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第四节、血型与输血第四节、血型与输血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主要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维持内环境稳态运输物质运输物质缓冲功能缓冲功能防御和保护防御和保护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要求要求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液总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液总量、血液的构成量、血液的构成重点掌握血浆渗透压重点掌握血浆渗透压(组成、作用组成、作用)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
2、基本组成和血量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血液血液血细胞血细胞血浆血浆红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晶体物质晶体物质水水溶质溶质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一)、血细胞比容(一)、血细胞比容 概概 念:血细胞在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体积全血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百分比。正常值正常值:男性为男性为40405050,女性为,女性为37374848 变变 化化:血浆量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改变时,都可使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红细胞比容改变。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二)、血浆的成分(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及功能血浆含水约血浆含水约91919292,含溶质约,含溶质约
3、8 89 9。溶质中血浆。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球蛋白:1、2、四种球蛋白四种球蛋白(盐析法)(盐析法)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60-80g/L 白蛋白(白蛋白(A A):约):约404050g/L 50g/L 球蛋白(球蛋白(G G):约):约202030g/L 30g/L 纤维蛋白原:约纤维蛋白原:约2 24g/L 4g/L
4、A/G A/G比值:比值:1.51.52.52.5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8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9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运输功能运输功能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缓冲功能缓冲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10(三)血量(三)血量循环血量循环血量80%储备血量储备血量20%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 78%8%,即,即707080ml/Kg80ml/Kg血液。血液。失血量失血量:成人一次成人一次 20%会出现严重临床症状会出现严重临床症状 30%以上会有生命危险。以上会有生命危险。生理血
5、液主题医学知识11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12(一)、比重(一)、比重 全血比重为全血比重为1.0501.0501.0601.060;血浆比重为;血浆比重为1.0251.0251.0301.030(二)、血液粘滞性(二)、血液粘滞性 血液:血液:4 45 5,血浆:,血浆:1.61.62.4(2.4(相对于水而言相对于水而言)(三(三)、酸碱度、酸碱度(pH(pH值值)(1)(1)正常值正常值:pH:pH为为7.357.357.45 7.45 (2)(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主:NaHCONaHCO3 3/
6、H/H2 2COCO3 3缓冲系(比值为缓冲系(比值为201201););次次:NaNa2 2HPOHPO4 4/NaH/NaH2 2POPO4 4和血浆蛋白钠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血浆蛋白等。通过肺和肾的调节通过肺和肾的调节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13(四)、血浆渗透压四)、血浆渗透压1 1、定义:、定义:溶质吸引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能力溶质吸引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能力大小,其大小与溶质数量成正比,与种类大小,其大小与溶质数量成正比,与种类无关。无关。2 2、正常值:、正常值:313mOsm/kgH313mOsm/kgH2 2O O,相当于,相当于7 7个大气个大气 压或压或708.9kPa(5
7、330mmHg)708.9kPa(5330mmHg)。等渗溶液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高渗溶液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14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15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164 4、血浆渗透压维持稳定的意义、血浆渗透压维持稳定的意义(1 1)、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2 2)、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3 3、组成:、组成:(1 1)、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占(占99.699.6),主要为),主要为NaClNaCl形成。形成。(2 2)、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占
8、(占0.4%0.4%),主要为白蛋白形成。),主要为白蛋白形成。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17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18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19要求要求 红细胞生理特征中的悬浮稳定性及其红细胞生理特征中的悬浮稳定性及其指标指标血沉血沉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血细胞的生理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0 (一)、红细胞的(一)、红细胞的形态和形态和数量数量 男性男性:4.5:4.55.55.510101212/L/L;Hb:120Hb:120160g/L 160g/L 女性女性:3.8:3.84.64.61
9、0101212/L/L;Hb:110Hb:110150g/L 150g/L 新生儿新生儿:6.0:6.010101212/L;Hb:5/L;Hb:5天内达天内达200g/L200g/L一、红细胞(一、红细胞(erythrocyte,RBCerythrocyte,RBC)生理)生理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1构成:血红蛋白构成:血红蛋白(铁和珠蛋白铁和珠蛋白)形态:双凹圆盘形形态:双凹圆盘形,无核无线粒体无核无线粒体功能:运输功能:运输OO2 2和和COCO2 2,缓冲血液酸碱度,缓冲血液酸碱度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2(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红细胞
