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押题冲刺训练试卷(2套含答案和详细解析).pdf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文档编号:39814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0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押题冲刺训练试卷(2套含答案和详细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押题冲刺训练试卷(2套含答案和详细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押题冲刺训练试卷(2套含答案和详细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9 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A 卷) 2019 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A 卷) (满分 150 分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时间 12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核分人 题 分 42 32 30 40 150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42 分。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的,错选、多选或未选

2、均无分。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42 分。 ) 1.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是(  ) 。 A . 赞可夫  B . 巴班斯基  C . 乌申斯基  D . 维果斯基 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 . 洛克  B . 斯宾塞  C . 赫尔巴特  D . 杜威 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是 (  ) 。 A . 终身教育 B . 普通教育  C . 职业教育  D . 义务教育 4.在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 A ) 决定作用 B . 动力作用  C . 主导作用  D . 基础作用 5.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 A .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 . 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 . 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 . 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6.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 A . 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 . 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 . 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

4、 . 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7.“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想是(  ) 。 A . 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 .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C . 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 .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8.鲁宾斯坦曾经说过: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 盾。 ”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 。 A . 目标性原则 B . 教育性原则 C . 启发性原则 D . 直观性原则 9.发现式教学方法最大的缺点是(  ) 。 A . 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

5、nbsp;B . 导致学生机械学习 C .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D . 太耗费时间 10.(  )又被成为“灵活的课程表” 。 A . 贝尔兰卡斯特制   B . 道尔顿制 C . 分组教学    D . 特朗普制 1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 A . 外部分组 B . 内部分组  C . 设计教学法 D . 道尔顿制 1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 。 A . 指向性  B . 集中型  C . 稳定性 &

6、nbsp;D . 分配 13.儿童在知道“芹菜” “萝卜”和“土豆”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 。 A . 上位学习 B . 下位学习  C . 并列结合学习 D . 归属学习 14.迁移的实质是(  ) 。 A . 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B . 新旧知识的同化 C . 新旧知识的顺应   D . 新旧经验重组 15.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 主动去钻研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 。 A . 联结学习 B . 附属学习  C . 正规课程

7、 D . 隐性课程 16.王明同学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 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 A . 多血质  B . 胆汁质  C . 黏液质  D . 抑郁质 17.“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作了最好的诠释。 A . 稳定性  B . 独特性  C . 整合性  D . 功能性 18.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 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8、。这种方法 在心理治疗中称为(  ) 。 A . 松弛训练 B . 肯定性训练 C . 系统脱敏疗法 D . 合理情绪疗法 19.学生能相信并接纳他人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 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 。 A . 服从阶段 B . 依从阶段  C . 认同阶段  D . 内化阶段 20.狭义的德育专指(  ) 。 A . 家庭德育 B . 学校德育  C . 社会德育  D . 社区德育 21.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 A . 坚持“循序渐进” &nb

9、sp; B . 促进温故知新 C . 加强“教学相长”   D . 发展学生个性 得分 评卷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 说明理由。 )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 说明理由。 ) 2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23.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25.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  三、简答题(本

10、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 26.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27.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8.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29.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优点以及局限性。 得分 评卷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 。)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 。)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 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 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

11、” ,沉溺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 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中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 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 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 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 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 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 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

12、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 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 中为老师出谋划策, 有活抢着干。 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0.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在课堂讲 的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 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31.请你结合有关心理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

13、育知识与能力 2019 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B 卷) 2019 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B 卷) (满分 150 分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时间 12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核分人 题 分 42 32 30 40 150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42 分。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 21 小

14、题,每小题 2 分, 共 42 分。 ) 1.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 A . 表斯泰洛齐 B . 卢梭  C . 康德  D . 洛克 2.据论语述而记载,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诗、书、礼、易、乐、春秋”属 于“四教”中的(  ) 。 A . 文  B . 行  C . 忠  D . 信 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 。 A . 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 .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 . 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15、 D . 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 . 经济  B . 政治  C . 文化  D . 人口 5.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 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 A . 复杂性  B . 延续性  C . 创造性  D . 示范性 6.下面不是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的是(  ) 。 A . 生产力  B . 社会  C . 知识  D . 儿童

16、7.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 于(  ) 。 A . 理想的课程 B . 正式的课程 C . 领悟的课程 D . 运作的课程 8.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  ) 。 A . 分科课程 B . 综合课程  C . 活动课程  D . 探究课程 9.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 A . 教学计划 B . 课程表  C . 教科书  D . 课程标准 1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

