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致病性与免疫性-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5554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PPTX 页数:87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致病性与免疫性-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微生物致病性与免疫性-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微生物致病性与免疫性-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微生物致病性与免疫性-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微生物致病性与免疫性-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生物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微生物的感染v(一)感染源v(二)传播方式与途径v(三)感染的类型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一)感染源感染来源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的区别特征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来源 外界 自身 病原体 多为病原微生物 多为条件致病菌 免疫力 正常 低下 临床表现 多有特别表现 常无特别表现与感染部位有关 诊断 病原学确诊 病原体定位、定量、定性分析 治疗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调整菌群,用药敏实验指导用药 预防 疫苗等特异性免

2、疫 非特异性免疫调理1、呼吸道感染2、消化道感染3、创伤感染4、接触感染5、节肢动物叮咬感染6、多途径感染(二)传播方式与途径 病原菌 机体 外界环境 病原菌、v1、不感染v2、隐性感染v3、潜伏感染v4、显性感染v5、带菌状态(三)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1 1、不感染v当宿主体具有高度免疫力,或侵入的致病菌毒力特别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的部位不适宜。则病菌迅速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不发生感染。2 2、隐性感染v概念:当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或入侵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v意义:通

3、过隐性感染,机体仍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在防止同种病原菌感染上有重要意义。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大多由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3 3、潜伏感染v当宿主体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别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v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使病复发。v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有潜伏感染。最典型的潜伏感染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4 4、显性感染v概念: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潜伏期),假如病原微生物暂时取得了优势地位,而机体

4、又不能维护其内部环境的的相对稳定性时,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显性感染v分期:显性感染的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发病期及恢复期。v分类:显性感染临床上按病情缓急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按感染的部位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临床上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v1 1、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日至数周。病愈后,致病菌从宿主体内消失。急性感染的致病菌有脑膜炎奈瑟菌、霍乱弧菌、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等。v2 2、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至数年。胞内菌往往引起慢性感染,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临床上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v1 1、局部感染: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局

5、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例如化脓性球菌所致的疖、痈等。v2 2、全身感染: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性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2 2)全身感染v在全身感染过程中估计出现下列情况:1 1)毒血症 2 2)菌血症 3 3)败血症 4 4)脓毒血症1 1)毒血症v概念: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征性的中毒症状。v如白喉、破伤风等。2 2)菌血症v概念:病原菌自局部病灶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v如伤寒沙门菌早期感染有菌血症期。3 3)败血症

6、v概念: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包括外毒素或内毒素等毒力因子所引起的全身严重中毒症状。v主要症状:不规则高热,皮肤、粘膜瘀血、肝脾肿大、甚至肾衰竭等。v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均可引起。4 4)脓毒血症v概念: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时,细菌随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的感染类型。v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血症,常引起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肺脓肿等。5 5、带菌状态v概念: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接着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v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带菌者。v健康带菌者:健康人(包括隐性感染者)体内带病原菌。v恢复期带菌者:

7、病愈后仍体内带有病原菌的人。v意义:带菌者体内带有病原,但无临床症状,且不断排出病原菌,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常成为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病原菌概述细菌的感染或传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致病菌或病原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细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别情况下能够致病的细菌。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v(一)正常菌群v概念: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

8、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之为正常菌群。v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正常菌群的分类v1 1、常居菌群:是由相对固定的菌群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特定部位,成为宿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菌群大部分是长期居留于人体。v2 2、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菌或潜在致病菌组成,来自周围环境,估计在皮肤粘膜上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v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是无菌的,若有侵入的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传染。v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v1 1、生物拮抗作用 v2 2、营养作用v3

9、 3、免疫作用v4 4、抗衰老作用v5 5、抗肿瘤作用 (二)条件致病菌v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也能使人患病,因此,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v特定条件常见为:1 1、定位转移 2 2、免疫功能低下 3 3、菌群失调菌群失调v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和正常菌群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之间,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假如生态平衡失调,以至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比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称为菌群失调。v菌群失调的常见诱因: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位素、激素,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原因。去除诱因后一般可使菌群复常,也有长期失调难于逆转的情

10、况。菌群失调症v概念:如菌群失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临床表现,引起二重感染,称为菌群失调症。v临床上常见的菌群失调症有:v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间或发生致死性葡萄球菌脓毒血症。v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生长旺盛并侵入组织发生肾炎或膀胱炎。v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也可发展成全身感染。v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一种肠毒素及细菌毒素,导致假膜性肠炎。致病性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LD(LD5050)或半数感染量(ID(ID5050)表示。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

