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7642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眼眶:骨性眼眶由额骨、上颌骨等七块 颅面骨组成,形似四边椎体,由四个壁、两个裂和一个视神经管组成 眼球: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巩膜和角膜组成,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 眼的附属结构:由眼外肌、视神经、泪器以及眶内的脂肪、血管、神经和淋巴等组成(一)正常眼部解剖和(一)正常眼部解剖和CTCT、MRIMRI影像影像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正常解剖图 眼眶(前面)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外侧面)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3CT影像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MR影像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一、泪腺癌一、泪腺癌 泪腺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源性

2、肿瘤 占泪腺原发上皮源性肿瘤的8.1%15.4%左右 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 起病迅速,为高度恶性,肿瘤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CT表现】泪腺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有时可见不规则钙化肿瘤位于眼眶的外上方,故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较显著,非强化部分多为液化坏死区眶壁骨质破坏,有时肿瘤可侵犯颅内,形成眶颅交通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CT平扫见左侧泪腺区软组织肿块,其内见多发钙化(),眼球受压下移,左侧泪腺窝扩大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MRI表现】泪腺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信号混杂,T1WI呈不

3、均匀等低混合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非强化部分多为液化坏死区邻近眶壁骨质破坏,呈锯齿状有时肿瘤累及邻近结构,可侵犯颅内,形成眶颅交通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10ABCDA.横断面T1WI示右侧泪腺区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其信号混杂,呈等低混合信号;B.横断面T2WI肿块呈不均匀等高信号;C.冠状面T1WI示肿块压迫上直肌和外直肌,但邻近外侧额骨未见明显侵犯;D.增强冠状面脂肪抑制T1WI,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11二、视网膜母细胞瘤二、视网膜母细胞瘤 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球恶性肿瘤 3岁以下的婴幼儿约占90%,偶

4、见于成年人 以单侧发病率较高,约占60%70%肿瘤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特点是多中心起源 瘤组织内常有广泛的坏死及钙盐沉着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CT表现】CT平扫眼球内常见多个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高密度肿块钙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瘤体内常有团块状、片状或斑点状不规则钙化,CT显示钙化率约为90%95%,增强扫描病灶未钙化部分有强化,边缘较平扫更显清楚肿瘤增大可引起眼球突出,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并可沿视神经累及肌锥和颅内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CT平扫见右眼球内高密度肿块,内有不规则钙化,右眼球增大向前突出,眼环不均匀增厚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14CT平扫见两侧眼球内不均匀的高密度影,并见团块状

5、及斑点状钙化,左眼球突出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15【MRI表现】球内异常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位于眼球后部向玻璃体生长,对显示视网膜剥离的视网膜下的液体明显优于CT 肿块在T1WI上呈轻至中度高信号,在T2WI上呈中度或明显低信号;钙化区域在Tl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肿瘤内坏死,在T2WI上呈片状高信号 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 与眼外肌相比,球外扩散的肿块呈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 MR能够发现脑内转移和罕见的“三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合并松果体肿瘤或蝶鞍区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ABA.横断面T1WI示球内后部肿块,呈轻至中度高信

6、号B.增强脂肪抑制T1WI,肿块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且见同侧视神经亦增粗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17三、脉络膜黑色素瘤三、脉络膜黑色素瘤 成人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约占黑色素瘤中的85%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男女发病比例相近 单侧发病多见 典型者呈蘑菇状,少数呈扁平生长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CT表现】早期肿瘤较小时,多在眼球后极可见眼环局限性增厚,呈扁盘状,CT可发现厚度超过3mm的肿瘤当肿瘤继续生长进入玻璃体时,进入部分生长迅速,而颈部仍受玻璃膜裂口影响而形成头圆、底大、颈部狭窄的蘑菇云状;晚期可以穿破眼环向眶内生长肿瘤平扫呈高密度,常

7、合并有视网膜下积液增强扫描瘤体呈中度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19CT平扫见左眼球后极偏右处宽基底扁平状高密度肿块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ABACT平扫见左眼球内蘑菇云状软组织肿块,基底位于眼球前壁,密度欠均匀B增强扫描见瘤体中度强化,边界清楚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MRI表现】眼球壁见肿块影,多呈蘑菇状、半球形或类圆形 肿块常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此为本症的特征性表现,这是由于黑色素瘤含有顺磁性物质即黑色素所致。少数无色素性黑色素瘤则T1WI、T2WI均表现为中等信号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时根据部分剥离或完全剥离程度不同,在多切面成像上则可见附球壁的“月牙状”或尖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的“V

