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五年制)五年制)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之间的过渡细胞。由于胞质内还残存多少不等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液进行活体染色,嗜碱物质凝聚成颗粒,其颗粒又连接成线状或网织状而得名。红细胞由骨髓释放入外周血,尚需2448小时合成最后的血红蛋白,残存的嗜碱物质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较成熟红细胞稍大,直径为8.09.5m,是瑞氏染色血涂片中的嗜多色性红细胞。可分I(丝球型),II(网型),III(破网型),IV(点粒型)【参考值】百分比:0.5%1.
2、5%绝对计数为 2484109/L增高:增高:提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溶血性贫血常10%减少减少 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危象【定义】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参考值】男:015 mm/1h末 女:020 mm/1h末【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快:儿童、孕妇病理性增快:各种炎症性疾病 组织损伤及坏死 恶性肿瘤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浆球蛋白增高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
3、逐渐消失。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等。1.中性粒细胞型:见于各种感染、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急性溶血或出血、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等,尤以急性化脓菌感染为最常见。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核左移。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确的病因有原发疾病无临床表现原发病症状明显消瘦、乏力、脾大白细胞数及分类计数中度增高,大多100109/l,以分叶核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原粒细胞少见显著增高,典型病例常100109/l,可见各发育阶段粒系细胞,与骨髓象相似。嗜碱及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常增多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常明显不明显红细胞及血小板无明显变化早
4、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plt增高,晚期减少。骨髓象一般无明显改变极度增生,以晚幼中幼粒为主。Ph染色体无可见90%以上的病例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积分显著增高积分显著减低,甚至02.嗜酸粒细胞型 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等3.淋巴细胞型 见于病毒性感染4.单核细胞型 见于粟粒性结核、SBE、细菌性痢疾等 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骨髓代偿造血功能不足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叫溶血性贫血。按发病机制分类按发病机制分类1.RBC内在因素(遗传性内在因素(遗传性/获得性)获得性)RBC膜缺陷:遗传球、膜缺陷:遗传球、PNHRBC酶缺陷:酶缺陷:G-6PD缺乏症缺乏症珠蛋白异常(肽链不平
5、衡):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珠蛋白异常(肽链不平衡):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白病2.RBC外在因素(获得性)外在因素(获得性)免疫性溶贫免疫性溶贫:AIHA、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药物诱发红细胞药物诱发红细胞相关抗体相关抗体机械损伤性:机械损伤性:DIC、TTP、人造瓣膜人造瓣膜感染:疟疾感染:疟疾物理因素:灼伤物理因素:灼伤毒素:蛇毒毒素:蛇毒脾亢脾亢: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亢进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亢进按溶血发生部位分类(按溶血发生部位分类(RBC破坏场所)破坏场所)血管内溶血:血管内溶血:RBC在血管内破坏在血管内破坏 见于见于DIC、机械性微血管病变、烧伤、输血、机械性微血管病变、烧伤、输
6、血、PNH 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RBC在单核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吞噬细胞系统吞噬或破坏或破坏 AIH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第一步第一步 确定是否有溶血(筛查检测)确定是否有溶血(筛查检测)1.红细胞破坏增加红细胞破坏增加2.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第二步第二步 哪一类溶贫(病因检测)哪一类溶贫(病因检测)1.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TBIL)增高,以非结合胆红)增高,以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素(间接胆红素,IBIL)增高为主)增高为主【参考值】TBIL 01.2mg/dl(020.5 ummol/L)IBIL 00.8mg/dl(013.7 ummo
7、l/L)【临床意义】提示溶血可能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plasma free hemoglobin)【参考值】:50mg/L 【意义】:血管内溶血时明显增高3.血清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参考值】:0.71.5 g/L【临床意义】:Hp减少,提示溶血存在 Hp增加,提示急慢性感染、结核、风湿性关节炎、肿瘤、SLE等4.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 test)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血红蛋白,代谢成含铁血黄素。当细胞脱落至尿中,可用铁染色法检出。【结果判定】阴性【临床意义】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1.渗透脆性试验【原理】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血的抵抗能力。主要取决
8、于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参考值参考值】开始溶血:开始溶血:0.42%0.46%(4.24.6g/L)NaCL完全溶血:完全溶血:0.28%0.34%(2.83.4g/L)NaC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脆性增高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开始溶血5.2g/L,甚至在6.8g/L即开始溶血)(2)脆性减低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1.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参考值】正常人轻微溶血,溶血度 3.5%;加葡萄糖、ATP溶血明显纠正,溶血度100/HP原始幼稚成熟体积大小外形圆(椭圆)大多圆、椭圆、卵圆形,巨核不规则核浆比核大质少核小质多核形圆(椭圆)凹陷分叶核仁多、清
9、晰少(不清)消失核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块状)胞浆深蓝、少灰蓝粉色、多 应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技术对细胞膜表面和或细胞质存在的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借以分析细胞所属系列、分化程度、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用于:识别不同系列细胞、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检测T细胞亚群用于各种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用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髓系:CD13,CD14,CD15,CD33,CD65,CD91B:CD19,CD20,CD22 T:CD2,CD3,CD4,CD7,CD8巨核系:CD41,CD42,CD61红系:糖蛋白A或B 恶性血液病(特别是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遗传咨询、优生优育 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和基因特异改
10、变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和基因特异改变类型类型 染色体改变染色体改变 基因改变基因改变M2 t(8;21)(q22;q22)AML1/ETOM3 t(15;17)(q22;q21)PML/RAR,RAR /PMLM4Eo inv/del(16)(q22)CBFB/MYH11M5 t/del(11)(q23)MLL/ENLL3(B-ALL)t(8;14)(q24;q32)MYC与与 IgH 并列并列ALL(5-20%)t(9;22)(q34;q11)bcr/abl,m-bcr/ablCML t(9;22)(q34;q11)bcr/abl掌握网织红细胞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血沉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类白血病反应掌握常见溶血性贫血的检测(筛选试验、渗透脆性试验,coombs试验,PNH检测)1.提示红系增生旺盛的依据有哪些2.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特点各自有哪些?3.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