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编.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385203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编第四章数列4.1 数列的概念4.2等差数列4.3等比数列4.4 数学归纳法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5.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5.2导数的运算5.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第 23 页 共 25 页第四章数列4.1 数列的概念一、数列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1)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首项: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3)记法: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n, . 简记为 a

2、n 。( 此时表示数列,而不是集合)2.数列的分类(1)按照数列的项数分: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2)按照数列的变化趋势分: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常数列:各项都相等的数列。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3.数列与数集: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数集则是无序的。4.通项公式(1)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an=f(x),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反过来,对于函数y=f

3、(x),如果f(i)(i=1,2,3,)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n f(n)1 a1 2 a2 3 a3 n an f(1),f(2),f(3),f(n),。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离散函数)(2)如果数列 an 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5.递推法:如果已知数列a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 与它的前一项an-1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用递推公式给出数列的方法叫做递推法。6.数列的表示方法:图像、列表、公式、递推公式4.2 等差数列一、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

4、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后项-前项)(1)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2.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1)求等差中项:d=an-an-1 或 d=an+1-an(2)a,A,b为等差数列,则有 2A=a+b , 得 A=a+b2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 a1 +(n-1)d = (a1-d)+nd (类似一元一次方程)(1)推导:一般地,如果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我们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以得到a2-a1=d,a3-a2=d

5、,a4-a3=d,所以有a2=a1+d,a3=a2+d=( a1+d)+d=a1+2d,a4=a3+d=( a1+2d)+d= a1+3d,由此,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 a1 +(n-1)d = (a1-d)+nd4.关于等差数列的公式(1)若m+n=p+q ,则 am+an=ap+aq (2)若m+n=2p ,则 am+an=2ap (3)若an = a1 +(n-1)d ,则an = am +(n-m)d(4)d=anamnm(5)若a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数列ak,ak+m,ak+2m,公差为md5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pn+q,其中p,q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

6、等差数列吗?解: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 与an-1 (n1)求差,得an- an-1 =(pn+q)-p(n-1)+q = pn+q-(pn-p+q) =p ,它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所以an是等差数列。二、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1.数列an的前n项和:一般地,我们称 a1+a2+a3+an 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 表示,即 Sn = a1+a2+a3+an 。2.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 (1)推导: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倒序相加求和Sn =a1+(a1+d)+ (a1+2d)+a1+(n-1)d (第1项+第n项)Sn =an+(an-d)+ (an-2d)+an-(n-

7、1)d (第n项+第1项)由+,得 2Sn=(a1+an)+ (a1+an)+(a1+an)=n(a1+an),由此得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的公式 Sn=n(a1+an)2 =项数(首项+末项)2代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n-1)d,Sn也可以表示用首项a1与公差d表示,即Sn=na1+n(n1)d2 3.在等差数列an中。前n项和Sn的性质(1)Sm ,S2m- Sm ,S3m- S2m 也成等差数列,公差为m2d(2)等差数列 Snn ,即数列 Sm1m1 ,Smm,Sm+1m+1 ,公差为 d2 (3)ambm = S2m1T2m1 (am,bm为等差数列,S、T为前n

8、项和)4.裂项求和:设法将数列的每一项拆成两项(裂项),并使它们在相加时除了首尾各有一项或少数几项外,其余各项都能前后相消,进而可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5.常见的裂项公式:(1)1n(n+1) = 1n - 1n+1 (2)1n(n+k) = 1k ( 1n - 1n+k ) (3)1(2n1)(2n+1) = 12 ( 12n1 - 12n+1 )(4)1n+k + n = 1k ( n+k - n )(5)1n(n+1)(n+2) = 12 1n(n+1) - 1(n+1)(n+2) 6.在等差数列a2n中,所有奇数项和为 S奇=(a1+nd)(n+1)推导:S奇=a1+a3+a5+a2n-

9、1+a2n+1 =a1+(a1+2d)+(a1+4d)+(a1+2nd-2d)+(a1+2nd)S奇= a2n+1+ a2n-1+ a3+ a1 =(a1+2nd)+ (a1+2nd-2d)+(a1+2d)+ a1 +得,2 S奇=(2a1+2nd)(n+1) 所以S奇=(a1+nd)(n+1) 4.2 等比数列一、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1)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2)等比中项:若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则有 Ga = bG , G2=a

10、b (a,b同号) G=ab 2.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a1qn-I (q0)推导: an =amqn-m , 公比为q= anam 3.已知Sn和an的关系,在n2时,往往得到an与an-1的关系4. M=ab ,是a,M,b为等比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1)定义法:an+1an = anan1 = q (q为常数,n2) (2)等比中项法:an+1 2= an an+2 (an0,nN* ) (3)通项法:an =a1qn-1 6.等比数列性质:(1)若m+n=q+p ,则 am an = ap aq (2)若m,n,p,为等差数列,则 am

