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2 2节节理解教理解教材新知材新知把握热把握热点考向点考向应用创应用创新演练新演练知识点一知识点一考考 向向第第2 2章章第第2 2课课时时随堂基础巩固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课时跟踪训练知识点二知识点二1超敏反应是一种非正常的病理性的免疫超敏反应是一种非正常的病理性的免疫 应答,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应答,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2自身免疫病与超敏反应都属于免疫过自身免疫病与超敏反应都属于免疫过 强。强。3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是由征,是由HIV感染引起的。感染引起的。4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免疫失调引起
2、的疾病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读教材自读教材夯基础夯基础1超敏反应超敏反应(1)实质:实质:的的 的免疫应答。的免疫应答。(2)类型:类型:、。(3)特点:特点: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具有具有 性和性和 性。性。非正常非正常病理性病理性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再次再次特异特异记忆记忆 (4)作用机理:作用机理: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肥大细胞致敏肥大细胞致敏肥肥大细胞活化大细胞活化炎症介质炎症介质效应。效应。(5)预防措施:找出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变应原。预防措施:找出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变应原。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 (1)特点:攻击特点:攻击 的组织和器官并造成损
3、伤或功的组织和器官并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能障碍。(2)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自身3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1)定义:机体免疫功能定义:机体免疫功能 或或 引起的疾病。引起的疾病。(2)类型:类型:免疫缺陷病和免疫缺陷病和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3)艾滋病:艾滋病:病因:由病因:由 感染引起,它可以攻击人体的感染引起,它可以攻击人体的 。主要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传播和传播和 传播。传播。不足不足缺乏缺乏先天性先天性获得性获得性HIVT细胞细胞性接触性接触血液血液 1思考变应原与抗原概念等同吗?说明二者的关系。思考变应原与抗原概念等同吗?说明二者的关系。提示:提示:
4、不等同。变应原一定是抗原,抗原不一定不等同。变应原一定是抗原,抗原不一定是变应原。变应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是变应原。变应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2讨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变应原刺激机讨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在分布上有何不同?体产生的抗体在分布上有何不同?提示:提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一般分布在血清、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一般分布在血清、组织液、淋巴等内环境以及部分外分泌液中;而变应原刺激织液、淋巴等内环境以及部分外分泌液中;而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在致敏靶细胞的表面。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在致敏靶细胞的表面。3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
5、么?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提示:其他病原体入侵所致。其他病原体入侵所致。跟随名师跟随名师解疑难解疑难 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超敏反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概概念念已免疫的机体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先天性病,可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超敏反应自身
6、免疫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发病发病机理机理相同变应原再次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其释放组织胺抗原结构与正常细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时,也消灭正常细胞胞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遗传缺陷)或遭或遭病毒等攻击破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坏而致举例举例消化道、呼吸道消化道、呼吸道超敏反应、皮肤超敏反应、皮肤超敏反应等超敏反应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统性红斑
7、狼疮先天性胸腺发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育不良、艾滋病病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侵入侵入T细胞,并在细胞,并在T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内繁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最终使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流行病的危害和预防流行病的危害和预防自读教材自读教材夯基础夯基础 1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 (1)重视经常性预防措施的重视经常性预防措施的 。(2)做好做好 。(3)及时对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与病人接触者等采及时对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与病人接触者等采取相应处理
8、。取相应处理。2非传染病的预防非传染病的预防 一级预防即一级预防即 预防;二级预防即预防;二级预防即“”预防;预防;三级预防即三级预防即 预防。预防。贯彻和实施贯彻和实施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病因病因三早三早临床临床 1接种流感疫苗就一定不会患流感吗?试分析原因。接种流感疫苗就一定不会患流感吗?试分析原因。提示:提示:不一定,因为流感疫苗只是接种了一种或一不一定,因为流感疫苗只是接种了一种或一类抗原,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接种的疫苗和遇到的流类抗原,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接种的疫苗和遇到的流感病毒不一致,这样接种的疫苗就失去作用。或者是相感病毒不一致,这样接种的疫苗就失去作用。或者是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9、寿命较短、流感病毒突变使接种的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寿命较短、流感病毒突变使接种的疫苗失去作用。疫苗失去作用。2甲流康复患者体内的血清可以起治疗作用吗?试甲流康复患者体内的血清可以起治疗作用吗?试分析原因。分析原因。提示:提示:血清可以起治疗甲流的作用,因为血清中含有血清可以起治疗甲流的作用,因为血清中含有抗体可引起免疫反应。抗体可引起免疫反应。跟随名师跟随名师解疑难解疑难免疫学应用的几个方面免疫学应用的几个方面 (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
10、力,如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如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抗原检测: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抗原检测: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们发现体内组
