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 语文 下册 1 1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说课稿】【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 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 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 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这是描写农 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 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 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
2、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 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 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 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 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 ,倒映在冰凉的 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 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 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
3、入 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 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
4、话说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 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 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学生也可能有着相似的 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 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
5、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 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2.说学法: 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 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 涵;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 迪。 五、教具准备: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或交流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古 诗,或交流与古诗作者相关的古诗,或交流古诗插图,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 的认知兴趣,使学
6、习成为他们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的前提。 2.理解课题,了解作者。 古诗的题目或反映古诗的内容, 或反映古诗的情感, 或点明古诗发生的时间, 或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因此,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把握古诗 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知道诗 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 同时通过了解作 者, 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崇拜之情,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出处,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激趣导入新课。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互相交流,理解 诗句的
7、意思。 3.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理解题目、了解作者、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 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深入理 解感悟整首诗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整个过程中,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 深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4.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学生情感。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现宝, 古诗文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 点,博大精深,灿若星河,语言精炼,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 内涵, 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
8、部分。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 浸润,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延伸和拓展。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 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同主题”作品 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指导学生抓住“同诗人”作品拓展延 伸,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鼓励学生抓住“同题材”作品拓展延伸,以题 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 在古诗教学中适度拓展学生阅读诗文空间,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它不 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拓展阅读的古 诗,学生可
9、能短时间内理解不够透彻,甚至不能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 储备的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会水到渠成。长此以往,可以陶冶学生情 操,丰富学生想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 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七、说作业设计:七、说作业设计: 通过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背诵和积累古诗,理解古诗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 感情。 少年闰土说课稿少年闰土说课稿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一、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 组训练重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通过 课文进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10、,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用比较快的速 度读课文。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学会从内容中体会中心思想,对体 会思想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掌握并能运用这一方法,将感性认 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为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扫清障碍。 少年闰土 这篇课文通过 “我” 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 之情。这篇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 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 分别和友谊。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理解课文条理。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活泼、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鲁迅热爱劳动 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说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学习作者 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我们可以从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来体会闰土这个人 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难点 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习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 “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 可爱的农村孩子。 五、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自学生字
12、新词,通过反复读文,了解课文 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学习相识这一部分。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七、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阅读能力,但分析和理解能力不强。对“他们不知道一些事,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有关含义 深刻的语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 线的读思、研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攻破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采用“主扶式”课堂教学结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 引导
13、学生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 重点句来实现。 同时通过朗读、 默读, 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来完成。 教学时,主要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内容,发掘主体。抓住重 点句,深入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重点突出。 (三)说学法 教学时,采用“看、读、想、划、议”等步骤,教师适时点拨,可以极大地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议”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况, 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教学过程中, 设计自读, 分角色读, 表演的方法, 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再现课文中“我”与闰土分别时的情景,同时进行了一次扎实的语言表达训练。
14、八、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了解了“我”与闰土是怎样的人?说说。 (学生自由说) 2、读课文“相处”一部分,完成填空: ( )的少年闰土, (幻灯片出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学生读文的兴 趣和自信。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介绍了那几件事,这些事让“我“感到怎样? 3、请同学们思考“我”对哪几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并说出原因。 (三)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为进一步讨论交流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做准备。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于
15、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凭自己的知识积累、 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 )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提出发现问题。 重点理解句子: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 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 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请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引导学生理解“无穷无尽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 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用闰土的知识丰富来反衬“我”和城里的小伙伴见识少,生活能力较差,每天 关在家里,只能看到有限的天空,而广阔的世界有许
16、多精彩的东西是我们所不知 道的, 表达了 “我” 对拥有丰富知识的闰土的钦佩, 对外面广阔世界的无限向往。 ) 练读这句话,体会“我”当时的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适时、适度地点拨,解放学生思路,使教学向纵深发展。 ) (四)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1、 请学生思考: 在当时的社会, 如果要你选择, 你想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 “我” ? 并试着找出充分的理由作为论据。 (这一引导争辩的设计,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心灵自由,凸 现个性。 ) 2、请双方陈述理由,自由辩论。 3、教师不予评定学生的选择,但建议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以充分的了 解文中的两人及当时的社会。 (辩论的引
17、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 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过程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 际能力。 ) (五)学习“外貌描写”一部分。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分析外貌描写的好处。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于引导学生在读文、想象中深化 文章的中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演说能力。 ) (六)总结课文。 课文少年闰土写了“我”与他的相见、相识、相别的经过,塑造了一个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纯朴、机智的少年形象,表现了“我”与他之间纯真的友情,表达了“我”对外 面世界的向往。 九、说板书设计。 2.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机智勇敢 看瓜刺猹 见多识广
18、 看跳鱼儿 热爱自然 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简缩,既体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又反映文章的中 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 3 3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 【说课稿】【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 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 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 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 章犹如一幅清新和谐、 富有童话色彩的画。 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 “我” 童年快乐、 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
19、亲人的回忆。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 意境很美。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 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 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 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 “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同的 活动,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 。至于摘黄瓜、追蜻 蜓、 采倭瓜花、 捉绿蚂蚱, 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 就在园子里睡下。 “
20、我”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是赞同的。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成长。祖父允 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 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 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课文中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 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 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 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
21、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 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 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文中的“蚱、啃”等 10 个会认字,会写“蝴、蚱”等 17 个会写字; 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 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 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 情趣。 (
22、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 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 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说学情: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 对文本有独特的 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 说, 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 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
23、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 文章中获得感知, 加以模仿, 发展想象力, 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 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 想象,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 受,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2.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 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
24、护学生的好 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准备: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六、说教学流程: 1.了解作者及出处,激趣导入新课。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 呼兰河传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 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2.走进园子,了解园子。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 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
25、的观察,丰 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 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 热闹、 美丽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 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 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 “红的红” “绿的绿”这些词语富 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走进生活,感受快乐。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 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 受园子的快
