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掌握概念:超敏反应、变应原。2、掌握I型超敏反应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及常见疾病。1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血液中的细胞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1、红细胞、红细胞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功能携O2和部分CO2.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血液中的红细胞红蛋白含量,男性约 120150g/L,女性约105135g/L.2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2、白细胞、白细胞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1.男女无明显差别。婴幼儿稍高于成人。
2、血液中白细胞的数值可受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劳动、运动、饮食及妇女月经期,均略有增多。在疾病状态下,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值皆可发生改变。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3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在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其比例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4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3、占白细胞总数的0.5%3%(数量最少)。嗜酸性粒细胞也能作变形运动,并具有趋化性。在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3)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在分布、胞核的形态,以及颗粒的大小与结构上,均有所不同。但两种细胞都含有肝素、组胺和白三烯等成分,故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但两者的关系尚待研究。6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4)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占白细胞总数的3%8%.它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明显的趋化性和一定的吞噬功能。7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
4、15/2022(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根据它们的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至少可分为T细胞、B细胞、杀伤(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等四类。8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3、血小板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9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超敏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又称变变态反应态反应(allergy),是指致敏机体接触相同是指致敏机体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和抗原时,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或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特异性
5、免疫应答。能紊乱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变应原变应原(allergen)引起变态反应的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抗原。10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变态反应的类型变态反应的类型 I型型过敏反应型过敏反应型 II型型细胞毒型细胞毒型 III型型免疫复合物型免疫复合物型 IV型型迟发型迟发型11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各型超敏反应间关系:各型超敏反应间关系:同一抗原(半抗原)对不同个体都可引同一抗原(半抗原)对不同个体都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同一变应原在同一个体内可同时引起几同一变应原在同一个体内可同时引起几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结束12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
6、15/2022一、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二)特点(三)常见疾病(四)防治原则13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一、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一)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2、发敏阶段3、效应阶段14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花粉、尘螨、粉尘、真菌孢子等 化妆品、油漆、塑料、动物皮屑等鱼、虾、蟹、蛋、奶等药物、异种动物血清等 呼吸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皮肤粘膜消化道消化道多途径多途径种类繁多种类繁多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15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I I
7、 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的同义名称:的同义名称:IgE介导型超敏介导型超敏反应反应、(一)发生机制:(一)发生机制:1 1、致敏阶段、致敏阶段 参与反应的成分和细胞(1)超敏原(变应原、过敏原):(2)抗体:IgE亲细胞抗体亲细胞抗体16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3)细胞IgEFc段受体(段受体(FcR)FcR肥大细胞嗜碱性颗粒(组胺等)17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FcR嗜酸性颗粒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3)细胞IgEFc段受体(段受体(FcR)18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1、致敏阶段 淋巴细
8、胞淋巴细胞 变应原初次进入变应原初次进入19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肥大细胞FcR(二)发病机制 1.致敏阶段肥大细胞致敏变应原再次进入变应原再次进入 桥联桥联20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IgE Fc受体(FCR)1高亲和力高亲和力IgE受体,以受体,以FCR表示表示,只存在只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上。有报道,人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上。有报道,人皮肤中的郎格罕细胞上也表达有皮肤中的郎格罕细胞上也表达有FCR。2低亲和力低亲和力IgE受体,以受体,以FCR/CD23表示。表示。存在于存在于B细胞、单核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9、、NK细胞、树突状细胞、郎格罕细胞和血小板细胞、树突状细胞、郎格罕细胞和血小板上。上。1987年证实,年证实,FCR就是人就是人B细胞表面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分化抗原CD23,是是B细胞早期的表面标志。细胞早期的表面标志。21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FcRIgE变应原再次进入变应原再次进入肥大细胞肥大细胞22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细胞膜凹陷脱颗粒23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一)发病机制(一)发病机制 1.致敏阶段2.发敏阶段细胞膜凹陷脱颗粒前列腺素(PG)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三烯(LTs)组胺 激肽原酶24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1)组胺
