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93935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1.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化学是在_、_层次上研究物质层次上研究物质_、_、_与与_的科学。的科学。分子分子原子原子 性质性质 组成组成 结构结构 变化规律变化规律 2.2.化学知识的发展和运用化学知识的发展和运用(1)(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了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了_和和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2)(2)门捷列夫发现了门捷列夫发现了_并编制出并编制出_,使化,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

2、律可循。(3)_(3)_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的方向发展。原子论原子论 分子学说分子学说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物理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定义 微观微观变化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一般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一般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生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外观外观现象现象 本质本质区别区别 举例举例 一般

3、是物质的状态、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形状发生改变 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成沉淀等现象变化时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变化时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如水蒸发、蜡烛受如水蒸发、蜡烛受热熔化等热熔化等 如蜡烛燃烧、铁的如蜡烛燃烧、铁的生锈等生锈等 【思考感悟思考感悟】有发光、放热等明显现象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有发光、放热等明显现象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化吗?提示:提示:不一定。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不一定。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等不能用来作为我们判断变化类型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等不能用来

4、作为我们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关键是要看本质,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的依据,关键是要看本质,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故电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故为物理变化,又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虽没有为物理变化,又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虽没有明显的上述现象,但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明显的上述现象,但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科学探究科学探究1.1.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

5、行实验等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2.2.化学学习的特点化学学习的特点(1)(1)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性质。(2)(2)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3)(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1.1.物理性质:物质物理性质:物质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如物质的_、_、_、_、密度、熔点、沸点、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溶解性、挥发性等。2.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性质:物质在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6、如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3.3.注意: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注意: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需要注明条件。描述物质性质时,需要注明条件。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颜色颜色 状态状态 气味气味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硬度硬度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1.药品的取用药品的取用(1)(1)取用规则。取用规则。三不原则三不原则不能不能_直接接触药品;直接接触药品;不能不能_闻药品的气味;闻药品的气味;不得不得_任何药品的味道。任何药品的味道。用手用手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把鼻

7、孔凑到容器口 尝尝节约原则节约原则未说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未说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_,固体取的量为,固体取的量为_。防污染原则防污染原则剩余药品不能剩余药品不能_,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_中。中。(2)(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块状药品:将容器横放,用块状药品:将容器横放,用_夹取块状药品放在夹取块状药品放在_,再将容器再将容器_,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粉末状药品:首先用药匙或粉末状药品:首先用药匙或_取出,将试管取出,将试管_后,把后,把药品送到试管药品送到试管_,然后将试管,然后将试管_。1 1 mLmL2 2 mL

8、mL 盖满试管底部盖满试管底部 放回原瓶放回原瓶 指定容器指定容器 镊子镊子 容器口容器口 慢慢竖起慢慢竖起 纸槽纸槽 倾斜倾斜 底部底部 直立起来直立起来 (3)(3)液体药品的量取。液体药品的量取。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细口瓶细口瓶手心手心紧挨紧挨倾斜倾斜倒放倒放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胶头滴管胶头滴管用清水清洗用清水清洗伸入容器中伸入容器中【思考感悟思考感悟】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俯视或仰视凹液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俯视或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的最低处,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提示:提示:可以通过画简图的形式进行判断,如图

9、所示。可以通过画简图的形式进行判断,如图所示。俯视时读数偏高,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仰视时读数偏低。2.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4545 1/31/3 中上部中上部外焰外焰灯帽灯帽2/32/3 3.3.连接仪器装置连接仪器装置(1)(1)连接玻璃管与橡胶塞和胶皮管。连接玻璃管与橡胶塞和胶皮管。把玻璃管分别插入橡胶塞、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把玻璃管分别插入橡胶塞、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_,然后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然后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2)(2)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_。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切不可把容器

10、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_。用水润湿用水润湿 容器口容器口 压破容器压破容器 (3)(3)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单孔装置单孔装置(如图如图)a.a.先先_,b.b.双手紧握试管,观察现象。双手紧握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若导管口有_,则装置气,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密性良好。将导管放入水中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气泡产生 双孔装置双孔装置(如图如图)a._a._;b._b._;c.c.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若导管口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若导管口有有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将导管放入水中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气泡

