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小组: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 材料准备:课件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1. 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2.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3.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5.反馈交流:教师将
3、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6.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二)活动二:声音分类 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3.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
4、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边听边唱。2.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3.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4.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板书设计:1.听听声音 高、低、强、弱 动物发出的: 悦耳、刺耳 自然界发出的: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教学反思: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科学态度目标
5、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教学难点: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锣、演示台、记录单等。小组: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4分钟)1.同学们,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
6、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大家对于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先来看看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预设发出声音20分钟)(一)活动一:研究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3.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大家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的时你看到了什么? 将皮筋发声时的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小组活动后交流:(1)是不是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
7、呢?(2)同样是对皮筋用力,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3)皮筋发声时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画一下吗?5.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6.皮筋在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 (二)活动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钢尺、鼓和音叉、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学生活动手册1.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刚才我们研究了皮筋发出声音时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振动呢? (1)与学生一起依次演示它们的发声方法。钢尺-轻轻拨动(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
8、压紧)鼓 -轻轻敲击音叉-敲击上方(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3)汇报交流:钢尺能明显观察到振动,鼓和音叉振动不明显。2.音叉和鼓振动不明显,你打算怎样进一步来收集鼓和音叉在发声时振动的证据呢? (1)教师出示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思考一下,可以借助以上辅助材料证明音叉和鼓在振动吗?想到了就来领取材料,并补充记录。(2)学生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音叉和鼓的振动。(3)汇报交流:音叉、鼓在发声时也在振动。三、研讨:实验发现材料准备:锣、竖笛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认为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1)教师播放尺子、橡皮筋、音叉和鼓的慢动作视频,你
9、能说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了吗?(2)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让锣发出声音,发声时锣有没有在振动? 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2.教师出示竖笛,让学生吹一吹。提问: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小结: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1.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2.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交流收获。五、小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3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
10、.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怎么振动的?板书设计:2. 物体怎样发出声音方法敲 力的作用打 重复地 物体振动拨 往返运动弹 教学反思: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从实验
11、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教学难点: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等。教学准备:教师:鼓、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小组:音叉(敲击小锤)、水槽、声音传播的观察记录、土电话(棉线、一次性纸杯)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材料准备:鼓1.敲鼓,说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鼓声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学习。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材料准备:视
12、频,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1.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仪,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仪打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2.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3.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材料准备:无1.教师敲击桌面,听到桌面的敲击声了吧。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现在请我们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实验。(1)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
13、不同。(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2.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3.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准备:每组1根音叉、水槽1.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2.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3.讨论:水是怎么传
14、播声音的?4.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三、研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8分钟)1.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3.为什么听铁轨就能判断火车有没有开来?4.钓鱼时,我们可以大声说话吗?为什么?5.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四、拓展:做个“土电话”(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土电话材料,包括纸杯两个、绳子一根1.出示一个土电话。请同学试试效果,然后制作。2.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1
15、)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3)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3.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4.用“妙妙圈”模拟声音波的传播。五、总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分钟)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声波 物体振动 声音教学反思: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
16、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3.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自制鼓膜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重点:重点: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教学难点:难点:耳的各部位结构及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
17、(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听诊器。小组:A4纸、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1.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2.提问:对于耳朵,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二、探索:耳的结构及作用(一)活动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1.出示挂图或模型,提问:你发现耳有哪些结构呢?谁来说说看?2.学生交流耳的结构。3.追问:那么你认为这些耳的结构有什么作用呢?4.小结:是呀,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它们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关键
18、所在。(二)活动二:感受耳郭的作用1.学生小组活动:通过用纸卷成“喇叭”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2.交流:借助“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响亮。3.小结:耳郭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收集声音。(三)活动三: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1.学生用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等制作鼓膜模型。2.观察1:当保持音叉与气球皮距离不变时,用强弱不同的力敲打音叉,观察气球皮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3.观察2: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音叉,改变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观察气球皮的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4.交流:发现用力强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距离近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5.小结:声音能够引起气球皮的振动,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明显
19、,距离越近,振动幅度越明显。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一)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反馈交流:我们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还了解了鼓膜的作用。2.小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二)研讨二: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1.交流:耳郭与纸喇叭能帮助更好的收集声音。2.观察听诊器,了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3.