10、: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形成。(2)激肽原酶:血浆中激肽原激肽激肽原酶(4)前列腺素:磷脂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膜磷脂PG(5)血小板活化因子:活化血小板,使其释放组胺等。(6)感觉神经肽: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肽类物质。主要生物活性介质及其作用(3)白三烯:磷脂酶花生四烯酸脂氧化酶LTs膜磷脂25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3.效应阶段效应阶段 (1)早期相反应: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发生,可持续数小)早期相反应: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发生,可持续数小时。主要由组胺引起时。主要由组胺引起,介导的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粒介导的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细胞。(2)晚期相反应:接触过
11、敏原)晚期相反应:接触过敏原6小时后发生,可持续数小小时后发生,可持续数小时。主要由新合成介质引起时。主要由新合成介质引起,引起以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引起以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胞为主的炎症。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可引起组织损伤可引起组织损伤。26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腺体分泌增加。脱颗粒释放脱颗粒释放膜磷脂合成膜磷脂合成膜磷脂合成激肽原酶激肽原酶组胺组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血小板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化因子白三烯白三烯27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毛细血管
12、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 腺体分泌增加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全身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28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 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增加 平滑肌痉挛平滑肌痉挛 腺体分泌增加腺体分泌增加 致敏阶段效应阶段发敏阶段变应原再次进入变应原初入 IgE产生肥大细胞致敏 膜收缩脱颗粒 组胺 LTs PG PAF 激肽原酶呼吸道、消化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全道、皮肤及全身的过敏反应身的过敏反应。毛细血管腺体平滑肌29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30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31超敏反
13、应医疗宣讲10/15/202232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二二)I 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早期相反应发生快发生快,消失快消失快。2.早期相反应以生理功能紊乱生理功能紊乱为主,晚期相反应有组织损伤。3.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E。4.参与的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6.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7.可经血清被动转移。5.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再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超敏反应。33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 (三)临床常见疾病(三)临床常见疾病 (一)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1.药物:以青
14、霉素最常见。青霉素(半抗原)+组织蛋白(载体)完全抗原 临床表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抽搐和死亡。思考:初次注射青霉素是否需要作皮试?思考:初次注射青霉素是否需要作皮试?第一次注射青霉素必须做皮试第一次注射青霉素必须做皮试。34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临床一般见于:皮试(一),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时发生。皮试过程中发生。没有做皮试。高度敏感。加强高度的责任心,在具加强高度的责任心,在具备各种急救措施的条件下进备各种急救措施的条件下进行皮试、注射或点滴。行皮试、注射或点滴。打错针。35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
15、(一)全身过敏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1.药物:以青霉素青霉素最常见。2.免疫血清(抗毒素):以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最常见。外毒素甲醛 抗毒素类毒素免疫马抗体(中和外毒素)抗原(异种动物血清)抗毒素 针对于人来说 皮试皮试36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二)局部过敏反应 1.呼吸道呼吸道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2.消化道消化道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胃肠炎。3.皮肤皮肤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特应 性湿疹等。特应症:临床上常见的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胃肠炎、特应性皮炎、特应性湿疹等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性疾病。常对多种过敏原发生反应。37超敏反应医疗
16、宣讲10/15/2022 皮肤试验 原理:当过敏原引入致敏者皮肤时,就可与皮肤中肥大原理:当过敏原引入致敏者皮肤时,就可与皮肤中肥大细胞及其它细胞上的细胞及其它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引发试验局部皮肤过特异性结合,引发试验局部皮肤过敏反应。敏反应。1.试验类型及方法试验类型及方法(1)皮内试验:检测)皮内试验:检测I I 型超敏反应最常使用的方法。型超敏反应最常使用的方法。(2)点刺试验(划痕试验)点刺试验(划痕试验)2.结果判定及分级标准结果判定及分级标准 观察结果应在皮试后的观察结果应在皮试后的15至至30分钟内进行。皮内试验的阳性分钟内进行。皮内试验的阳性 反应以风团为主,点刺试验的阳
17、性反应以红晕为主。反应以风团为主,点刺试验的阳性反应以红晕为主。38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常见的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最常见。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最常见。血清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白血清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能发生。喉抗毒素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能发生。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接触花粉,尘螨,细菌,动物皮屑接触花粉,尘螨,细菌,动物皮屑变应性鼻炎:即枯草热、花粉病、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即枯草热、花粉病、过敏性鼻炎消化道超敏反应:进食鱼、虾、蛋、乳、服药后,消化道超
18、敏反应:进食鱼、虾、蛋、乳、服药后,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由药物、食物、羽毛、花粉、油漆、由药物、食物、羽毛、花粉、油漆、冷热、日光、感染、肠道寄生虫引起的。主要表冷热、日光、感染、肠道寄生虫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皮肤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现为皮肤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39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防治原则防治原则寻找变应原,避免再接触。寻找变应原,避免再接触。皮肤试验,结果阳性者不得使用。皮肤试验,结果阳性者不得使用。脱敏治疗脱敏治疗小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小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青霉素过敏可注射青霉素过敏可注射11000肾上肾上腺素,使腺素,使cAMP升高,防止生物活性介质升高,防止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的释放。返回40超敏反应医疗宣讲10/1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