11、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二、细菌的致病性v细菌的毒力物质v细菌侵入的数量v细菌侵入的途径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毒素粘附侵袭外毒素内毒素(一)细菌的毒力毒力是细菌致病的关键因素,多数毒力基因是质粒和噬菌体携带也存在于细菌致病岛内。细菌的毒力包括:1 1、侵袭力:粘附与侵袭 2 2、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细菌致病岛(毒力岛)v毒力岛的概念:是指细菌染色体上一段具有典型结构特征的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相对分子量比较大的染色体 DNADNA片段 ,主要编码与细菌的毒力及代谢等功能相关的产物。v毒力岛携带有对宿主产生致病性的基因群。一种病原菌能够有一个或几个毒力岛。已在致病菌中发现了3030

12、几个毒力岛,由于毒力岛具有可移动性,使其在细菌的进化,毒力的获得,以及新病原的出现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v毒力岛编码的基因产物:许多是分泌性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如溶血素、菌毛和血红素结合因子,一些毒力岛编码细菌的分泌系统(如型分泌系统)、信息传导系统和调节系统。1 1、侵袭力v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植、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v构成: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物质(1)细菌黏附v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细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v细菌表面的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之后,细菌便能牢固地黏附于宿主细胞上,并在该局部组织定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或侵入深部,损伤或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13、或造成隐性感染。v细菌的黏附作用需有许多物质参与,但最基本的物质是黏附素和黏附素受体。黏附素v粘附素:是位于细菌表面的特别蛋白质或多糖,能增强病原菌黏附至宿主细胞表面的能力。v革兰阴性菌常见有:菌毛、部分细菌的膜蛋白,如沙门菌的ViVi抗原和大肠菌的K K抗原等。v革兰阳性菌常见有:菌体表面的毛发样突出物。如革兰氏阳性菌的膜磷壁酸,链球菌的微荚膜、M-M-蛋白质;菌毛v主要存在于革兰阴性菌。v细菌通过菌毛与宿主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而立足,获得定居的机会,故,菌毛又称为定居因子。v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菌毛,如大肠菌肾盂肾炎相关性P P菌毛。非菌毛粘附物质v鞭毛蛋白:如霍乱弧菌的鞭毛鞘蛋白,百日咳杆菌和

14、空肠弯曲菌的鞭毛蛋白可参与黏附。v血凝素:如伤寒菌的甘露糖抗性血凝素,霍乱弧菌的血凝素。v细菌的表面蛋白:如福氏菌、脑膜炎菌、致病性大肠菌的黏附是由其外膜蛋白决定的。v纤毛样物质:大多数为G+G+菌的黏附素,其化学本质是糖脂,与G-G-菌的菌毛蛋白不同。如链球菌、金葡菌细胞壁上的脂磷壁酸,在细菌表面形成微毛结构。黏附素受体v一般是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vG-G-菌宿主细胞的黏附受体:大多数G-G-菌宿主细胞上的黏附受体是糖蛋白或糖脂,其受体特异性部位往往是其中的糖类残基。vG+G+菌宿主细胞黏附受体:纤维结合素。该分子上有许多细菌结合位点,特别是G+G+菌的配体位点,使细菌结合到表面覆盖有纤

15、维结合素的上皮细胞上。v粘膜上皮细胞表面黏附素受体的表达直截了当影响细菌的黏附过程。黏附机制及作用v机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静电吸引和疏水作用;阳离子桥联;配体-受体相互作用v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取决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2 2)细菌的侵袭v概念:一些病原菌在黏附宿主细胞表面后还要进一步内在化,即侵入宿主细胞内部,这种特性称作侵袭。v侵袭性物质:1 1)荚膜 2 2)侵袭性酶1 1)荚膜v包括荚膜和微荚膜。v荚膜主要为多糖成分。不同细菌微荚膜成分不同,有蛋白或多糖。v具有抗吞噬、抵抗抗体和补体的损伤作用,使细菌能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迅速繁殖。v是细菌的重要的毒力

16、因子:肺炎球菌、A A族和C C族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肺炎杆菌及流行性感冒杆菌的荚膜是特别重要的毒力因素。2 2)侵袭性酶v细菌的侵袭性酶本身无毒性,但在细菌感染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v常见的有:(1 1)血浆凝固酶 (2 2)链激酶 (3 3)透明质酶酶 (4 4)胶原酶 (5 5)SIgASIgA酶 2 2、毒素v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两大类:v(1 1)外毒素: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并从菌体扩散到环境中的细菌毒素。v(2 2)内毒素: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的结构成份。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17、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都有内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 60-80,30min30min被破坏160 160,2-4h2-4h才被破坏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别临床表现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DIC等免疫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外毒素 抗毒素 类毒素 外毒素、外毒素v外毒素的组成与结构

18、:A A亚单位+B+B亚单位 A 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部分即毒性中心、B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别受体结合的部位v外毒素的分类:P67 P67 表1-6-11-6-1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溶细胞毒素类型细菌外毒素疾病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破伤风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骨骼肌强直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肉毒中毒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肌肉松弛麻痹细胞毒素白喉杆菌白喉毒素白喉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周神经麻痹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表皮与真皮脱离表皮剥脱性病变A 型链球菌 致热外毒素猩红热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猩红热皮疹常见外毒

