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二章运动中的信息加工.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01726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二章运动中的信息加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二章运动中的信息加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二章运动中的信息加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二章运动中的信息加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二章运动中的信息加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运动中的信息加工运动中的信息加工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了解信息加工速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了解信息加工速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2 2了解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的组成要素了解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的组成要素3.3.理解知觉预判的意义理解知觉预判的意义4.4.了解影响运动员知觉预判的因素了解影响运动员知觉预判的因素5.5.掌握促进运动记忆的有效策略掌握促进运动记忆的有效策略关键概念关键概念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 反应时反应时 刺激探测刺激探测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 刺激刺激反应(反应(S-RS-R)相容性)相容性 群体模板相容性群体模板相容性 西蒙(西蒙(SimonSimon)效应)效应 知觉预

2、判知觉预判 记忆记忆 编码编码存储存储 提取提取 遗忘遗忘 组块化学习策略组块化学习策略 相对于熟练运动员,为什么新手不能快速地做出应答决策?其内在机制是什么?科学家采用信息加工模型来解释这一技能操作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控制领域。第一节、信息加工(一)理论简介(一)理论简介这是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从机能上,即从行为水平上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力图建立心理活动的计算机模型;涉及人如何注意、选择和接收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内在化和组织,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和指导自己的行为等。认知

3、心理学家利用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信息论的有关概念,阐明人的认知过程及其适应行为,推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的研究中,取得迅速发展。背景知识:信息加工理论背景知识:信息加工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加工信息加工第一节、信息加工(二)理论分类(二)理论分类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起自不同的来源。有人认为(Ellis,1978),是受了格式塔记忆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强调,有机体如何组织他们记忆的内容,反映了他们是如何主动地组织知觉的方式。也有人(Norman,1970)区分了对当今信息加工理论有影响的三种理论:(1)由埃斯蒂斯和斯彭思等人最早提出的学

4、习的数学理论;(2)强调以选择性注意为起点、长时记忆痕迹为终点的信号探示理论;(3)注重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机模型理论。加工系统这个概念,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加工理论不仅把计算机看作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而且也把人脑看作为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它认为,个体的认知过程,就是个体对外部的或内部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信息加工指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应用需求对其进行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研究、整理、编制和存储等处理的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人们需要的有用的信息。第一节、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系统一、信息加工系统图图2.1 2.1 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图图2.2 2.

5、2 人类信息加工人类信息加工运运 动输动输 出出刺刺 激激识识 别别反反 应应选选 择择反反 应应编编 程程刺刺 激激输输 入入反应时反应时二、信息加工的方式二、信息加工的方式(一)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一)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所有的认知活动实际上都包含着这两种加工的相互作用。(二)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二)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系列加工:系列加工:个体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加以处理;平行加工:平

6、行加工:个体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不同技能水平的运动员加工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优秀运动员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更多地采用平行(组块能力)加工的方式,而低水平运动员则更多地采用序列加工的方式。(三)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三)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控制性加工:控制性加工:指需要意志努力的认知加工;自动加工:自动加工:不自觉的,不需要注意,有目的与意图的加工,没有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需要的是控制性加工;而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后期,经过反复的动作练习后,学生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已达到完善化的程度,属于自动加工。信息的输入是信息加工的准备,是素材积累过程。通常是提供

7、刺激,如灯光或声音信号,如短跑和游泳比赛的鸣枪等。此阶段出现最典型的现象为运动员的抢跑现象。为什么?专家与新手的区别?一般认为个体是主动选择信息进行加工。第二节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信息的输入信息的输入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心理学认为:信息通过“输入”到中枢系统,经过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与处理,最后以技能化的动作“输出”,这一过程具有程序性。信息加工不仅具有阶段性,而且具有系列性和平行性两种特点,只是发生于不同阶段。第一节、信息加工视觉信息是运动员在比赛情景中接受的主要信息,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在基本视觉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本视觉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具体情境中的视觉信息

8、加工能力视觉信息加工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对运动员高级认知能力的研究重点放在完成具体运动任务时的视觉信息搜索与加工能力上。优秀运动员的运动专项不同,在具体运动项目中的视觉搜索特征也不同,这反映了运动专项训练对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关于运动员视觉搜索模式的研究可以了解高级运动行为的眼动机制,从眼动指标上发现运动员检索信息的方式,了解不同水平运动员视觉加工能力上的差异。Mann,et al.,(2007Mann,et al.,(2007)在一项元分析研究中指出,注视次数(number of fixation)、注视持续时间(fixation duration)和冷静观察期(qui

