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五行学说中医基础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本节主要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形成一、五行学说的形成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节 五行学说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一、五行学说的形成 对于五行学说的形成目前尚无定论,一般对于五行学说的形成目前尚无定论,一般以为,可能与五
2、方、五季、五星(以为,可能与五方、五季、五星(岁星、荧惑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星、镇星、太白星、辰星)、五材有关。)、五材有关。其中多数学者认为与其中多数学者认为与“五材五材”关系最为密关系最为密切。如切。如左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尚书尚书洪范洪范说: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用。”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尚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尚书书周书周书洪范说:洪
3、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此时的五行已由最初与此时的五行已由最初与“五材五材”有关的涵义,有关的涵义,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素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至至春秋繁露春秋繁露 、白虎通德论白虎通德论将其发将其发扬光大,上升为一种哲学理论,用于阐释自然扬光大,上升为一种哲学理论,用于阐释自然或社会的各种联系。或社会的各种联系
4、。中医基础五行学说4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一)(一)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概念 (二)(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 (三)(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四)(四)五行之间的关系五行之间的关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中医基础五行学说5(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排列及其运动变化。质的排列及其运动变化。“五五”,指由,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行”,指这五种物质的排列和运动变化。指这五种物质的排列和运动变化。若从其
5、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中医基础五行学说6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木曰曲直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能屈能伸,生长、升发升发、条达、条达、舒畅舒畅 火曰炎上:
6、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炎热、升腾、光明 土爰稼穑: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金曰从革:刚柔相济刚柔相济,沉降沉降、肃杀、收敛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二)五行的特性中医基础五行学说7 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采用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采用取象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取象比类法取象比类法:“取象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象(形态
7、、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特有征象;“比类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如东方为日出之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如东方为日出之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属木。同理,则西方属金。故东方属木。同理,则西方属金。(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中医基础五行学说8 推演络绎法推演络绎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
8、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其他类推。筋、爪、目皆属于木。其他类推。中医学在中医学在“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
9、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境的统一(表表1-3)。)。中医基础五行学说9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0 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 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相生次序是:木相生次序是: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木。母子关系母子关系:“生我生我”者为母,者为母,“我生我生”
10、者为子。者为子。难经难经 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四)五行之间的关系四)五行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1 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次序是:木相克次序是: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木。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克我”者为者为“所不胜所不胜”,“我克我克”者为者为“所胜所胜”。-内经内经 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
11、行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的克制和制约。水水木木火火金金土土克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2 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包括生中寓克,克中约,包括生中寓克,克中寓生。寓生。相反相成,才能维相反相成,才能维持事物间的平衡,推动事持事物间的平衡,推动事物间有序的发展与变化。物间有序的发展与变化。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在克制中求发展。木
12、木火火金金土土水水克生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34、五行相乘五行相乘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克制。又称又称“倍克倍克”。相乘次序与相克相同,相乘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即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木。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理)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理)变化。常(病理)变化。水水木木火火金金土土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4 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v 太过太过所不胜过亢,对其所胜过度所不胜过亢,对其所胜过度克制。克制。如如“木亢乘土木亢乘土”。v 不及不及所胜过弱,其所不胜的克制所胜过弱,
13、其所不胜的克制相对过亢。相对过亢。如如“土虚木乘土虚木乘”。v 太过且不及太过且不及既有所不胜过亢,又既有所不胜过亢,又有所胜过弱。有所胜过弱。如既有木亢(肝气如既有木亢(肝气亢逆),又有土虚(脾气虚弱),出现亢逆),又有土虚(脾气虚弱),出现“肝脾不和肝脾不和”。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5 5、五行相侮五行相侮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又称“”。五行相侮的次序是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木金金火火 水水土土木木。水水木木火火金金土土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6 太过太过 所胜之行过亢,反向制约所胜之行过亢,反向制约其所不胜行。其
14、所不胜行。如如 “木亢侮金木亢侮金”。不及不及 所不胜行过弱,受其所胜所不胜行过弱,受其所胜行的反向制约。行的反向制约。如如 “金虚木侮金虚木侮”。太过且不及太过且不及既有所胜行之过亢,既有所胜行之过亢,又有所不胜行的过弱。又有所不胜行的过弱。如既有木亢如既有木亢(肝气亢逆),又有金虚(肺气虚弱),(肝气亢逆),又有金虚(肺气虚弱),出现出现“肝火犯肺肝火犯肺”。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7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度的克制,后者是与五行相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度
15、的克制,后者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相乘与相侮的联系是相乘与相侮的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如相乘。如 素问素问五运行大论说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8五五 行行 乘乘 侮侮 关关 系系 图图金金木木土土木木强强木木弱弱气有余金克木 木克土其不及 制制 己己 所所 胜
16、胜侮侮 所所 不不 胜胜(所不胜)(所 胜)(木旺侮金)(木强乘土)(木弱金乘)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木弱土侮)己所胜,轻而侮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中医基础五行学说19 6 6、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母虚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母虚子虚子虚母子两虚母子两虚 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17、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一般规律为:一般规律为:子弱子弱母虚母虚子母俱虚子母俱虚 “子盗母气子盗母气”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0(一)(一)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其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其 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三)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四)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1 1 1、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 其生理功能或特性其生理功能或特性 2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 3、说明
18、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一)(一)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 其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其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2u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行血;火生土:心血滋养脾土,助脾运化;火生土:心血滋养脾土,助脾运化;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降以助肾纳气;水生木:肾藏精
19、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阴以防肝阳上亢。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3(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制约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制约关系: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亢烈;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太过;金克木: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金克木: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木克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木克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土克水: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土克水: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4(3
20、 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致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致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和克制而不致于过亢。制约和克制而不致于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气虚损,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肺(金)气不足,脾(土)可生之;肾如肺(金)气不足,脾(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脾(土)可克之。(水)气过亢,脾(土)可克之。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
