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方法评价X X线平片线平片 敏感性较差 一般只能区域定位 特异性较差,除部分畸胎瘤外一般只能根据好发部位定性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X X线定位原则线定位原则 病灶最大径区分肺与纵隔病变区分肺与纵隔病变 病灶与纵隔交角 病灶最大径的位置纵隔分区纵隔分区 前、中、后,上、中、下前、中、后,上、中、下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CT、MR 敏感性:CT可显示数毫米大小的肿瘤;MR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而稍差 定位准确率可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大于90%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MR在神经源性肿瘤、血管瘤及动脉瘤方面优于CT CT准确显示钙化和对骨的侵犯,在相关病变的诊断方面优于MR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2、 心脏 体循环动脉、静脉 非循环动脉、静脉 神经:迷走、交感、膈神经 气管、支气管 食管肿瘤压迫症状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畸胎瘤、囊肿等破裂、感染引起的症状 淋巴瘤-发热 迷走甲状旁腺瘤钙磷代谢异常 嗜铬细胞瘤高血压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恶性肿瘤侵犯、破坏邻近结构引起的症状,如胸痛、肩背痛等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胸内甲状腺肿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癌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I n t r a t h o r a c i c goiter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定位诊断 1 X线:PA,前上纵隔半圆形肿块
3、,宽基底与纵隔相连。游离缘光滑锐利,上缘模糊。L,上缘连至胸腔入口或直接显示与颈部肿块相连。透视下随吞咽活动。胸骨后类圆形肿块。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CT、MR前上纵隔气管前或气管旁,少数位于气管后,软组织肿块,与甲状腺相连。胸骨后类圆形肿块。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定性诊断定性诊断X线一般不能明确定性,但边缘光滑显示壳状钙化的甲状腺肿块一般为腺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CTCT 气管周围软组织肿块,密度高而不均,伴钙化和囊变。显著强化,持续时间较长。边缘光滑锐利或与甲状腺相连提示为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弥漫性增大但边界明确的颈部甲状腺相连一般为甲状腺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良性良性恶性恶性淋巴瘤淋巴瘤
4、胸腺癌胸腺癌 胸腺肿瘤胸腺肿瘤胸腺瘤胸腺瘤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良性胸腺肿瘤良性胸腺肿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良性胸腺瘤良性胸腺瘤 X X线线 前纵隔中上部椭圆形肿块,宽基底贴副于纵隔,边缘光化锐利。少数位于下纵隔 肿块内可有斑点或斑块状钙化 CT、MRI 呈软组织肿块特点,增强扫描中度强化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胸腺囊肿胸腺囊肿 X X线线 前纵隔中上部椭圆形肿块,其下部略宽。边缘光化锐利。透视下深呼吸可变形。少数有壳状钙化 CT、MRI 呈囊性肿块特点,增强扫描不强化或呈边缘性强化。少数显示液-液平面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胸腺脂肪瘤胸腺脂肪瘤胸腺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边界清楚,脂肪与软
5、组织密度(信号)互相搀杂X线表现无特异性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侵袭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 组织学呈良性改变,生物学特性呈恶性表现,侵犯邻近结构。向周围蔓延,通常沿浆膜扩展,可达后胸部,甚至腹部 CT、MRI呈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特点,增强扫描中等程度强化,其内可有坏死、囊变区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2 2 胸胸 腺腺 癌癌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诊断要点诊断要点肿块位于胸腺内或胸腺区、肿块位于胸腺内或胸腺区、直径多超过直径多超过5cm5cm、呈呈分叶状、侵犯邻近结构,心包、大血管、纵隔胸分叶状、侵犯邻近结构,心包、大血管、纵隔胸膜较常受到累及膜较常受到累及胸腺癌的侵犯性更
6、为明显,胸腔、心包腔积液相胸腺癌的侵犯性更为明显,胸腔、心包腔积液相对常见。瘤内坏死液化较常见对常见。瘤内坏死液化较常见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诊断要点诊断要点CTCT、MRIMRI可明确显示上述变化,而可明确显示上述变化,而X X线胸片则只能显示病变的轮廓线胸片则只能显示病变的轮廓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生殖细胞瘤 迷走脱落的胚胎生殖细胞 成熟型畸胎瘤畸胎瘤 不成熟型畸胎瘤 畸胎瘤恶变(癌、肉瘤)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绒毛膜上皮癌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1.1.成熟型畸胎瘤成熟型畸胎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1)(1)单囊性单囊性(2)(2)多囊性多囊性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1)(1)单囊性单囊性 囊壁:较厚,蛋壳状
7、钙化,强化明显 囊内容:多为水样密度,液-液平面,脂-液平面 破入胸腔、心包积液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2)(2)多囊性多囊性 水样密度囊水样密度囊 间隔厚薄不均,不规则状,轻度强化,间隔厚薄不均,不规则状,轻度强化,囊肿囊,葡萄样囊肿囊,葡萄样脂密度囊,间隔厚薄不均,不规则状,轻度强化,脂密度囊,间隔厚薄不均,不规则状,轻度强化,囊肿囊囊肿囊水样密度囊与脂密度囊相互混存水样密度囊与脂密度囊相互混存囊壁或间隔钙化囊壁或间隔钙化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1)(1)单囊性单囊性(2)(2)多囊性多囊性(3)(3)囊实性囊实性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3)(3)囊实性囊实性软组织密度、水样密度、脂肪密度及软组织