9、et eye period)是有效地区分专家运动员和新手运动员的眼动指标。Williams(1998)Williams(1998)发现运动员间不仅在寻求策略上存在差异,还表现在视区利用上,虽然在中央视区的利用上无显著性差异,但熟练者可以从外周视觉所表现出的信息中获得更多信息。王树明(王树明(20052005)高水平运动员能够利用高效率的视觉搜索策略和早期的视觉线索,更出色地预测对手的行动意图。研究方法有研究方法有:掩蔽技术、眼动和双任务范式,许多研究采用阻断技术和眼动指标研究运动员在球追踪任务中的视觉搜索特点。一、刺激识别一、刺激识别刺激识别是指对刺激的知觉过程。在刺激识别阶段,个体主要是通过

10、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对外部环境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将有用的信息进行综合,以便为接下来的信息加工做好准备。分刺激探测刺激探测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眼动在体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眼动在体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各种体育运动过程中,视觉信息的提取是其基本的心理支持。而视觉信息提取的不同模式可能正确反映了高水平运动员与一般水平(或新手)运动员之间的运动能力差异。所以记录不同水平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的眼动模式,有利于提供对新手进行有效训练的模式和策略。有些项目,如许多球类,体操,击剑,自行车和职业国际象棋等都可以利用眼动仪进行研究。(一)刺激探测(一)刺激探测借助于不同的感觉器官,个体会将接

11、受到的外部环境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信号,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中枢,大脑中枢则在不同分析水平上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影响刺激识别的变量影响刺激识别的变量:刺激的清晰度和强度。第一节、信息加工(二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指对刺激模式的觉察、分辨和确认,它是介于感觉登记器和短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程。个体的信息加工是从模式识别开始的,通过模式识别,刺激信息进行编码以后,才能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有些模式识别是天生的,大部分识别能力主要通过学习获得的,如足球比赛中识别防守球队的运动模式。Gibson(1966)提出“视觉流模式”,环境中每一个可见部分组成射向眼睛的光线,当个体或环境移动时,这些光线

12、角度的改变使个体从变化的视觉排列中选取运动模式。如果来自球外沿光线角度的变化速率相同,说明球径直向自己飞来。棋类优秀运动员的复盘能力球类优秀运动员的场上技战术复盘能力台球残局的复盘信息的输入是不同的,看的不同、策略不同拓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1 1:编码方式对视障群体动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编码方式对视障群体动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第一节、信息加工摘要摘要:本文随机抽取小学6年级盲生、视障运动员、明眼学生和明眼运动员各20人,共80人;采用混合设计,通过指导语分离出语言编码组、动觉编码组和表象编码组;操纵300、500和11于方位的时关节动作。实验结果表明:(1)小学盲生采用表象表征重现肘关节动作成

13、绩最好,动觉表征次之,言语表征最差。(2)视障运动员采用表象表征和动觉表征再现时关节动作成绩最好,言语表征最差(谢国栋,2003)。良好的觉察和模式识别能力对于很多快速运动项目很重要,优秀运动员会对对手的位置或运动模式做出较有效的反应,从而能更快速的做出正确应对,而新手却很难做到。图图2.3 2.3 不同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刺激辨别耗时比较不同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刺激辨别耗时比较(引自王树明,引自王树明,20052005)刺激辨别完成即进入反应选择,决定采取什么反应。反应选择是指根据刺激识别的结果选择对应的反应。在这个阶段,个体要进行决策:对已成功地进行过辨别的刺激,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二、反应选择阶

14、段二、反应选择阶段复杂性受刺激选择数目和刺激相似程度影响,刺激越复杂,选择的数目越多,反应时间必然越长。影响刺激识别的变量:刺激的清晰度和强度。研究表明:进行10选一的选择反应时大概需要600ms左右,而在高水平棒球比赛中,球从投手飞至垒垫的时间大约需要将近460ms,说明反应时的重要。(一)刺激的复杂程度(一)刺激的复杂程度(ms)(默克尔在(默克尔在1885 1885)图图2.4 2.4 刺激数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刺激数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刺激反应相容性是指当一定的刺激和反应匹配会产生较好、较快的结果时,这样的刺激反应匹配就具有了相容性。刺激反应相容性越高,信息加工的效率越好达到一定学习标准所

