键能力、语言文学文化等必备知识为学科基础,重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能力,灵活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核心价值,指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是在各学科中起着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学生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来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学科

6、素养,要求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是高考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决定要素。,学科素养,要求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是高考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决定要素。,阅读素养,依据文本类型、文本长度及文本的复杂或熟悉程度,能够准确、灵活地调动阅读策略与技能。在接受性、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既可多角度、多层面地阅

7、读,又能创造性地、批判性地阅读,最终实现在教育中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表达素养,能够准确、连贯、得体地陈述事实和见闻,表达感受和认识,顺利完成交际任务。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充实而简明、鲜明又生动。熟悉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特点,灵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有章法也有个性地表达,有效增进人际间的沟通和理解。,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主体内容可从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并予以分类、分层地呈现。,阅读能力,1)信息性阅读能力(论述性、实用性文

8、本) 求知求真地阅读文本,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要求:能熟悉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整体感知,把握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估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阅读能力,2)文学性阅读能力(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艺术审美地阅读文本,涵养性

9、情,滋润心灵,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丰富关于文学和世界的想象与认知。要求:能感受、想象、体验作品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领悟作品表达的感情、思想和观念,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掌握基本特征、一般体例和主要表现手法,了解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创作一般规律,对主题意向、思想蕴涵能有所领悟并展开联想,对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分析与评价;对文本建构和文本理解所涉及的复杂因素,前者如作者倾向与意图、作品语言与形式,后者如读者立场、阅读取向、欣赏角度、评价标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阅读能力,3)古诗文阅读能力 古代诗

10、文阅读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内容设置,显示了积淀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发挥着涵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 要求: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古代诗文,并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策略与技能、写作能力 。 1)语言策略与技能 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   要求: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

11、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表达能力,2)写作能力 指在特定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活动的能力。 要求:熟悉各种实用文体和文学体裁的特征及写作常识,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能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境和要求,正确选用文体、语体,灵活使用语言文字和各种表达手段,构造完整语篇;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能按语篇功能和写作目的,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符合文体和语体的要求。 。,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必备知识,高中课标规定和

12、高考语文要求的必备知识: 一是语言文字知识,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相关知识等。 二是文学审美知识,如文学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此外,还包括语文课程标准涉及的文学作品和背诵篇目等相关知识内容。 三是中外文化常识,如中外优秀文化中艺术、历史、科学等领域的基本常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常识等。,高考评价体系下 语文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三、高考语文科考查要求 发挥语文基础学科的作用,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通用性,重点考查阅读素养、表达素养,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基础性,要求具备符合高校人

13、才选拔要求、社会生活实践需要、终身发展需要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对语文各领域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能力。,综合性,突出考查掌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不同知识间的交叉与渗透,引导学生全面完整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的知识、方法,灵活调动阅读与表达策略,以有效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各种语文任务。,应用性,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增强语文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观察、体验,主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性,通过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情境与设问,培养

14、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结论。,四、高考语文科考查载体,1. 个人体验情境。指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与自主写作实践,强调在各自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具体应用情境。 2. 学科认知情境。指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的具体过程。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突出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语文学科认知能力。 3. 社会生活情境。指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基于语文学科特有的工具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运用祖国

15、语言文字参与社会实践的语文核心素养。,3. 改革高考科目、录取制度,各地拟订方案显示,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还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1、文理不再分科,陆续实行“3 +3”(1+2)模式,外语一年两考;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3、依据高考、学考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录取; 4、合并招生录取批次,探索“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总体概括,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基本思路 坚定改革方向、坚持稳中求进、注重综合施策 基本原则 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一、影响

16、高考命题的重要因素 (一) 新一轮高考改革 (二)新课程标准修订,与语文学科有关的改革目标,坚持立德树人。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强教材管理:,2017年7月6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主要职责: 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组织机构,主 任:刘延东 国务院副总理

17、副主任:陈宝生 教育部部长 黄坤明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秘书长:朱之文 教育部副部长,教学变革,1.构建学校课程系统; 2.落实综合素质评价; 3.推进教学组织变革; 4.开展学生发展指导。 学校课程:一是基础学术力课程,主要是语数外和学业考试的选择性学科。二是综合创新力课程:基于创新实验室、信息和劳技、综合实践和社团、校园内学术类讲座及研究性学习等。三是领导发展力课程,让学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解决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 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新课标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8、,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三是要求更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6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

19、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高中语文课标涉及读写的任务群 (必修):,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文学阅读与写作,高中课标涉及读写的任务群 (选修),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科学文化论著研习,高中语文课标涉及读写的任务群 (选修),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一、影响高考命题的重要因素 (一) 新一轮高考改革 (二)新课程标准修订 (三)核心素养的培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索高考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1、考查路

