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第1页/共42页2第2页/共42页3第3页/共42页4第4页/共42页5第5页/共42页6第6页/共42页7第7页/共42页8第8页/共42页9第9页/共42页10第10页/共42页11第11页/共42页12第12页/共42页13第13页/共42页14第14页/共42页15第15页/共42页16第16页/共42页17第17页/共42页18第18页/共42页19第19页/共42页20第20页/共42页气动压迫是对套在肢体末端的袖套充气和放气来促进血液流动和深静脉回流至心脏。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栓子脱落上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
2、没有预防措施的中危组病人中患小腿DVT的机会为1040,下肢近心侧患DVT的机会为210,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机会为0107。中危组病人:年龄大于40岁,在全麻下手术超过30min,还有以下几种因素,包括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瘫痪、长期卧床或心力衰竭。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术中或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凝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中危组病人:年龄大于40岁,在全麻下手术超过30min,还有以下几种因素,包括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瘫痪、长期卧床或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肺栓塞
3、。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在没有预防措施的中危组病人中患小腿DVT的机会为1040,下肢近心侧患DVT的机会为210,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机会为0107。中危组病人:年龄大于40岁,在全麻下手术超过30min,还有以下几种因素,包括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瘫痪、长期卧床或心力衰竭。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DVT的因素。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床,或长途乘车,或长久的下蹲位等。中危组病人:年龄大于40岁,在全麻下手术超过30min,还有以下几种因素,包括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瘫痪、长期卧床或心力衰竭。全
4、麻、感染或其他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脉血流的因素都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如果再伴随其他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内膜损伤或高凝状态)血栓就会发展。(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不同程度地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全身新老穿刺点并给予加压包扎。21第21页/共42页”血证论则认为“淤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去淤血,消利肿胀。要主动关心患者病情变化,使其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血栓行成12周及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卧床休息,采取床头床尾抬高1525的体位,这样可以控制血
5、液流速,有防止脱落栓子上行的作用。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资料表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般与手术种类、创伤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有密切关系每日定时对比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足动脉搏动情况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多发生于术后、产后及长期卧床、体质较差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发病率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北美周围血管疾病死亡病人尸检中,发现72%有DVT,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DVT的预防和护理,降低DVT病人的病死率.在没有预防措施的中危组病人中患小腿DVT的机会为1040,下肢近心侧患DVT的机会为210,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机会为0107。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22第22页/共42页23第23页/共42页24第24页/共42页25第25页/共42页26第26页/共42页27第27页/共42页28第28页/共42页29第29页/共42页30第30页/共42页31第31页/共42页32第32页/共42页33第33页/共42页34第34页/共42页35第35页/共42页36第36页/共42页第37页/共42页38第38页/共42页39第39页/共42页40第40页/共42页41第41页/共42页42第42页/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