15、需学习遍数越少、测试中的反应时越快、而错误率越小(Schmidt,2010)。例如乒乓球比赛中的左右手对攻。(二)刺激(二)刺激-反应相容性反应相容性群体刻板印象是指刺激反应的匹配关系与某一群体由于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而形成的对这一关系的期望相一致时产生的相容性。它受经验与练习的影响。如英属国家的开车、骑自行车等。1.1.群体刻板印象群体刻板印象刺激反应相容性是由于刺激与反应间的空间相似造成的。例如,对于右边位置的刺激,用右手进行反应,对于左边位置的刺激,用左手进行反应,刺激与反应是相容的。一般来说,双手交叉操作比不交叉操作的总反应时要长。2.2.空间结构关系空间结构关系Simon效应是指当刺激

16、的呈现位置与被试做反应的方位之间存在空间上一致关系时,虽然刺激的空间位置与任务无关,但个体对刺激目标特征的反应更快、更准确。西蒙效应多应用于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中,比如飞机、汽车驾驶的操作盘按键位置的设计尽量与信号呈现位置一致,这样可以尽量减少错误,提高反应时间。3.Simon3.Simon效应效应当人们需要对复杂动作进行反应时,刺激反应相容性和反应选择问题与动作的目的有关。选择最有效的完成运动比有效的动作开始的启动要快。4.4.动作复杂性动作复杂性选择了反应方式后,即进入反应编程阶段,是信息加工的最后阶段,此时要求个体对环境作出应答组织并发动动作阶段。选择反应后的任务是将这个抽象想法转化为一系列

17、的肌肉动作程序以实现反应。反应编程阶段中发生的情况也是十分复杂,要求从操作者记忆中调出一些动作程序,准备激活程序,为程序准备好运动系统的相关部分,然后发动运动。反应的复杂性影响到动作的组织。Henry(1960)经典实验 三、反应组织阶段三、反应组织阶段动作编程后就是执行动作过程,输出反应行为(output)。这一过程受到外部的干扰和修正,所以,从动作编程到输出行为的过程中,个体还要通过多种渠道的反馈信息,对信息加工结果进行持续的校正。四、信息加工速度与反应时四、信息加工速度与反应时刺激鉴别刺激鉴别反应选择反应选择应答编程应答编程运动程序运动程序脊髓脊髓肌肉肌肉动作动作环境环境参照比较器比较器

18、误差误差输输入入M1M1M2M2M3M3图图2.5 2.5 人类信息人类信息的闭环控制模型的闭环控制模型运动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反应时的增加运动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反应时的增加Henry等Roger(1960)采用了一个简单反应时范式对信息加工过程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被试知道使用的反应方式,但要保持刺激与反应的一致。(一)动作数量与反应时(一)动作数量与反应时 实验结果三组的RT值(ms):一、159二、195三、208说明随着动作难度的增加,反应时的增加是由于反应编程阶段需要用于编程的时间增加了。实验实验一一实验实验二二实验实验三三1 12 2自Henry实验之后,使用不同任务又做了许多与其相似的

19、实验(Fischman,1984;Christina,1992),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增加的动作部分是增加RT的主要原因。但当第一运动完成后有足够的时间编程第二运动时,反应时不会增加。但若两动作间没有停顿或短暂停顿,整个反应需要预先编程,反应时会增加(Klapp,1996;Franks,1998)。Fitts(1964,美国空军人类工程学部门主任)研究了动作复杂性对反应时的影响,其采用瞄准任务,变量为靶距与准确性。发现当任务难度增加时,RT也略微增加。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费茨定律。Sidaway等(1995)也在许多实验研究中发现,随着目标尺寸减少,RT增加。(二)动作准确性与反应时(二)动作准确