8、”形图像 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区不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ABA.横断面T1WI示右眼球鼻侧壁蘑菇状高信号B.T2WI示肿块呈低信号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ACBDA.横断面T1WI示左眼球内类圆形稍高信号B.T2WI示肿块呈低信号 C.D.横断面及斜矢状面增强T1WI示肿块中度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四、视神经胶质瘤四、视神经胶质瘤 发生于视神经胶质细胞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75%左右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以46岁最为常见,偶见于成年人 约1/3患者同时患有视神经纤维瘤病 肿瘤多沿视神经向两端生长,生长缓慢,一般视神经呈梭形或梨形粗大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25【CT表现】本病

9、重要的CT征象是肿瘤与视神经不可区分CT平扫:视神经呈局限性梭形、梨形或条状增粗,也可表现为整条视神经增粗或结节状隆起,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少数可见有囊变,钙化非常罕见增强扫描:瘤体呈均匀或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肿瘤可沿视神经管向颅内生长,利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2mm),扫描基线与听眦线呈-15角,约90%可见视神经管扩大若肿瘤向前生长可蔓延至眼球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26ABA.CT平扫见右眼眶内沿视神经走行的梭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右眼球突出;B增强扫描见瘤体均匀性中度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27增强扫描见右侧视神经处梨形肿块,均匀强化,眼球前突,肿瘤沿扩大的视神经管向颅内生长眼和眼

10、眶的影像学诊断28【MRI表现】MRI平扫视神经呈管状、梭形、球形或偏心性增粗,且视神经迂曲延长,与脑实质相比,肿瘤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较高信号视神经周围可见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影,与脑脊液相似,为眶内前部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大所致部分肿瘤周围可见更长T1低信号、更长T2高信号影,增强后无强化,为蛛网膜增生所致增强扫描肿瘤轻度至明显强化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可有双侧视神经胶质瘤,同时颅内也可见到病灶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29ADCBA.矢状面脂肪抑制T1WI示视神经明显增粗,呈低信号B.矢状面T2WI示增粗的视神经呈高信号C.矢状面压脂T1WI增强扫描示肿块周边明显强化,中央囊变

11、坏死区无明显强化D.横断面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示肿块沿视神经蔓延至颅内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五、视神经脑膜瘤五、视神经脑膜瘤 是起源于视神经鞘蛛网膜纤维母细胞或硬脑膜内皮细胞的良性肿瘤 占眶内肿瘤的4%8%,眶内脑膜瘤的3/4和视神经原发肿瘤的33%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1岁,男女之比为1:22:3。也可见于儿童,发病年龄越小,肿瘤的浸润性越强,预后越差 双侧视神经脑膜瘤占眶内脑膜瘤的4%,常伴有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沿视神经向眼球和颅内两个方向蔓延,外形呈管状增粗,也可呈梭形或块状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31【CT表现】CT平扫:脑膜瘤包绕视神经呈管状或梭形增粗,也可偏心性生长,视神经受

12、压偏于一侧。肿瘤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部分瘤内有斑片状或线条状钙化,冠状面扫描或重组可显示稍高密度的瘤体或环形钙化包绕视神经,称为“袖管征”增强扫描:肿瘤明显较均匀强化,而包埋于其内的视神经不强化,轴位像或斜矢状位重组像见视神经周围两条平行的线状高密度影,称为“双轨征”发生于视神经管内的脑膜瘤常导致视神经管扩大,骨质增生或破坏。累及视交叉或颅内的脑膜瘤表现为视交叉增粗及颅内肿块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32ABCDA.CT平扫见右侧视神经管状增粗,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B.增强扫描见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平行位于视神经两侧,呈“双轨征”C.CT平扫冠状位见肿瘤包绕视神经偏心性生长,密度略高于视神经,呈“袖

13、管征”D.斜矢状位(上为平扫,下为增强)见肿瘤偏心性生长,增强明显均匀强化,可见“双轨征”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33【MRI表现】MRI平扫:脑膜瘤包绕的视神经呈管状或梭形增粗,也可偏心性生长,视神经受压偏于一侧,肿瘤大多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较均匀强化,而包埋于其内的视神经不强化,脂肪抑制的增强T1WI表现为“双轨征”发生于视神经管内的脑膜瘤常表现为管内视神经增粗,视交叉和视束脑膜瘤表现为椭圆形肿瘤,均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脑膜瘤恶性变表现为脑膜瘤广泛侵犯眶内组织和眶骨破坏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34ADCBA.T1WI右眼肌锥内见椭圆形肿块,呈等信号,包绕视神经B.

