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知识点三:知识点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一一)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社会环境能使遗传所提供的 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狼狼 孩孩 1920年,一个名叫辛克莱的收师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两个出生后即被狼叼进狼窝喂养的女孩。大的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小的很快死去。狼孩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单调的声音,习惯用四肢行走,用双手和膝盖着地歇息,害怕强光,见人恐惧、紧张;白天睡觉,夜间潜行,午夜嚎叫;喜吃生肉,不吃素食,一定要把生肉鲜血淋淋地扔在地上,用手和牙齿撕咬着吃 总之,不具备人的正常行为。7岁多智力只具有相当6个月婴儿
2、的水平。经过训练,4年后学会6个词,7年学会45个词,17岁死去时,没有真正学会说话,不能适应直立行走,快跑时还需要用四肢。只相当于3-4岁幼儿的智力水平。1983年在中国辽宁,发现了一个8岁猪孩王显凤。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她从小与猪为伍,吃猪奶,学猪爬,模仿猪的动作行为,形成了许多猪的习性。对其进行智力鉴定,智商为39。经过教育,其智商提高到68。狼孩狼孩猪猪 孩孩丹尼斯研究丹尼斯研究 丹尼斯在德黑兰的孤儿院发现,该院58%孤儿1岁以上还不会独立坐,85%到3岁多还不会走路,开始站立和扶着栏杆走的年龄平均为70周。后来,抽出10个婴儿进行实验,增加保育员,这些婴儿开始站立和扶着走的年龄提前到
3、平均41周。因为婴儿具备了站和走的环境条件,才有可能利用其平衡机制,并把重力作用在腿上,获得练习站和走的机会。由此说明环境和经验对行走的作用。早期剥夺实验早期剥夺实验-恒河猴实验恒河猴实验 在实验室孤独长大的猴子和野生猴子(有母亲和伙伴)的行为有很大不同。实验室长大的猴子常常只是呆呆地坐着,两眼直视,有生人接近时,不会像野生猴子那样对生人做出恐吓或攻击性行为,而只是自己打自己,甚至撕咬自己,极大地损害了社交行为的发展。斯基尔斯(斯基尔斯(skeelsskeels)研究)研究有一组共13个婴儿,平均智商为64.3,最低为36,最高为89;其年龄范围是730个月。把这一组婴儿从 孤儿院转移到弱智儿
4、童学校,安置在一个房间里,由 年龄较大的聪明的女孩子陪伴他们,在他们醒着的大 部分时间里逗他们一起玩耍。当7个月的孩子呆了6个月,30个月的孩子呆了52个月后,再次进行了智力测验,结果表明,这13个孩子的智商都有所增加。增加最少的7分,最多的58分,有9个增加超过20分。为进行比较,这次研究中还有另外一组12个孩子,平均智商为87,智商范围是50103,年龄范围是1222个月。把这组儿童继续留在孤儿院组。在21-43个月后,再次进行智力测验,结果表明,这些孩子的智商都下降了,其中只有一个孩子只降8分;其余的11个下降了1845分,有5个下降超过35分。数年后,对这两组孩子的追踪调查情况更令人吃
5、惊。从孤儿院转到了弱智儿童学校的13个孩子全部都自立谋生,一个也没被公立或私立救济机构收留。其中有11个结婚,9个已生儿育女。两组教育情况差别也很悬殊。13个转到弱智儿童学校的孩子念了12年书,直到高中毕业。有两个还继续上大学学习了一年或一年以上,其中一个还获得了一所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从职业上看都是从事专业和半专业技术性工作或半复杂劳动和家务劳动。但另外一组原先智商较高仍然留在孤儿院的12个孩子情况则截然不同,有1个在少年时 就死去,5个由国立收容所监护,其中1个是 在精神病院,另4个在弱智机构;另外6个不 在国家收容机构监护的人中,只有两个结婚,其中一个还离婚了。而留在孤儿院的12个孩子,
6、一半没有读完三年级,上高中的一个也没有,没有在国家收容机构的6个人,只有3个人被雇用,有固定职业。研究者认为,造成控制组儿童智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孤儿缺乏必要的感知觉刺激和“应答性”环境。美国小女孩基尼美国小女孩基尼 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l岁正常儿童。直到l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