11、织中的抗原。(4)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时,对于受者来说,供者的组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时,对于受者来说,供者的组织或器官就相当于抗原织或器官就相当于抗原(实际上是含有抗原实际上是含有抗原),因此会引起,因此会引起受者的免疫排斥作用。为了减轻器官移植后所发生的排斥受者的免疫排斥作用。为了减轻器官移植后所发生的排斥反应,病人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处于反应,病人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处于免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免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学的应用 例例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
12、重要。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的起因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_;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_等变化,进而等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出现红肿现象。(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_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
13、便必要时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_。(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_。精讲精析精讲精析(1)机体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浆细胞分机体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的黏膜及血液中的泌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的黏膜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就会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
14、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2)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自己己”,排斥,排斥“异己异己”,因此异体器官会受到效应,因此异体器官会受到效应T细胞的排细胞的排斥。保留脐带血的目的是用于器官的构建,因为脐带血中斥。保留脐带血的目的是用于器官的构建,因为脐带血中含有大量干细胞。含有大量干细胞。(3)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相应的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较短;二是流感病毒易突变,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较短;二是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作用
15、。使原来的疫苗失去作用。答案答案(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扩张、管壁通透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性增强 (2)效应效应T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 (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或流感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或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下图表示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两妇女在1到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A妇女妇女A在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没有B两人均
16、在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C妇女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D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解析:解析:妇女妇女A免疫系统可清除病毒,其对该种病毒的免疫免疫系统可清除病毒,其对该种病毒的免疫时间取决于体内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的长短。时间取决于体内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的长短。由图示由图示A、B曲线在曲线在2月份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妇女月份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妇女A在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两人体内没有
17、。两人体内4、5月份均产生月份均产生了大量抗体,说明她们在了大量抗体,说明她们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妇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妇女女A产生的抗体量较大、速度较快,说明妇女产生的抗体量较大、速度较快,说明妇女A体内存在相体内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应的记忆细胞。答案:答案:C1.探究接种疫苗后动物免疫能力的变化。探究接种疫苗后动物免疫能力的变化。2.检测疫苗质量。检测疫苗质量。最初甲型流感爆发于墨西哥,并在全球迅速蔓延,最初甲型流感爆发于墨西哥,并在全球迅速蔓延,其病原体是甲型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病毒。我国高度重视甲型病毒。我国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流感的防控工作。为了研制抗甲型感的防控
18、工作。为了研制抗甲型H1N1流感的灭活流感的灭活H1N1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的甲型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的甲型H1N1病毒进入实验小病毒进入实验小鼠体内可刺激鼠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_,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_。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产生免疫的特点是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产生免疫的特点是_。(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分组:将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实验小鼠分为两组,
19、分组:将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实验小鼠分为两组,每组多只且数量相等。每组多只且数量相等。处理:处理: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无毒性接种物,一段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无毒性接种物,一段时间后时间后_。实验组的处理:实验组的处理:_,一段时间后再接甲型一段时间后再接甲型H1N1病毒。病毒。(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指标:小鼠的发病率或存活率指标:小鼠的发病率或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若该疫苗可以刺激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组_要高。要高。解析解析(1)疫苗是指灭活的抗原,进入机体后会使之产疫苗是指灭活的抗原,进入机体后会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能产生记忆细
