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资源分享店铺 网址:https:/ 微信号:kingcsa33324.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 B. 扩大了周王室统治基础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 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25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26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A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
2、 B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C. 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 D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27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据所学推断,真正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A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 B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及展C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 D统治阶级政治军事的需要2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
3、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A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B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29军权、财权、人事行政权等集中于君主为核心的中央是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晚清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坐大使这一基本态势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在( )A太平天国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清末新政时期30. 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参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为交参议院决定,显悖临时
4、政府组织大纲。这充分说明( )A张謇、章太炎比孙中山更具有民主意识 B临时政府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妥协的产物C临时政府在政治上具有不成熟的一面 D临时政府由于内部分歧,最终被迫解散31. 1957年工农业总产彼伙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葬,比1952年增长67.8%;其中,农业总产位537亿元,增长24.8% ,所占比重由1952 年的56.9%下降为43.3%;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128.6% ,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这种状况表明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与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C农村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D工业总产值低于农业的局面初步改变32. 亚
5、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里写道:(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竖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还要在那块石头跟前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这一记载说明梭伦为雅典执政官时()A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C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 D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33.“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34. 17
6、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英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创,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A.断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晌深远 B.新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C.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3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 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B. 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斗争惨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40. (25分)阅
7、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
8、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摘自:尹永钦、杨峥辉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 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1985年-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据巨变1978-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1
9、)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特点方面比较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两者的异同点。(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 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12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摘编自安德森麦德逊世界经济千年史,是中国和西欧从公元400年到公元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对比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收入(对数标准)请提取图中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44. (15分)阅读材料,宪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1860年中英北
10、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国,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船只,毫无禁阻”,中法北京条约也做出了类似规定。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以总理衙门提出的文本为基础的续定招工章程,其中规定:“期满如欲回国,彼处必将合同所注之水脚路费若干,按数备全交付,便船送回中华”。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法国股负责法、荷等园的交涉事务,主管传教、华工出国及中越边界事项。1864年增设美国股,负责美、德等国的交涉事项,兼管华工保护等事项。由洋务大员主持签订的护侨条约,除续订招工章程外,还有中美蒲安臣条约(1868年)、中秘会议专条(1873年
11、)等等。据估计,l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l850年到l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l28万人。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豁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 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1)依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务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7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8分)4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材料一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
12、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材料二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疆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
13、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史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恬为加强边防采取的措施。(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司马迁对蒙恬的评价。(6分)2435: BA CDBAC DDBCA40. (l)相同都发生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2分)物价上涨迅速,上涨幅度大,上涨持续时间长;(3分)不同:西欧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带来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大幅度增加;(2分)西欧物价上涨加剧了社会分化(2分)。中国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价格机制改革(经济改革),市场的初步放开;(2分)同时,民众的恐慌心理也加剧了物价上涨。(2分)(2)影响:西欧:导致封建地主
14、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2分)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2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2分)中国: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2分)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2分)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2分)41信息一:14世纪以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高于西欧,西欧人均收入从14世纪开始超超越国。说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下,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小农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技术先进,人均国民收入高于西欧。公元14世纪开始,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
15、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逐渐发达,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中国。信息二:西欧人均国民收入从公元11世纪开始稳步提高,19世纪中期增长速度迅猛;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自14世纪后长期停滞不前,19世纪后开始下降,20世纪中期时降到低谷。说明:19世纪中期开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两次工业革命更是极大地推动了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加上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西欧经济增速普遍加快。中国14世纪开始,封建社会陷入僵化,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19世纪后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加上西方疯狂的殖民惊夺,人均收入下降。信息三:中国国民收入自20世纪中期开始以较高速度增长。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社会主
16、义翻度解放了生产力,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加快。(信息2分,说明4分)44.(l)变化:由禁止国人出国到允许出国,并逐渐注重保护华工利益。(3分)原因: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强迫,清政府被动同意华民出国;西方近代观念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推行。(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原因: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亚、非、拉殖民地的开发、拓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外国商品和资本入侵,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广大自耕农、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寻求海外谋生;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为中国近代海外移民提供了条件。19世纪中期以后,黑人奴隶贸易被逐渐废除,导致对其它地区劳动力的增加。(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45(1)措施:驻守军队,武力反击;修筑要塞,连接长城;推广郡县制,建立行政机构;修筑驰遒,改善交通;调配人力,垦殖固边。(9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评述:司马迁认为蒙恬修筑长城,加重人民负祖,忽视民生。司马迁看到了统一之初,民力有限,但忽略了匈奴危及边疆,以及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