26、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都透露着作者的快乐和有趣,因 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 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 形式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 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 “我” 的重要性。 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4.了解花、鸟、虫子、倭瓜等,感受园子里的自由。 学生自由读课文 1617 自然段,鼓励学生交流看看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 什么?在课堂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 自由。 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一棵树,来
27、讲述你的快 乐和自由。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在这部分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 方式, 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 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5.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 了解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 真实, 吸引读者?通过探究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作者的描写 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 看到了“我”一样。 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
28、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法, 而且培养 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习惯。 七、说作业设计:七、说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体现童真的句段。有助于学生深化感情,积累优 美的语句。 2.推荐阅读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 外知识,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的童真。 八、说板书设计: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二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是作者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 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4 4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 【说课稿】【说
29、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 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 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 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 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 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30、,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 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 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 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 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 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 “然 而, 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
31、月亮” ; 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 16 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 ;会读“烟波浩 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
32、立阅读与思考,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阅 读感受。 (5)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6)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7)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通过 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
33、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三、说学情:三、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多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 有着自己独特的 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 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课文里面 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达符 合学生的心理, 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 发展想象力, 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 “三 潭印月”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八月湖水平”等可能比较陌生, 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课文
34、中提到的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平沙 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 荷塘月色等可能了解很少。对于这些比较陌生、了解很少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法和学法: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2.说学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六、说教学流程: 1.交流古诗,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从交流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入手导入课题,并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感受“月是故乡明”做情感铺垫
35、。 解释题目后, 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并引导学 生由题目想到文章的主旨是“思念家乡” ;想到题目的出处是杜甫的月夜忆舍 弟 ;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其他诗句。并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要用杜甫的诗 作为题目是为了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 涵。并进一步体会到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 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2.整体感受,理清顺序。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在学会字词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以“月”为线索,从对 “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 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
36、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 前面的呼应, 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 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3.了解作者童年趣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开头,了解作者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 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 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教学中,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回忆的童年生活中的几件趣 事: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在大苇坑边 望月游玩;梦月亮。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都跟月 亮有关,更
37、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4.补充资料,了解表达方法。 教学中,教师适当补充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 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荷塘月色等有关资料, 引导学习了解作者通过在济南、 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突出作 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正 如作者所说的“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 个平凡的小月亮” 。使学生感受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 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
38、题。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的结尾处短短几句话, 感受其作用是概括全文并 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5.了解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了解为了表达本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一主旨, 作者运用 描述、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写思乡之情。第一,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述,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 故乡的月亮的对比,喜欢故乡的小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深情;第三,作者拿赏月 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相比,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最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 对故乡的思念。 在学生掌握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后,鼓励学生在小练笔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 法,表达自己的感情。达到了语
39、文教学由读到写的教学目的。 七、说作业设计:七、说作业设计: 鼓励学生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并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以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八、说板书设计: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解释思乡名句 “月是故乡明” ;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思念;呼应 前文,情感迸发。二是透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 挂。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5.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
40、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 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 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 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 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
41、行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 提升素养, 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 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激发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 9 个生字,会写“瑜、妒、忌”等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 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 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
42、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 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 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法。
43、 三、说学情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 学生对于故事的历史背景比较陌生, 学生又对 三 国演义了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并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透 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 了解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了解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并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44、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堂上以读为主, 采用画一画、 想一想、 议一议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主感悟、 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播放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课题,并引导 交流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的热情。 2.自主学习,理清文脉。 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对 课文脉络的了解,进而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下一环节的理解课文内 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3.合作学习,深入理解
45、课文。 为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混乱状况,在进行探究交流时,引导学生按照课 文的写作顺序,从“故事起因” “借箭准备” “借箭经过” “借箭结果”等几个方 面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交流 汇报外,还组织学生对学习中产生的困惑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发 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自己解决有困难的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 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理解的同时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法,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了解到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 发展顺序进
46、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 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 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 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 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 完整性和严密性。 要求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目的 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检验自己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 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以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为本课教学的板书,板书内容简洁,显示了文 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
47、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6 6景阳冈景阳冈 【说课稿】【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 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 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 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 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
48、分中, 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 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 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 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 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文章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 “一掀” “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 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而武松只是“闪、躲”“闪”和“躲”的意思相 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 敏捷、武艺
49、高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 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 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 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 格。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 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 “靠、 提、拖、插、拿、抡、劈、丢” ,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 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 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 ,把武松打虎 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
50、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 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 。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 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 斗后,手脚疏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 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 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 智的性格,并能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时,在阅 读中积累阅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