11、产生 4.4.玻璃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的洗涤(1)(1)普通洗涤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以试管为例)。用水洗涤,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用水洗涤,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2)(2)难溶物洗涤。难溶物洗涤。用用_洗去油脂;用洗去油脂;用_洗去难溶性洗去难溶性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3)(3)洗净的标准。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也不,也不_。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 稀盐酸稀盐酸 聚成水滴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成股流下 【甄别甄别判断判断】1.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

12、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提示:提示: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不需要物理变化就能表现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不需要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有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需要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而有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需要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出来。2.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为避免药品滴到试管外,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为避免药品滴到试管外,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液。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液。()提示:提示: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试剂,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试剂,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滴加液体。滴加液体

13、。3.3.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为避免液体溅出伤人,将试管直立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为避免液体溅出伤人,将试管直立加热。加热。()提示:提示: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45角,为避免角,为避免液体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液体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4.40 4.40 mLmL 液体,可以用液体,可以用10 10 mLmL的量筒量取的量筒量取4 4次,这样可以更准确。次,这样可以更准确。()提示:提示:选择量筒的量程应该本着量取液体的体积与量筒的量程选择量筒的量程应该本着量取液体的体积与量筒的量程接近的原则,即量取接近的原则,

14、即量取40 40 mLmL的液体应该选择的液体应该选择 50 50 mLmL的量筒,量的量筒,量取的次数越多误差越大。取的次数越多误差越大。一、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一、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1.1.常见误区常见误区误区误区1 1: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而变色、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往往是化学变化中产而变色、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往往是化

15、学变化中产生的现象,在变化类型的判断时,仅起到辅助判断作用。生的现象,在变化类型的判断时,仅起到辅助判断作用。误区误区2 2:物质的性质需要在变化中体现,因而物质的变化即是:物质的性质需要在变化中体现,因而物质的变化即是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时,常用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时,常用“可以可以”、“会会”、“易易”、“具有具有”等关键词;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等关键词;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如体体现,如“铁丝生锈铁丝生锈”、“铁丝易生锈铁丝易生锈”,其中前者为变,其中前者为变化,后者为性质。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两者的关化,后者为性质。即

16、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性质系可以表示为:性质 变化。变化。决定决定反映反映2.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不能把现象描述为结论。不能把现象描述为结论。现象是物质变化时伴随产生的,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现象是物质变化时伴随产生的,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为象为“生成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不能将现象叙述为实验结论,如,不能将现象叙述为实验结论,如“生生成四氧化三铁成四氧化三铁”。(2)(2)状态变化不包括生成气体或沉淀。状态变化不包括生成气体或沉淀。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属于物理变化,而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属于物理变化,而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

17、一般是由于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现象。一般是由于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典例典例1 1】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容易被误用导致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容易被误用导致中毒。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小华中毒。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小华为了解亚硝酸钠特从网上查到了如下的资料:为了解亚硝酸钠特从网上查到了如下的资料:A.A.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味微咸,易溶于水,外易溶于水,外观及味道都与食盐相似;观及味道都与食盐相似;B.B.加热到加热到271 271 时,亚硝酸钠变成液体;时,亚硝酸钠变成液体;C.C

18、.亚硝酸钠能从空气中吸收氧逐渐转化为硝酸钠;亚硝酸钠能从空气中吸收氧逐渐转化为硝酸钠;D.D.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帮小华进行整理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帮小华进行整理(用用A A、B B、C C、D D填空填空):(1)(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_(2)_(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_(3)(3)物理性质物理性质_(4)_(4)化学性质化学性质_【易错提醒易错提醒】1.1.根据有无关键词判断描述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物质的变化。根据有无关键词判断描述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物质的变化。2.2.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判断变化种类,根据是