11、 、 an 、ap 为等比数列。(3)若a1、a2、an-1、an 为等比数列,则 a1 an = a2 an-1= a3 an-2 =(4)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 an (为常数)、an 、an 仍为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q、q、q 。(5)若an、bn是公比分别为p、q的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则 anbn、anbn 仍为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pq、pq 。(6)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且an0,则 logc an 是以logcq为公差的等差数列。(7)若数列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数列Can 是公比为Cd 的等比数列。7.关于等比数列an的单调性:(1)单调递增:a10,q1时

12、a10,0q1时 (2)单调递减:a10,0q1时 a10,q0时 (3)常数列:q=1时(4)摆动数列:q0时 8.求等比数列时的设项方法:(1)三个数: aq 、a、aq 公比为q(2)四个数:aq3 、aq 、aq、aq3 公比为q2 09.求等差数列时的设项方法:(1)三个数:a-d、a、a+d 公差为d(2)四个数:a-3d、a-d、a+d、a+3d 公差为2d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公式的推理:数列an的前n项和:一般地,对于等比数列 a1,a2,a3,an ,的前n项和是Sn = a1+a2+a3+an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 错位相减法Sn = a1+a1q+a1q2+

13、a1qn-1 ,如果用公比q乘的两边,可得 qSn = a1q+a1q2+a1qn ,用-得:(1-q)Sn =a1-a1qn 所以,得 Sn = a1(1qn)1q (q1)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代入通项公式)Sn = a1(1qn)1q = a1anq1q (q1) Sn = na1 (q=1)3.性质:(1) Sn ,S2n Sn ,S3n S2n 为等比数列,那么公比为qn 。(2)等比数列an项数为2n,则 S偶S奇 = q 。证明:当q1时,S偶=a2+a4+a2n = a21(q2)n1q2 .S奇 = a1+a3+a2n-1 = a11(q2)n1q2 . 则用 =

14、 S偶S奇 = a2a1 =q .当q=1时,显然成立。(3)若an为等比数列,则 Sn=Aqn+B ,且A+B=0证明:Sn = a1(1qn)1q =a11q (1qn)= a11q -a11q qn = -a11q qn +-a11q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错位相减法:等比数列(形如an =bn Cn ,且bn为等差数列,Cn为等比数列。)2.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3.并项求和法:(摆动数列)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项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形如:1n(n+1) = 1n - 1n+1 等)5.分组求和法:(形如:an=bn+Cn ,bn、Cn同为等差数列或

15、等比数列。)例:设x0,求和Sn=(x+1x)2+(x2+1x2)2+(xn+1xn)2 解:Sn=(x2+2+1x2)+ (x4+2+1x4)+(x2n+2+1x2n)=2n+( x2+ x4+x2n)+( 1x2+1x4+1x2n)当x2 =1 即x=1时 ,Sn=2n+n+n=4n当x21 时 ,Sn=2n+x2(1x2n)1x2 +1x2(11x2n)1x2 6.求 an 的方法:(1)观察法(规律)(2)公式法(直接)(3)已知Sn求an (an=Sn-Sn-1 ,n2,验证n=1时是否成立)例3:数列an的前n项和Sn = 32 an-3 ,求an .解:当n=1时,a1=S1=3

16、2 a1-3 ,得a1=6当n2时,an=Sn-Sn-1 =32an - 32 an-1 ,化简得 anan1=3 所以an为等比数列,an=63n-1=23n ,此时n=1时亦成立,所以an=23n 。(4)构造法 (形如an+1 = pan+q ) 变换为 an+1+x=p(an+x) 形式后求q例4:已知a1=3,an+1=2an+3,求an解:化为an+1+x=2(an+x)形式 an+1=2an+x x=3于是有an+1+3=2(an+3) ,q=2 ,an+3是以a1+3=6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an+3=62n-1 ,an=3(2n-1)(5)累加法 ( 形如an+1 -a

17、n=f(n) )例5:已知数列an中,a1=1,且an+1-an=3n-n,求an解:an+1-an=3n-n an-an-1=3n-1-(n-1) an-1-an-2=3n-2-(n-2) a3-a2=32-2a2-a1=3-1两边分别相加:an-a1=(3n-1+3n-2+3)-(n-1)+(n-2)+1=3(13n1)13 -n(n1)2 (-1)从而可以解出an(6)累乘法 ( 形如an+1an = f(n) )例6:已知a1=1, an+1an =n+2n ,求an 解:an+1an =n+2n 所以 anan1 =n+1n1 an1an2 =nn2 a3a2 =42a2a1 =31

18、两边分别相乘:ana1 =n(n+1)2 ,a1=1 ,an=n(n+1)2 ,a1亦成立an=n(n+1)2 (7)作商法 ( 形如 a1 a2 a3 an = f(n) )当n=1时 ,an=f(1) 当n2时 ,an=f(n)f(n1) 例7:在an中,a1=1 ,有a1 a2 a3 an =n2 ,求a3+a5 解:a1 a2 a3 an =n2 a1 a2 a3 an-1 =(n-1)2 得 an=( nn1 )2 a3+a5=6116(8)倒数法例8:在an中,a1=1 ,an=an13an1+1 ,求an .解:an=an13an1+1 1an =3an1+1an1 =3+1an