20、性与反应时 拓展知识:费茨定律拓展知识:费茨定律费茨定律是人类运动的预测模型,主要用于人机交互和人体工程学。该法则预测光标/手指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T)由到目标的距离(D)和目标的大小(W)所决定,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 T=a+b log2(D/W+1)。其中a、b是经验常数,a代表手指开始到停止的时间,b代表手指的移动速度。生活中开灯的例子生活中开灯的例子早期的开关只有一个手指大,每次开灯的时候都需要将手移动到开关上方,然后伸出手指调整到适合位置然后在按下。由于按钮小,在没开灯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哪里,需要不停的摸,所需时间就比较长。后期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开关

21、按钮设计变大,人们操作时只需要将手移动到按钮上方,由于面积大不需要调整直接按下即可,所需时间就比较短。同一个动作,完成的持续时间越长,动作的反应时也变长,产生运动的持续时间是反应编程阶段的一个重要影响变量。Klapp等(1976)让被试沿轨道以动作时间为150、300、600和1200ms滑行10厘米,但动作数量和准确性保持不变,只改变动作完成的持续时间。当动作持续时间增加时,启动的反应时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运动持续时间短于600ms时。(三)动作持续时间与反应时(三)动作持续时间与反应时 反应时将会随着动作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动作复杂性对反应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应时的反应编程阶段、准备和启动运

22、动所需的时间。动作复杂程度对RT的影响主要表现在RT的反应编程阶段的准备和启动动作所需的时间(see Klapp,1995,1996)。(四)动作复杂程度与动作编程(四)动作复杂程度与动作编程 拓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2 2:羽毛球运动员专项情境中信息加工阶段速度研究:羽毛球运动员专项情境中信息加工阶段速度研究第一节、信息加工摘要:摘要:选择44名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和12名羽毛球初学者为被试,以羽毛球比赛情境片段和两种刺激信号为素材,对优秀运动员知觉技能中快速反应的内存机制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羽毛球专项情境中,与初学者相比,优秀运动员并不是在所有的三个信息加工阶段都表现出较快的加工速度

23、;2)专业运动员比初学者具有快速的刺激辨别,这一指标是评价羽毛球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有效指标;3)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反应选择阶段没有显著的加工速度差异;4)与中等和初学者相比,高水平运动员具有快速的应答编程速度,应答编程阶段的加工速度是水平相近的优秀运动员的有效评价指标(王树明、章建成,2005))。)。竞技赛场是瞬息万变的,运动员完成技、战术的时间短促,要取得好的运动成绩,运动员必须要能对对手、自己的动作以及环境的信息做出良好的预判。预判不仅重要,还普遍存在,对比赛的取胜相当重要。第三节第三节 信息加工与知觉预判信息加工与知觉预判知觉预判(知觉预期)是指个体利用知觉信息的部分资源准确预测即将发生

24、事件的能力。知觉预判能力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对抗性运动项目中往往具有出色的预判能力。一、知觉预判的定义一、知觉预判的定义二、知觉预判的意义二、知觉预判的意义预期是减少对不可预测刺激加工时间的一种策略,正确的预判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运动成绩。预判能减少运动员对不确定性刺激的信息加工。但是,一旦预判失误,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某些情况,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运动员进行有效的预判。例如短跑。另一些情况,则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活动者对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有效的预判。例如舞蹈和军事教官,在排练和表演时能保持步调一致。短跑发令者的目的是让所有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再做反

25、应,而不是枪响前启动。当身体启动发生在声音之前或与枪声同时,很容易看到,运动员已经有了预期,当然应判抢跑。研究者对优化各种限制条件下的反应时进行了广泛研究。简单反应时的范围大约130到200毫秒,但短跑的起跑包括很多复杂的协调效应和更多的因素。因此,在短跑中一般RT会更长而不是变短。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反应时预期可能会比普通人RT短,说明短跑训练确实提高了不少与速度有关的因素,但简单反应时的可塑性很有限,不低于100毫秒。对短跑起跑的预期对短跑起跑的预期预期代价预期代价:Posner等(1978)做了一项实验研究,任务注意屏幕中心的三种信号:“+”和左右箭头,从屏幕两边的任一边会出现。要求不管信号