20、小结:听诊器头的薄膜能够帮助收集声音,胶管和听筒起到更好的传播声音的作用。四、拓展:兔子的耳朵兔子有着长长的耳郭,能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刻撒腿就跑。这对长耳朵就是它们逃避灾难的法宝。五、小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板书设计: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外耳中耳内耳大脑 耳郭 鼓膜教学反思:课题: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21、。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教学准备教师:一段音频(可在计算机上播放)、教学课件。学生: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
22、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教学过程一、聚焦: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段音频1. 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教师播放一段鼓乐,里面有轻重不同的鼓声。学生伸出手臂,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放低手臂;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抬高手臂。2. 教师指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也成为声音的强弱不同。提问: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3. 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二、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预设15分钟)(一) 探究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材料准备:每组2把钢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
23、活动单1. 出示尺子,提问:怎样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教师揭示“音量”的概念。2.学生相互合作,先尝试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再进行观察发出不同声音时钢尺自身的变化。交流后出示“振动幅度”的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台来画一画看到的振幅情况,最后统一用“ ”来表示物体的振幅大小。3.出示活动单,明确活动要求。组内合作,依次观察并记录尺子、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振动物体振幅大小(可用示意图表示)声音强弱钢尺轻轻拨动用力拨动橡皮筋轻轻拨动用力拨动鼓面轻轻击鼓用力击鼓(第5课 活动单内容)(二)探究小泡沫球与振动音叉的关系材料准备:音叉、线、铁架台、棒槌、小泡沫球1. 出示悬挂
24、式装置,将小泡沫球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一个音叉。2. 教师演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小泡沫球的变化。学生尝试解释现象。3.发现:当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振动幅度就不同,带动泡沫球的振动幅度也就不同。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1. 学生反馈交流:钢尺、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并能通过多次的观察对比,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联系起来。小结: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2. 提问:在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四、 拓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预设5分钟)1. 围绕“人耳为什么能听
25、到强弱不同的声音?”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小结:因为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传入我们耳中的声音强弱不同。板书设计6.声音的强与弱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教学反思课题: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
26、着社会的进步。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钢尺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难点: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把尤克里里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1把钢尺、1 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 (预设1分钟)材料准备:一把尤克里里1. 在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的耳朵。接下来我会弹2个音,请你听一听这2个音有什么变化?2.接下来老师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听听是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变化的。(老师用尤克里里拨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3.声音有高低和强弱的变化,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的强弱变化与振
27、动幅度有关,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高低。【板书:1.6 声音的高与低】二、探索:(预设9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1. 请大家拿出钢片琴,试着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思考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 接着拿出口琴,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口琴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3. 大家见过口琴内部吗?请各小组小心拆开口琴外壳,看看它的内部结构,一边吹一边找它的发声部分在哪。4. 口琴的内部结构:由外壳、音格、金属板组成。金属板上是口琴的发声部分簧片,当我们吹或吸气时,口琴的簧片会振动起来发出声音。5.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钢片和
28、簧片,思考声音的高低与钢片、簧片有什么关系?6. 我们发现,钢片、簧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钢片、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7. 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与振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钢尺来研究与振动的关系。二、探索: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把钢尺、1 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1. 用钢尺该如何研究呢?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预设: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2. 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先进行预测,并说说理由。(预设: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3. 那么它的振动情况又会怎样变化呢?我们
