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共10篇古诗文附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368731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共10篇古诗文附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共10篇古诗文附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共10篇古诗文附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共10篇古诗文附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共10篇古诗文附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阿房宫赋(一)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6个字“,!”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2.阿房宫赋是朝(作者)写的(体裁)的典型代表。运用(手法),借写阿房宫的兴建毁灭,阐述的道理。他与被称为“小李杜”。3.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4.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5.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6.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

2、响警钟的句子:“,。”7.阿房宫赋的文眼是:“”(二)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 :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_,_;_,_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 之高的句子是:_,_。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舞之纷繁衬 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 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

3、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_,_。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 的 作 用 的 句 子 是:_,_,_,_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 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 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_,_。_,_。2、六国论1.

4、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 ,_,_”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 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3.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

5、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_ 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4.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 _,非秦也;_ 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_,_”,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6.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7.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

6、,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8.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9.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10.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 ,_,_。3、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7、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4、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5、作者以“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6、_,_,_ ,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 _,_。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_,_,_。9、“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10、最后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

8、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要害,使其无言以对。4、赤壁赋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的光色与天相接的句子是:_,_。2.赤壁赋中,描写曹军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况的句子是:_,_。3.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4.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是:_,_。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

9、_。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7.赤壁赋中,“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8.赤壁赋中,苏轼用“_ _,_ _”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9.赤壁赋中,“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10.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1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1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的观点

10、。13.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1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句子是:_,_。15.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状的句子是:_,_。16.赤壁赋中慨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17.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18.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19.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箫声,描写听者感受的语句是:“_,_,_,_,_。”2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

11、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22.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赤壁,如同架风飞行,飘然欲仙的语句是:_,_;_,_。23.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_,_。24.“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2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2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27.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

12、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28.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29.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30.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_,_”。5、项脊轩志1.项脊轩志结尾, 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庭中的枇杷树,“_,_”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 不言情而情无限, 言有尽而意无穷。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_,_。3.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口中

13、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的嘘寒问暖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_?_?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_,_。5.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百年老屋”项脊轩在修葺之前的旧、破的句子是:_,_。6.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北向的项脊轩修葺之前的采光不好的情况的句子是:_,_。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_, _。8.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景象的句子是:_,_。9.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10.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写到自己对旧项脊

14、轩的改造时,作者“_,_”,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1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门墙增多的句子是:_,_。1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杂乱的一片萧条的句子是:_,_,_。13.在项脊轩志中,点明家中老妪身份的句子是:_,_。14.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_,_。15.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16.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说作者他日可用太常公曾用之象笏上朝的话,表达了作者考取功名、振

15、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_,_,_。1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扃牖而居”,时间长了可以根据足音来辨别是何人的句子是: _,_。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毋吾以也。居则曰:,_ _,_ _?”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加之以师旅,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5.侍坐中

16、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

17、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7、过秦论(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2)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4)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5)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 。(6)贾谊在过秦论中 “,”“,”,

18、”具体写到了秦用暴政措施压制并防止百姓反抗。(7)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8)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9)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10)文中,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11)文中,三句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12)贾谊用“,”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13)作者用,聊聊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14)文章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

19、:,。(15)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8、陈情表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2.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3.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4.陈情表用“,。”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5.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6.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7.陈情表中作者用“, ,。”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8.陈情表用“,。”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9.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10.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

20、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11.陈情表中李密用“ ,。”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12.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13.陈情表中晋成公绥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14.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1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1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9、归去来兮辞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_”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

21、把握。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问是:,。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算太远的自恕自慰之句是:,。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

22、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10.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11.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12.归去来兮辞中“,”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13.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14.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15.归去来兮辞中“, , ,”几

23、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16.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 ,。17.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 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 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1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20.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

24、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2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2.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10、种树郭橐驼传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3.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4.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5.种

25、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6.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7.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8.文章最后一句“,”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9.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10.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1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

26、1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1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在种树的“易土”与“培土”方面存在不足,其具体表现在:“,。”附:参考答案1、阿房宫赋(一)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唐,杜牧,借古讽今,天下兴亡,李商隐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4.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秦爱纷奢(二)1.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27、也。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6.明星荧荧,开妆镜也。7.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8.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六国论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暴霜露,斩荆棘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则必有我师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28、火不灭4.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弊在赂秦5.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8.弊在赂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也10.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答司马谏议书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5、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

29、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8、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10、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4、赤壁赋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2.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7.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8.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30、9.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0.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2.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13.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4.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15.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16.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7.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8.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19.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20.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23.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4.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共10篇古诗文附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