20、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生特异性免疫,能产生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更多抗体,将抗原消灭。忆细胞会快速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更多抗体,将抗原消灭。(2)在做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和实在做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不同的处理。为了检测疫苗对机体产生抗体能力验组进行不同的处理。为了检测疫苗对机体产生抗体能力的影响,可先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含有疫苗和不含的影响,可先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含有疫苗和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再同时接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疫苗的接种物,再同时接种病原体进行检测。(3)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则实验组小鼠比对照若
21、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则实验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要高。组小鼠的存活率要高。答案答案(1)记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抗体反应更快、更强反应更快、更强(2)再接种甲型再接种甲型H1N1病毒接种含疫苗的接种物病毒接种含疫苗的接种物(3)存活率存活率点 击 下 图 进 入点 击 下 图 进 入第第1 1节节理解教理解教材新知材新知把握热把握热点考向点考向应用创应用创新演练新演练知识点一知识点一考向一考向一考向三考向三 第第3 3章章第第2 2课课时时随堂基础巩固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课时跟踪训练知识点二知识点二考向二考向二 知识点三知识点三1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相比,能更直观地反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相
22、比,能更直观地反 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2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 型为:型为:NtN0t,呈,呈“J”型曲线。型曲线。3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 限的,种群数量增长会呈限的,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型曲线。4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种群的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种群的 数量常常出现波动,在不利条件下,种数量常常出现波动,在不利条件下,种 群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群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种群增长曲线种群增长曲线自读教材自读教材夯基础夯基础种群增长曲线种群增长曲线种
23、群增长种群增长指数增长指数增长逻辑斯蒂增长逻辑斯蒂增长曲线名称曲线名称“J”型曲线型曲线“S”型曲线型曲线曲线图曲线图种群种群增长增长指数增长指数增长逻辑斯蒂增长逻辑斯蒂增长形成形成条件条件 和和 条件充裕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气候适宜没有没有 等等 和和 有限有限种群密度种群密度 天敌数量增加等天敌数量增加等数量数量变化变化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 ()增长增长种群数量在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保持相对稳定食物食物空间空间敌害敌害资源资源空间空间增大增大倍数倍数种群种群增长增长指数增长指数增长逻辑斯蒂增长逻辑斯蒂增长K值值无无K值值有有K值值(在环境条件在环境条件 的的
24、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种群 数量数量)数学数学公式公式Nt N0t不受破坏不受破坏最大最大 1种群呈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有哪些?型增长的条件有哪些?提示:提示:种群呈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有食物和空间充足、型增长的条件有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2试绘制出理想条件下种群试绘制出理想条件下种群“J”型增长时其增长型增长时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图。率的变化曲线图。提示:提示:3分析种群数量增长呈分析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的原因。型的原因。提示:提示: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
25、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天敌数量增加,这些原因使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天敌数量增加,这些原因使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跟随名师跟随名师解疑难解疑难 1“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特点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特点 (1)种群数量达到种群数量达到K/2值前,增长速率由值前,增长速率由0逐渐增大。逐渐增大。(2)种群数量达到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值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3)种群数量由种群数量由K/2值
26、值K值时,值时,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0。“S”型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如右图所示:型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如右图所示:2种群数量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种群数量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 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它就是通过量增长的影响,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它就是通过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可用下图来表示。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可用下图来表示。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野生生物资源的合
27、理开发利用,二是农林害虫等有害动物的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二是农林害虫等有害动物的防治,如下表防治,如下表(以灭鼠及捕鱼为例说明以灭鼠及捕鱼为例说明):灭鼠灭鼠捕鱼捕鱼K/2(有最有最大增长大增长速率速率)防止灭鼠后,若鼠的防止灭鼠后,若鼠的种群数量在种群数量在K/2附近,附近,这样鼠的种群数量会这样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的目的灭鼠的目的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在K/2,捕捞后,鱼的,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可以迅速回种群数量可以迅速回升升K(环境环境最大容最大容纳量纳量)降低降低K值,改变环境,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护环