29、需要通过实验寻找规律。实验前,老师有几点提示:n 按长度变化顺序依次拨动钢尺,寻找规律n 从侧面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n 为了保证公平,每个长度尽量按压到相同的幅度n 重复实验至少3次4. 最后,请大家把实验结果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接下来就开始实验吧!5. 学生相互合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三、 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1. 学生反馈交流: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长度的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振动的快慢也不同。2. 究竟谁振动得更快?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慢动作”拍摄功能,看看放慢32倍后结果如何。3.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振动有什么关系?4. 练习:观察下图中的编钟、钢管、音叉,
30、推测他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说理由。板书设计6.声音的高与低物体越长 振动越慢 声音越低 物体越短 振动越快 声音越高作业设计1.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探索尺子音高变化时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A.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B.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C.振动越快,音高越低 D.振动越慢,音高越高教学反思课题: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长短粗细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 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低。弦乐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物体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对影响物体
31、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进行假设,说明理由。并通过反复的观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发现物体音高变化的规律。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影响物体发出音高变化因素表现出探究兴趣,并提出假设。2.能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影响弦乐器音高的因素难点:设计能让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尤克里里。小组:尤克里里、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材料准备:尤克里里1.出示尤克里里,简单介绍,教师弹奏乐曲。学生欣赏。提问:你们知道尤克里里是怎样发声的么?提问:揭题:我们可以怎样让弦发出高低
32、不同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弦的发声规律。二、探索一: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材料准备:尤克里里1.出示实验器材,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2.出示实验要求及记录单:1、仔细观察、思考,完成你的预测。 2、根据推测在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推测。 3、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记录单。 3学生相互讨论,试验,观察体会其中的现象并记录。研讨一:实验发现1.学生反馈交流: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小结:弦的粗细、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弦的松紧2.提问:弦的音高变化有什么规律?你是怎样研究的?小结:拨动不同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细,声音越高;拨动同
33、一根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长短有关,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声音越高。转动琴准,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松紧有关,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紧,声音越高。 探索二:设计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1.提问:怎样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 2. 学生相互讨论,反复弹拨试验,设计方案。研讨二:实验发现1.学生反馈交流: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的方案。小结:1.由粗到细,手指依次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2.从上往下改变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端的位置,另一手拨动琴弦。3.一手缓慢转动弦准,另一手拨动同一根琴弦。4.拨动不同琴弦,手指按住琴弦不同位置。三、总结: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
34、.揭示课题:提问:怎样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板书)2.学生尝试总结。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有关系。板书设计: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影响因素: 音 低 高弦的粗细 粗 细 弦的振动部分长短 长 短弦的松紧 松 紧 【作业设计】1.在弹奏尤克里里前,小明发现弦的声音偏低于标准,他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调节( )A.转动弦准使弦更紧 B.转动弦准使弦更松 C.两种方法都可以2.影响乐器发声高低的因素有( )A. 弦的粗细、长短 B.弦的松紧 C.A、B都会影响3.在拨动尤克里里琴弦时,手指按在弦上的位置越往下,发出的声音越( )A.高B.低C.不变教学反思:课题:8.制作我们的小乐
35、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草图。教学准备弹拨类制作:组装纸板、皮筋、琴码打击类制作:烧杯(500ml)、水、勺子吹奏类制作:试管、水小乐器设