14、T2WI示肿瘤呈等信号,边界清楚C.D.分别为横断面和矢状面增强T1WI,示肿块明显均匀强化,中央视神经无强化,呈“双轨征”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35六、神经鞘瘤六、神经鞘瘤 是神经鞘Schwann细胞增殖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也称雪旺细胞瘤(schwannoma),占眶内肿瘤的13%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2070岁成年人居多,男女发病率相仿 多为单发,极少数表现为一眶多瘤,约10%15%合并神经纤维瘤病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36【CT表现】神经鞘瘤多发生于眶上部和内侧,肌锥内或肌锥外,形状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为哑铃状或串珠状,长径与眼眶长轴一致,边界清楚CT平扫肿瘤密度与视神经和眼外肌接近,C

15、T值多在3550Hu,其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区,少数肿瘤内见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中等度强化,较均匀,囊变区不强化肿瘤缓慢膨胀性生长,可压迫视神经、眼外肌移位,致眶内壁筛骨纸板内移,同侧筛窦变窄。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37CT平扫见左眶肌锥内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病变呈中等度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38【MRI表现】神经鞘瘤多发生于眶上部和内侧,肌锥内或肌锥外,形状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为哑铃状或串珠状,长径与眼眶长轴一致,边界清楚肿瘤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比),大多数信号不均匀,显示囊变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较均匀,囊变区不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16、39CDBAAC分别为横断面T2WI及T1WI、斜矢状面T1WI示右侧眼眶球内及肌锥内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尚清,呈等T1、稍长T2信号;D增强扫描示中等均匀强化,视神经受累欠清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0七、恶性淋巴瘤七、恶性淋巴瘤 是一种发生于全身淋巴系统的病变,仅少部分发生在眼部 病理上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眼眶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生于4070岁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1 根据临床发病过程,分为原发性、多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见,但各种临床类型眼部表现大致相同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1【CT表现】CT平扫:眶内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常沿眼球或邻

17、近眶骨塑形生长,骨破坏少见。但位于眶周围间隙、泪腺窝或继发性的病变,可见骨侵蚀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病变轻、中度增强,强化均匀,绝大多数位于眶脂肪内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2CT平扫见左侧眶内不规则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沿眼球塑形生长;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均匀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3【MRI表现】眼眶内肿块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可侵犯邻近周围组织,与邻近结构交界不清 肿瘤信号具有相对特征性,无论是局限型还是弥漫型,病变信号均匀,T1WI信号等于肌肉,T2WI信号高于肌肉,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肿瘤常沿肌锥外间隙、眼球或其邻近眶骨而呈塑形性生长,较具特征性,较少有骨质破坏。肿块体积较

18、大而占位效应不明显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4眼眶的横断面和冠状面增强T1WI,示左眼眶弥漫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对眼环、眼外肌、视神经等广泛浸润,界限不清,病灶明显强化,但眼球壁与肿物接触面无压迹或凹陷,壁亦无增厚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5八、转移瘤八、转移瘤 是从身体的其他部位扩散到眼眶的肿瘤 几乎所有部位的恶性肿瘤均有转移至眼眶的可能,但成人眶内转移瘤多数是癌,儿童多继发于胚胎神经源性肿瘤和肉瘤 50%转移瘤发生于肌锥外,20%位于肌锥内,20%肌锥内外均受累及,50%伴眶骨侵犯 多为单侧,约30%为双侧发病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6【CT表现】眶内软组织肿块合并骨破坏

19、是眼眶转移瘤的基本特征,多发生于眼眶外侧壁CT平扫:肿块呈中等密度或中低混杂密度,多呈浸润性生长,眼外肌受累以外直肌常见,表现为眼外肌肥大,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粗,外形不规则。肌锥内转移表现为弥漫浸润性肿块,或为结节状,边界不清。眶壁受侵骨破坏区边缘不整增强扫描:病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7 CT平扫眼眶冠状位,右眶内上壁肌锥外软组织肿块,伴眶壁广泛骨质破坏;轴位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8【MRI表现】眼眶转移瘤境界常不清,呈弥漫性浸润 转移瘤信号多样,大多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影,多呈浸润性生长,眼外肌受累以外直肌常见;肌锥内转移表现为弥漫浸润性肿