28、境,保证鱼生保护环境,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提升K值值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自读教材自读教材夯基础夯基础 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1)用用 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中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中成分、空间、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种群增长包括种群增长包括 、和和 种种形式,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是这形式,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是这3种形式不同种形式不同顺序的组合。顺序的组合。培养液培养液加速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减速增长波动波动32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设计与实施酵母菌的
29、显微直接计数法:酵母菌的显微直接计数法:3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下图所示的增长曲线。根据实验数据可得下图所示的增长曲线。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种群数量先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种群数量先 ,然后趋于,然后趋于 ,如果再继续培养,种群数量又,如果再继续培养,种群数量又 。增加增加相对稳定相对稳定逐渐减少逐渐减少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分析其原因。轻轻振荡几次,分析其原因。提示:提示:轻轻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便于取轻轻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便于取样计数更加准确。样计数更加准确。2如果一个小
30、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思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思考应采取何种措施?考应采取何种措施?提示:提示:如酵母菌过多,应对培养液进行适当稀释如酵母菌过多,应对培养液进行适当稀释后再计数。后再计数。跟随名师跟随名师解疑难解疑难 1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 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CO2和和H2O,无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在利用液体培养基无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在利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时,随培养液中氧气的消耗,培养液的培养酵母菌时,随培养液中氧气的消耗,培养液的pH会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2培养液中酵母
31、菌数量变化曲线分析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曲线分析 一定体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开放一定体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开放环境中的曲线模型,它属于封闭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变化,因环境中的曲线模型,它属于封闭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变化,因后期无外源物质和能源的补充,其数量变化比后期无外源物质和能源的补充,其数量变化比“S”型曲线多型曲线多了一个衰亡期。如图:了一个衰亡期。如图:种群数量的调节与平衡种群数量的调节与平衡自读教材自读教材夯基础夯基础1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1)含义:由含义:由 所决定的所决定的 。(2)种群数量与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与环境容纳量。当种群密度当种群密度 环
32、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就会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就会 。当种群密度当种群密度 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就会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就会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种群限度种群限度大于大于减少减少小于小于增加增加 2种群数量的调节种群数量的调节 (1)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含义:指其作用随含义:指其作用随 的大小而变化的种的大小而变化的种群调节因素,例如群调节因素,例如 、等。等。作用:密度制约因素能够作用:密度制约因素能够 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使其呈现周期性消长。使其呈现周期性消长。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食物食物流行性传染病流行性传染病反馈调节反馈调节 (2)非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含义:指其作用多
33、大与种群密度含义:指其作用多大与种群密度 的因素,例的因素,例如如 、下雨、下雨、等气候因素。等气候因素。作用特点:作用特点:、灾难性的。、灾难性的。与种群数量调节的关系与种群数量调节的关系 非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没有非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没有 ,但可以通过但可以通过 的反馈调节机制来调节。的反馈调节机制来调节。无关无关刮风刮风降雪降雪变温变温猛烈的猛烈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 (3)种群数量调节因素的作用机制:通过影响种群种群数量调节因素的作用机制:通过影响种群 或或 而起控制种群数而起控制种群数量的作用。量的作用。(4)研究种群数量调节因素和机制的意义:研究种
34、群数量调节因素和机制的意义:对对 进行预测预报,从而制定控制进行预测预报,从而制定控制 的措施,为农、林、牧、渔业生产服务。的措施,为农、林、牧、渔业生产服务。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变动种群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种群数量 为什么种群密度大于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就会为什么种群密度大于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就会减少?减少?提示:提示:任何种群数量的增长,都会受到食物、空间任何种群数量的增长,都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他资源的限制。种群密度大时,种内个体之间竞争和其他资源的限制。种群密度大时,种内个体之间竞争资源的斗争也就更加激烈,斗争的结果使一部分个体被资源的斗争
35、也就更加激烈,斗争的结果使一部分个体被淘汰,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淘汰,导致种群数量下降。跟随名师跟随名师解疑难解疑难种群模型的建构种群模型的建构 在环境空间、食物和其他资源无限时,种群的增长率在环境空间、食物和其他资源无限时,种群的增长率不会随本身的密度变化而变化,这种连续增长通常呈指数不会随本身的密度变化而变化,这种连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由于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影响,也称非密度制约增长。式。由于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影响,也称非密度制约增长。非密度制约增长可分为两类,如果种群的各世代彼此不相非密度制约增长可分为两类,如果种群的各世代彼此不相重叠,如一年生植物和许多年生殖一次的昆虫,其种群增重叠,如一年生
36、植物和许多年生殖一次的昆虫,其种群增长是不连续的、分步的;如果种群的各世代是彼此重叠的长是不连续的、分步的;如果种群的各世代是彼此重叠的(例如人、多数兽类例如人、多数兽类),其种群大小的增长是连续的。,其种群大小的增长是连续的。种群增长曲线种群增长曲线 例例1如图中的曲线如图中的曲线14是是W、X、Y、Z四种条件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量维持在一定水平,无毒害随时间延续,食物量维持在
37、一定水平,无毒害物质积累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利用原有细菌代谢产生的物质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利用原有细菌代谢产生的物质作为营养物质为营养物质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正确配对 ()AWXYZBXYZWCYZWX DXYWZ 精讲精析精讲精析据题可知:据题可知:“W”条件想当于条件想当于“理想理想”条件,条件,种群的增长相当于种群的增长相当于“J”型,与图型,与图3相符合;相符合;“X”条件为种群条件为种群所处的环境逐步恶化,因此种群的数量达到
