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品冲刺复习(20192019年全国年全国1 1卷)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
2、)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示例一观点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论证:论证: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
3、抗战必胜的信心。结论:结论: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示例一观点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论证论证:(经济)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思想)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4、结论:结论: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3方面、4史实,6段落 示例2观点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必须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论证:论证:(明朝)(明朝)明朝的戚继光本着“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爱国情怀,组织戚家军多次打败侵犯中国的倭寇,维护了民族的权益和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清朝)(清朝)16611662年,郑成功率军进攻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最终收复了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清朝)(清朝)康熙皇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了进犯中国的沙俄侵略者,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保障了东北边疆的安定,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结论:
5、结论:抗战期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钱先生提出国民要了解本国历史,正是要通过历史上这些反抗外来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来激励中华民族,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方面、4史实,5段落(20192019年全国年全国1 1卷)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
6、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示例三示例三观点:钱穆关于学习本国历史的观点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提出的,适应了时代需求。论证:论证: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严重。钱穆主张对以往历史保持温情与敬意,以此激励国民树立民族自信,团结起来抗击侵略,争取胜利。今天,我们虽处在和平时期,仍需要借鉴历史,总结
7、经验教训,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论:结论:因此,历史对国民具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我们应注重从本国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示例三示例三观点:(整体)钱穆关于学习本国历史的观点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提出的,适应了时代需求。论证:论证:(材料)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严重。钱穆主张(材料)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严重。钱穆主张对以往历史保持温情与敬意,以此激励国民树立民族自信,团结起来抗对以往历史保持温情与敬意,以此激励国民树立民族自信,团结起来抗击侵略,争取胜利。击侵略,争取胜利。(现实)今天,我们虽处在和平时期,仍需要借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论:结论:因此,历
8、史对国民具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我们应注重因此,历史对国民具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我们应注重从本国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从本国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3方面、2史实,4段落命题理论SOLO分类理论 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由心理学家比格斯于 1982 年首先提出,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 SOLO分类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具有阶段性,并把认知过程分成前结构(P)、单点结构(U)、多点结构(M)、关联结构(R)、拓展抽象结构(E)。利用 SOLO 分类法能考查考生面对问题时表现出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水平,可为
9、教育评价、试题命制提供理论支持。命题理论SOLO分类理论12基本判分标准(以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我们的对策三方面、三史实、多段格式3方面、3史实,5段落题型之一:观点评析类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步骤一 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解答。“拟定论题”、“观点(整体或任意一点)”、“阐述”“不能简单摘抄材料”“史论结合”步骤二 读材料:精读:找出材料关键
10、词或者关键句,划分层次。材料有4句,每一句句意不同,可以划分4层。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教材主干知识多的那一层(形成论题)切入,也可以整体把握(除非很熟悉)步骤三 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以上(不包括三段):论题部分(紧扣材料、全面把握、末尾不要句号),字数要求10字左右;论证部分:3个史实,史论结合,紧扣论题,字数要求200字以上;总结部分,字数要求20-30字(首尾呼应,联系现实热点,历史学科素养链接等)“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的的类型类型1问题设置的角度(1)观点类:提取、评析、探讨、论证。(2)信息类:提取、区分、修改、补充。(3)论文类:自拟主题并阐述
11、、论证。2材料呈现的角度(1)纯文字类。(2)特色文字类:表格、目录、框架、公式。(3)图片类:地图、建筑、人物。3有无限定的角度(1)无限定词类。(2)有限定词类。开放性试题/小论文解题方法原则1、论点(观点):明确、清楚、应该是完整的话(至少有主谓或动宾)2、论据: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教材语言至上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述四原则分明开放性试题/小论文三大要素史论结合原则: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证由史来,“骨肉一体”系统性原则:开放性试题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可序号开放性试题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可序号化,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论据充
12、化,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一分为二分,论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一分为二。结构性原则-总分总:开篇就开门见山,主旨明确;中间论证要层次清楚、史论结合;结尾要升华升级、画龙点睛、简明扼要。精炼性原则:逻辑清晰严密,经得住推敲;有逻辑清晰严密,经得住推敲;有“历史味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论证四大原则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
13、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开放性试题格式平淡无奇,但小论文的跨度大、广度宽,能充分考查考生的历史素开放性试题格式平淡无奇,但小论文的跨度大、广度宽,能充分考查考生的历史素养,能较好地拉开优秀学生与中等学生的差距。这些将成为近两年开放性试
14、题的常养,能较好地拉开优秀学生与中等学生的差距。这些将成为近两年开放性试题的常态。态。示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变与不变”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当中,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其历史地位,直到晚清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变”。首先体现在历史地位上,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权更迭的频繁使得儒家的“纲常礼教“深受冲击,同时也因人们饱受战乱之苦,使得佛教和道教盛行。直至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其次从思想内容的发展来看,儒家思想不断吸
15、收其他思想文化,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增加了神话色彩,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儒学与佛教和道教三教合流,宋代形成理学,儒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明清时期,李贽、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儒学批判继承。李贽反对”三纲五常”,提倡”男女平等“。黄宗羲等人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向民主思想转变。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学的历史地位还是其思想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都发生着变化。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不变”。儒学自汉代以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明朝时期将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思想,直至晚清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儒学的基本内涵和道德素养始终不变。孔子创立儒学所提倡的思想核心“仁“和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贯穿始终。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如”舍生取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传承。这些思想也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精华所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变。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变与不变“。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其历史地位和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曾起到抑制思想发展的作用,但其在维护政治稳定和传承并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