26、哪儿出现,被试都要尽快地将手指从按键上抬起。“+”出现概率是三分之一,表示信号可能从屏幕两边的任何一边出现(这是中性提示)。左右箭头出现的概率各是三分之一,表示信号在屏幕的左边和右边出现;但在左右信号指示中,只有80%的正确率。剩下20%是反方向的。出现位置与箭头方向相同的实验称为有效提示试验,不同的称为无效提示试验。结果发现,中立提示试验的平均RT为265毫秒,有效提示试验的平均RT为235毫秒,而无效提示实验的平均RT为304毫秒,说明与中立提示相比,不正确地方向预测要付出39毫秒的“代价”。拓展性阅读3:不同水平女排运动员在预判任务中视觉搜索特征的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论文摘要:摘要:本

27、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采用3(技能水平)2(进攻类型)2(场景视频)的混合设计。通过研究不同技能水平的排球运动员在观看进攻和防守视频中做出的预判来找出预判时反应时、正确率、注视持续时间、注视次数、注视流量图及眼跳距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运动员级别越高,视觉搜索特征越;在进攻视频中的视觉搜索特征要好于在防守视频中的视觉搜索特征。2、技能水平越高,预判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越好。在进攻视频中运动情境刺激下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优于防守视频中运动情境下的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3、健将运动员采用了相对合理的视觉搜索模式,注视时间越短、注视次数越少、注视频率越小、眼跳距离越大、注视分配和注视轨迹比较简洁且集中

28、。防守视频情境下的这种搜索模式表现地更为明显。4、在视觉搜索的分配上,健将运动员主要注视进攻点和二传手,而一级和二级运动员除了注视进攻点和二传手外,还将注视损失在拦网和球的轨迹上(郭明涛,2010)。拓展性阅读4:信息量与认知负荷对羽毛球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的影响第一节、信息加工摘要:选取14名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和14名大学生初学者为被试,以羽毛球专项情境中对手即将回球的动作前情境图片预判为反应任务,探讨被试在不同信息量与认知负荷情况下知觉预判绩效及眼动特征。结果表明结果表明:运动员与初学者利用更多的信息来加快动作预判速度;运动员动作预判速度要快于初学者,二者在简单任务中的动作预判准确性优于复杂任

29、务中的预判准确性;信息量主要影响运动员动作预判准确性。运动员视觉搜索的注视时间低于初学者;高信息量注视时间少于低信息量的注视时间,且运动员比初学者注视频率更少。运动员注视次数少于初学者;眼跳距离多于初学者;运动员注视轨迹比初学者更为集中。在视觉搜索分配上,运动员与初学者都主要关注球拍与持拍臂,但是在复杂任务与高信息量中,运动员比初学者更关注场上对手与场地位置关系(王洪彪、周成林、王丽岩,2011)。(一)空间预判(一)空间预判空间预判是指个体通过了解空间可能会出现何种刺激、以及对每种预期的刺激需要做出何种反应来对将进行的活动进行预判。预判能够“绕过”反应的选择阶段,刺激识别后直接进入反应组织阶

30、段。由于省掉了一个环节,因此反应时更短。三、知觉预判的分类三、知觉预判的分类如果被试提前接收到某些特征,则在反应开始之前这部分加工操作就已经完成了,当刺激实际到达时这部分操作可以被“忽略”。如果所有的变量都可以提前知道(如Rosenbaum实验中的左右手、方向和运动幅度),那么整个反应选择阶段的加工都会被“略过”,产生简单反应时。图图2.6 2.6 有无预告信息的信息加工模式比较有无预告信息的信息加工模式比较辨别刺激辨别刺激反应激活反应激活辨别刺激辨别刺激反应选择反应选择反应激活反应激活反应选择反应选择无提前信息无提前信息有提前信息有提前信息Franks&Harvey(1997)对足球罚点球的

31、研究表明,如果守门员在扑点球之前没有预判罚球的飞行方向,那是很难朴到球的,因为球飞行到球门线的时间(约600MS)与守门员的反应时+运动时间相当(500-700毫秒)。所以,如果想朴到点球,守门员必须提前收集球相关信息进行预判。研究表明,专家守门员专注于脚(在摆动腿)的位置和双脚对球作出预先线索的关系,而新手守门员很少使用这些信息(Franks&Harvey,1997;Savelsbergh,van der Kamp,Williams,&Ward,2005;Williams,2000)。拓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5 5:文脉信息对羽毛球运动员预判绩效的影响:文脉信息对羽毛球运动员预判绩效的影响第一节

