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药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2.2 TDM2.2 TDM研究进展研究进展TDMTDM的兴起和发展与分析技术的飞跃是分不开的兴起和发展与分析技术的飞跃是分不开的。的。5050年代末年代末6060年代初,采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年代初,采用比色法和分光光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是美国Abbot公司的专利,大大提高了TDM的实用价值。70年代中期用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RIA)目前已基本不用,70年代中期用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RIA)目前已基本不用,至今只用于地高率等少数药物的分析。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1 治疗药物监测概况1.一部分药物疗效不理想,甚至无效。1 提高疗效 临床疗效与
2、血药浓度密切相关,调整药物剂量,尽快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可明显的提高疗效。4 TDM的适应范围 TDM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用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需要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只有符合下列条件的药物才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可以利用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使医生在用药时能够“心中有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包括加量、减量、换药、停药等)的盲目性。研究证实欲达相同的血药浓度,不同个体所用相同药物所需剂量可相关810倍。6 提高患者依存性 临床观察证实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间呈不相关或呈反相关者,往往最重要的原因是病人不按时按定量服药(该现象达30%),TDM是鉴定依
3、从性好坏的最权威方法,经TDM依存性可提高到90%以上。6 提高患者依存性 临床观察证实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间呈不相关或呈反相关者,往往最重要的原因是病人不按时按定量服药(该现象达30%),TDM是鉴定依从性好坏的最权威方法,经TDM依存性可提高到90%以上。因此这些病人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随时调整给药方案。1 光谱法AAS)法3.4 帮助寻找药物无疗效的原因 引起药物代谢改变的因素包括生理变化(新生儿期、青春期、妊娠期、老年期、更年期)、病理性改变、依赖性或“先天快代谢型”等。2 药动学呈非线性特征的药物于是产生了一门新型的医学边缘分支学科,治疗药物监测(TDM),他是20世纪药物治疗学划时代
4、的进展之一,是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浓度测定技术紧密结合的结果。参加单位和及格率逐年上升。2 TDM的目的 TDM的开展改变了按常规剂量用药的传统做法。1 TDM的局限性 TDM只适应血药浓度相一致的药物;本身安全范围大,不易产生毒性反应的无需测定。3 指导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TDM可帮助医生“量体裁衣”地为患者设计用药方案,使药物治疗更趋科学合理,还可减少选药、换药、停药、调量及合并用药的盲目性。可以利用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使医生在用药时能够“心中有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包括加量、减量、换药、停药等)的盲目性。卫生部临检中心开展了全国TDM室
5、间质评活动。TDM可鉴定“中药”中的西药。TDM监督的药物品种年增多,论文逐年增加。7 合并用药 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药物吸收、分布或代谢的改变,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有效地做出校正。5 患有肝、贤、心脏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这类患者可明显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我国1986年3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学术会议,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数家医院已先后开展了该项工作,目前TDM已逐渐涉及全国,已形成一批初具规模,形式各异的TDM实验室,我国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文件明确规定,TDM已成为评选三级医院的必须条件之一。有学者证实,癫痫患者服用的某些“纯中药”内含有15种抗痫西药,而且有些已超过
6、中毒浓度。60年代末气相色谱(GC)开始用于血药浓度检测。50年代末60年代初,采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TDM。80年代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参加单位和及格率逐年上升。只有血浆蛋白结合80%的药物才有临床意义。选择方法时,除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外,还应考虑分析方法的特点及临床要求。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是美国Abbot公司的专利,大大提高了TDM的实用价值。最终目的是没法使药物在病人中发挥最佳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2 色谱法气相色谱(薄层色谱法(TLC)3.1 TDM的历史 发达国家的医院早在30年前就相继建立了TDM研究室。使治疗方案个体化、合理化。1 光谱法AAS)
7、法3.7 合并用药 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药物吸收、分布或代谢的改变,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有效地做出校正。常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适用于特殊人群。5 提示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药物相互反应主要有三个类型即酶抑制、酶诱导、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取代。5 提示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药物相互反应主要有三个类型即酶抑制、酶诱导、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取代。5 提示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药物相互反应主要有三个类型即酶抑制、酶诱导、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取代。现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第四个主要死亡原因,住院期间有1020%发生不良反应,故应提高药物安全性。根据患者的基因分型来制定个体患者的用
8、药剂量,进一步提高疗效。6 提高患者依存性 临床观察证实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间呈不相关或呈反相关者,往往最重要的原因是病人不按时按定量服药(该现象达30%),TDM是鉴定依从性好坏的最权威方法,经TDM依存性可提高到90%以上。50年代末60年代初,采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TDM。及时解释和处理用药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帮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效地避免了不合理用药、错误用药乃至滥用药物的倾向,从而保证了药物治疗效果。TDM可鉴定“中药”中的西药。2 色谱法气相色谱(薄层色谱法(TLC)3.所选用的测定方法应具有能测定出药物最低有效浓度的灵敏度,而且检测要准确度高,速度快,以适应临床需要。
