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公开课课件1.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6805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4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芣苢》公开课课件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芣苢》公开课课件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芣苢》公开课课件1.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芣苢》公开课课件1.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芣苢》公开课课件1.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芣苢插秧歌 从古至今,辛勤的劳作带来丰收的喜悦,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感受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体会劳动的崇高与美丽,探究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走 进诗 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风”,又分为周南、

2、召南、邶(bi)、鄘(y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i)、曹、豳(bn)等15国风。雅是西周王畿(j)地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小雅用于贵族宴飨,大雅用于诸侯朝会。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走 进诗 经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走 进诗 经芣苢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周南指周以南地区,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为十五国风之一,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1.诵读

3、芣苢,体会先秦时期的日常劳作场景。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学习活动一:走进古代劳动场景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芣苢:车前草。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有:取得,获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掇(du):拾取,摘取。捋(lu):从茎上成把地取下。芣苢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ji):提起衣襟兜东西。襭(xi):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

4、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学习活动一:走进古代劳动场景 芣苢以“韵分三章,章四句,然每二句只换一字,实六章,章二句也”。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 请同学们再读此诗,思考一下,你是否同意姚际恒的说法?为什么?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捋(lu):从茎上成把地取下。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学习活动二:走进南宋劳动场景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捋(lu):从茎上成把地取下。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悯农和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插秧歌同样是反映古代农人的劳动生活,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5、采采/芣苢,薄言/袺之。捋(lu):从茎上成把地取下。学习活动一:走进古代劳动场景学习活动一:走进古代劳动场景2.赏析重章叠句,感受古代人民劳动的场面。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芣苢采有掇捋袺襭概略叙述采集劳动具体描写采集动作具体描写盛取动作劳动实际操作过程 “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将劳动的细节细腻地描绘出来,体现了劳动实际操作过程:采、取、盛。展现了一幅集体采摘的动人劳动场景。学习活动一:走进古代劳动场景2.赏析重章叠句,感受古代人民劳动的喜悦

6、。只有六个动词的不断变化,其余的诗句重章复沓,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节奏,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表现了他们歌声中的喜悦心情。芣苢突出地体现了诗经重章复沓的特点。学习活动一:走进古代劳动场景2.赏析重章叠句,感受古代人民劳动的喜悦。学习活动一:走进古代劳动场景3.借助文化知识,感受古代人民劳动的场面。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所以

7、周南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三五成群、愉快劳作的妇女,不是一般的“拾菜讴歌”,而是怀着强烈的母性的愿望的目的,他们摘着芣苢,唱着芣苢,心里荡漾着虔诚与激情,默默地祈祷着神灵的赐福。学习活动二:走进南宋劳动场景1.诵读插秧歌,体会宋代日常劳作的场景。插秧歌 (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家”,当时被奉为诗坛宗主。南

8、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励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走 进 作 者 杨万里的诗作数量极富,在宋代仅次于陆游,达4200余首。他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适当选择、熔炼俗谚、口语入诗,幽默诙谐,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走 进 作 者 淳熙六年(1179年),杨万里由常州卸任返回故里吉州,途径衢州时看到农人插秧的场景,写下这首插秧歌。背 景 探 寻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

9、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抛秧:插秧前,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作抛秧。兜鍪(mu):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胛:肩胛。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渠:他。半霎:极短的时间。莳(sh):移栽,种植。匝:布满,遍及。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田夫”“田妇”“小儿”“大儿”全家总动员“抛”“接”“拔”“插”各有分工相互配合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10、笠蓑兜鍪甲农人冒雨插秧如战士奋勇战斗比喻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用“唤”和“不答”,描写农家夫妇的对话及对话时的情态,进一步表现了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唤品鉴诗歌中的“逻辑悖论”所带来的审美价值 答 不答答非所问捕捉着刹那间的意趣之美 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悯农和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插秧歌同样是反映古代农人的劳动生活,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插秧歌与悯农插秧歌抛接插拔插秧的实际操作过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悯农劳作的辛苦同情插秧歌劳作的场面赞美欣赏 芣苢以系列动词的变换和重章叠句的写法,为我们真实再现古代普通劳动者丰收的喜悦,劳动之美;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善用口语,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劳动者齐心协力、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感受古人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课 堂 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芣苢》公开课课件1.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