19、否需要化学变化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判断变化种类,根据是否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判断性质的种类。表现判断性质的种类。【我的收获我的收获】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都不需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与空气中的氧发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能与空气中的氧发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亚硝酸钠的熔化和与稀盐酸,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亚硝酸钠的熔化和与稀盐酸反应,描述了变化的过程,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反应,描述了变化

20、的过程,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熔化成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熔化成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答案:答案:(1)(1)B (2)D (3)A (4)CB (2)D (3)A (4)C二、化学实验操作中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二、化学实验操作中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意意 外外 事事 故故 处处 理理 方方 法法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浓酸、浓碱流到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实验台上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 用水冲用水冲 洗洗 用抹布擦干用抹布擦干浓碱:加稀醋酸浓碱:加稀醋酸 用水冲洗用水冲洗

21、用抹布擦干用抹布擦干意意 外外 事事 故故 处处 理理 方方 法法 浓酸、浓碱沾到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皮肤或衣服上浓酸:大量水冲洗浓酸:大量水冲洗 涂涂3%3%5%5%的的 NaHCONaHCO3 3溶液溶液浓碱:用较多水冲洗浓碱:用较多水冲洗 涂稀硼酸溶液涂稀硼酸溶液酸液或碱液酸液或碱液溅到眼睛里溅到眼睛里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典例典例2 2】(湛江中考湛江中考)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浓硫酸冲洗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

22、立即用浓硫酸冲洗B.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D.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3%5%5%的的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易错提醒易错提醒】1.1.酸、碱溶液溅到皮肤上或衣服上的处理原则是:先用水洗后酸、碱溶液溅到皮肤上或衣服上的处理原则是:先用水洗后中和;中和;2.2.酸、碱溅到眼睛中,切忌用手揉搓防止灼伤面积扩大。酸、碱溅到眼睛中,切忌用手揉搓防止灼伤面

23、积扩大。【我的答案我的答案】选选A A。本题考查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烧本题考查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由于浓硫酸具有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由于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浓硫酸冲洗,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浓硫酸冲洗,A A错误;实验药液溅入错误;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B B正确;酒精灯洒出正确;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C C正确;如果正确;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

24、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3%5%5%的的NaHCONaHCO3 3溶液冲洗,溶液冲洗,D D正确。正确。【变式备选变式备选】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解析解析】选选B B。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容易导致酸防止污染试剂;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容易导致酸液溅出,发生危险,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液溅出,发生危险,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用嘴玻璃棒不断搅拌;

25、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用嘴吹容易点燃灯内酒精引发火灾。吹容易点燃灯内酒精引发火灾。三、运用实验探究来解决化学问题三、运用实验探究来解决化学问题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手段。1.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1)(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2)(2)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3)(3)设计实验。设计实验。(4)(4)实验探究。实验探究。(5)(5)收集与整理证据。收集与整理证据。(6)(6)解释与结论。解释与结论。(7)(7)反思与评价。反思与评价。(8)(8)表达与交流。表达与交流

26、。2.2.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通过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通过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根据时间段把观察分为三个阶段:变化前、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根据时间段把观察分为三个阶段: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变化中和变化后。(1)(1)变化前变化前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化学性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2)(2)变化过程中变化过程中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

27、变化。如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如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3)(3)变化后变化后关注对于生成物的描述。关注对于生成物的描述。如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检验生成物所得的现象等。如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检验生成物所得的现象等。(4)(4)对物质在变化前、中、后的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对物质在变化前、中、后的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典例典例3 3】安徽中考安徽中考)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

28、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行了如下探究。(1)(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如图所示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由_(_(填填“固态固态”或或“气态气态”)物质燃烧

29、形物质燃烧形成的。成的。(3)(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查阅资料】物质物质 熔点熔点/沸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燃烧时温度/石蜡石蜡 505070 70 300300550 550 约约600 600 铁铁 1 535 1 535 2 750 2 750 约约1 800 1 800 钠钠 97.8 97.8 883 883 约约1 400 1 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填填“熔点熔点”或或“沸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