20、径依“四翼”,立德树人为根本 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2016年北京卷“神奇的书签”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都选择了与营造书香社会这一时代主题相扣合的文化生活入题。 2017年这种探索更进一步,如北京卷微写作三选一的题目:“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写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探索高考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2、考试设计整体化,能力考查具体化 建立考查核心素养的整体意识,以“问题化”设计为导引,通过情境设

21、计,把核心素养要求细化为具体的能力考查点; 以整体性考试设计为出发点,整合考试内容、情境设计,通过核心素养意识,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思维能力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 提升试题的能力考查层次。关键是,从应用的角度将能力考查具体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探索高考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3、材料选择“三贴近”,问题设计情境化 坚持“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如2014年全国卷的作文主题是“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蕴含文明、和谐与法治问题;2015年全国卷作文“小陈举报父亲交通违规”“评选最佳风采人物”;2016年全国卷阅读

22、材料锄、卷作文“小羽创业”的故事,与时代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2017、2018、2019年的全国卷作文。 以情境设计为突破口,对命题立意和指向进行适度重构,重视“情境交互”,不仅要将学科知识与技能及其运用的“触发”条件“镶嵌”在测评情境中,还应尊重并在不同程度上认可体现着学生个体特质的个性化作答,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最佳评估。,探索高考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4、增加客观题比例,细化主观题评分标准 其一,能够客观化的试题尽量客观化。客观化的阅读题同样能够检测阅读素养,同时还能够提高语文卷的考试信度。 其二,在制定主观题评分标准上多下功夫,保证测试效果。同时加强评卷环节的督导,确保命题

23、意图在评分环节不“流失”、不“改向”。,示例1 【2018北京卷】23.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2018北京】19.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

24、而不可夺坚”的理解。(4分)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典出:吕氏春秋诚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列举论据、理解文章的语句涵义。题目设计选定的范围是学生阅读过的课内外作品,只要人物事迹及其特征能体现对名节操守的坚守、对理想志向的追求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其意义是将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相融合,要求引入整本书阅读感悟,作为阐述对文章主旨理解的重要证据,以此打破两种阅读形态之间的界限。,张开: 高考语文学科更应该综合知识与能力,跳出知识立意抑或是能力立意的单维视角,从要求更高、更为综合的素养立

25、意的宏观视角进行思考,融汇语文学科知识范围、能力水平、学科素养等方面的考查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语文这个学科对母语考查的特点。,语文考试的材料的外延空间非常广阔。 内容- 国内外传统经典、现代文化、网络时文。 形式- 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等传统文体;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性文本、混合类文本和多样性文本等新文本分类。 语文考试能够容纳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程度远非传统的知识范围和现有的能力立意所能涵盖,因此,素养立意应该成为今后高考语文考试的设计合理目标和发展方向。,总之,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多重背景下,高中教育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26、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1.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命题要以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2.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三方面提高命题水平。,一、影响高考命题的重要因素 二、考纲及说明修改,考纲修订主要方面,(1)完善考核目标 (2)调整考试内容 (3)凸显育人导向 (4)规范格式体例,近三年(20172019)的考纲变化,2017年是拐点,应着重关注 1、取消选考题,拓实考查范围,体现高考命题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2、补加文化常识考点,强化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

27、承和弘扬 3、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点,突出高层级的思维考查,1.规范了各种概念术语 原考纲将高考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归为“现代文阅读”,修改后的考纲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统称为现代文阅读。 从本质看,现代文是与古文相对的文体概念,故小说、散文、新闻、报告、传记等均属于现代文的概念范畴。修改后的考纲在概念上做了进一步明确,更为科学合理。,2.充分明确了考查要求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说明中,明确指出:“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8、。” 进一步明确了文本的选材范围、考查的基本要求,以及阅读文本应注重的基本方法,使考查方式和考试命题有章可循,充分体现了考纲在指导命题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3.补充丰富了考试内容 论述类阅读: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点; 古诗文阅读: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考点;“筛选文中信息”调整为“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均增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考点; 实用类阅读:增添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解说; 文学类阅读:增添了“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的解说,同时还指出了阅读的基本策略,即“感受形

29、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4.着意调整了排列顺序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将原来的“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调整为“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调整后位于“语言文字应用”的最后一个考点。 其调整旨在试图强调和轮变,近年来的试题状况印证了这种变化的重要性。,5.合并压缩了部分考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将以往的“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两个考点合并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语言文字运用:将“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

30、式”两个考点合并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能力层级目标学科化 识记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 理解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分析综合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2017年语文试卷变化,電考1式天3因1見 明 日、j 与读               &