10、的可塑变形性 与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呈正相关;与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3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42.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概念: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抗低渗液的能力与脆性大小成反相关。抗低渗液的能力与脆性大小成反相关。抗低渗液的能力大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脆性小=不易破不易破 正常值相当于正常值相当于0.9%NaCl0.9%NaCl溶液渗透
11、压,在溶液渗透压,在0.42%NaCl0.42%NaCl溶溶液中开始破裂,在液中开始破裂,在0.35%NaCl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新生溶液中完全溶血,新生的红细胞脆性小,抵抗力大,不易破裂;衰老的红细的红细胞脆性小,抵抗力大,不易破裂;衰老的红细胞脆性大,抵抗力小,易破裂。胞脆性大,抵抗力小,易破裂。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5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63.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 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
12、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血沉(ESRESR):RBCRBC在第一小时末下沉所析出的血浆柱在第一小时末下沉所析出的血浆柱距离距离 。数值数值:男子为男子为0 015mm/h15mm/h,女子为,女子为0 020mm/h20mm/h意义意义:血沉与悬浮稳定性成反比;血沉与悬浮稳定性成反比;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 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RBCRBC叠连的原因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而不叠连的原因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而
13、不在于红细胞本身。在于红细胞本身。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7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8(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1 1、参与呼吸气体(、参与呼吸气体(O O2 2、COCO2 2)的运输;)的运输;2 2、是对机体代谢过程产生的酸、碱物质起、是对机体代谢过程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缓冲作用。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29(四)、红细胞的生成(四)、红细胞的生成 1 1、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原料原料成熟因子成熟因子蛋白质蛋白质铁铁VB12叶酸叶酸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02 2、红细胞生成过程、红细胞生成
14、过程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干细胞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 原红细胞原红细胞早、中、早、中、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爆式促进活性物(爆式促进活性物(BPABPA):):BPABPA是由白细胞产生是由白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强烈刺激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的一类糖蛋白,具有强烈刺激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的功能。的功能。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EPOEPO主要是由肾皮质主要是由肾皮质管周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少量由肝细胞合成),主管周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少量由肝细胞合成),主要是促进晚期
15、红系祖细胞的增殖。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雄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也可刺激红细胞生成。也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1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晚期红系祖细胞 原红细胞原红细胞 幼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雌激雌激素素 肾管周间质细胞(主)肾管周间质细胞(主)肝细胞(次)肝细胞(次)-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骨骨 髓髓BPABPA雄激素、雄激素、T3T3、生长素、生长素缺氧、缺氧、RBCRBC或或HbHb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2生理
16、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3Fe运至红骨髓运至红骨髓作重新合成作重新合成HB原料或至肝内原料或至肝内贮存贮存胆红素经肝胆红素经肝至胆汁再至至胆汁再至肠随粪尿排出肠随粪尿排出将将Hb分解成胆红素,氨基酸,分解成胆红素,氨基酸,及及Fe三部分再排入血循环三部分再排入血循环。RBC破坏破坏衰老衰老RBC被巨噬细胞所吞噬被巨噬细胞所吞噬RBC无分裂能力,平均寿命无分裂能力,平均寿命120天。天。(五五)、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4二、白细胞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一)、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数量数量:(4.010.0)109/L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一天之内,在
17、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出生后出生后3天天3月月10109/L;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妊娠、分娩,WBC数数。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5分类和功能分类和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 5070%70%颗粒白细胞细胞颗粒白细胞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 0 7%7%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0 0 1%1%WBCWBC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3 3 8%8%)无颗粒白细胞无颗粒白细胞 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0 20 40%40%)B B
18、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6LymphcyteLymphcyteEosinophilEosinophil MonocyteMonocyte MonocyteMonocyte LymphocyteLymphocyteEosinophilEosinophil NeutrophilNeutrophil BasophilBasophil 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7(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渗出(变形、游走)渗出(变形、游走):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凭藉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的过程。形运动,凭藉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的过程。