36、计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1.图片出示几种常见的小乐器。你认识它们吗?这些都是什么小乐器?它们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2.听一段欢乐颂乐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来演奏这首曲子。二、明确任务,探讨评价标准1问题: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小乐器必须满足哪些标准?能发出声音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能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可先出示三大类小乐器的制作所需材料问题:怎样让橡皮筋/烧杯/试管发出声音?皮筋振动/烧杯与水共同振动/空气柱振动 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改变皮筋松紧/改变烧杯中的水量/改变空气柱长度 怎样确认发声是否在准确的音阶上?借助调音器(电子屏)梳理标准:1.设计图与小乐
37、器成品相一致2.能发出接近音阶的音高声音3.便于使用,能演奏欢乐颂4.制作精美,成本节约5.分工合作,卫生整洁出示材料,(1)6根皮筋、组装纸板、琴码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2)烧杯(500ml)、勺子(金属勺)、水(12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3)试管、水(1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2明确任务分配(3分钟)(1)小组讨论确定三大类小乐器的设计制作小组:你想做弹拨类、打击类、吹奏类这三类中的哪类乐器?小组确定选择材料:用你选择的材料和工具,画一画设计图。你打算怎样让它演奏出1、2、3、4、5等的音节?画出示意图。(2)分享两个小组的设计。问题:你
38、更喜欢哪个小组的设计?为什么?有哪些优点?(找到不足,针对问题,自己思考、与人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大胆设计乐器草图,让教学的难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探讨和老师的适机点拨中得到解决)(二)制作与调试小乐器1.学生制作我的小乐器。(1)各组根据设计图,小组内几个同学分工制作,初步制作小乐器。同时小组内进行交流,边制作边调试。(2)制作成的小乐器,能否用它试着演奏欢乐颂,看看它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3)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小乐器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小乐器美观度。做完后组内自我交流。2.交流分享:问题
39、: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完善我们的小乐器。三、展示:自制小乐器展示会。根据评价标准,完成小组自评。请得分较高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演奏欢乐颂。四、拓展:小结延伸1.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怎样改进我们的小乐器?2.看一看:这些都是其他同学制作的小乐器。利用家中可以得到的材料,做一做其他类型的小乐器吧!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板书设计8.制作小乐器黑板上贴上学生制作小乐器的设计图作业设计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教学反思课题: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感受,知道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2.学生通过观察呼吸模拟器
40、和人体呼吸器官图,能说出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3.学生通过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和小组讨论,了解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和观察,感受到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2.学生通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呼吸体验活动,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2.学生通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氧气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了解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41、,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在呼吸过程中体会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习单、笔、呼吸过程模拟装置。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呼吸系统结构图、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班级记录表1.图片导入(儿童水下捏鼻子)(1)提问:同学们,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2)提问:如果你是他,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预设:难以呼吸)(3)提问:说明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呼吸是我们的重要活动,这是为什么呢?(预设:为了吸收氧气或空气)(4)小结: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2.揭示课题:感受我们的呼吸。3
42、.初始概念暴露:(1)提问:你对呼吸有哪些了解?请说一说。(2)教师一一记录到班级记录表上。二、探索1:感受呼吸过程(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学习单、呼吸过程模拟装置1.推测呼吸器官(1)提问:你知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2)提问:你在呼吸的时候,身体的哪些变化可以支持你的观点? (聚焦至胸部和腹部)2.呼吸体验活动。结合人体轮廓图或者自身进行指导并记录。(1)说明胸部位置,双手放在胸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的变化;说明腹部位置,双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时腹部变化。先自己感受再同桌之间面对面互相观察,并完成下列表格。提醒: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身体部位吸气呼气胸部收缩 扩张 收缩 扩张腹部收缩
43、放松 收缩 放松 3.小结(1)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2)学生回答:吸气胸部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放松。三、探索2:模拟人体呼吸(预设15分钟)过渡语那么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我们的呼吸,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呢?1.认识装置(1)出示人体呼吸模拟器,提问:各部分结构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塑料管模拟气管,两个气球模拟两个肺,塑料瓶模拟胸廓,底下的橡胶膜模拟膈肌。2.学生活动提问:怎样用这个装置来模拟吸气和呼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装置模拟吸气和呼气。3.教师引导(1)请两个典型的小组上来展示操作方法。提问:两种方法都正确吗?提问:能用嘴巴去吹气和吸气吗?提问:呼吸时外力促使还是人体自主呼吸?提问:人体哪个部位是“呼吸的开关”呢?(2) 学生再次尝试用橡胶膜来控制呼吸。 提问:仔细观察人体呼吸模拟器,你发现了什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