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5课时 解决问题(乘加乘减)教学内容分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7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和1-9的乘法口诀,会进行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让学生结合稍复杂的生活情景,尝试用乘加、乘减解决“够了吗?坐得下?”的实际问题。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整理,结合圈一圈等活动分析问题,呈现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为后续进一步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作好铺垫。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2.能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
2、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重点:会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情境图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1. 算一算。69+5= 75-12=35-15= 99-7= 87+6= 8+7-6= 2. 情景引入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他们碰到了一个难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预设:69+5= 59 75-12=2335-15= 0 99-7= 7487+6= 62 8+7-6= 9复习乘加、乘减的计算,为后续解决问题做好计算的准备。借助学生熟悉的坐车中座位数够不够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3、环节二探究新知出示情境图1.提出问题:(1)他们租下面这辆客车,坐得下吗?(2)仔细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一共32人,也就是求32人能不能坐下。探究解答方法2师:怎样解答呢?3师:怎么算一共多少个座位?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汇报。4 提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5 师:解答正确吗?预设1:知道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预设2:问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预设:要先算一算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才能知道。预设:前面每排4个座位,数一数一共有这样的7排,47=28(个)座位。最后一排有5个座位。28+5=33(个)。47=28(个) 28+5=33(个)预设:左边每排2个座位,一共7
4、排,27=14(个)右边每排2个座位,一共7排,27=14(个)再加后面5个,14+14+5=33(个)27=14(个)27=14(个)14+14+5=33(个)预设:解答正确。可以把总人数和座位数比一比,学生和老师一共32人,客车有33个座位,32小于33,所以坐得下。借助租车计算座位数够不够的实际情境,通过座位示意图的直观图,圈一圈、算一算呈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座位数。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乘加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读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问题解决的一般模型。环节三巩固练习1 幼儿园35个小朋友每人吃1个鸡蛋,这些鸡蛋够吗?2 李阿姨运来30盆鲜花,他想摆出像右
5、面这样的一个花坛,这些花够吗?3 小亮一共有40个车轮,他能组装出一列6节车厢的小火车吗?为什么? 车头用了8个车轮。 预设:65= 30(个) 30+4=34(个)3435 不够。还可以怎么算?66= 36(个) 362=34(个) 3435 答:不够。预设:55= 25(盆)25+2=27(盆)2740答:不能。以学生熟悉的鸡蛋图、花盆摆放图、小火车组装图,让学生独立读题,选择合适的运算,从自己的角度多样化地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灵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3题的解决问题练习,要让学生重点关注对图的解读,学会从图形中寻找数学信息,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环节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预设:可以用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图上圈一圈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先算一算,再比一比大小,最后根据题目意思得出结论。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贯通前后的知识。环节五拓展延伸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那时把口诀刻在“竹木简”上。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叫九九歌。七百多年前才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学生读一读了解。拓展九九乘法表的历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文化。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