19、趋化性趋化性: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包括人体细胞的降解产性。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包括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毒素、细菌及细菌产物生、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毒素、细菌及细菌产物等。等。吞噬吞噬:白细胞按照这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白细胞按照这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浆内的过程。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浆内的过程。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8名称名称 百分比百分比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吞噬与消化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7%
20、参与过敏反应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01%参与变态反应参与变态反应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040%T细胞细胞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B细胞细胞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38%吞噬、免疫吞噬、免疫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白细胞分类及功能白细胞生理功能白细胞生理功能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391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循环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半随循环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半随着血流循环;着血流循环;边缘池:另一半则附着在小血管壁上。边缘池:另一半则附着在小血管壁上。另外,在骨髓中还贮备了大量成熟的中性粒另外,在骨髓中还贮备了大量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在机体需要时,贮备的粒
21、细胞进入循细胞。在机体需要时,贮备的粒细胞进入循环血流,发挥防御作用。环血流,发挥防御作用。所以发生感染后所以发生感染后2h2h左右,中性粒细胞的分类计数便明显增高。左右,中性粒细胞的分类计数便明显增高。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02 2、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嗜酸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其中含有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酸性颗粒,其中含有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由于缺乏溶菌酶,因此它虽有微弱的吞噬能力,由于缺乏溶菌酶,因此它虽有微弱的吞噬能力,但基本上无杀菌作用。在体内的重要作用:但基本上无杀菌作用。在体内的重要作用:A.A.限制嗜碱
22、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限制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应中的作用。B.B.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寄生虫感染、过敏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嗜酸粒细胞增多。反应等情况时,嗜酸粒细胞增多。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13 3、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功能和肥大细胞相似,可产生多种有生物活性功能和肥大细胞相似,可产生多种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组胺、白三烯、嗜酸粒细胞趋化的物质:肝素、组胺、白三烯、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因子等。组胺、白三烯可以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组胺、白三烯可以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引起
23、哮喘、荨麻疹哮喘、荨麻疹等过敏等过敏反应。反应。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24 4、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内没有颗粒。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内没有颗粒。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的功能:A.A.吞噬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和结核分支杆吞噬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和结核分支杆菌等病原体。菌等病原体。B.B.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C.C.清除变性的蛋白质、衰老受损的细胞及碎片。清除变性的蛋白质、衰老受损的细胞及碎片。D.D.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35 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中的一大类
24、。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中的一大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骨髓生成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的作用下发育成骨髓生成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的作用下发育成熟,称为熟,称为T T淋巴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在血液中占808090%90%。另一。另一类是在骨髓或肠道淋巴组织中发育成熟的,称为类是在骨髓或肠道淋巴组织中发育成熟的,称为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T T淋巴细胞主要执行细胞免疫。淋巴细胞主要执行细胞免疫。B B淋巴细胞主要执行体液免疫淋巴细胞主要执行体液免疫。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4三、血小板三、血小板形态: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体积小,无核,有伪形态:
25、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体积小,无核,有伪足,有完整的细胞膜。足,有完整的细胞膜。数值数值:正常成人为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5电镜下血小板形态示意图电镜下血小板形态示意图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6(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 1、粘附:、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过程。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过程。2 2、聚集:、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聚集。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总称为致聚剂(或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总称为致聚剂(或诱导剂)。生理性致聚剂有:诱导剂)。生理性致聚剂有:ADPADP、组胺、
26、胶原、组胺、胶原、血栓烷血栓烷A A2 2(血栓素(血栓素A A2 2)等;病理性致聚剂如细菌、)等;病理性致聚剂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等。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等。3 3、释放:、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活性物质向外释放的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活性物质向外释放的过程。过程。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71.黏附黏附2.2.聚集聚集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8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49(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1.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而引起出血,在几分钟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
27、损而引起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然停止的现象。内会自然停止的现象。生理性止血过程包括:血小板栓子形成、血管收生理性止血过程包括:血小板栓子形成、血管收缩和纤维蛋白凝块生成三个时相。缩和纤维蛋白凝块生成三个时相。2.2.促进血液凝固促进血液凝固3.3.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0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要求:要求: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区别体液抗凝物质体液抗凝物质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抗凝抗凝,纤溶之间的关系纤溶之间的关系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1 生理止血生理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出血,经
28、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出血时间(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1-3minbleeding time):1-3min。生理性止血包括三个过程:生理性止血包括三个过程:小血管收缩、血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凝块形成与维持。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凝块形成与维持。一、生理性止血一、生理性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2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3(一)、血管收缩:(一)、血管收缩:血管受损血管受损局部小血管收缩局部小血管收缩 (二)、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二)、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初步止
29、血。初步止血。粘附粘附:少量血小板粘着在胶原上少量血小板粘着在胶原上松软血栓松软血栓 聚集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止血栓(三)、血液凝固:(三)、血液凝固:永久止血。永久止血。启动凝血系统启动凝血系统坚固血栓(二期止血)坚固血栓(二期止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4(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流动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
30、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相互交织成网状,网住血细胞,形成血凝块。纤维蛋白相互交织成网状,网住血细胞,形成血凝块。二、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二、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血清:血清:血凝后,血凝块回血凝后,血凝块回缩释出的液体。缩释出的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血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血凝过程中已消耗掉的其他凝过程中已消耗掉的其他凝血因子,但增添了少量凝血因子,但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凝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5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
31、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6凝血因子的特点凝血因子的特点 因子因子(Ca2+)Ca2+)外,余为蛋白质。外,余为蛋白质。因子因子,aa,aa是重要的辅因子,可分别是重要的辅因子,可分别使相应的凝血步骤加速。使相应的凝血步骤加速。除除外其余都是以酶原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酶原形式存在。因子因子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其它都在血浆中。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其它都在血浆中。多数因子在肝脏合成,且因子多数因子在肝脏合成,且因子、的合成需的合成需V VK K。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7 2、基本凝血过程、基本凝血过程三步骤:三步骤:注:此为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酶促过程。注:此为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酶促过程。生理血液主题
32、医学知识58内源性内源性凝血凝血: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始动凝血的因子为液。始动凝血的因子为。外源性外源性凝血凝血:始动凝血的因子始动凝血的因子来自组织来自组织而不是血液。而不是血液。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59区别区别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启动因素启动因素因子因子组织因子组织因子(生理性凝血(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物)入血反应的启动物)入血参与因子来源参与因子来源全部来自血液全部来自血液组织因子血液内因子组织因子血液内因子因子种类因子种类先后激活先后激活、(+a)二者联系二者联系复合物的组成复合物的组成+(Ca2+PF3)+a+Ca2+产生凝血速度产