20、块,或为结节状,边界不清;眶壁受侵,骨膜转移;骨破坏区信号异常,边缘不整,在脂肪抑制T2WI序列上显示清晰,瘤体呈较高信号 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49DABCA.横断面T1WI示右眼眶内下侧见一软组织影,形态不规则,呈稍低信号,累及右侧筛窦;B.C.冠状面及斜矢状面T2WI示病灶呈等信号;D.增强T1WI示病灶呈明显强化D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0(三)血管瘤(三)血管瘤 眼眶最常见的原发良性肿瘤,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病变进展缓慢 一般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淋巴血管瘤和纤维血管瘤四型;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 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患者多见;毛细血

21、管瘤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1【CT表现】海绵状血管瘤:眼眶内见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的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多均匀,少数瘤体内可见静脉石或钙化。肿瘤多发生于眼肌圆锥内,但也可累及锥外。当血管瘤与眼球相邻时,常不会使眼球发生变形,这个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增强扫描:因血管成分丰富,故强化显著。动态扫描:由于瘤体内血供不同,因此瘤体强化的时间有差异,一般海绵状血管瘤的延迟时间较长海绵状血管瘤眼眶骨质可呈膨胀性改变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2CT平扫见左眶内稍高密度肿块,其内见高密度静脉石(),肿瘤侵犯颅内形成眶颅交通,眶内壁膨胀性受压变形;增强扫描见肿块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增粗扭曲血管

22、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3【CT表现】毛细血管瘤:表现为边缘不甚清楚的等密度肿块,肿瘤密度均匀,很少见有钙化。若肿瘤边缘不规则,生长迅速,常提示恶变 肿块最常见于内上1/4象限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态扫描:由于瘤体内血供不同,因此瘤体强化的时间有差异,毛细血管瘤的延迟时间较短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4眶内毛细血管瘤 增强扫描见左眼球突出,球后方不均匀强化肿块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5【MRI表现】海绵状血管瘤:大多(约83%)位于肌锥内。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肿块在T1WI上呈均匀的等或略低信号,与眼外肌信号相似;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与玻璃体信号相似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渐进

23、性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多数可见视神经受压移位或肿瘤包绕,眼外肌移位,冠状面更有利于显示这些改变肿瘤较大时可压迫骨壁使其凹陷变薄,但无破坏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6ADCBA.横断面T1WI示左眼球后方肌锥内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呈均匀的等信号B.与A相应层面的脂肪抑制T2WI,示瘤体呈高信号C.D.分别为横断面和斜矢状面增强T1WI,瘤体呈“渐进性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7【MRI表现】毛细血管瘤: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一般累及隔前结构而较少累及隔后结构 肿瘤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少数肿瘤内可见流空信号的血管影 增强扫描肿瘤呈显著强化 眼和眼眶的影像

24、学诊断58ACBA.眼眶T1WI示右眼眶内上象限肌锥外一边界欠清、分叶状病灶,呈等信号,其内可见条状血管流空信号;B.抑脂T2WI示瘤体呈高信号,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及血管流空影;C.横断面抑脂增强T1WI,示病灶明显均一强化,条状血管流空信号显示更清晰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59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0一、眼眶感染性急性炎症 眼睑红肿,有明显压痛,结膜水肿充血眼球突出、眼运动受限和视力下降,多由于眼外肌麻痹引起眼底改变: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充血、静脉扩张等病变若蔓延至眶尖或海绵窦,可引起眶尖综合征或海绵窦血栓形成。全身症状有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1【CT表现】蜂窝织炎使视神

25、经、眶内脂肪和眼外肌之间的界面消失。脂肪的炎性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区密度增高,边界不清楚,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且强化不均匀眼睑与眼环增厚,眼外肌肥大脓肿形成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局限性低密度区,如位于骨膜下则显示为梭形病变,眼外肌移位,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壁强化骨膜下间隙感染表现为强化的骨膜移位,远离眶壁眶周结构改变:如眶周骨质破坏、鼻窦炎等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2眼眶蜂窝织炎 CT平扫见右眼球周围渗出性病变,视神经明显增粗(),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外直肌轻度肿大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3眶内细菌性感染 CT平扫见右眼球萎陷,外形失常,眼环不均匀增厚,球内密度增高,眼球与肿胀眼睑之间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眼