31、nbsp;  _,2018年语文考试大纲修订  只是微调: 1、在题目数量和分值的表述上上加了“约”“或”; 2、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概念”改为“词语”; 均属于规范性和命题技术上的调整,但却对当年的题型和赋分产生了直接影响。,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9年考试大纲修订 两个变化,1.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调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强调“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并将“文化素质”具体化,是对高考语文命题思想的补充规定,决定了命题的导向;增加“科学”的概念,强调了在文化素质基础上的科学素

32、养。,2019年考试大纲修订 两个变化,2.调换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 使语文试卷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从文体特征和本质内涵看,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较近似,文学类文本和古诗文亦接近。调整后顺序更自然,有助于考生思维的连贯性。,2019年考试说明修订 三个变化,1、题型示例由六部分调整为四部分,与2017年、2018年高考试卷结构保持一致,更贴切合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三、语言文字应用 四、写作,2019年考试说明修订 三个变化,2.题型示例中去除了2011年新课标实用类文本阅读下笔不觉师造化和

33、2014年拟出但未考过的以“阅读危机”为核心内容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主要体现了高考试题在题型及示例的不断更新,以便于突出试题的变化性。,2019年考试说明修订 三个变化,3.题型示例中增添了2018年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2018年全国I卷的关于“量子通信”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7年全国I卷的关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运营方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8年全国I卷语言文字应用成语病句连贯、2018年全国III卷语言文字应用成语病句连贯、2018年全国III卷的语言得体,以及2018全国I卷、II卷的作文。 这些变化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变革的成果和结晶,展现出了高考语文

34、试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热点和备考的重点。,一、影响高考命题的重要因素 二、考纲及说明解读 三、近年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向,“一课堂”: 聚焦“立德树人” 着力凸显价值引领,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向心力”,树立“四个自信”;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感召力; 3.聚焦时代使命,增强“牵引力”,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把尺”:    发力“服务选材” 全面提升选拔效果,1.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2.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3.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知识密切地联系实际; 4.增强探究性

35、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一面旗”:    注重“引导教学” 大力推动素质教育,1.语文:完善试卷设计,“关键能力”全面考查; 2.数学:加强理性思维考查,努力体现创新性; 3.英语:突出综合能力考查,促进学科素养养成; 4.文综:体现学科素养导向,引导教学深入探索; 5.理综: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凸显探究精神。,1、贯彻高考改革精神,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强化思辨能力考查,4、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着重体现四个方面,语文高考命题的拐点-2017年,一、提前公布考试大纲 内容增加(取消选考)  题量增加(18-22) 二、确立新的试卷架构:  重点

36、考查阅读和表达 1、论述类文本阅读,以逻辑思维为本,特点是论理。重点是基于论点、论据、论证结构的逻辑分析及推理能力。 2、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信息思维为本,特点是求真。重点是基于信息 比对的筛选、整合以及分析、探究能力。 3、文学类文本阅读,以形象思维为本,特点是审美。重点是基于小说、散文必备知识的分析、鉴赏及评价探究能力。,2018年试卷结构及题型、赋分,2019年试卷结构及题型、赋分,总  论,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套卷秉持“以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以文育人的优势,遵循2019年语文考试大纲要求,体现2017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凸显德智体美劳全面

37、发展思想,内容围绕语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导向,是融通语文素养和能力实践,重视价值观引领的优质试卷。,试卷主要特点,1.素材语料:大道如青天,润物细无声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以德育为魂,整体布局。精心选取语料,系统性、机制性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科学渗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以文育人,润物无声,使学生在领略文化经典、应试答题的同时感受深厚文化、当代伟绩,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拼搏精神,熏染正确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健全高考以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意图,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试卷主要特点,2.考查内容:举纲万目显

38、,解卷众篇明 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用高阶能力融会低阶知识和能力,突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价值观的考查。,试卷主要特点,3.命题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情境为载体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考查,凸显语文学习实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尤为突出。 如、卷作文都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形式呈现;三套卷实用类文本阅继续使用多文本不连贯话题阅读方式,其实质是在模拟专题阅读的情境,考查在当代海量信息背景下快速检索信息的能力;从而使考试更贴近学习生活,引导回归语文学习的本真。,试卷主要特点,4.命题导向:弄潮儿向潮头立,潮打红旗旗不湿 试题对接新课标“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学习为

39、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的要求。一是渗透群阅读、整本书阅读理念。如三套题文言阅读均选自史记,传主都与教材中经典篇目过秦论有关。二是体现项目学习方法。如任务驱动型作文本质上是项目学习,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场景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体现了作文学习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这些,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论述篇),高考语文全国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概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以考生的知能积累为依托,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为基本手段,以筛选

