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分型诊断思路与分层治疗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96323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分型诊断思路与分层治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分型诊断思路与分层治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分型诊断思路与分层治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分型诊断思路与分层治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分型诊断思路与分层治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分型诊断思路与分层治疗 孙家贺泗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 摘要:一例分水岭脑梗死急性期通过双重抗血小板及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显著。诊断:脑梗死(血流动力学低灌注和栓子清除障碍)自荐理由:临床一例典型的分水岭脑梗死,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个体情况结合,通过规范的诊治手段,患者临床效果理想。2主诉与现病史 基本情况:患者老年男性 76岁 务农 入院时间:2017-12-16.主诉:突发口角流涎、左侧肢体活动笨拙2天。现病史:患者2天前晨起后发现口角流涎、左侧上肢抬举费力,左手持物不稳,左下肢站立不稳,行走时左脚抬起无力,伴左侧上下肢麻木不适,无头痛、头晕,无耳鸣,曾就诊于当地卫生院,给

2、予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为进一步诊疗,特来我院。3既往史及个人史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5年,平时血压控制较差。无特殊不良嗜好。家族中无脑卒中、高血压病聚集现象。4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体温:36.7 呼吸20次/分 脉搏 80次/分 血压 181/99mmHg 心肺腹检查(-),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高级神经功能检查:神志清,精神可,右利手,主动接触,记忆力、计算力、时空定向力检查正常。脑神经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中枢性面瘫,余颅神经检查(-)。左侧上肢肌力3级,左侧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减

3、低,右侧腹壁反射、肌腱反射减退,无感觉障碍,左侧病理征(+)。5辅助检查肌钙蛋白I0.9ug/ml总胆固醇TC4.63mmol/L空腹血糖4.1mmol/LALT60u/LAST35u/LLDL-C3.13mmol/LTG1.23mmol/LBUN4.7mmol/LCr61umol/L其他6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7辅助检查 超声:双侧颈内动脉内膜增厚并伴粥样硬化斑形成。8辅助检查 磁共振:DWI示右侧额、顶、枕叶(侧脑室后角)新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9初步诊断脑梗死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责任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发病机制:血流动力学低灌注和栓子清除障碍病

4、理生理分型:极高危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10初步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药物名称用法用量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 Q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 口服 QD立普妥40mg 口服 QD丁苯肽注射液25mg 静滴 QD胞磷胆碱注射液0.75g 静滴 QD11治疗经过治疗:1.给予丁苯肽注射液 25mg 静滴 qd(尽早开放侧支循环、增强自身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钙离子内流、挽救缺血半暗带)2谨慎降压,维持血压不低于140/90mmHg。3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聚集,予立普妥强化降脂治疗。4.予以胞磷胆碱注射液营养脑细胞,修复受损神经元。病情预后:经住院治疗10天后,患者神清语利

5、,口角流涎症状消失,右侧上下肢活动不灵症状明显缓解,肌力恢复至:上肢4级 下肢5-级。12术后/出院治疗方案药物调整药物名称用法用量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 QD(终生服用,定期复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 口服 QD(3个月后停用)立普妥40mg 口服 QD(1年后改为常规剂量20mg)13长期管理和随访计划1.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调情志,适量运动。2.提高服药依从性,严格按照医嘱用药。3.每半年门诊复查血脂、肝肾功,1年后复查颅脑MRA及双侧颈动脉彩超。14分型诊断思路:定位诊断:左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左侧中枢性面瘫定位于右额叶半卵圆中心、左侧上下肢麻木定位于右顶叶半卵圆中心,

6、右侧侧脑室后角新近梗死无症状性梗死。责任血管为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其中额顶叶新近梗死位于右侧大脑中动脉与右侧大脑前动脉交界区,右侧侧脑室后角梗死位于右侧大脑中动脉与右侧大脑后动脉交界区。定性诊断:高龄老人,男性,急性起病,既往有脑梗死、控制较差的高血压病,DWI示右侧额、顶、枕叶(侧脑室后角)新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病变位置符合脑血管分布区,颈动脉彩超:双侧颈内动脉内膜增厚并伴粥样硬化斑形成,故考虑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皮质上型)。发病机制:右侧大脑中动脉存在不稳定斑块,并产生附壁血栓形成,在血流的冲击下微小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右侧大脑中动脉流域区,在右

7、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交界区因血运相对不足,栓子清除障碍,滞留于分水岭区,引发缺血梗死。15颅脑MR+MRA16分层治疗双重抗血小板目前大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有: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MRA、CTA和DSA等,该患者做MRA后,发现右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狭窄考虑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梗死位置位于分水岭区,与责任血管及临床表现是相吻合。因此,有了颈动脉超声及MRA结果后,患者的病因就可以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所以应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2014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 17分层治疗强化降脂研判脑梗死发病机制:MRA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考虑血流动力学低灌注的参与,结合双侧颈动脉彩超。基于上述两条,得知发病机制为:血流动力学低灌注合并动脉-动脉栓塞,故治疗上应该在改善灌注的同时还要积极地稳定斑块。因此按照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分层选择方案,采取短时间双抗,改善血流动力学,长期阿司匹林及立普妥口服。2014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一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分型诊断思路与分层治疗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