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与练习:孙思邈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恶
2、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纠纠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
3、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东台侍郎孙处约将其五子侹、儆、俊、佑、佺以谒思邈。思邈曰:“俊当先贵,佑当晚达,佺最名重,祸在执兵。”后皆如其言。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B.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
4、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C.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D.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2对文中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士,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B.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县人,唐朝著名诗人,与骆宾王、卢炯、王勃合为初唐四杰。C.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风雅颂是其内容。D.牲牢,指古代供宴
5、飨祭祀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少牢;用羊、豕,称之为太牢。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思邈年少聪慧,精通学说。孙思邈七岁入学,能够一天背诵一千字以上的文章。还未成年,就能谈论老庄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好佛经。B.孙思邈隐居山野,不慕名利。孙思邈在周宣帝时,因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于是隐居太白山。高宗先征召他为谏议大夫,太宗后召见他,赐他爵位,他都坚决推辞不受。C.孙思邈经历数朝,见识广博。孙思邈经历周朝、隋朝和唐朝,谈论周齐年间的事情就好像亲眼所见。唐太宗时,魏徵等人修编史书时,担心有遗漏,曾多次拜访他。D.孙思邈想法独特,预见未来。孙思邈曾说五十年
6、后会出现圣人,那会他才会去做官。他对拜访他的孙处约说孙佺的名气会最大,祸患会出在掌握军权上,后来果然应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2)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5文中,卢照邻问孙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你认为名医之道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参考答案:1C2D解析: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用羊、豕,称之为少牢。3B解析:应该是先太宗召见孙思邈,高宗在后。4(1)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个神童。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在我这小小州衙难得施展。”(采分点:“此圣童也”,判断句,1分
7、;恨,遗憾,1分;器,才器,才华,才干,1分,句意1分)(2)不为私利改变志向,不为非议感到彷徨,这就是行动坚决。(采分点:为,表被动,1分;回,改变,1分;疚,忧虑,内心痛苦,1分,句意1分)5(1)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原文: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2)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原文: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参考译文: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课文。少年时代,就很会谈论老子、庄子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个神童。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在我这小小州衙难得施展。”北周宣帝时(5
8、79),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627),征召他到京城,对他并无欣喜感激的神色而感慨,对他说:“从这可以明白有道德学问的人实在应当敬重,古代的仙人羡门、广成子,怎会是虚假的呢!”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659),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高宗上元元年(674),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
9、侍奉他。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
10、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诗经里写道:如同站在深渊旁,如同走在薄冰上,这是说要小心;你是雄健威武的儿郎,你是杀敌卫国的猛将,这是说要大胆;不为私利改变志向,不为非议感到彷徨,这就是行动坚决;能够随机应变,决不迟疑一天,这就是考虑周密。”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601),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可数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然而视力听力还没衰退,神采奕奕,可以说是耳聪目明博闻通达的活古人。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东台侍郎孙处约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佑、孙佺拜望孙思邈,孙思邈说:“孙俊会最先获得高官;孙佑会最后显贵;孙佺的名气会最大,祸患会出在掌握军权上。”此后的事情都跟他预言的一样。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682)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