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doc

上传人(卖家):LY520 文档编号:375062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两首或几首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与单首诗歌的鉴赏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区别。命题时往往选取不同诗歌在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意象意境等方面的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进行比较。具体设题时有: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或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达技巧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等等。因此,做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时,应整体把握不同诗歌,分辨不同诗歌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分别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语言类比较主要有微观语言比较和整体风格比较两类。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

2、言比较主要通过“炼字”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解析这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

3、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妙。因为:“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与后面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而“雁别秋江去”则无此效果。“引愁心”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表达出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有三个角度:常见修辞、表达方式(抒情和描写考查居多)、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其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辨别相

4、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表达技巧的比较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即练即悟】2.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解析吴融的华清宫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对于人民的苦难。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李约过华清宫抒写昔日君主追

5、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唯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感叹王朝的兴废。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对照、映衬)手法。吴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揭露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对于人民的苦难。李诗今昔(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感叹王朝的兴废。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或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主要方法有:读懂标题,标题往往点明诗的主要内容,定下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注意诗中的意象

6、,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即练即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注】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则甚:做什么。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答:解析要求把同一词人的课外词句与课本所学词句进行对比。阅读诗歌强调“知人论世”,同一词人在不同时期的词作会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7、季鹰归未”,表明的是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而在西江月中词人的心绪发生了变化,要注意从“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中体会作者满腔的愤懑之情。答案“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8、即练即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浪淘沙疏雨洗天清邓剡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邓剡:南宋词人,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答:解析分析不同诗歌中相同意象,答题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经历以及诗词内容加以分析,这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一是伤国,一是伤己,分析不同点时要注意。答案相同:两首词的“桐”和“雨”都

9、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发了自身凄清孤独之苦;而邓剡则表现了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古代诗歌阅读综合练(45分钟54分)一、(2019福建三明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喜朝天曹冠绣水雕栏,绮霞邃宇。薰风飒至清无暑。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景物撩人,悠然得句。深杯戏把纹楸【注】赌。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注】纹楸:指围棋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为下阕描写人物活动、抒发壮志、渲染气氛作铺垫。B.“绣水雕栏,绮霞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

10、,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画栋的景象。C.“熏风飒至清无暑”写和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暑意全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D.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解析A项,结合下阕内容分析,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下阕并非抒发壮志。答案A2.这首词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结合词句内容分析,“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悠闲自在;“景物撩人,悠然得句”,赏景吟诗;“深杯戏把纹楸赌”,饮酒赌棋;“何须泉石寻佳趣”,自负自得,时时有乐趣。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答案悠闲自在、

11、儒雅自负、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赏景吟诗,文雅悠闲;饮酒赌棋,怡然自乐;胸有丘壑,自负自得。二、(2019广东湛江一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傍晚时分,诗人王维手持竹杖,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两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览。B.颔联写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时赶路,这时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的流水声,循着曲折环绕的流水,诗人来到了自己的客房。C.颈联上句描写感化寺周围的野花丛生盛放,下句使用拟

12、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只敢轻叫一声。D.王维常常在诗中融合绘画技巧,让诗歌景致鲜明,这首诗描写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致,亦是诗中有画。解析C项,写山谷中的鸟儿的叫声是为了衬托出山谷的幽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答案C4.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系和写景技巧角度分析。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从写景技巧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觉“野花”角度分析,视听结合,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感。答案动静结合。颈联

13、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三、(2019湖南十三校重点中学一联)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56题。(9分)临江仙牛希济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注】下,有路暗相连。【注】 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5.下列对

14、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B.“一点”是词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C.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胧,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D.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此字。解析B项,“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分析有误,应是反衬出湖面之广。答案B6.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词写了眼前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景,后文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注意要结合词中具体句子分析。文中两处虚实结合

15、,这两处虚实结合要分别通过具体诗句指出哪是实哪是虚,第一处虚实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第二处虚实结合要答出思想情感。答案虚实结合。上片实写眼前所见之洞庭湖与君山,后由君山展开想象,“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是对仙境的想象。下片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后由洞庭湖联想到罗浮山,表达了夜游洞庭湖的舒畅闲适,也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四、(2019黑龙江哈六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

16、”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怡人。B.颔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C.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D.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解析D项,“托物言志”说法错误,作者只是借马的再三嘶鸣,抒发内心对友人的惜别之情。答案D8.请从写景角度来简要赏析本诗颈联。(6分)答:解析颈联写出了鹊在傍晚的“禾地”鸣叫、蝶在秋天的“草畦”

17、上飞舞的场景。运用了以动衬静、视听结合的手法。“鹊噪”“蝶飞”为动景,更表现了秋天傍晚野外送别场景的安静;“鹊噪”是听觉描写、“蝶飞”是视觉描写,整句视听结合,描写形象生动。答案(1)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2)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五、(2019辽宁鞍山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910题。(9分)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置酒宋祁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18、。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9.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B.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愁语,气局一新。C.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D.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解析B项,“色泽浓丽”“不作愁语,气局一新”错误,第一首诗应是色

19、泽淡雅;其中的“落”“寒”等词汇既展现出深秋时令,又让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豪壮中带几分悲凉。答案B10.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吹帽落、老去白发、遍插茱萸,题材极其相似,抒发情感是否相似呢?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解析杜诗应当结合“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等诗句分析,尤其要注意“羞”“笑倩”“醉把茱萸仔细看”等内容,分析出表现了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沉郁。宋诗应当结合“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等诗句分析,尤其要注意“任落”“争吹”“满插茱萸”“愚甚”“白头太守”等内容,分析出本诗写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

20、、佳日兴会的洒脱。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答案题材相似,但情感不同。第一首诗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沉郁。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以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第二首诗写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佳日兴会的洒脱。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诗人故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

21、嘲,实却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出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六、(2019河北邯郸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9分)临江仙辛弃疾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试向浮瓜沉李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注】 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后:略似今日口语中的“啊”。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

22、调;“无着处”,正话反说。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D.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解析C项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答案C1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答:解析上阕中“天教只住山林”可以看出作者的现状已退出官场,“叹息”“呻吟”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壮志未酬。“试向”意为临池当风,散发敞怀,开我心胸,试图排遣内心的愁苦,但也只能故作旷达、乐观。答案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doc)为本站会员(LY52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