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祝大家金榜题名,高中状元20年高考语文知识点大全即将面临高考的考生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敬爱的徐老师,往下是我为考生们制作的语文知识点大全,话不多说,请往下看 制作人:徐晓云目录高考语文知识点大全1正确使用成语2比喻和比拟的区别3病句分类辨析4概括题的
2、解题思路与方法5常见标点差错举隅6衬托与对比的区别7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8词语误用例说9仿例造句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10将长句化为短句的两种方法11句子毛病及其修改12连贯题的出题技巧与应试策略13同义词的选择使用14现代汉语中虚词的运用15语句衔接题的设置类型及解题思路16语言表达分类解说与训练 变换句式17语言表达分类解说与训练 仿用句式18语言表达分类解说与训练 扩展语句19语言表达分类解说与训练 选用句式20语言表达分类解说与训练 压缩语段21正确使用词语”考点复习设计22作文素材大整理2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考点复习设计24成语的测试和应答25易混淆的修辞格26“正确使用成语”复习对策一、考
3、纲要求:能根据语境,正确辨析成语的音义,正确使用成语。二、高考题示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7年全国高考题)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解析答案为B。B句?quot;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的意思,符合句意,使用恰当;值得注意的是,"孚"字不同于&
4、quot;负"字,如果换成"不负众望",在原语境中就属于使用不正确了。A句中"一位"与表示"众多"的"莘莘"前后矛盾;C句中"趋之若鹜"为贬义词,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项中"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因其中有"人们都从巷子里走出来"的意思,并不像D中"在家里守着荧屏",故而词义与句意不合。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8年全国试题)A成都五
5、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解析答案是D项。A项中的"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这里应当说成"难以望其项背",或"望尘莫及"才能强调"其它甲B球队&qu
6、ot;财力远远不如"成都球?quot;。B项中的"处心积虑"多表贬义,在B句中不当,可?quot;殚精竭虑"。C项中的"火中取栗"典出法国拉封登的寓言,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这里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正好用反了,应改为"坐收渔?quot;才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9年全国试题)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C家用电器降价
7、刺激了市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牢永逸。解析答案是A项。该题涉及的四个成语中有三个属于使用对象错误,"美仑美奂"常用来形容建筑高大华美,"炙手可热"往往是说权势很盛,"一牢永逸"往往是说在较为重大的事情上,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而B项说"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美仑美奂",C项说"彩电""炙手可热",D项
8、说"局势""一牢永逸",均有"张冠李戴"之嫌,联系对象不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试题)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味"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解析答案是B。"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
9、学习的楷模,故A项使用对象不当。"洗心革面"是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quot;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C项中,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产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故适用对象不当。"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D项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1年全国试题)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
10、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仍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解析答案是B项。A项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抢险队必须迅速赶到,而"安步当车"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显然与句意不符。C项是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均争着购买鲜花,而"车水马龙"
11、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显然是不恰当的。D项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这个词只能出自自己的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裨颍陀斜岬捅鹑恕咦约旱囊馑迹杉迷诖舜遣磺钡摹?/p>三、复习对策:从以上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2、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要注意下面的一些情况:(一)了解成语的特点。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1 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
13、待我"的倒装。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2 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quot;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如果说?quot;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副"是
14、"相称、符合"的意思,与"符"的意思差不多,但"名符其实"就不是成语。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下面谈谈成语结构活用的情况。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如果由于变动万分而改变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quot;小题大做"与"大题小作"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3 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
15、裂开来。如:"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二)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例1不刊之论?quot;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
16、思就完全相反了。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三)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例1和盘托出:愿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例2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
17、相爱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四)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这句中的"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耸人听闻"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骇人听闻"就不确切。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例
18、:"功亏一篑"与"前功尽弃",这两个成语都有"最后未能完成,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的意思,而"前功尽?quot;这个成语本身并未指明以前的努力为什么白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如"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松动,否则,功亏一篑,实在可惜。""炸城的工事也遭到了好几次的顿挫,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3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
19、quot;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quot;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五)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20、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表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六)弄清成语超常运用的特殊性。对成语的理解,既要掌握常规用法,又要了解
21、非常规用法。如果被成语的常规用法束缚,不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变通,就会误入歧途。如1995年的"想入非非"和1997年的"不孚众望"就属非常规用法的考查。有些同学只知道"想入非非"常规用法是不切实实暮悸蚁耄床恢浪姆浅嬗梅?quot;想象进入到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境界",结果失误。这是不改变成语词素而改变成语的常用含义,广告用语常用这种修辞方法,如说该厂的牙刷坚固耐用,可巧用成语"一毛不拔"。(七)弄清成语语境场合前后的相关性。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
22、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否则就会出现1999年"一劳永逸"这个成语前后语境不合的错误。故应注意如下几种情况。1语义重复。 如:"这两则惊人相似的故事,说明肥猪定理并非空穴来风。"(半月谈2000。6,贪官与肥猪)("空穴来风"比喻流言乘隙而入或消息的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句中成语前再加"并非"否定词,与成语本身的否定含义重复,造成失误。)2顾此失彼。 如:"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生死攸关"是指生和死两个方
23、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3语义相左。 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quot;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
24、,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
25、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 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
26、(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
27、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病句分类辨析高考要求:能辨析不通顺的的语句,并加以改正。 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几年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也考查了病因判断、病句修改等,并多将病句和语意明确揉和考查。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
28、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并较好在语言交际中避免病。 各种语病概述:解析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 一 词语错用 (一)词性误用 1 名词误用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2 动词误用 例1:这是
29、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quot;感人") 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3 形容词误用 例1: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4 数量词误用例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quo
30、t;应改为"俩")。 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俩) 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
31、改为"到") 例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5 代词指代不明 例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例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