30、测:钠在燃烧时,_(_(填填“有有”或或“没有没有”)火焰产生。火焰产生。(4)(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往往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往往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易错提醒易错提醒】1.1.由金属管导出的物质能被点燃,可以判断出蜡烛火焰上燃烧由金属管导出的物质能被点燃,可以判断出蜡烛火焰上燃烧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2.2.由气体燃烧产生火焰,及表格中石蜡的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由气体燃烧产生火焰,及表格中石蜡的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可知,能否产生火焰与燃烧时能否变成气体有关。可知,能否产生火焰与燃烧时能否变成气体有关。【我的收获

31、我的收获】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的,蜡烛燃烧时内焰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的,蜡烛燃烧时内焰产生的物质能用金属导管导出,说明内焰产生气体。钠的沸点产生的物质能用金属导管导出,说明内焰产生气体。钠的沸点是是883 883,比较低,能产生火焰。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产,比较低,能产生火焰。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继续燃烧产生火焰。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继续燃烧产生火焰。答案:答案:(1)3(1)3Fe+2OFe+2O2 2 Fe Fe3 3O O4 4 (2)(2)气态气态 (3)(3)沸点有沸点有(4)(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CO等可

32、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焰(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点燃点燃=【互动探究互动探究】你能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的原因你能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的原因吗?吗?提示:提示:因为铁丝的沸点是因为铁丝的沸点是2 750 2 750,而铁丝燃烧时的温度是,而铁丝燃烧时的温度是1 800 1 800,在燃烧时铁丝变成液体而不是气体,所以不会产生,在燃烧时铁丝变成液体而不是气体,所以不会产生火焰。火焰。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高频考点高频考点】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物质性质类型的判断;物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物质性质类型的判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33、的关系;对物质性质与变化描述的正误判断等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对物质性质与变化描述的正误判断等1.(1.(湛江中考湛江中考)下列关于下列关于SOSO2 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是()()【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解题的本题考查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关键是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SOS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SOSO2 2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属于化学性质,生成了白色沉淀,属于化学

34、性质,A A错误;错误;SOSO2 2使石蕊溶液变红使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是由于SOSO2 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属于化学性质,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属于化学性质,B B错误;错误;SOSO2 2形成形成酸雨是酸雨是SOSO2 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形成的,属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形成的,属于化学性质,于化学性质,C C错误;错误;SOSO2 2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属于物理性质,D D正确。正确。2.(2.(济南中考济南中考)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解析解析】选选C C

35、。本题考查变化类型的判断,关键是看变化过程本题考查变化类型的判断,关键是看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火箭发射、节日烟火都涉及燃料的燃烧,中有无新物质生成。火箭发射、节日烟火都涉及燃料的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发生了化学变化,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葡萄酿酒的过程中,也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变化,葡萄酿酒的过程中,也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答案为故答案为C C。3.(3.(雅安中考雅安中考)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燃料废为宝,资源循环

36、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燃料 燃烧产物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A.(1)A.(1)为物理变化,为物理变化,(2)(2)为化学变化为化学变化 B.B.均为化学变化均为化学变化C.(1)C.(1)为化学变化,为化学变化,(2)(2)为物理变化为物理变化 D.D.均为物理变化均为物理变化(1)(1)燃烧燃烧 (2)(2)太阳能或生物能太阳能或生物能【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变化类型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有:本题考查变化类型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有:(

37、1)(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2)正确解读题中信息,明确题中变化是否生成了新物质。题正确解读题中信息,明确题中变化是否生成了新物质。题中将燃料燃烧变成燃烧产物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而将燃烧中将燃料燃烧变成燃烧产物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而将燃烧产物通过步骤产物通过步骤(2)(2)变成燃料的过程

38、中也生成了新物质,故两个变成燃料的过程中也生成了新物质,故两个转化过程均为化学变化。转化过程均为化学变化。4.(4.(南充中考南充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不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不正确的是()()A.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B.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除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除异味C.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接金属作保护气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接金属作保护气D.D.铝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铝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

