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酸碱盐复习酸碱盐复习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一.定性探究例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于是各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一.定性探究【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溶液。【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信息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溶液。氯化钠、碳酸氢钠、硝酸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
2、,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沉淀完全消 失。【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Na2CO3和和Na2SO4Na2CO3+BaCl2=BaCO3+2NaClNa2SO4+BaCl2=BaSO4+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 BaSO4沉淀不溶于酸【实验结论】(2)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碳酸钠Na2CO3+BaCl2=BaCO3+2NaCl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反思】(3)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能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请帮助完成实验报告取少
3、许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或没有气泡产生)该瓶无色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涉及考点】物质元素组成,化学式的书写,盐的性质,碳酸盐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描述等【方法指导】借助破损标签上的残留信息排除一些物质。(1)名称:如借助“酸钠”可排除氯化钠、氢氧化钠。(2)化学式:排除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下标不符合的物质。如借助“Na2”可排除NaCl、NaNO3、NaHCO3等。(3)溶质质量分数:排除与质量分数不符合的物质,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一.定性探究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
4、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丁同学猜想:溶质有。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NaCl、NaOHHCl和NaOH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实验设计及验证请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丙同学的猜想正确NaCl、HCl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没有蓝色沉淀生成丁同学的猜想不正确NaCl、NaOH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FeCl3溶液没有红褐色沉淀反思交流(1)在分
5、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要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填序号)a.pH试纸 b.铜c.锌粒 d.硝酸银溶液 e.氢氧化钙溶液a、cAgNO3+HCl=AgCl +HNO3AgNO3+NaCl=AgCl +NaNO3若用AgNO3溶液检验盐酸,NaCl会有干扰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a、c(填序号)a.pH试纸 b.铜c.锌粒 d.硝酸银溶液 e.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是碱溶液,能与盐酸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选择现象明显的碱来
6、检验盐酸,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涉及考点】酸、碱的性质及检验,实验猜想及分析【方法指导】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存在两种情况:只有生成物;生成物和一种过量的反应物 A+B C+D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恰好完全反应C、DA过量C、D、AB过量C、D、B 二、定量探究 例3.某化学小组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装满熟石灰的塑料 试剂瓶已经破损。【提出问题1】试剂是否变质?【猜想】没有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 全部变质,成分是碳酸钙 部分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二、定量探究 【进行实验1】步骤操作现象结论1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 猜想正确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过量的_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酚
7、酞试液变红色稀盐酸产生气泡【提出问题2】如何测定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2】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定: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测量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出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稀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完全。CaCO3+2HCl=CaCl2+H2O+CO2(1)小文同学认为小丽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误差,理由是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一部分留在A.B装置中【反思与评价】测量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反思与评价】(2)小文同学
8、用如图所示装置(注射器活塞的摩擦力很小,忽略不计),完成测量。注射器除了贮存、加注稀盐酸外,还有的作用是_。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交流与讨论】实验结束后将A、C、E中废液倒入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有沉淀生成。(1)同学们将废液过滤并讨论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该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2)经实验确认废液成分,处理后绿色排放。NaCl【涉及考点】碱的性质及检验,盐的性质及检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仪器的使用,物质成分的猜想与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方法指导】1、探究物质变质后的成分时,首先明确变质的原理,确定成分时要考虑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三种情况。2.定量测定混合物中Ca
9、CO3等碳酸盐含量的步骤:二、定量探究 例4.盐城盛产海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市场购到粗盐,带回实验室进行提纯。(1)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玻璃棒 二、定量探究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称量NaCl固体_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溶液,则所配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会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偏小3.0 探究活动:以NaCl为原料可以制取金属钠。兴趣小组同学认为Na是活泼金属,能与CuSO4等盐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提出问题】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
10、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实验现象】(3)Na在煤油与溶液交界处上下来回振动,表面产生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4)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5)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气体被点燃。【查阅资料】Na通常存放在煤油中 煤油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Cu(OH)2 CuO+H2O【实验分析】(6)根据上述信息,可获知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 。(7)实验中长颈漏斗
11、的作用_(填数字序号)。便于添加CuSO4溶液 收集气体 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 (8)对于产生的气体,有些同学猜想是H2,有些同学猜想是SO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SO2,理由是 ,经过进一步实验,确认气体是H2。(9)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滴加足量稀硫酸,滤渣完全溶解。写出滤渣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二氧化硫不能燃烧Cu(OH)2+H2SO4=CuSO4+2H2O,CuO+H2SO4=CuSO4+H2O【实验结论】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实验反思】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 。相同条件下,钠先和水反应 【定量分析】另取一定
12、量上述CuSO4溶液,完成下列实验。利用数据,计算无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uSO4+2NaOH=Cu(OH)2+Na2SO42NaOH+H2SO4=Na2SO4+2H2OCu(OH)2 CuO+H2OCuO+H2 Cu+H2O解:设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x,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y【涉及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置及误差分析,物质成分的猜想与分析,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数据的处理与计算 【方法指导】本题充分体现了实验探究题的灵活多变性,所探究的钠的知识,我们也不太熟悉,但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是我们熟悉的内容。所以只要我们平时重视基础,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13、,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总之实验探究就像一只纸老虎,我们战略上可以藐视它,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它。1.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2.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3.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音、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把大自然与
14、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并非不爱学习,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4.不少评论家觉得沈从文擅长写景,且晴朗明澈,但是缺少深度。也有评论家认为好就好在没有深度,因为没有深度的“看”风景,其实就不为一般的社会价值所局限,这样也就抛弃了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置身事外的位置,而是在宇宙万汇的动静之中“看”。5.一次眼光看风景万物,多了一份包涵和宽容,看到的历史也就不是战争、王朝更迭之类的东西,而是千百年来凡夫俗子们的哀乐、努力和命运。它们代表了更为现实逼真的生存和价值。6.抒发的感情真诚感人,不写自己的品学兼优、勤奋用功,而是如实地展现自己的天生的野性,充满了阅读和学习“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鼓舞的生命体验,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无比好奇和热爱以及泰然面对一切残忍和苦难的生活观。7.学习了这篇传记让我们了解到了沈从文从小如何“读社会这本大书”,感受到他青春期的悲欢得失。由于传主生活经历的太多苦难,加上作者在回忆中不时融入淳厚的情感,让我们读来有某种沉重与辛酸,也让我们学生受到启发:对于强者,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也和阳光雨露一样,都从不同侧面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现实中的曲折、坎坷、苦难可能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让人能更加以阔大的心胸与坚强的意志,去感受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