8、密度、水样密度、脂肪密度及钙化混存钙化混存软组织成分强化软组织成分强化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1)(1)单囊性单囊性(2)(2)多囊性多囊性(3)(3)囊实性囊实性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2.2.不成熟型畸胎瘤不成熟型畸胎瘤3 3.畸胎瘤恶变畸胎瘤恶变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诊诊 断断1.1.前纵隔心脏与大血管交界区,厚壁前纵隔心脏与大血管交界区,厚壁囊性肿块,高度提示良性畸胎瘤囊性肿块,高度提示良性畸胎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2.2.子子-母囊、多房性囊或囊实性母囊、多房性囊或囊实性肿块,边缘光滑,多种密度并存肿块,边缘光滑,多种密度并存可明确诊断可明确诊断畸形骨骼或牙齿、脂畸形骨骼或牙齿、脂-液平面、液平面、
9、脂肪囊为良性畸胎瘤的可靠征象脂肪囊为良性畸胎瘤的可靠征象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3.3.实性分叶状肿块高度提示为实性分叶状肿块高度提示为恶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边缘侵犯邻近结构为恶性肿瘤边缘侵犯邻近结构为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的可靠征象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霍奇金霍奇金非霍奇金非霍奇金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诊诊 断断广泛性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侵犯广泛性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侵犯相邻结构相邻结构增强扫描中等程度强化增强扫描中等程度强化少数为孤立性软组织密度肿块,显著少数为孤立性软组织密度肿块,显著强化强化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结
10、节病:无融合结节病:无融合,边界清楚,肺门淋巴结肿大边界清楚,肺门淋巴结肿大显著显著 表现为孤立性肿块应与恶性胸腺瘤鉴别表现为孤立性肿块应与恶性胸腺瘤鉴别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纵隔脏器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纵隔脏器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 临床上表现有病程短、发展快和症状重的特点。临床上表现有病程短、发展快和症状重的特点。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 1.X1.X线表现:线表现:纵隔向两侧增宽纵隔向两侧增宽 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肿瘤
11、常致气管受压、变窄。肿瘤常致气管受压、变窄。侧位上,气管透过度下降侧位上,气管透过度下降 通常无钙化,但何杰金氏病放射治疗后可出现钙化。通常无钙化,但何杰金氏病放射治疗后可出现钙化。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 CT CT表现:表现:显示气管前、血管前、主显示气管前、血管前、主-肺动脉窗、隆突下、心包周围等肺动脉窗、隆突下、心包周围等多组淋巴结增大多组淋巴结增大 淋巴瘤易经淋巴延伸而倾向累及多组淋巴结,内乳淋巴结淋巴瘤易经淋巴延伸而倾向累及多组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常受累常受累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纵隔淋巴瘤可自前、后纵隔侵犯胸膜外和胸壁而形成软组织肿纵隔淋巴瘤可自前、后
12、纵隔侵犯胸膜外和胸壁而形成软组织肿块。块。病变也可经淋巴沿支气管周围侵犯肺实质。病变也可经淋巴沿支气管周围侵犯肺实质。肺门淋巴结受累而增大。肺门淋巴结受累而增大。心包受累出现心包积液和增厚。心包受累出现心包积液和增厚。胸膜下转移和胸腔积液。胸膜下转移和胸腔积液。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 3.MRI 3.MRI表现:表现: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以中纵隔淋巴结受累明显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以中纵隔淋巴结受累明显 增大的淋巴结常融合成较大肿块,边缘呈分叶状增大的淋巴结常融合成较大肿块,边缘呈分叶状 T1T1加权像,增大淋巴结或融合的肿块呈较为均质的长加权像,增大淋巴结或融合的肿块呈较为
13、均质的长T1T1低低信号,强度略高于肌肉;信号,强度略高于肌肉;T2T2加权像上为非均质长加权像上为非均质长T2T2高信号。高信号。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T2T2加权像上,病变信号强度可揭示肿瘤的活性,信号强度高提加权像上,病变信号强度可揭示肿瘤的活性,信号强度高提示病变为活性;反之,治疗后,肿瘤活性减低,信号强度也减弱。示病变为活性;反之,治疗后,肿瘤活性减低,信号强度也减弱。Gd-DTPAGd-DTPA增强检查,肿瘤强化,其强度类似其他纵隔肿瘤,据此增强检查,肿瘤强化,其强度类似其他纵隔肿瘤,据此难以鉴别。难以鉴别。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淋巴瘤淋巴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淋巴瘤纵膈
14、肿瘤的影像诊断淋巴瘤淋巴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淋巴瘤淋巴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淋巴瘤淋巴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常规胸片检查,纵隔向两侧增宽,边缘呈波浪状或分叶状常规胸片检查,纵隔向两侧增宽,边缘呈波浪状或分叶状 CTCT和和MRIMRI显示纵隔多组淋巴结增大或融合成较大分叶状肿块,内显示纵隔多组淋巴结增大或融合成较大分叶状肿块,内有坏死区,应考虑纵隔淋巴瘤。有坏死区,应考虑纵隔淋巴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结节病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结节病 融合成团块的淋巴瘤需与其他纵隔恶性肿融合成团块的淋巴瘤需与其
