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愚公移山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子,主张清静无为主张清静无为。作品:。作品:列子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选自,选自列子列子 汤问汤问。作者作品简介作者作品简介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
2、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和深刻的教育。寓寓 言言听课文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听课文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万仞()汝()魁()父 荷()担 箕()畚()孀()妻 始龀()智叟()曾()不若 亡()以应 一厝()陇()断 穷匮()rnrkuhjbn shungchnsuzngwculngku 1 1、太行、王屋二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七百里
3、,高万仞高万仞,本在冀州本在冀州之南之南,河阳之北。河阳之北。句子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句子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方圆七百里,高七高七八千丈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河阳北边。理解:(理解:(1)交代故事背景)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2)方七百里)方七百里”和和“高万仞高万仞”极言山之广阔、极言山之广阔、高大高大,交代故事背景交代故事背景,暗示移山之不易暗示移山之不易,为下文写愚公移为下文写愚公移山做铺垫。山做铺垫。(3)“本本
4、”字点明两山原来的位置字点明两山原来的位置,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两座山已不在那里。设置悬念是两座山已不在那里。设置悬念,引起下文。引起下文。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重点词语:重点词语:且将近且将近惩苦于。迂曲惩苦于。迂曲折折,绕远。绕远。句子翻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句子翻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出来进去都要绕道。来进去都要绕道。理解:(理解:(1)“年且九十年且九十”说明愚公年事已高。说明愚公
5、年事已高。(2)“面山而居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出入之迂也”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原因。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原因。3、聚室而谋曰: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南,达于汉阴,可乎?”重点词语:室,家。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毕,尽、全。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句子翻译: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句子翻译: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到达汉水南岸,行吗行吗?”?”理解:理解:“指通豫南指通豫南,达于
6、汉阴达于汉阴”表现了愚公移表现了愚公移山信心十足山信心十足,初显其迎难而上的精神。初显其迎难而上的精神。4、重点词语:献疑提出疑问。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如何,把怎么样。焉,哪里。置置,放置、安放置、安放。放。句子翻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句子翻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凭您的力气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和石头呢?”?”4、重点词语:诸,相当于“之于”荷,肩负、扛。叩,敲、打。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句子翻译:
7、众人纷纷说句子翻译: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边上,隐土的北边。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三个人(上了山上了山),),敲石头敲石头,挖土挖土,用箕畚装土石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运到渤海边上。海边上。理解:运土石的人数少理解:运土石的人数少,工具简单工具简单,路途遙远路途遙远,与山的广度、高度形成对比与山的广度、高度形成对比,表明移山任务之艰表明移山任务之艰巨巨,突出了愚公等人移山意志之坚决。突出了愚公等人移山意志之坚决。5、重点词语:孀妻,寡妇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龀,换牙。
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焉,语气词。句子翻译:句子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七八岁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才能往返一次。能往返一次。6、重点词语:甚,严重。惠,同“慧”,聪明。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毛指草木。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句子翻译: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句子翻译: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阻止他干这件事这件事,说说:“:“你也太不聪明了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
9、不了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7、重点词语:彻,通达,这里指改变。不若不如,比不上。弱子幼儿,小孩。虽即使。穷匮(kui)穷尽。(6)穷匮(kui)穷尽。(7)苦愁苦。这里指担心。(8)亡(wu)以应没有话来回答。句子翻译:北山愚公长叹说句子翻译: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你的思想真顽固,顽顽固得没法改变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儿子,(,(他的他的)儿子又有孙子
10、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还怕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叟无话可答。8、重点词语:已,停止。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厝,放置、安放。陇断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句子翻译:句子翻译: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11、。从此以后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没有山冈阻隔了 第一段第一段:交代故事背景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情节做铺垫。第二段第二段: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士方案讨论决定了运士方案,而后立即行动而后立即行动,上山上山“叩叩石垦壤石垦壤”,”,这是情节的开端。这是情节的开端。第三段:写河曲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第三段:写河曲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
12、述了人力无穷的思想。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的思想。这是故事的发展。这是故事的发展。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命人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命人把山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把山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1)、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性。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的愚公命名为“愚”,将鼠目寸光的智叟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增强了讽刺效果。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说明移山任务的艰巨,显示愚公的气魄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又如写山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2)人物对话生动传神。故事中的人物对话生动传神,既展开了情节,又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如愚公之妻的劝说,“以君之力”带有关切、担心的语气;智叟的问话则带有嘲讽的意味,说“残年余力”,是讥讽愚公年老力衰,他的这番话既表现了他思想顽固,又引出下文愚公的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