19、素常见外毒素类型细菌外毒素疾病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肠毒素霍乱弧菌肠毒素 霍乱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增高细胞内 cAMP水平小肠上皮细胞内水分和Na+大量丢失、腹泻、呕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 腹泻不耐热肠毒素同霍乱肠毒素,耐热肠毒素使细胞内cGMP增高同霍乱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 食物中毒 同霍乱肠毒素呕吐、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作用于呕吐中枢呕吐为主、腹泻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v致热反应 极微量的LPSLPS就能引起人体产生发热反应。其机理是LPSLPS为外源性致热原(即热原质),),能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等,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IL-1IL-1、TNF-TNF-及IFN-IFN

20、-22等,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v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进入血循环后,白细胞先急剧减少,系与其大量移行并粘附于组织毛细胞血管床有关。数小时后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大量释放入血,使血循环中白细胞数增高。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v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当血液中有革兰阴性菌大量繁殖(败血症)或病灶释放大量内毒素或输入内毒素污染的液体,宿主机体会出现内毒素血症,并可引起休克的严重病理变化。以全身小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而出现微循环衰竭和低血压为特征,表现为血液瘀滞于微循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肾、心、肝、肺与脑)毛细血管灌注不足、缺氧,酸中毒等,严重者可致休克。此种内毒素所致的重症感染死亡率高。内毒素的

21、生物学作用vShwartzmanShwartzman现象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将内毒素注入动物皮内,8h8h24h24h后再以内毒素静脉注射,约10h10h后在第一次注射的局部皮肤出现坏死,此即局部Shwa-rtzmanShwa-rtzman现象。假如两次均为静脉注射次休克剂量LPSLPS,10h10h后可出现全身广泛出血、坏死,尤以肾为著,即DICDIC。现认为第一次剂量的内毒素封闭了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以至不能消除第二次注入的内毒素。内毒素还能活化凝血因子,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因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大量消耗,以及内毒素活化分解纤维蛋白,进而产生出血倾向。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22、v少量内毒素有免疫调节作用 可激活B B细胞产生多克隆抗体,激活巨噬细胞和NKNK细胞,诱生IFNIFN、TNFTNF、ILIL等多种细胞因子,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与途径v侵入数量:1、病原菌毒力极强,极少量的侵入即可引起机体发病。2 2、大多数病原菌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感染,少量侵入易被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v途径:即病原菌的侵入部位。多数病原菌只有经过特定的门户侵入,并在特定部位定居繁殖,才能造成感染。三、机体的抗菌免疫v(一)胞外菌感染的免疫v(二)胞内菌感染的免疫(一)胞外菌感染的免疫v胞外菌的概念:是指寄居在宿主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液中的细菌

23、。v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等。v胞外菌的致病机制:产生外毒素、内毒素等毒性物质 引起炎症反应(一)胞外菌感染的免疫v1 1、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v2 2、特异性抗体的作用:是抗胞外菌感染的主要获得性免疫机制。抗体类型:IgMIgM、IgGIgG为主,并有IgAIgA或IgEIgE。v调理吞噬:IgGIgG、C3bC3b均可促进吞噬作用。v中和细菌外毒素:IgGIgGv阻挡致病菌定植:SIgASIgAv激活补体溶菌:IgMIgM、IgGIgG(二)胞内菌感染的免疫v胞内菌的概念:是指寄居于细胞内的细菌。

24、v胞内菌的分类:兼性胞内菌:有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鲁菌、肺炎军团菌、产单核细胞李氏菌等。专性胞内菌:有立克次体、柯克斯体、衣原体等v胞内菌感染的特点:细胞内寄生,低细胞毒性,感染的潜伏期较长、病程缓慢呈慢性过程,持续的刺激形成了胞内菌常有的肉芽肿病变特征,主要通过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二)胞内菌感染的免疫v1 1、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v2 2、细胞免疫的作用:胞内菌感染的获得性免疫机制主要是以T 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因特异性抗体不能进入胞内菌寄居的宿主细胞内与之作用。包括两种类型:CD4+Th1CD4+Th1 CD8+CTLCD8+CTLv3 3、局部粘膜免疫:SIgAS

25、IgA能阻断其粘附病毒的致病性v病毒的传播方式v病毒感染的类型v病毒的致病机制v机体的抗病毒免疫病毒的感染:指病毒通过粘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侵入机体,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病毒感染的途径(病毒传播方式)1 1、水平传播:2 2、垂直传播:1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常见途径:1 1)呼吸道传播: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2 2)消化道传播:如肠道病毒、甲肝病毒等。3 3)媒介昆虫叮咬传播:如流脑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等。4 4)动物咬伤传播:如猎犬病毒。5 5)接触传播:如传染性软疣病毒。6 6)性传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某些病毒可经