21、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5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如肝脏有病:如肝脏有病:病传至心,为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母病及子,病传至肾,为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子病及母;病传至脾,为病传至脾,为相乘,相乘,病传至肺,为病传至肺,为相侮相侮 。肝心心脾肺肾母病母病及子及子子病子病及母及母乘侮(二)(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6五行学说解释病机五行学说解释病机母病及子母病及子 子病犯母子病犯母相相 乘乘相相 侮
22、侮相生关系相生关系的传变的传变相克关系相克关系的传变的传变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7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学说认为: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情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中医基础五行学说28 1、确定治则治法确定治则治法 (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基本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是补母补母和和泻子泻子,即即“虚则虚则补补其其母
23、母,实则,实则泻泻其其子子”。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治法,常用的有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和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四种。四种。(四)(四)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0 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是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是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温肾健脾
24、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必须说明的是,按五行生克次序来说,必须说明的是,按五行生克次序来说,心属火,脾属土,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不生心属火,脾属土,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不生脾土,而益火补土应当是温心阳以暖脾土。脾土,而益火补土应当是温心阳以暖脾土。但随着命门学说的兴起,发生了变化。但随着命门学说的兴起,发生了变化。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1 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气以补益是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
25、应用。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用。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亦称治法,亦称滋养肺肾法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主要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2依据五行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虚则虚则补补其其母母实则实则泻泻其其子子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滋涵益补生培生相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3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是抑强扶弱抑强扶弱。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治法,常,常
26、用的有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金平木法和和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四种。四种。(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 治则和治法治则和治法: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4 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法、调理肝脾法(或(或平肝和胃法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临床应用时,应依据具体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临床应用时,应依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对抑木和扶土法有所侧重。如用于情况的不同而对抑木
27、和扶土法有所侧重。如用于木旺乘土之证,则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若用木旺乘土之证,则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若用于土虚木乘之证,则应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于土虚木乘之证,则应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5 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滋肺清肝法”。适。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
28、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肃降肺气为治。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泻火补水法。适用于。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
29、能故称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足,下交于肾,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不能上奉于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6依据五行依据五行相克关系相克关系 确定的确定的 治则治则:抑强扶弱抑强扶弱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佐平抑扶培培制制泻补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7 2、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 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故临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故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
30、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得传于脾。得传于脾。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盛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盛有衰。有衰。“盛则传,虚则受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变,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的基本规律。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8 3、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之精血;肝经以
31、补肝之精血;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色赤、黄连味苦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色赤、黄连味苦入心经以活血安神;入心经以活血安神;黄色、甘味入脾,如灶心土色黄、人参味黄色、甘味入脾,如灶心土色黄、人参味甘以补益脾气;甘以补益脾气;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生姜味辛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生姜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入肺经以清肺热;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色黑、龟版味咸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色黑、龟版味咸入肾经以滋养肾阴等。入肾经以滋养肾阴等。中医基础五行学说394、指导针灸取穴指导针灸取穴 井井 荥荥 输输 经经 合合 阳井金阳井金 金金 水水 木木 火火 土土 阴井木阴井木 木木 火火 土土 金金 水
32、水 肝肝 经经 大敦大敦 行间行间 太冲太冲 中封中封 曲泉曲泉 肾肾 经经 涌泉涌泉 然谷然谷 太溪太溪 复溜复溜 阴谷阴谷 心心 经经 少冲少冲 少府少府 神门神门 灵道灵道 少海少海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情志相胜疗法情志相胜疗法 :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思胜恐。喜胜悲;思胜恐。五五 输输 穴穴中医基础五行学说40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本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朴素的唯物论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属自然哲学的范和辩证法,属自然哲学的范。它们以思辩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宇它们
33、以思辩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宇宙,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宙,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因而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范和方法,因而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范。中医学将此三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中医学将此三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广泛用于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病理变化、广泛用于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病理变化、疾病的防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大问疾病的防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大问题。题。中医基础五行学说41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 精气学说,帮助中医学构建了同源性精气学说,帮助中医学构建了同源性思维和类比性思维方法,构建了整体观念、思维和类比性思维
34、方法,构建了整体观念、精气血津液神理论乃至藏象理论。精气血津液神理论乃至藏象理论。阴阳学说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阴阳学说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生命过程就是阴阳对立统一宙的总规律,生命过程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的结果。五行学说以系统结构观点,阐述了人五行学说以系统结构观点,阐述了人体脏腑经络等各系统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体脏腑经络等各系统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境之间的统一性。中医基础五行学说42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比较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比较 精气学说更具精气学说更具“本体论本体论”性质,旨在说明天性质,旨在说明天地万物的同源性及物质统一性,为中医
35、学建立地万物的同源性及物质统一性,为中医学建立天人一体观以及人体自身完整统一的整体观奠天人一体观以及人体自身完整统一的整体观奠定了方法学基础。定了方法学基础。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相比较,阴阳学说旨在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相比较,阴阳学说旨在说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方面,说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方面,阴阳的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维持着人体的生命阴阳的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维持着人体的生命进程。而五行学说则具体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进程。而五行学说则具体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结构关系及其调节方式,即人体整体功能动的结构关系及其调节方式,即人体整体功能动态平衡的特殊规律。态平衡的特殊规律。中医基础五行学说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