26、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4CT平扫见左眼眶内壁骨膜下梭形软组织密度病变,其内见多个斑点状钙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5【MRI表现】眼眶蜂窝织炎时,视神经、眶内脂肪和眼外肌之间界面消失;脂肪的炎性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区呈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楚,脂肪抑制T2WI更清晰显示炎性水肿区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强化,且强化不均匀伴有眼睑软组织肿胀、眼环增厚、眼外肌肿胀及泪腺增大等表现眶内脓肿形成时则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影,呈较长T1较、长T2信号,DWI上脓液呈明显高信号具有诊断特异性;增强后脓肿壁呈明显环形强化,中间液化区不强化骨髓炎表现为眶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T1WI上骨髓内高信号脂

27、肪影为低信号的炎性组织取代,在脂肪抑制T2WI序列上呈异常高信号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6眼眶脓肿ABCA.T1WI示左眼外侧皮下软组织见片状等低信号,局部软组织肿胀,于肌锥外形成肿块影,邻近眼环受压;B.DWI示病灶中央呈明显高信号;C.增强T1WI示病灶环形强化,脓腔无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7二、炎性假瘤发病早期出现眼痛、眼球突出和结膜水肿后期症状加重,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有时眼眶内可触及包块,常伴有全身不适经激素治疗有明显效果,但易复发,此可与肿瘤鉴别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沉加快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8【CT表现】弥漫型:可为双侧性,病变范围广,可出现眼外肌增粗,泪腺增大和视神经

28、受累,眶内脂肪被硬纤维组织代替,形成所谓“冰冻眼眶”肿块型:除上述弥漫型表现外,还可见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呈轻至中度强化泪腺型:表现为泪腺增大,与泪腺肿瘤相似,可超出眼眶之外,眼球向内下轻度移位眼外肌型:表现为眼外肌增粗,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弥漫性肥大,眼外肌受累频率以内、外、上、下之顺序排列。本病肌腱与肌腹都肿大,格氏眼病一般只引起肌腹肿大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69ACDB 炎性假瘤(弥漫型)CT平扫见右侧视神经和眼外肌增粗,外形欠规则,眶内脂肪密度增高并见纤维条索影,形成“冰冻眼眶”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0炎性假瘤(肿块型)CT平扫见左眼球内侧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左眼

29、球受压变形;增强扫描见肿块均匀性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1炎性假瘤(泪腺型)CT平扫见左侧泪腺区软组织肿块,左眼球向内下方移位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2【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余同CT表现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3ACB 炎性假瘤(弥漫型)A.冠状面T1WI示左侧眼眶内病灶呈稍低信号B.横断面T2WI,示病灶区呈混杂短T2信号,眼球被推向前方,视神经被包埋其中C.横断面压脂增强T1WI,示肿块呈弥漫性明显强化,肿块充填眼眶呈“眼眶铸型”外观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4ACBD 炎性假瘤(肿块型)A.横断面T1WI示右侧眼眶内上象限见一稍低信号肿块,边界尚清,累及肌锥内外;B.C.横断面及冠状

30、面T2WI,示病灶呈等高信号,眼球受压向前下突出,视神经及内直肌部分被包埋其中;D.斜矢状面增强T1WI示肿块呈中等强化,视神经无强化,眼环受压变形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5(五)格氏眼病(五)格氏眼病 又称眼型格氏病、甲状腺眼病,发病率在眼眶疾病中居首位,多为双侧发病 本病以中年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 主要病理变化为眼外肌肥厚和眶内脂肪成分增多 发病缓慢,有甲状腺疾病病史。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正常或低下。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6【CT表现】两侧多条眼外肌增粗,以下直肌和内直肌最多见 其特征为肌腹部呈梭形肥大,而肌腱处正常 单一下直肌肥大的患者,CT横轴位扫描显示肌锥内软组织肿块影,

31、易误诊为眶尖肿瘤,结合冠状位扫描有助于诊断 眶内脂肪增多表现为球后间隙异常清晰,眶隔前移 增强扫描见增粗的眼外肌有明显的强化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7CT平扫见两侧内直肌和右侧外直肌肌腹均呈梭形肥大,边界清晰,右侧筛窦黏膜肥厚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8双侧下直肌增粗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79【MRI表现】同CT表现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80ADCBA.B.分别为眼眶横断面脂肪抑制T1WI和T2WI,示两眼球突出,两侧多条眼外肌增粗,肌腹部呈梭形增粗增厚,而肌腱处信号正常,以左眼内直肌为甚,压脂T1WI呈较高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C.D.分别为眼眶经肌锥区冠状面脂肪抑制T2WI和经视神经矢状面脂肪抑制T1WI,示两眼下直肌和左眼内直肌增粗明显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81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