32、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6 副词误用 例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例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渭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7 介词不当例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钊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例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
33、"对于") 例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 8 助词误用 例l: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 例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友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
34、分不能配捕,应删掉"的") 9 连词误用 例l: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例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 例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 例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 (二)词义不当
35、1 词义误解 例: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quot;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2 词义轻重不当 例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例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 3 词义范围不当 例l:社会主义建设时?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例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
36、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 例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一词范围太大。应改为"事件"或"事情")(三)色彩不当 例l: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嗷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例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例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
37、。("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例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quot;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 (四)关联词语误用 1 错用关联词语 例l: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例2: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
38、即使也")2 滥用关联词语 例l: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quot;) 例2: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3 缺少关联词语例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
39、;而且") 例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此句两个分句阎明显是有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4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l:鸟的翅膀不管多么昝?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例2: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因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至句首 例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例4: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个干起来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蒙后省主语,所以
40、"就"应移到"他"与"一个"间) 5 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例l,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例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41、quot;) 二 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五种:成分残缺、成分多余、配搭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杂糅。 (一)成分残缺 成份残缺是指必须具备的功法成份残缺不全,影响了语意表达,不指根据语境省略了某一成份或某些成份而语意袤达不受影响的现象。 1 缺主语例l: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例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
42、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例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2 缺谓语 例1: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魏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
43、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率谷蔽接铮俏接锊腥钡闹饕颉死星懊嬷饔锸?quot;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例2: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例3: 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例4: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
44、;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3 缺宾语 例l: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 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例2: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quot;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
45、。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4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例2: 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 (二)成分多余 1 主语多余 例l: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
46、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2 谓语多余 例l: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进行"多余,应去掉) 例2: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3 宾语多余 例1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例2 今天,我
47、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4 附加成份多余 例l: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的各种"多余。应删掉)例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例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例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
48、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例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三)配搭不当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例2: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
49、成主谓关系)例3: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quot;作为主语) 例4: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2 动宾搭配不当 例l: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
50、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例2:战士们冒着涝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quot;和"上") 例3: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配擂,可予删去) 3 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
51、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 "改为"人")例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例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qu
52、ot;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4 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l: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例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例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
53、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四)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这是汉语的-大待点。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四种: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分句位置不当。 1 词序不当 例l: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例2: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54、例3: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2 主客体颠倒 例1: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例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3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句子成份的顺序不当可能造成不同的限制关系,引起表意的差异,有的虽不引起表意差异,但也不符合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句子
55、成份的排列规律在"语言连贯"中有详细阐述) 例1: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例2:广大农村青年表现了无比的学科学学文化的积极性。("无比的"放在"表现了"后与放在"积极性"前没有什么表意差异,但应放在"积极性"前才符合句子成份的排
56、列规则。) 4 分句位置不当 例1: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例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五)结构杂糅 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即结构杂糅。 例1: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57、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quot;) 例2: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例3: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例4: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强上攵摹欠次示浜统率鼍湓郁?应去掉"可想而知"
58、;并在"成绩"后加"呢") 三 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指不合事理、不合生活逻辑,不合客观事物联系等错误。 (一)不符合客观事实 例1: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例2: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二)前后矛盾 例1: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
59、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quot;等) 例2: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已限定为叫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三)分类列举不当 例1: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