40、整合信息,掌握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为考查重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高层级的逻辑思维能力。考生要能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2017-2019年论述类文本选制特点,1、取材社科类学术论文,视域开阔内容厚重 2、注意思想文化价值导向,学术性陌生感强 3、章法严谨,层次分明,论证结构比较明晰 4、命题角度、设问指向、能力要求不断探索,试题回顾 (2017年)文本摘编自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围绕话题进行阐述,观点鲜明;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分明;语言平实,顺畅简明。 紧扣大纲和考试说明

41、的要求,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论证思路,归纳内容要点,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共设三个选择题,题型仍为客观选择题, “一正、两负选”型。题干设置与新课标甲卷、丙卷大体一致。,2018年三套全国卷,在选文和试题设计上延续了2017年的风格。 文本分别选自学术论文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分别围绕诸子之学内在品格的历史承继性和思想创造性、大数据时代数据主体的“被遗忘权”、城市文明的弹性问题三个话题展开论证。 三个文本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有较强的论述性和思辨性。试题考查目标精准。,20

42、18年全国I卷 材料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论述从“诸子学”到“新子学”的发展,强调“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寄意深远。 四段文字,整体呈“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1段总起,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概述 “诸子学”的发展过程; 2段从“照着讲”的层面论证“新子学”的内在品格历史的承继性; 3段从“接着讲”的层面论证“新子学”另一方面的内在品格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4段论证“照着讲”与“接着讲”的关系,并归纳中心论点。,( 2019卷) 文本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2019年3月22日人民日报),全文五段,计1243字。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主旨问题,然后引用习近平的

43、话从理论角度作答。 第二段摆出文艺界普遍认识的现实状况,从实际出发把对主旨问题的论证引向深入。 第三段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承上启下,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人民是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根基。 第四段从理论上论述认清人民的主体地位对作家文艺创作的意义和作用:心中有根,有身份和情感认同,才有伟大艺术创造。 第五段进一步论证有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要凝聚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认同,以闪耀德性光芒的精品奉献人民,照亮人心。 全文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层深入的层进式论证结构。,( 2019卷) 文本出自迦陵谈诗,作者叶嘉莹,曾在台湾、美国、加拿大的大学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

44、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这是一篇评价杜甫的学术论文,观点独特,角度新颖,加之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对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陌生度。 文本共1179字,分三段,呈总起分述结构: 第一段为总起,提出了全文论点: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第二段论证杜甫优越的禀赋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分诗歌体式风格与诗歌内容两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第三段重点论证了杜甫健全才性第二方面的表现,便是其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主要采用了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 2019卷) 本文摘编自2019年第1期的中国文化研究的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

45、术的保护与传承,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选文分为四段,计1027字。第一段与后三段形成总分结构: 第一段阐明传统表演艺术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问题。 第二段指出传统表演艺术的特征和“雅化”的问题,分析应有的民俗文化内涵和弱化的现象。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指出“二度创作”应坚守的原则和具体的要求。 第四段论证“保存”与“保护”的区别等内容,强调活态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后三段围绕传统表演艺术所具有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46、,1、考查对选项涉及的段文字中显性陈述性信息的理解。,2、考查对选项所涉及的段中语句含意的理解和概括。,3、考查对选项涉及的全文多处信息比较、综合分析后形成的判断。,【2016年】,【20172018年2019】,1、考查对选项所涉及的文中相关语句和文意的理解和整合。,2、考查对文章结构、内容要点和涉及的论证关系的分析。,3、考查对选项涉及的信息比较、综合分析后形成的判断。,示例(2016)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解析】信息源于选文第2段后部分: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

47、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由上可知,先王考及续考只是证明了史记殷本纪中商王朝及其殷王世系的真实存在,而并非证明了史记殷本纪中所有内容的真实性,因此,D项的判断有误,以偏概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解析】信息源于第2段: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 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

48、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 本项容易被误选,一是因为出现了推论性表述(由于因此),二是因为出现了隐含信息(西周时代),把“从诗三百篇做起”改成了“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第一题命题特点: 考查筛选理解信息及逻辑判断的能力 1、四个选项依文本顺序覆盖全文; 2、每个选项围绕一段文字中的重要问题(概念)筛选整合理解相关信息,并具一定的逻辑分析; 3、重点在于判断信息理解的正误和逻辑分析的合理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49、。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答案】D 【考点定位】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信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82)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答案】D(推论荒谬) 【考点定位】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信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90.7%)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答案】B(概括、判断正确) 【考点定位】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信息以及逻辑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C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语文2020全国卷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pptx)为本站会员(随风202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