15、他纵隔恶性肿瘤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腺瘤等鉴别瘤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腺瘤等鉴别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病因病理病因病理 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 病理上良性占多数,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病理上良性占多数,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恶性的有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性肉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恶性的有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性肉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于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节
16、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 多发的神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见于多发的神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见于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紫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紫斑及骨改变,称为神经纤维瘤病。斑及骨改变,称为神经纤维瘤病。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 1.X1.X线表现:线表现: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多光滑、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多光滑、整齐,有时可呈分叶状,常向一侧突出。整齐,有时可呈分叶状,常向一侧突出。多位于脊柱旁。多位于脊柱旁。侧位上,肿瘤位于后纵隔,常与脊侧位上,肿瘤位于后纵隔,常与脊柱发生重叠。柱发生重叠。肿瘤附近的骨改变肿瘤附近的骨改变纵膈
17、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2.CT 2.CT表现:表现:肿瘤位于后纵隔椎旁。肿瘤位于后纵隔椎旁。肿块多呈均一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多呈均一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肿瘤内钙化少见,发生于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及肿瘤内钙化少见,发生于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及成神经节细胞瘤。成神经节细胞瘤。肿块内可发生囊变或脂类较丰富而密度减低。肿块内可发生囊变或脂类较丰富而密度减低。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多为圆形,神经节性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多为圆形,神经节性肿瘤呈纵行生长,而分叶者多见于恶性肿瘤。肿瘤呈纵行生长,而分叶者多见于恶性肿瘤。相邻
18、椎间孔扩大、相邻骨质压迫性改变相邻椎间孔扩大、相邻骨质压迫性改变胸膜下结节和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另一表现。胸膜下结节和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另一表现。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3.MRI 3.MRI表现:表现:后纵隔椎旁肿块,类圆、卵圆或分叶状,部分肿瘤可突入后纵隔椎旁肿块,类圆、卵圆或分叶状,部分肿瘤可突入椎管内而呈哑铃状表现。相邻椎体可有压迫性改变,椎间孔可扩椎管内而呈哑铃状表现。相邻椎体可有压迫性改变,椎间孔可扩大。大。肿块呈长肿块呈长T1T1低信号和长低信号和长T2T2高信号,若内有囊变,则囊变区高信号,若内有囊变,则囊变区为更长为更长T1T1和和T2T2信号。信号。肿瘤内
19、也可见无信号钙化灶,但显示效果不及肿瘤内也可见无信号钙化灶,但显示效果不及CTCT。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注射注射Gd-DTPAGd-DTPA后后 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提示为神经源性肿瘤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提示为神经源性肿瘤 如并有相邻椎间孔增大,则是诊断有力佐证如并有相邻椎间孔增大,则是诊断有力佐证 邻近骨压迫性改变,同时并有钙化或骨破坏、胸腔积液或胸膜处结节,邻近骨压迫性改变,同时并有钙化或骨破坏、胸腔积液或胸膜处结节,则提示为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特别是在儿童。则提示为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特别是在儿童。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
20、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需与发生在后纵隔的食管肿物和需与发生在后纵隔的食管肿物和裂孔疝、主动脉瘤、胸椎肿瘤和裂孔疝、主动脉瘤、胸椎肿瘤和脓肿、胸腔异位肾等鉴别。脓肿、胸腔异位肾等鉴别。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纵隔支气管囊肿纵隔支气管囊肿 病因病理病因病理 纵隔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形成与肺芽的发育障纵隔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形成与肺芽的发育障碍有关。发病多在青年或幼年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碍有关。发病多在青年或幼年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上病人无症状,如囊肿较大压迫可有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病人无症状,如囊肿较大压迫可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