17、明显不足 在于(  ) 。 A . 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 . 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 . 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 . 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 。 A . 京师大学堂 B . 清华大学  C . 京师同文  D . 蒙学院 12.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 。 A . 空间错觉 B . 时间错觉  C . 运动错觉  D . 视觉错觉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 。 A . 指向性与选择

18、性   B . 指向性与集中性 C . 指向性与分散性   D . 集中性与紧张性 14.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 A . 思维程序 B . 调查研究  C . 检验假设  D . 论证假设 15.走路过程中,看到前面某处污水横流,臭味四溢,便绕道避开。这种行为属于(  ) 。 A . 回避条件作用 B . 惩罚  C . 逃避条件作用 D . 消退 16.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细腻”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 述人格特质属于(  ) 。 A . 共同特

19、质 B . 首要特质  C . 次要特质  D . 中心特质 17.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或观念的神经症属于(  ) 。 A . 恐怖症  B . 焦虑症  C . 抑郁症  D . 强迫症 18.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 A . 会谈  B . 倾听  C . 鼓励  D . 询问 19.小菲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 是一种社会契约, 我们作为公民虽然认可法律的效力, 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是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大多 数公民的要求而相应的改

20、变。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小菲处于道德发展的(  ) 。 A . 前习俗水平阶段   B . 习俗水平阶段 C . 后习俗水平阶段   D .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 . 教学  B . 政治思想教育 C . 政治课  D .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1.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 处于(  )阶段。 A . 成熟  B . 组建  C . 核心形成  D . 自主活动 得分 评卷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

21、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 说明理由。 )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 说明理由。 ) 22.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2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24.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 25.惩罚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 26.学生认知方式的差

22、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8.简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9.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得分 评卷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36 分 。)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36 分 。) 寓言故事西邻教子中写道: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二子跛。 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焉。 30.请说出该寓言故事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及其含义,并阐述应该怎样在教学中贯彻实施。 张嵩非常聪明,但学习不用功,每次考不好时就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 请运

23、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31.他的这种归因正确吗?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嵩非常聪明,但学习不用功,每次考不好时就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3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张嵩非常聪明,但学习不用功,每次考不好时就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3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A 卷)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

24、原则;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的思想;乌申斯基是 19 世纪俄国教育家,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维果斯基 认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B【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 的专门术语。 3.A【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 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4.C【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5.A【解析】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 要对教育价值进行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5、的理论,主要存在个人 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个争论。 社会本位论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有赫钦 斯、涂尔干等。 个人本位论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发展人的个性, 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因此本题选 A。 6.D【解析】课程资源范围很广,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载体即资源的 存在方式,所以选 D。 7.B【解析】 “乐”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体验。 8.C【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 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

26、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D【解析】发现法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 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教学过程费时过多。 10.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 ,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由教育学教授 劳依德特朗普创立。中学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 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 20 分钟为计算课时的单位。  11.A【解析】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分组,

27、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 进行分组教学。 12.B【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特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当人们专 心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在意识中其他事物则模糊不清。 13.A【解析】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 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 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儿童在知道“芹菜” “萝卜”和“土豆”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 菜”概念,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 14.A【解析】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是迁移的实质。 15.A【解析】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

28、建立直接联 结的过程。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某种原因的刺激下,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情绪,这是产 生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附属性学习是指个体的学习动机多受到外界因素(如家长、老 师、同学等)的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既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 地位,而是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表扬或认可。显性课程又叫正规课程,是指在课程 表中有计划的课程。隐形课程又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主要是指课程计划中没 有明确规定的、无形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课程。 16.A【解析】本题考查对气质类型的掌握。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 能说会道,适应性

29、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故选 A。 17.A【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特点。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 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 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故选 A。 18.C【解析】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 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 再发生敏感反应。题干所述正是系统脱敏法的实施过程。 19.D【解析】品德的形成过程一般要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是

30、指在思想观点 上与社会规范以及价值一致,同时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融为一体,构建自 己的价值体系。 20.B【解析】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 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 校德育。 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在历年考试中,德育的狭义概念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的 形式出现。 21.D【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 义的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发

31、展学生个性。 二、辨析题 22.错误。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 因此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 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23.错误 能力不足是内部归因, 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 如果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这一外部因素, 就能提高学习积极性。 24.错误 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 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 评价,即考试与测验;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即对教师

32、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 实施等的评价。 25.错误 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 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三、简答题 2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 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依 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