26、多种途径感染,如乙肝病毒可经手术、输血、注射、拔芽、共用餐具等。HIVHIV除经性传播外,还可经输血、针刺等感染。2 2、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直截了当传给子代的方式。垂直传播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以乙肝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多见。可引起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一)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原因:1、病毒毒力弱或机体防御能力强,病毒不能大量增殖,不造成细胞、组织的严重损伤。2、也可因病毒不能最后侵犯到达靶细胞,不出现临床症状。隐性感染者可向体外播散病毒而成为传染源。病毒感染的类型 二)显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细胞破坏

27、、死亡,使机体出现临床症状。依照感染部位分: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依照发病缓急分: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病毒感染的类型1、急性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恢复后机体内不再存在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甲肝等。2、持续性感染: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身,潜伏期长、发病慢、恢复也慢。可出现明显症状,也可不出现明显症状而长期携带病毒,成为重要传染源。病毒感染的类型 二)显性感染:1)慢性感染:病毒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年,病毒在整个持续过程中可被检出,一般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病,患者表现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如乙肝。2)潜伏感染:

28、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增殖产生感染性病毒。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发生增殖而引起临床症状,称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能被检出。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二)显性感染:3)慢发感染:也称迟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有特别长的潜伏期,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多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死亡。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儿童-成人(一)致病机制v1 1、溶细胞感染v2 2、非溶细胞感染v3 3、引起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v4 4、免疫抑制作用(二)抗病毒免疫v1 1、体液免疫v2 2、细胞免疫v3 3、免疫耐受病毒的致病机制与抗病毒免疫1、溶细

29、胞感染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溶解死亡。多见于无包膜病毒。(1)(1)病毒增殖、释放时引起细胞裂解(2)(2)病毒增殖,阻断宿主细胞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3)(3)病毒感染后,细胞膜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强,酶释放(4)(4)大量的衣壳蛋白,直截了当损伤宿主细胞2、非溶细胞感染 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增殖,不引起细胞溶解死亡,也不阻碍细胞代谢,呈稳定状态感染。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在细胞内形成普通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嗜酸性或嗜碱性、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包涵体成分对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有破坏作用,也可导致宿主细胞损伤;同时它又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正常细胞 CPE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30、body)巨细胞病毒包涵体3、引起宿主免疫病理损伤1)1)对免疫系统损伤:直截了当侵犯免疫系统细胞,引起免疫功能紊乱,从而诱发某些疾病甚至肿瘤。2 2)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血流中发生沉积,引起超敏反应3 3)抗体增强病毒感染作用: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浓度不足以中和病毒,增加病毒感染单核吞噬细胞机会。4 4)引起免疫应答功能紊乱: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可引起宿主细胞膜组分的改变,形成自身抗原,或由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也可表达在宿主细胞膜上,构成新抗原。4、免疫抑制:许多病毒感染能引起宿主免疫功能的抑制,如风疹病毒可在淋巴细胞或经激活的淋巴细胞中增殖,从而导致机体免疫低下。如人类免

31、疫缺陷病毒。v非特异性免疫v干扰素v巨噬细胞的杀病毒作用vNK细胞的杀病毒作用v特异性免疫v细胞免疫v体液免疫机体抗病毒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作用巨噬细胞(M(M):对阻止病毒感染和促使病毒感染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含有大量M的器官、如肝、脾、骨髓及淋巴组织在阻止病毒在体内扩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NKNK细胞:1)杀伤过程不受MHC限制,也不依赖抗体 2)对靶细胞无特异性 3)杀伤作用出现早;4 h 4)部分细胞因子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能吞噬病毒,但不能将其杀灭,病毒在其中还能增殖,反而将病毒带至全身引起扩散。干扰素(interferon,IFN)由病毒或其他IFN诱生剂诱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

32、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IFNIFN的性质:分泌性蛋白光谱抗病毒活性有种属特异性不直截了当灭活病毒种类 IFN类型主要来源 特点 I型-IFN 人WBC抑制病毒作用 III -IFN 人成纤维C II型-IFN TC 免疫调节作用III 抗病毒作用的特点:a 广谱抗病毒 b 抑制病毒而不是杀病毒 c 抗病毒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 d 间接抗病毒IFN诱生剂(inducer):病毒、细菌内毒素、原虫、poly I:CIFN的作用机理nIFN不能直截了当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ntiviral protein,AVP)发挥抗病毒效应(抑制病毒复制)。n干扰素与敏感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触发信号传递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激活细胞内基因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AVP)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IFN的诱生和作用示意图 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作用示意图 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微生物致病性与免疫性-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