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讲:温德臣主讲:温德臣教学内容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思想和性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的概念,控制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的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网络图的绘制,控制的概念与控制的过程,了解目标管理的性质、控制的方法重点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性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的概念、控制的过程与方法。难点网络图的绘制、控制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目标管理产生于美国,它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后来的行为科学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员工可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对于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员工为完成目标而
2、努力。1、目标的概念 目标是一个组织各项管理活动所指向的终点,每一个组织都应有自己的目标。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或宗旨的具体化。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效的标准。2、目标管理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思想,他强调,在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在目标管理中要实行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重视工作的效率,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行为科学则偏重于对职工思想和行为的研究。德鲁克提出
3、的目标管理,是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这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他认为,任何企业都是一个协作体,要把个人的努力凝结成为集体共同的努力。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总目标。3、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方法,它使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目标管理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是:通过目标体系的建立与对职工的充分授权,来保证一个企业拥有自我管理的工作环境。它通过激励职工去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在
4、工作中自我发展、自我控制,在享受个人成就感的同时,保证企业的高效率,或者说,是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4、管理人员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5、企业管理人员依据分目标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一)层次性 组织的层次体
5、系中,不同层次的主管人员参与不同类型目标的建立。董事会和最高层主管理人员主要参与者确定企业的使命和任务目标;中层主管人员如副总经理主要是建立关键成果领域的目标、分公司和部门的目标;基层主管理人员主要关心的是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以及他们的下级人员目标的制定。(二)网络性1、目标和谋划很少是线性的2、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3、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是,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三)多样性(四)可考核性(五)可接受性 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六)富有挑战性(七)伴随信息的反馈性 目标管理实施过程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
6、个阶段。1、目标建立 目标建立是目标管理实施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目标的建立和分解。建立企业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使命宗旨,并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决定一定期限内的工作具体目标。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单向的,由上级给下级设定目标,即由企业领导者设定,然后分解成各级目标,最后落实到个人目标。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要求企业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立。常用的有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法和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法。2、目标分解 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要使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企业的目标,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3、目标控制。为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
7、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对目标进行一定的修正。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利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4、目标评定与考核。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对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通过评价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方法 一、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计划的方法,它是在编制出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时期(一年,一个季度),就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对原计划进行调整,保持原计划期限不变,将计划期限顺次向前推进一个时期,使计划不断滚动、延
8、伸。比如,年度计划每一个季度编制一次,每次向后滚动一次;五年计划每年编制一次,每年向后滚动一年。二、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技术,又称为关键路线法、统筹法,它是利用网络技术制订计划,并对计划进行评价、审定的技术方法。首先,应用网络图表达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其次,通过计算找出计划中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然后,通过不断改善网络图的方法,选择最优方案;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二)网络计划的优化,就是通过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在满足即定的条件下,获得周期最短、成本最低、对资源最有效利用的方案。(三)络计划技术的步骤1、确定目标进行计
9、划准备工作2、工程分析列出作业明细表3、确定各项作业间相互关系,估算各项作业所需时间4、绘制网络划草图5、计算各作业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6、综合平衡7、绘制正式网络图。(四)网络图 1、工序:是一项工作的过程,有人力、物力参加,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2、结点:它是两个工序间的边接点,不消耗资源也不占用时间 3、路线:是网络图中由始点事项出发,沿箭线方向前进,连续不断地到达终点事项为止的一条通道。(五)、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1、运用些法进行项目管理,管理者可以进行重点管理。2、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3、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在目标已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用线性规划的
10、方法来确定计划。首先是确定一个目标,比如:利润最大、成本最小、产量最大,等等,这个目标就是目标函数;其次,确定可用资源,比如,多少台设备、多少原料、多少劳动工时?然后,根据各种产品的资源消耗定额和产量定额,确定约束条件;最后,把目标函数、资源条件、产量定额、资源消耗定额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方程式表示,就形成了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一、控制的概念控制:是指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测量,发现偏差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使组织活动符合既定要求的过程。二、控制的必要性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三、控制类型 控制主要分为事前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种类型:1、事前控制:是指组
11、织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防患于未然。2、现场控制: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3、事后控制:是指在同一个时期的组织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一般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一、确立标准 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1、确定控制对象 2、选择控制的重点 3、制定标准的方法 制定标准的方法:统计分析法、工程测量法、经验估计法。二、衡量成效 找出实际工作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信息,根据这种信息来评价实际工作的优劣。衡量成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通过衡量成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三、纠正偏差 即在发现偏差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必要的纠正措施。应注意的问题: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2、确定纠正偏差的实施对象;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思考题:1、目标管理的意义?2、举例说明控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