33、生凝血速度较慢较慢较快较快作用作用凝血反应维持凝血反应维持生理性凝血的启动生理性凝血的启动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0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1凝血特点:凝血特点:血液凝固是一种正反馈性酶促反应;血液凝固是一种正反馈性酶促反应;Ca2+参与多个凝血环节的促凝血作用,临参与多个凝血环节的促凝血作用,临床上可用以促凝血(加床上可用以促凝血(加Ca2+)或抗凝血)或抗凝血(除去(除去Ca2+)。)。凝血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受阻,整个凝血凝血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受阻,整个凝血过程就会停止。过程就会停止。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2(二)、抗凝系统(二)、抗凝系统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主要为抗凝血酶、丝氨酸蛋白酶抑
34、制物(主要为抗凝血酶)来源:来源:肝脏合成肝脏合成作用作用:使因子使因子aa、aa、aa、aa、aa失活失活来源:来源: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作用:作用:增强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增强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 (如增强抗(如增强抗凝血酶凝血酶与与aa的亲和力);抑制血小板黏附、的亲和力);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聚集;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物,增强纤溶 2、肝素肝素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3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来源:来源:小血管内皮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作用:灭活因子灭活因子a-TF
35、复合物,抑制外源性凝血复合物,抑制外源性凝血来源:来源:肝脏合成肝脏合成作用:作用:灭活因子灭活因子、限制因子限制因子a与血小板结合与血小板结合 增强纤溶增强纤溶 4、蛋白质、蛋白质C系统系统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4 抗凝意义:抗凝意义:1 1、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使血液保持、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流体状态;2 2、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损伤局部。、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损伤局部。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5三、纤维蛋白溶解三、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纤溶: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成分:成分: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物及抑制物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物及
36、抑制物纤溶过程:纤溶过程: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6纤溶意义:纤溶意义:1 1、防止血栓形成,使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使血流通畅;2 2、参与组织修复、血管再生等。、参与组织修复、血管再生等。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8要求要求血型的含义血型的含义ABO血型分型依据血型分型依据血型鉴定原则血型鉴定原则输血的原则输血的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输血原则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69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血型(blood group)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性抗原的类型。将血型不相容两人的血滴在玻片上混合,红将血型不相容两人的血滴在玻片上混
37、合,红细胞即凝集成簇,称为细胞即凝集成簇,称为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 凝集原凝集原是指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是指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脂 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称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称为为凝集素凝集素一、血型一、血型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0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ABOABO血型系统和血型系统和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一)、(一)、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 1、分型依据、分型依据2 2、ABOABO血型的检测血型的检测ABOABO血型系统的凝集素是天然抗体。不同血血型系统的凝集素是天然抗体。不同血型人
38、的血清中含有不同的凝集素,但不含与型人的血清中含有不同的凝集素,但不含与自身所含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自身所含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1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2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3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4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5(二)(二)RHRH血型血型 人类中多数人红细胞表面尚存在有另一种人类中多数人红细胞表面尚存在有另一种称称RhRh的凝集原,称的凝集原,称RhRh阳性;少数人不含阳性;少数人不含RhRh凝集原,凝集原,称称RhRh阴性;人类中不存在阴性;人类中不存在RhRh的天然抗体,而是经的天然抗体,而是经过免疫产生的。过免疫产生的。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6R
39、h血型系统的溶血危险血型系统的溶血危险RhRh阴性人阴性人 无无首次输入首次输入RhRh阳性血阳性血可产生抗可产生抗RhRh抗体抗体再次输入再次输入RhRh阳性血阳性血可发生血液凝集可发生血液凝集-溶溶血反应血反应血中有无血中有无RhRh抗体抗体致敏方式致敏方式致敏结果致敏结果反应诱因反应诱因反应结果反应结果RhRh阴性母亲阴性母亲 无无首次孕育首次孕育RhRh阳性胎儿阳性胎儿可产生抗可产生抗RhRh抗体抗体再次孕育再次孕育RhRh阳性胎儿阳性胎儿可发生胎儿血液凝集可发生胎儿血液凝集-溶血反应,贫血溶血反应,贫血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7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8三、输血的原则三、输血的原则(一)、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的血清所凝集。(二)、(二)、输血时首选同型输血时首选同型;异型输血异型输血必须遵循必须遵循量量少、速度慢。少、速度慢。(三)、在准备输血前必须首选(三)、在准备输血前必须首选先鉴定血型先鉴定血型,再,再进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79主次侧均不凝,可输。主次侧均不凝,可输。主侧凝,不可输。主侧凝,不可输。主侧不凝,次侧凝,慎输!主侧不凝,次侧凝,慎输!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80生理血液主题医学知识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