32、、信息加工摘要:选取16名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和8名大学生初学者为被试,以羽毛球专项情境中对手即将回球的动作前情境为反应任务,探讨文脉信息对运动员预判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l)在动作前情境运动员存在明显的预判现象,预判能力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较短的2回合文脉情境是评价羽毛球运动员专项知觉技能水平的适宜长度;(3)文脉信息量对运动员的预判速度没有显著性影响(王树明、章建成,2007)。拓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6 6:羽毛球运动员预期判断不同比赛情境中对手回球落点的眼动分析首都体育学院硕士论文第一节、信息加工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对比羽毛球运动员和不同大学生在观看羽毛球比赛视频时的眼动指标的不

33、同来找出羽毛球运动员的眼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羽毛球回球落点的预期,专业组的判断正确率高于新手组,而判断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2)相对于新手组,专业组能对视频回合过程进行整体的把握,注视点更加集中,对重要线索的注视时间长,注视轨迹更加简单。(3)在进行预判的过程中,专业组被试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项知识,在积极搜索现场资源的同时,与储存在大脑当中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从而相对准确地进行预判(高觉书,2012)。时间预判是指个体通过预测刺激何时将出现来对将进行的活动进行预判。涉及到预备期的问题。如果预备时间有规律且很短,如何反应也知道,那么就可以(经过很少的练习)提前加工,出现提前反应。Schmi

34、dt等(1970)研究发现,如果预备时间总是2s,平均RT可以到22ms!因为被试对刺激的出现时间有了预期,在刺激出现前就开始了信息加工,所以外显的运动几乎与刺激同时出现,即通常所说的“迎枪跑”。(二)空间预判(二)空间预判如果预备时间有规律但却很长(几秒以上),即使反应方式也知道,被试就不能够准确地预判刺激出现的时间。Mowrer(1940)发现这种情况下的平均RT约230ms,预备时间长而有规律与无规律差不多。当预备时间很长时(如12s),被试不能准确预期刺激出现的时间,也就不会出现提早反应。因为较长时间的估计比短时间估计误差要大,对较长预备时间去预期刺激何时出现就会导致过多的提前反应。这

35、种情况下被试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当刺激确实出现时尽快反应。因此,在可预期情境中,一个常见问题是当刺激出现时你是否做好预期或提前反应。660 100 200 3000 100 200 300400400300300200200100100图图2.7 2.7 心理不应期(心理不应期(PRPPRP)与动作操作)与动作操作动作持续时间动作持续时间反应时反应时四、影响运动员知觉预判的因素四、影响运动员知觉预判的因素(一)运动水平(一)运动水平 运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知觉预判的策略、速度和准确性。专家较新手所表征的概念种类更全面,再认与回忆能力更强。(二)信息利用(二)信息利用 专家较新手能更有效地利用

36、先前信息。(三)视觉搜索策略(三)视觉搜索策略 专家较新手在信息获取方式、搜索原则和视区利用上更科学。(四)心理预期(四)心理预期心理预期可能导致预判速度提高,但预判准确性会降低。影响知觉预判的因素还有: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方向、目标位置、肢体运动类型及范围、反馈信息以及运动员的专门化运动知觉、注意分配能力、操作思维能力、认知风格和年龄与性别等。四、如何培养运动员的知觉预判四、如何培养运动员的知觉预判优异的知觉预判能力是高水平运动员的一个潜在特征,尤其对于高策略性运动项目,专家运动员的知觉预判能力明显优于新手运动员。因此在专项训练中,如何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知觉能力就成为近年来训练界和理论工作者关注的

37、热点问题。目前多采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专项录像情境模拟系统,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情景辨别,指导被试注意于重要的预期线索,采用恰当的信息搜寻方式,对各种情景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和最后动作间关系的描述,加强知觉线索与动作结果的结合。信息加工除最终产生行为反应外,还对结果进行贮存以备将来使用。记忆是在大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影响到当前的信息加工,记忆是如何影响的?存储形式与特点?第四节第四节 运动中的记忆运动中的记忆拓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7 7:大脑记忆容量等于多大硬盘:大脑记忆容量等于多大硬盘第一节、信息加工拓展性阅