39、质与用途的关系。铝粉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铝粉可做防锈漆是利用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可做防锈漆是利用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铁制品起了保护作用。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铁制品起了保护作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高频考点高频考点】根据图示判断基本操作的正误;错误操作造成的根据图示判断基本操作的正误;错误操作造成的危害及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基本操作中仪器的选择等危害及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基本操作中仪器的选择等5.(5.(苏州中考苏州中考)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试剂和

40、酒精灯省略略)的图示正确的是的图示正确的是()()【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正确性。A A项中,振荡项中,振荡液体时,不能上下振荡,这样很容易把液体洒出来。液体时,不能上下振荡,这样很容易把液体洒出来。B B项中,项中,振荡液体时左右振荡,这样不易把液体洒出来。振荡液体时左右振荡,这样不易把液体洒出来。C C项中,加热项中,加热固体时,铁夹应当夹在试管中上部或者离管口三分之一处。固体时,铁夹应当夹在试管中上部或者离管口三分之一处。D D项中,加热固体时,铁夹的旋钮应当朝上,便于操作,且试管项中,加热固体时,铁夹的旋钮应当朝上,便于操作,且试管口

41、应向下倾斜。故选口应向下倾斜。故选B B。6.(6.(南京中考南京中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解答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操作的关键。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操作的关键。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称量固体应左物右码;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用胶头灭;称量固体应左物右码;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的正上方。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的正上方。7.(7.(南充中考南充中考)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中

42、,不合理的是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A.A.用用10 10 mLmL量筒量取量筒量取7.5 7.5 mLmL水水B.B.用用pH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pH为为5.25.2C.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物质样品的质量为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物质样品的质量为16.7 16.7 g gD.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90.5%【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数据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应明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数据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以下几点:确以下几点:10 10 mLmL量筒与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量筒与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43、0.1,pHpH试纸只能试纸只能测到整数值。测到整数值。8.(8.(扬州中考扬州中考)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A.A.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B.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C.C.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D.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用途的正误,解题的关键是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用途的正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常见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明确常见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温度计不能

44、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以防温度计玻璃泡被碰坏。用于搅拌,以防温度计玻璃泡被碰坏。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高频考点高频考点】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判断;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判断;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判断等判断等9.(9.(淄博中考淄博中考)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A.提出假设提出假设B.B.设计实验设计实验 C.C.得出结论得出结论D.D.收集证据收集证据【解析解析】选

45、选B B。“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是提出问题,根据是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小敏同学提出用提出的问题,小敏同学提出用pHpH试纸检验,这属于设计实验环试纸检验,这属于设计实验环节。节。10.(10.(广州中考广州中考)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实验 实验实验 A A 研究温度对反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影响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实验 实验实验 B B 研究研究COCO2 2气体是气体是否与水发生反否与水发生反应应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实验

46、 实验实验 C C 研究研究SOSO2 2是否能是否能形成酸雨形成酸雨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实验 实验实验 D D 研究白磷燃烧研究白磷燃烧是否需要是否需要O O2 2 【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关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关键是要理解对比实验中的控制变量。键是要理解对比实验中的控制变量。A A中,研究温度对反应剧中,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对比实验中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烈程度的影响,对比实验中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选项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也不同,故相同,选项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也不同,故A A不合题意;

47、不合题意;B B项,项,这两个对比实验中石蕊溶液都变红有可能是这两个对比实验中石蕊溶液都变红有可能是COCO2 2使石蕊溶液变使石蕊溶液变色,无法确定色,无法确定COCO2 2与水发生反应;与水发生反应;C C项,实验中有气体生成,项,实验中有气体生成,中无现象中无现象,中除了加入的液体不同外,其他都相同,可中除了加入的液体不同外,其他都相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以达到实验目的;D D项验证项验证O O2 2对燃烧条件的影响,因此实验中对燃烧条件的影响,因此实验中除除O O2 2外其余条件应相同,而实验和中,一个为热水、一个外其余条件应相同,而实验和中,一个为热水、一个为冷水,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为冷水,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