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概述定义: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有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病名的由来:我国古代医书的相关描述:公元4-7世纪,晋、隋医书中即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描述。隋“诸病源候论”一书记载:“其状不同,或言语错谬,或啼笑惊走,或癫狂昏乱,或喜怒悲哭,或大恐惧,如人来逐”19世纪德国Kraepelin的贡献 20世纪初瑞士精神病学家E.Bleuler为之命此名。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年龄高峰:成年早期,男15-25岁,女
2、性稍晚,与临床类型相关。终身患病率约千分之六点五左右,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1.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数倍,且血缘关系愈近,发病率愈高。2.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是异卵双生子的4-6倍。3.关于寄养子的研究。4.遗传传递方式的假设:多基因遗传,许多基因的积累作用,加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遗传度约75%左右。二.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异常 1.尸解发现颞叶或额叶存在脑萎缩。2.CT发现患者有脑室扩大和沟回增宽。3.正电子发射成像提示患者额叶功能低下。三.神经生化方面异常 1.多巴胺假说:中枢多巴胺功能亢进。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中枢谷胺酸功能不足
3、。3.5-羟色胺假说:中枢5-HT受体功能亢进。4.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假说: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部分是由于中枢NE犒赏系统受损所致。四.宫内感染与产伤:母孕期病毒感染,产科并发症多的新生儿,成年后易患精神分裂症。五.神经发育病因假说:从胚胎期开始,大脑发育过程不良。六.社会心理因素:生活事件(应激)病前个性特征: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好幻想、分裂样人格。七.内分泌异常 慢病毒感染 第三节 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幻听:评论性 争论性 命令性 思维鸣响 幻视 幻嗅 幻味 机能性幻觉 反射性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可给患者的思维、行为带来显著影响。二.思维障碍 1.妄想: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被害
4、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影响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非血统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等皆有可能出现,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精神分裂症妄想的特点:(1)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2)妄想涉及的范围有泛化趋势或具有特殊意义。(3)病人对妄想内容多不愿主动暴露。2.被动体验:精神与躯体活动自主性方面的障碍,丧失了自我支配感。康金斯基综合征 3.思维形式障碍:思维散漫或思维破裂、语词新作、强制性思维、思维被夺或被插入、象征性思维、思维逻辑障碍、思维贫乏等。三.情感障碍:情感反应迟钝或平淡 情感淡漠 情感倒错 四.意志与行为障碍:1.意志减退 2.意向倒错 3.紧张综合征 4.不协调性精神
5、运动性兴奋 五.自知力障碍:发病期一般自知力缺乏 六.早期症状:以性格改变和类神经官能症症状最常见。迟钝、冷淡,疏远躲避亲人并怀有敌意,少语、呆坐、无目的漫游、懒散、不守纪律、好幻想、失眠、头疼、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学习或工作能力下降、强迫状态等。可持续数周到一年。仔细作精神检查,可发现部分病人思维抓不住中心。部分以精神因素或生物学因素为诱因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开始可伴有意识障碍。第四节 临床类型 一.按临床现象学为基础划分(一).偏执型 属常见类型,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伴有幻觉,尤其是听幻觉,情感、意志、行为障碍不突出。起病在30岁后多见,人格改变较轻,少衰退。(二).紧张型 可交替
6、出现紧张性木僵或紧张性兴奋,可违拗,目前在临床上有减少的趋势。(三).青春型 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快,多于一周内达高峰,情感肤浅不协调,思维散漫破裂,可有片断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缺乏目的性,扮鬼脸恶作剧,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预后欠佳。(四).单纯型 起病慢,持续发展,早期类神经症症状,渐孤独退缩、懒散、情感淡漠、社交活动贫乏、意志减退、生活无目的,往往在多年病程后才就诊,治疗效果差。(五).未分化型.(又名未定型或混合型)临床表现可同时具备以上某些亚型的某些特点,无明显的上述分组特征,归入未分化型。(六).其他类型或状态 1.衰退型:病期已达三年以上,最近一年以思维贫乏、情感淡