38、读拓展性阅读8 8:在大脑植入神经义肢:在大脑植入神经义肢http:/ 把信息编入记忆中的过程。信息能否提取和提取的快慢,与编码的完善程度以及储存的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二)存储(二)存储 把在信息编码阶段已加工处理了的信息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记忆系统中的过程。存储是信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环节,它在记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信息的存储阶段,也就不可能有记忆。(三)提取(三)提取 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从记忆系统中查找出已存储的信息,重现出来,并运用在特定地方与情境之中的过程。一、记忆一、记忆 (一)(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长短)瞬

39、时记忆瞬时记忆 指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使得信息按输入的原样暂时存贮下来。鲜明、短暂、容量大。二、记忆的分类二、记忆的分类短时记忆短时记忆 指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它是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是记忆对信息加工的核心之一。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记忆容量单位为组块,语词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为52个组块。长时记忆长时记忆 指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很长乃至终身的记忆。复述或练习可以使记忆长期储存。长时记忆的信息采用双编码(表象编码与语义编码)的方式,它的容量没有限制。lPeterson(1959)研究表明,几乎所有遗忘都发生在前6

40、0秒内,即短时言语记忆保持的上限为60秒。拓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9 9:沈阳体育学院学生短时运动记忆研究第一节、信息加工摘要:沈阳体育学院学生在有干扰和无干扰两种情况下动觉和视觉的短时运动记忆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专项学生的视觉和动觉短时记忆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视觉短时运动记忆的曲线呈倒“V”形波动,动觉短时记忆曲线呈“”形波动,且它们在80 s左右有段波动转折区。在有干扰的情况下,视觉和动觉短时记忆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动觉受影响较大(杨丹,2006)。(二)情境(二)情境记忆记忆和语义和语义记忆记忆 (长时记忆)情境情境记忆记忆 指个体接收和存储关于个人特定时间内所经历的情景或事件,就是对亲

41、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语义记忆记忆 以语词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情景记忆比语义记忆更容易保持。(三)陈述性(三)陈述性记忆记忆和陈序性和陈序性记忆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可以用言语表达。陈序性记忆也是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System),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四)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四)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个体对各种各样事物的有意识记忆。对外显记忆的测验是一种直接测验。回忆和再认是检索外显记忆中刺激信息存

42、储的两种主要方法。内隐记忆是指个体无须做出有意识努力而对过去所经历信息的回忆或提取,它一般是自动发生的,通过间接测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别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别(1)个体差异对外显记忆影响大,对内隐记忆几乎没有影响。(2)影响两种记忆分离的因素有加工水平与类型、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注意状态、学习材料和知觉特点的改变、刺激呈现刺激的长短、干扰、记忆负荷量。(3)两种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同。(4)两种记忆表现出不同的系列位置特点。(一)(一)记忆记忆与遗忘的评价与遗忘的评价三、遗忘三、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的信息不能正确的再认和回忆。根据是否能够进行再认,遗忘可以分为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但不

43、能回忆)和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遗忘与记忆是相伴相生的,是一个维度的两个方面,遗忘通过记忆的测量进行评价。外显记忆是在意识控制下进行的记忆。外显记忆测试是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在实验早期阶段学过的材料,评价一个人能有意识地记住多少信息。记忆研究中常用的两类外显记忆测验是回忆测验(填空)与再认测验(选择)。回忆测试与再认测试的一个重要益处就是每种测试都提供了有关记忆或遗忘的不同信息。内隐记忆是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又称无意识的记忆。很多动作技能的学习都是内隐记忆的。对于某些动作技能,被试可能知道做什么,但不清楚该怎么做,即程序性知

44、识很匮乏。1.1.记忆痕迹衰退记忆痕迹衰退 指对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学习的结果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某些变化,但如不定期使用或复述这些信息,则会逐渐衰退,最终导致完全消失,这种遗忘理论称为“渐退理论”。只有在工作记忆中才可有效地测试引起遗忘的痕迹衰退。人们醒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比睡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更多。所以遗忘更有可能是由于信息的错位或其它活动的干扰引起的,而不是衰退或退化引起的。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相对持久的,所以遗忘更是一种提取问题,而不是信息的丢失。(二)遗忘的原因(二)遗忘的原因2.2.材料干扰材料干扰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消退理论把

