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以“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为主题,包括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两首诗和清平乐村居一首词。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全诗对景物的描写动静结合,最妙的是后两句,话留空白,余味无穷。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是诗人杨万里在店内所看到的农村风景和儿童追蝶嬉戏的情景。这首诗也是有动有静,和前一首诗不同的是诗中人景交融,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前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都是七言绝句,画面清新
2、明快,教学中可以进行对比教学,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发现其相似之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作为精读课文首次学习,因此教学中要借助教材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词的特点。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本课时应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古诗词中经典诗句的学习,品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引领学生欣赏如画乡村风光图,感受诗人对淳朴乡风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和工具书,会认“徐、篱、疏”等6个生字,会写“宿、茅、锄”等14个生字。2.结合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的方法把握
3、古诗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读,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3.学习词的特点,通过品读诗句,想象画面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杂、篱、徐、疏4个生字,会写杂、稀等9个生字。 2.结合注释和插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 抓住关键词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和插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创
4、设情境,导入新课。纯朴的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描写了乡村的美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乡村的古诗。二、探索发现,整体感知。(一)复习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我们是如何学习古诗的呢?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方法: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二)依据提示自学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进行交流。(三)检查学习情况1.齐读课题。指导“兴”的读音:这里读成xng,结合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吗?(诗人)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其二十五是什么意思?(第二十五首)2.了解
5、作者范成大吗?范成大是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苏州市人。年轻时在朝中做官,晚年退居石湖,写了大量的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mo)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3.熟读诗歌。反复读诗,做到准确、流利。指导“篱落”的意思。重点指导书写:杂、蜻蜓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一)借助问题,思考感悟(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诗歌,用笔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关键词想一想这些景物在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练习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学生自学 自学后小组交流(三)全班交流,教师点拨1.景物:(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落、
6、蜻蜓、蛱蝶)。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的?结合关键词说一说。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出示: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2.想象为何“无人过”?学生讨论、汇报(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从侧面写出了农民的忙碌。)3.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看到的这幅画面吗?预设:宁静、闲适、农忙。作者运用28个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形有色,有动有静,宁静美好的田园风光。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首诗吧。4.你能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吗?生练习背诵诗歌。四、迁移学习,交流感悟。1.接下来我们再来学
7、习下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2.检查学习情况。诗题:强调宿的读音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投宿。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著有诚斋集。反复读诗,指导书写。3.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一幅怎样的乡村画面呢?你圈出了哪些景物,结合关键词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学生汇报: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篱笆旁还有几棵树,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
8、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重点引导想象:孩子找不到蝴蝶,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能想象孩子的动作和神态写一写吗?学生汇报:东张西望,可能跳起来,可能多有趣啊,想象画面再读一读这两句诗。4.出示创作背景,这首诗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反复读读,把这首诗背下来吧。完成背诵后,你能试着默写这首诗吗?五、对比学习,拓展延伸1.学完了这两首诗,你们发现这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吗?预设:相同之处:都是乡村田园诗;都是宋朝诗人所作;都是七言绝句;都有动景结合的描写;有相同的景物;表达情感相同。不同之处:作者不同;季节不同;有些景物不同。2.其实在两位诗人的笔下,还有很多的田园诗,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
9、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诗中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梅子黄 杏子肥 篱笆 小路 树 麦花白 菜花稀 日长人稀 蜓飞蝶舞 儿童扑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翁、赖、剥5个生字。 2.结合注释和插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乡村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3.学习词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和插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内容,学习词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乡村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导入新
10、课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大家能背一背吗?学生复习背诵。2、诗中的乡村风景让人沉醉,其实词中也有美丽的乡村风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二、探索发现 整体感知(一)了解诗题 我们可以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这首词,先来看这首词的题目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乐(yu)的读音。2.“清平乐”是词牌名,决定了词的节奏、押韵、字数。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二)了解作者。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你们了解他吗?学生介绍。出示ppt资料,教师补充。(三)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四)交流学习成果1.检查读书,随
11、机指导媪、锄、剥的读音。2.解读词的特点 读后发现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阕。)3.质疑问难 文中词语的意思都弄懂了吗?引导学生弄懂:相媚好、吴音、锄豆、亡赖的意思4.指导书写 注意翁的上半部分的书写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结合关键词品味想象词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1.指名读前两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想象:(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3.有感情朗读。(二)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
12、人呢?指名读。2.想象画面: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3.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正用当地方言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想象老两口喝着小酒在聊着什么呢?学生汇报,多么幸福和谐的画面。4.读好词句。(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透过这几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怎样的景象?2.学生汇报。(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3.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13、。)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学生汇报4.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写一写(预设: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5.有感情朗读。 (四)借助资料,体会情感1.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2.出示创作背景,学生思考。3.渴望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村居表达了辛弃疾这样的渴望,带着感情再来朗读这首词。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1.其实辛弃疾描写了很多乡村生活的词,我们来看下面的这首。出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一读,然后说说这首词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汇报3.背诵三首古诗词。4.我们今天学习了三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词,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其实关于田园生活的诗词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读读、背背,你一定会感受到乡村生活不一样的淳朴与和谐。【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青青草相媚好 和谐无忧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