7、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缺乏动力,社交退缩,丧失礼仪,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精神残疾。2.残留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至少二 年一直未完全缓解,目前病情虽有好转,但残留个别阳性或阴性症状。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部分控制或病情基本稳定后,出现抑郁症状,存在自杀危险性,应予注意。原因:或为疾病的一部分,或药物反应,或心理反应,应予区别处理。二.按生物学与现象学统一的观点分型(一).I 型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二).II型精神分裂症(阴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
8、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缺损、兴致缺乏、社交不良等。I型与II型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I型 II型 特征性表现 幻觉.妄想等阳 情感平淡.言语 性症状。贫乏等阴性症状 抗精神病药 治疗效应 良好 较差 智能缺损 无 有时存在 转归结局 有可逆可能 不可逆(?)异常不自主 动作 无 有时存在 推测其病理 多巴胺受体增 脑细胞丧失.退化。多(生化改变)(器质性病损)(三).混合型:包括不符合I型和II型精神分裂症标准或同时符合的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量表)对阴性、阳性症状的定量化评定和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工具。三.其他分型观点(一).进展性与反应性精神分裂症(二).器
9、质性与遗传性精神分裂症 以上分型仅为部分学者意见,未得到公认。病 例1 病史简介:患者女性,18岁,某校高三住宿生。三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精神失常,初为上课时听到后桌两男生不断用下流话骂她,报告老师查无实据。将两男生调开后,患者又听到周围几个女生不断骂她“下流”.“不要脸”。下课时发现同学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心,患者认为一定是谈她的事,针对她;在去厕所的路上有人对她笑了一下,患者感到对方“不怀好意”。一个多月前在食堂吃饭,尝出饭菜中有怪味,问其他同学,称吃不出怪味,患者便坚信是食堂服务员下毒要害她,与服务员吵架,后被家长接回。回家数日,患者感到有阵发性头昏感,两小腿皮肤有阵发性针刺感,患者便坚
10、信是某邻居使用一种先进的仪器在刺激她,后又常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便认为邻居在向她家放毒气,告知家人,遭否定后,仍固执己见,对该邻居的行为倍加注意观察,甚至在该邻居外出购物时也尾随其后,跟踪监视,有时还漫骂对方,故被送住院。问题:.从病史分析,该病人有哪些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患者的疾病如果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属哪一型?病例2 某男 19岁 未婚 学生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精神失常,于半夜起床,学鸡叫狗叫,以后常无目的外出乱跑;在家中打人,砸玻璃窗,拆墙毁物;有时捡地上的纸片、木屑、杂草吃;有时赤裸身体,乱蹦乱跳,行为幼稚愚蠢;常自言自语,说别人要解剖他、有人要害他、老神仙不让他吃饭;忽而大哭,忽
11、而发笑,情感变化莫测。入院时否认有病,入院后与周围人接触差,经常独自发笑或自言自语,有时怪声唱歌,或突然提出奇怪问题:“鸡的血压是多少?”“人是生出来 的还是蹦出来的?”说听见过蟋蟀叫他唱歌。他承认拆过墙,因为他听见墙里有蚊子的声音说:“不能吃甘草片,吃了就要死;吃了草木可以长生不老。”病人有时讲话很乱,缺乏主题。病人常做出一些古怪的动作:用各种手势乱作比划、扮鬼脸装怪相,打自己的头、在床上翻滚、有时脱光衣服爬到床下、或拿痰盂扣在自己头上,经注射氯丙嗪后方能安静下来。一次病人向工作人员索取纸笔,在纸上写道:“设想我假如那样死去,天上的月亮是圆圆的,老师讲过,然而我们总是夸耀自己”问题:如果病人
12、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当属哪一型?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起病形式:初发病年龄,急性或缓慢起病。(二).前趋期症状:敏感、孤僻、执拗、冷淡等。(三).横断面的诊断:重点考虑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1.Bleuler的基本症状和附加症状 基本症状:(1)联想障碍 (2)情感淡漠 (3)矛盾观念 (4)孤独性 附加症状:包括幻觉、妄想、紧张症和言语行为障碍等。2.Schneider的一级症状:(1)思维化声 (2)评论性幻听 (3)争论 性幻听 (4)思维被夺 (5)思维被插入 (6)思维被播散 (7)躯体被动体验 (8)被强加的情感 (9)被强加的意志行为 (1
13、0)被强加的冲动 (11)妄想性知觉(四).纵轴式的诊断:纵观病史、病程、年龄、性别、人格特点、家族史、起病形式等综合考虑。二.诊断的等级水平 首先考虑器质性精神障碍,再考虑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如果诊断精神分裂症,同时伴有神经症等低等级疾病的症状表现,则不再作低等级疾病的诊断。三.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一)症状学标准(9条)(二)严重程度标准(三)病程标准(2条)(四)排除标准 四.鉴别诊断(一)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颞叶癫痫、散发性脑炎、脑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皆可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注意病人有无意识障碍、昼轻夜重、恐怖性幻视、谵妄表现,定向力如何。躯体及神经