19、1 即1an为首项为1,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1an =1+(n-1)3=3n-2 an=13n2 4.4 数学归纳法一、数学归纳法1.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属于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2.归纳法的分类:归纳法是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其中特点是“特殊一般”(1)不完全归纳法: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作不完全归纳

20、法(2)完全归纳法: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察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3+n3=14n2n+12(nN*)证明:当n=1时,左边=13=1,右边=14121+12=1,等式成立。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13+23+k3=14k2k+12,那么13+23+k3+k+13=14k2k+12+k+13= k+1214k2+k+1= 14k+12k+22= 14(k+1)2 k+1+1 2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可知,等式对任意nN*都成立。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5.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一、变化率问题1.平均变化率:yx=f(x2

21、)f(x1)x2x12.瞬时变化率:一般地,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函数f(x)从x0到x0+x的平均变化率在x0时的极限,即 limx0yx=limx0f(x0+x)f(x0)x3.函数f(x)在x=x0处的导数: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称为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yx=x0 ,即 f(x0)= limx0yx=limx0f(x0+x)f(x0)x二、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1.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k,即K= f(x0)= limx0f(x0+x)f(x0)x2

22、.导函数:从求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的过程可以看到,当x=x0时,f(x0)是一个确定的数。这样,当x变化时,f(x)便是x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f(x)的导函数(导数)。即f(x)=y=limx0f(x0+x)f(x0)x5.2 导数的运算一、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一)、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1.函数y=f(x)=c的导数:yx=f(x+x)f(x)x=ccx=0 ,所以y= limx0yx=limx00=02.函数y=f(x)=x的导数:yx=f(x+x)f(x)x=x+xxx=1,所以y= limx0yx=limx01=13.函数y=f(x)=x2的导数: yx=fx+xfxx=x

23、+x2x2x=x2+2xx+(x)2x2x=2x+x,所以y= limx0yx=limx02x+x=2x4.函数y=f(x)= 1x 的导数: yx=fx+xfxx=1x+x1xx=xx+xxx+xx= 1x2+xx ,所以y= limx0yx=limx01x2+xx=1x2 5.函数y=f(x)= x 的导数: yx=fx+xfxx=x+xxx=(x+xx)(x+x+x)x(x+x+x)=1x+x+x ,所以y= limx0yx=limx01x+x+x=12x (二)、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1.导数公式函数导函数f(x)=cf(x)=0f(x)=xa(aQ*)f(x)=axa

24、-1f(x)=sinxf(x)=cosxf(x)=cosxf(x)= - sinxf(x)=axf(x)=axlna(a0)f(x)=exf(x)=exf(x)=logaxf(x)=1xlna(a0,a1)f(x)=lnxf(x)= 1x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f(x) g(x) = f(x) g(x) f(x) g(x) = f(x) g(x) + f(x) g(x) f(x)g(x) = f(x) g(x)f(x)g(x) g(x) 2 (g(x)0)三、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1.复合函数:一般地,对于两个函数y=f(u)和u=g(x),如果通过变量u,y可表示成x的函数,那么称这个函数为函数

25、y=f(u)和u=g(x)的复合函数,记作y=f( g(x) )。(1)复合函数y=f( g(x) )的导数和函数y=f(u),u=g(x)的导数间的关系为:yx=yu ux=f (u)g (x) (2)求复合函数的导数:例:求函数y=(2x+3)2的导数:解:函数y=(2x+3)2可以看作函数y=u2和u=2x+3的复合函数,根据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有:yx=yuux =(u2) (2x+3) =4u =8x+125.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一、函数的单调性1.一般地,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在某个区间(a,b)内,如果f(x)0,那么函数y=f(x)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f

26、(x)0,f(x)(x) 或g(x)(x) 成立,可构造函数f(x)=g(x)-(x),后利用导数研究函数f(x)0 或f(x)0,从而得不等式g(x)(x) 或g(x)(x) 成立。例:当x0时,证明不等式ln(x+1)x-12x2 .证明:设f(x)= ln(x+1) ,g(x)= x-12x2 .F(x)= f(x)- g(x) ,则F(x)= ln(x+1)- x+12x2 . 函数F(x)的定义域为(-1,+),则F (x)=1x+11+x=x2x+1 ,当x0时,F (x)0恒成立,则函数F(x)在(0,+)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故F(x)F(0)=0,从而f(x)g(x),即ln(x

27、+1)x-12x2 。二、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小)值1.极值点:极大值点、极小值点2.极值:一般地,求函数y=f(x)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f(x)=0 ,当f(x0)=0时:极大值: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大值;极小值: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那么f(x0)是极小值;3.求函数f(x)极值的步骤:求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导数f(x) 令f(x)=0,求出全部的根x 列表 判断得结论4.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与函数最值间的转化关系:不等式af(x)恒成立 :af(x)的最大值 ;不等式af(x)恒成立 :af(x)的最小值 ;不等式af(x)有解 :af(x)的最小值 ;不等式af(x)有解 :af(x)的最大值 。5.一般地,求函数y=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求函数y=f(x)在a,b内的极值将函数y=f(x)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数学 > 人教A版(2019) >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