45、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1 1)前摄抑制)前摄抑制 先前活动的记忆信息对当前记忆信息产生消极影响的现象称为前摄抑制。前摄抑制将会随着先前相似动作数目的增多而增大。(2 2)倒摄抑制)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当先前学习的记忆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动或刺激的影响,记忆力逐渐减弱的现象,就称之为倒摄抑制。拓展性阅读10:不同组织水平运动技能遗忘过程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第一节、信息加工摘要:本研究以10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武术项目62人,皮艇球项目45人,两项目的被试分别分为5组,将15组被试随机分配到1,2

46、,6,15,31天的复测中去,得出对应天数的保持量,最后绘出遗忘曲线,据此得出了相关的结论:1不同组织水平运动技能遗忘过程不同,不同组织水平动作技能项目在复测时间间隔点上的差异不同。2不同组织水平动作技能的“记忆恢复”现象确实存在。3探索的提出对不同组织水平运动技能项目的另一种分类(邵国华,2007)。提出明确的目的任务,对识记动作的效果及其保持的持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学习者明确了动作练习的意义和作用,使练习真正成为自己感知的对象,它就容易感知,深刻地理解,记忆效果就好。(一)目的任务(一)目的任务四、影响运动记忆的因素四、影响运动记忆的因素信息加工的程度越深,其保留的效果就越好。当识记的

47、材料成为个体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的效果就好。同样,理解识记要比机械识记好、有意识记要比无意识记好,其原因在于理解识记、有意识记要比机械识记、无意识记加工程度深。(二)信息加工的深度(二)信息加工的深度测试背景与练习背景越类似,记忆效果越好,这种情况被称之为编码特异性原则。该原则特别适合于封闭型动作技能的学习。对于封闭型动作技能而言,其测试背景通常是稳定和可预知的。(三)练习背景与测验背景的关系(三)练习背景与测验背景的关系个体储存一个动作涉及到该动作的空间位置、距离、速度、力量与方向等信息。对肢体运动位置的视觉记忆不同于动觉记忆,视觉信息不能提高对肢体运动位置的记忆,有时甚至还会干扰对肢体运

48、动位置的记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识记时的情绪状态、识记动作的数量和结构、不同的感觉通道、识记动作的方法以及学习氛围等都会对动作记忆产生影响。(四)识记动作的位置与距离(四)识记动作的位置与距离拓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1111:动作记忆:记忆研究的新范畴:动作记忆:记忆研究的新范畴第一节、信息加工摘要:动作记忆是伴随动作操作和意识卷入过程的一种记忆活动,其强调意识卷入状态和操作情景对记忆活动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均采用 SPT 范式探讨动作记忆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非策略加工、多通道加工、动作编码和情景整合理论以解释 SPT 效应,但由于关注角度不同,所提的理论模型不能全面揭示动作记忆的加工机制。部分研究

49、试图从来源监控方面探究动作记忆的内在机制,但研究仍然存在分歧(王丽娟、李广政,2014)。拓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1212:青少儿运动记忆操作特征的实验研究:青少儿运动记忆操作特征的实验研究第一节、信息加工摘要:通过实验法中的再学法,运用连续性动作和分离性动作作为学习的内容进行实验,以Ebbinghaus的语词遗忘实验研究和我国学者许尚侠的动作操作遗忘进程的实验为基本框架,对不同年级、性别的小学生进行运动记忆差异性检验。结论:连续性运动材料的学习,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相似;分离性运动材料的学习,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最初的再学习有一定的记忆回涨现象,而后逐渐趋于平稳。小学生在学习运动材

50、料的遗忘进程方面,存在着年龄、性别的差异,但差异量不大。不同难度运动材料的学习与再学习,小学生的遗忘量受学习动机、兴趣及其后继学习内容多少的影响较大(汪超,2005)。意义性较强的动作会记忆得更牢。增强动作意义的策略包括保证动作学习者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为所学动作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标签。(一)增强动作的意义(一)增强动作的意义五、促进运动记忆的策略五、促进运动记忆的策略间隔时间过长,视觉表象会发生动摇或模糊,以此为线索进行模仿练习难以保证准确性,或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到运动表象的正确形成。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校正来自于视觉的信息与来自于自身本体感受器的信息不相吻合之处,尽可能在学习者完成动作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二章运动中的信息加工.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