9、有学者证实,癫痫患者服用的某些“纯中药”内含有15种抗痫西药,而且有些已超过中毒浓度。于是产生了一门新型的医学边缘分支学科,治疗药物监测(TDM),他是20世纪药物治疗学划时代的进展之一,是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浓度测定技术紧密结合的结果。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患者经相同途径接受相同剂量药物后,治疗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患者疗效显著,有的患者没有疗效或疗效甚微,而另一些患者却已出现了明显的毒性反应,疗效好又没有毒性反应的只占按受治疗患者的一部分。有学者证实,癫痫患者服用的某些“纯中药”内含有15种抗痫西药,而且有些已超过中毒浓度。7 TDM需强调的问题7.7 合并用药 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引
10、起药物吸收、分布或代谢的改变,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有效地做出校正。1 TDM的历史 发达国家的医院早在30年前就相继建立了TDM研究室。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是美国Abbot公司的专利,大大提高了TDM的实用价值。50年代末60年代初,采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TDM。80年代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血液药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研究证实欲达相同的血药浓度,不同个体所用相同药物所需剂量可相关810倍。所选用的测定方法应具有能测定出药物最低有效浓度的灵敏度,而且检测要准确度高,速度快,以适应临床需要。参加单位和及格率逐年上升。2 色谱法气
11、相色谱(薄层色谱法(TLC)3.8 促进学科发展 TDM的有效开展,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同时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2 色谱法气相色谱(薄层色谱法(TLC)3.5 测定方法的选择 一种药物往往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测定。在肝、肾、心、肺、骨髓移植迅速发展的今天,免疫抑制药物必须进行TDM。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是美国Abbot公司的专利,大大提高了TDM的实用价值。2 TDM的目的 TDM的开展改变了按常规剂量用药的传统做法。5 提示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药物相互反应主要有三个类型即酶抑制、酶诱导、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取代。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在肝、肾、心、肺、骨髓移植迅速发展的
12、今天,免疫抑制药物必须进行TDM。1 TDM的历史 发达国家的医院早在30年前就相继建立了TDM研究室。根据患者的基因分型来制定个体患者的用药剂量,进一步提高疗效。一部分药物疗效不理想,甚至无效。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患者经相同途径接受相同剂量药物后,治疗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患者疗效显著,有的患者没有疗效或疗效甚微,而另一些患者却已出现了明显的毒性反应,疗效好又没有毒性反应的只占按受治疗患者的一部分。2 药动学呈非线性特征的药物2 TDM的目的 TDM的开展改变了按常规剂量用药的传统做法。研究证实欲达相同的血药浓度,不同个体所用相同药物所需剂量可相关810倍。2 色谱法气相色谱(薄
13、层色谱法(TLC)3.最终目的是没法使药物在病人中发挥最佳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80年代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TDM可鉴定“中药”中的西药。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2 降低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药物毒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2 色谱法气相色谱(薄层色谱法(TLC)3.2 药动学呈非线性特征的药物2 色谱法气相色谱(薄层色谱法(TLC)3.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患者经相同途径接受相同剂量药物后,治疗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患者疗效显著,有的患者没有疗效或疗效甚微,而另一些患者却已出现了明显的毒性反应,疗效好又没有毒性反应的只占按受治疗患者的一部分。5
14、测定方法的选择 一种药物往往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测定。2%(TDM前)提高到78.6 提高患者依存性 临床观察证实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间呈不相关或呈反相关者,往往最重要的原因是病人不按时按定量服药(该现象达30%),TDM是鉴定依从性好坏的最权威方法,经TDM依存性可提高到90%以上。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2 TDM的目的 TDM的开展改变了按常规剂量用药的传统做法。可以利用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使医生在用药时能够“心中有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包括加量、减量、换药、停药等)的盲目性。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患者经相同途径接受相
15、同剂量药物后,治疗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患者疗效显著,有的患者没有疗效或疗效甚微,而另一些患者却已出现了明显的毒性反应,疗效好又没有毒性反应的只占按受治疗患者的一部分。根据患者的基因分型来制定个体患者的用药剂量,进一步提高疗效。最终目的是没法使药物在病人中发挥最佳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现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第四个主要死亡原因,住院期间有1020%发生不良反应,故应提高药物安全性。80年代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2 测定值应保证准确,正确掌握采血时间。所选用的测定方法应具有能测定出药物最低有效浓度的灵敏度,而且检测要准确度高,速度快,以适应临床需要。只有血浆蛋白结合80%的药物才有临床意义。可以利用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使医生在用药时能够“心中有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包括加量、减量、换药、停药等)的盲目性。根据患者的基因分型来制定个体患者的用药剂量,进一步提高疗效。2 测定值应保证准确,正确掌握采血时间。7 合并用药 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药物吸收、分布或代谢的改变,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有效地做出校正。目前已召开了九届国际TDM学术会议。2 降低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药物毒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所选用的测定方法应具有能测定出药物最低有效浓度的灵敏度,而且检测要准确度高,速度快,以适应临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