38、一定值后,会所处的环境逐步恶化,因此种群的数量达到一定值后,会迅速减少,相当于图迅速减少,相当于图4;“Y”条件相当于种群在自然条件下条件相当于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即为的增长,即为“S”型增长,与图型增长,与图1相符合;相符合;“Z”条件相当于条件相当于两个连续的两个连续的“S”型增长的组合,与图型增长的组合,与图2相符合。相符合。答案答案C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的数据如下表:(单位:只单位:只)年份年份种群数量种群数量捕捉标志数捕捉标志数第二天第二天重捕数重捕数重捕个体中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的标志数
39、1970501971801972400197380019741 500197515015013那么,那么,1970年至年至1975年该鸟种群的增长曲线是年该鸟种群的增长曲线是 ()解析:解析:应用标志重捕法的相关计算:设应用标志重捕法的相关计算:设1975年的种群数量年的种群数量为为X,则有,则有X/150150/13,X1 730,所以比,所以比1974年略有年略有增加,种群曲线应为增加,种群曲线应为“S”型增长。型增长。答案:答案: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动 例例2有关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正
40、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值不影响K值值(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大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精讲精析精讲精析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酵母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酵母菌的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用血球计数板来计数,先将菌的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用血球计数板来计数,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区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
41、盖玻片边缘,盖玻片放在计数区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养分、空间、温度、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毒排泄物和有毒排泄物等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其中每个因素的变化都会使等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其中每个因素的变化都会使K值改变。值改变。答案答案D种群数量的调节与平衡种群数量的调节与平衡 例例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B密度制约因素能反馈调节种群的数量,使其呈现周密度制约因素能反馈调节种群的数量,使其呈现周期性消长期性消长 C出生率和迁入率较
42、大时,一般种群的数量会增出生率和迁入率较大时,一般种群的数量会增 大大 D种群数量会是恒定不变的种群数量会是恒定不变的 精讲精析精讲精析种群数量会因一些因素而出现增长、波种群数量会因一些因素而出现增长、波动、下降等变化,食物、传染病等密度制约因素反馈调动、下降等变化,食物、传染病等密度制约因素反馈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而导致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消长。一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而导致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消长。一般情况下,一个种群的出生率、迁入率较大时,会使种般情况下,一个种群的出生率、迁入率较大时,会使种群数量逐渐增大。群数量逐渐增大。答案答案D1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探究某
43、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是关于探究下列是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观实验。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观察酵母菌种群的生长情况时,得出下表中的数据察酵母菌种群的生长情况时,得出下表中的数据(在有氧在有氧情况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情况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106个个/mL)。请根据所学。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培养时培养时间间(d)组别组别12345678A0.85.25.64.82.00.80.40.08B0.81.22.02.
44、83.23.63.23.0C0.80.40.100000 实验研究的三种条件如下:实验研究的三种条件如下:条件一:无菌水条件一:无菌水10 mL,加入干酵母液,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环境温度温度28。条件二:培养液条件二: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液,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环境温度度28。条件三:培养液条件三: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液,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环境温度温度5。(1)三种条件对应的组别编号依次是三种条件对应的组别编号依次是_。(2)请写出主要呼吸作用的反应式请写出主要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3)上述三种条件的设置,可分别用来探究上述三种条件的设
45、置,可分别用来探究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如条件一与条件二组合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如条件一与条件二组合可以探究可以探究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而条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而条件二与条件三组合则可以用来探究件二与条件三组合则可以用来探究_对酵母菌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其中的条件二的设置在该实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其中的条件二的设置在该实验中属于属于_。(4)本实验过程中,每隔本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
46、菌种群密度,这种方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法称为_。每次取样前都应振荡试管,目的。每次取样前都应振荡试管,目的是使是使_,减少实验中计数误差。,减少实验中计数误差。如果显微镜视野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的如果显微镜视野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措施是_。解析解析探究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的实验,在学习时要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学模型建实验,在学习时要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学模型建构等方面予以关注。特别是培养液的配制、计数方法、构等方面予以关注。特别是培养液的配制、计数方法、记录表的设计、坐标图的绘制及分析等内容。本实验仍记录表的设计、坐标图的绘制及分析等内容。本实验仍然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然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点 击 下 图 进 入点 击 下 图 进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