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细菌细胞由外向里细菌细胞由外向里依次有依次有:1 1、细菌的构造、细菌的构造繁殖方式:分裂繁殖(繁殖方式:分裂繁殖(20min分裂一次)分裂一次)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2、菌落:n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落。n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3菌落细菌的菌落特征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因种而异 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4n碳源碳源n氮源氮源n生长因
2、子生长因子n无机盐无机盐n水水微生物需要的五大类营养要素物质微生物需要的五大类营养要素物质 培养基(培养液)是培养基(培养液)是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是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51 1)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的成分(a a)细菌培养基:)细菌培养基:特殊成分:蛋白胨、酵母提取液、氯化钠特殊成分:蛋白胨、酵母提取液、氯化钠 酸碱度:中性偏碱酸碱度:中性偏碱(b b)霉菌培养基:)霉菌培养基:特殊成分:无机物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特殊成分:无机物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 酸碱度:中性偏酸酸碱度:中性偏酸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62 2)
3、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种类(1 1)按物理性质分)按物理性质分:a.a.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通常加通常加琼脂琼脂,作为凝固剂,作为凝固剂 (凝固剂的要求:不被微生物利用,又可使培养基(凝固剂的要求:不被微生物利用,又可使培养基固化,且不影响培养基中的其他营养物被细菌吸收)固化,且不影响培养基中的其他营养物被细菌吸收)作用:作用:分离(纯化)细菌、计数、保留菌种分离(纯化)细菌、计数、保留菌种等等 b.b.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不加琼脂等凝固剂其它成分与固体培养基相同不加琼脂等凝固剂其它成分与固体培养基相同 作用:作用:培养细菌培养细菌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7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4、表面生长均匀混浊生长均匀混浊生长沉淀生长沉淀生长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8固体培养基:菌落固体培养基:菌落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9(2 2)根据)根据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分分n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成分明确成分明确n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成分不明确成分不明确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0(3 3)按培养基的用途分类)按培养基的用途分类 na a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LBLB培养基)培养基):含有一般细菌生长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基本的营养物质。最常用的基础培养繁殖需要的基本的营养物质。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是上面提及的天然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基是上面提及的天然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养基。
5、nb b营养培养基(加富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如血液、血清或生长因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如血液、血清或生长因子等。用以培养对营养要求高的微生物。子等。用以培养对营养要求高的微生物。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1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21 1、概念、概念 无菌操作泛指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有的方法。的方法。无论是随后将要学到无论是随后将要学到的的倒平板倒平板、平板划线平板划线操作,还是操作,还是平板稀释涂布平板稀释涂布法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无菌”,即
6、防止杂菌污染。只有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即防止杂菌污染。只有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养微生物。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养微生物。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3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4(1 1)消毒定义:消毒定义: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大部份大部份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的过程。的过程。3 3、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2 2)灭菌的定义:)灭菌的定义:以化学或物理方法消灭以化学或物理方法消灭所有微生物所有微生物,包括所有细菌的繁殖体、芽孢、霉菌及包括所有细菌的繁殖体、芽孢、霉菌及病毒,而达到病毒,而达到完全无菌完全无菌的过程
7、。的过程。灭菌与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灭菌与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中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5(3 3)具体无菌处理方法)具体无菌处理方法:(a a)消毒:)消毒: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6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7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81 1、划线分离法(、划线分离法(P20P20)(视频)(视频)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9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02 2、涂布分离法、涂布分离法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2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3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41.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
8、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2.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1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2 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 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身被微生物感染。答:(答:(1)、()、(2)需要灭菌;()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需要消毒。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
9、5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6将将LB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及培养皿高压蒸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及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汽灭菌将灭菌后冷却到将灭菌后冷却到60的的LB固体培养基倒固体培养基倒入灭菌过的培养皿中,制作平面培养基入灭菌过的培养皿中,制作平面培养基.将大肠杆菌从斜面接种到将大肠杆菌从斜面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然后在中,然后在37摇床中震荡培养摇床中震荡培养12h。用接种环取震荡培养后的菌液,并在用接种环取震荡培养后的菌液,并在固固体培养基体培养基上划线,然后将划线后的培养上划线,然后将划线后的培养皿皿倒置倒置与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24h,观察划线末端的菌落生长情
10、况,观察划线末端的菌落生长情况.用接种环取单菌落,用划线法接种于斜用接种环取单菌落,用划线法接种于斜面上,在面上,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再放入再放入4的冰箱中保存的冰箱中保存。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7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8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9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30菌种的保存菌种的保存接种到固体斜面培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长成后养基,菌落长成后置于置于44冰箱保存。冰箱保存。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31 1.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60 左右时,才能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用
11、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进行倒平板了。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进行倒平板了。2.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323.3.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物吗
12、?为什么?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33 1.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
13、线结束后,接种环上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便得到单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感染操作者。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34 2.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3.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