14、系统检查有助鉴别诊断。精神症状与躯体病是否共消涨。(二)心境障碍 有无心境障碍的情感背景,是否协调,结合既往病史、病程、两类症状持续及消失的时间关系等作出判断。(三)人格障碍 是否为一贯的行为模式,有无明确的精神病性症状,观察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四)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神经症表现,如类强迫症状,但内容离奇、荒谬,缺乏痛苦感和求治心。可有“神经衰弱”表现,但意志减退,一般不主动求医。第六节 病程与预后 一.病程 病程实际包含两种含义:a.指患病时期的长短,b.指病情发展的过程,着重强调病情变化的形式。1.初次发病缓解后,大约三分之一病人可获临床痊愈。2.另一些病人呈发作性病程,其中一部
15、分在反复发作后人格改变,残留症状。3.另一小部分病人病程为渐进性发展,不断加重,丧失工作能力。二.预后 总体不如心境障碍,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可能提示预后良好的因素:急性起病 中年后起病 伴明显的情感症状 病前人格正常 社交适应良好 发病与心因有关 已婚 发病期较短 女性 第七节 治疗与康复 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经典药物:神经阻滞剂,对阳性症状作用强。1.低效价经典药物:以氯丙嗪为代表,镇静作用强,抗胆碱能作用明显,对心血管和肝功能影响较大,锥体外系副作用小,治疗剂量较大。2.高效价经典药物:以氟哌啶醇为代表,治疗剂量较小,抗幻觉妄想作用强,镇静作用弱,对心血管及肝脏毒性小,锥体外系
16、副反应大,抗胆碱能副作用小。(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为多巴胺及5-羟色胺受体平衡拮抗剂,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皆有效,如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等。(三).用药原则:1.系统规范、参照靶症状、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2.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有一个逐渐加量的过程。3.注意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4.门诊剂量低于住院剂量。5.一般情况下不应突然停药。6.用药期间注意配合必要的检查和支持治疗。7.原则上单一用药,必要时对症处理。8.急性期治疗2-6个月后改为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第一次发病维持1-2年,第二次或多次发病维持3年以上,以至更长时间,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服药剂量应个体化。二.电休克治疗
17、1.适应症:本病兴奋躁动伤人毁物者,拒食、有自杀倾向者。2.禁忌症:重要脏器疾患、颅高压、发热、骨折史等。3.操作过程 注意事项 并发症及处理 4.关于无抽搐电休克 三.胰岛素昏迷治疗。四.心理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有利于病人痊愈和康复。五.心理与社会康复 目的:减少精神残疾,恢复病人精力和体力,恢复或改善工作学习能力,重建稳定的人际关系。方法:进行人际交往和职业劳动训练,鼓励参加社会活动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进行健康教育,了解疾病基本知识,建立工疗站、农疗站、社区康复网络等。六.精神外科 20世纪50年代:额叶白质切除术,疗效不理想,后遗人格及智能障碍。20世纪60年代后:立体定向手术,
18、多靶毁损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冲动攻击行为有效,对分裂症本身的疗效并不理想,仅控制使用于危害家庭社会的慢性病人,且要取得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七.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与全病程管理: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后立即干预;重视首次发病的治疗;在纵向上保持精神卫生工作者与病人及家属的联系;在横向上联络相应机构、部门、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多方位支持。偏执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 一.定义:一组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具有系统化倾向,若有幻觉历时短暂且不突出。病程进展较慢,一般不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二.病因学:1.病因不明。2.年龄、性别、婚姻特点;3.病前性格特点;4
19、.精神刺激、生活环境改变、感官功能缺陷为诱因。三.临床表现 1.逐渐起病、发展缓慢;2.妄想内容可为被害、嫉妒、钟情、夸大、疑病等。3.妄想系统化,内容固定,有一定现实性。4.妄想持久,可持续终身。5.被害妄想可导致报复行为或反复诉讼。6.嫉妒妄想男性多见,钟情妄想女性多见。7.很少出现幻觉;8.不出现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9.意志活动增强。10.不涉及妄想内容时,言行态度正常,很少衰退。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符合上述临床表现。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病程持续三个月以上。4.排除精神分裂症等相关疾病。五.治疗和预后 1.使用抗精神病药物。2.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大多预后不佳。3.心理治疗作用不佳。4.老年后症状可有所缓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