33、一教学活动中。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 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代 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 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 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27.(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28.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34、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第三,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第五,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9.活动中心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 值取向,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研制课程和组织教学。 (1)主要观点。奠定活动中心课程理论基础的是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 威。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 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主张编制

35、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 序相一致,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 度和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 识。 (2)优点与局限性。优点: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强调实践活 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课程 的综合性,主张以社会生活问题来统合各种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局限 性:活动中心课程的局限主要表现为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了知识本身 的逻辑性,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

36、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最终导致教 学质量的下降。 四、材料分析题 30.德育原则: (1)疏导性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 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老师面对学生的网络依赖行为,并没有简单粗暴、一味 打压,而是通过聊天的形式引导他对计算机产生正面的认识,调动了他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积极性。 (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 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这一积极因素,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克服了自身的消极因

37、素,精神 面貌焕然一新。 (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 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老 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抓住了学生的个性因素,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了适合该学生 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 法。材料中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聊天帮助学生形成了对计算机的正确认识。 (2) 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 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教师利用各种机

38、会表扬学生就是通过肯定学生的言行从而对学 生产生激励作用。 (3)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 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开设计算机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了大 量的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提高了个人的道德水平。 31.学习策略可以大致分为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策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控制的策略, 包括制订计划、 监视执行、调节等。小王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自己监控执行,及时调整。 资源管理策略是对时间、环境、付出的努力、他人的帮助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39、。 它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与 人力资源的利用。小王可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运用零碎时间,并 通过对环境、工具、老师、同学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它包括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 和分段识记、多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等方法。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 加工策略。常见的方法有记忆术(例如:位置记忆法、缩简和

40、编歌诀法、谐音联想法、关键 词法、视觉想象法、语意联想法) 、做笔记、提问、生成式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法 等。 组织策略指的是在学习中整合所学知识之间、 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PQ4 法(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等。 小王可以逐步掌握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 治疗。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B 卷)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B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洛克:绅士教育+白板说 2.A【解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意思是说孔子以文、行、忠、信四方面来教弟子。 其中“文”是知

41、识, “行”是品行, “忠”是忠义, “信”是信用。由此可知“诗、书、礼、易、 乐、春秋”是知识,属于“四教”中的“文” 。所以本题选 A。 3.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 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正确地反映了古今中外一切教育所具有 的共同属性,只要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属性就不会改变和消失。 4.B【解析】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要把教育摆在一 个最先发展的位置;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君子要使民众形成好的习俗,一定要 从教育入手。这两句话都是说明教育对政治的重要作用。

42、 5.B【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 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或者从理解题干意思的 角度来进行正确的选择。 6.A【解析】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并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社会、知 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7.A【解析】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 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 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 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

43、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 定的距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 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吧) ; 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8.A【解析】我国高中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属于中等教 育的范畴,其中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分科课程。 9.C【解析】教科书的作用有: 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根据本学

44、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 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 动。 10.D【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 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1.C【解析】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902 年,清政 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开始在全国广泛推行。目前,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 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2.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觉的分类” 。错觉是对

45、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空间错 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错误的反映。 时间错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 (时间长短) 和顺序性(时间先后) 、周期性错误的反映。运动错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 13.B【解析】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是又不同于意识。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14.C【解析】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15.C【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 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16.A【解析】奥尔波特把

46、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形态下,大多 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 人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7.D【解析】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强迫症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 持续多年或时轻时重。 18.A【解析】会谈是一种有目的的会话,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其作用是为建立交 谈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以及获得个体对其心理状况和问题的自我描述。 19.C【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个体认为,法律和规范是

47、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 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 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 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20.D【解析】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中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基本途径)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这一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 式出现。 21.C【解析】班集体组建起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以及师生之 间、学生之间都有了一定

48、的了解和信任,在班主任指导下,可以较独立地组织班级活动。这 是班集体核心形成阶段,故本题选 C。 二、辨析题 22.错误。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 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 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 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23.错误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 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教育则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 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4.正确 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

49、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 25.正确 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 果会更好。 三、简答题 26.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 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 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 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 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

50、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 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学生表 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 的特征。 27.(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修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28.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广泛的影响。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 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

51、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 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是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 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 需要的追求。 29.主要有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一是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 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 二是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三是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 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

52、重要 事件。 四是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 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 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 四、材料分析题 30.(1)该寓言故事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 以发挥。 31.不正确。 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押题冲刺训练试卷(2套含答案和详细解析).pdf)为本站会员(随风202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