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第8课 时间的脚印(含答案与详解).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435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第8课 时间的脚印(含答案与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第8课 时间的脚印(含答案与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 第第 8 课课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犹豫 (y ) 砂砾 (l ) 掀 起(xin) B崩 落(bng) 腐蚀 (sh ) 犀 牛(x) C吹拂 (f ) 宝藏 (c ng) 滴漏 (l u) D沉淀 (d ng) 粗糙 (co) 帷 幕(w i)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

2、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D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C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

3、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 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 绚烂。 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 的 国学知识。 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远亲不如近邻 ,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

4、,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 B C D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 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 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5、 C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 互映衬,浑然一体。 D 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 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 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8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 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 壶壶壁铸

6、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 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 份和人员的文字。水由日壶依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 而读出时间。 (2)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博物馆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请你帮他说 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观看。 (3)下面是黄伟找的一段关于地壳演变的资料,有几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地壳表层岩

7、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作用下, 【A】逐渐分解、破碎、松散形成各种 风化物。这些风化物又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 【B】在湖泊、海洋等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 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A】处画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_”与“_”调换位置。 【B】处画线句子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把“_”改为“_”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 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8、。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 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 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的河水变浑浊,谁都知 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1关于选段的说明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2选段中“旅行”一词是什么意思?若换成“到远方去”行吗?为什么? 3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一句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冰河”能“爬”吗?这个“爬” 字在句中有什么好处?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

9、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生态脚印 有一种说法: “人口是定时炸弹。 ”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至 2050 年,地球人口将会多至 90 亿到 100 亿。目前,世界人口有 60 多亿,至今世界人口每年增加 7800 万,估计 到 2012 年世界人口就会 达到 70 亿。于是不断有人问:“人口如此增长下去,地球承受得了吗?”答案要从两个方面来谈,如果光从 地球面积来看,地球是承受得了的,仅仅一个欧洲就可以再接受和安置 67.5 亿人。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要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工作、消费、耗能、排污和释放二氧化碳光用地球面积来分配是不科学的, 必须用“生态脚印”的概念来评估。 生态脚

10、印是指按今天的生产条件,一个人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地球(陆地和海洋) 面积,其单位是公顷。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生态脚印的大小也就不一样。 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的生态脚印。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 根据全球脚印网和欧洲环境局所提供的数据, 地球能提供的生态脚印是每人 1.8 公顷, 但按目前人类的消耗, 每人的生态脚印是 2.2 公顷,显然,一个地球已经不够用了。而每个国家的生态脚印也不一样,如美国公民 的平均生态脚印是 9.7 公顷、英国 5.6 公顷、欧盟成员国平均 4.7 公顷、巴西 2.1 公顷、中国 1.6

11、 公顷、印 度 0.7 公顷如果全世界都像印度人民那样节约能源,地球让 100 亿人吃饱饭是没问题的;倘若世人的生 态脚印都和美国人的一样大,那我们今天就需要 3 个地球了。 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发表的生命地球报告显示,在过去 20 年的时间里,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 度,已经超过了大自然再造资源的速度。报告警告说,如果这种状态不发生改变,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就 面临着在本世纪中叶发生大规模崩溃的危险。 扩张生态脚印的后果不止如此,它还会导致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坏。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速度最快的是草地、河流冲击形成的草场、大草原和赤道干 旱森林。这些地方多数被人类开

12、垦成了农田或养殖牲畜的草场。 生态脚印的概念首先由马克西斯瓦克纳格尔和威廉E 里斯于 1994 年提出,随之得到世界公认。 2003 年,瓦克纳格尔创建全球脚印网,从事拯救地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工作。 人类正在辛苦地寻找第二个地球,梦想能否成为现实,什么时候成为现实,不知道。我们能做的是 保护好现有的地球,地球人共同行动起来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尽量调整生活习惯,节约使用地球资源 保护人类自己。 1第自然段中加点的“估计”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阅读全文,说说一味地扩张生态脚印的危害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读完文章,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保护现有的地球和人类自己

13、?(请写出两个具体的做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计时的变迁 漫 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 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 “测地” ,白天看太阳量阴影, 晚上望月亮数星星。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 7 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 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 点 15 分, 老地方见面” 。对计时的要

14、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 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 秒乃至 1/100 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 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 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 “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 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 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

15、。层出不穷 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 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 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 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 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 测试时间上 1 微秒(1/1000 000 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 300 米。在天文测量时,1 毫秒(1/100 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 1 万米的误差,真 可

16、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 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 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 1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_铯原子钟 2第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目的? 3第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段简要回答。 5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17、( ) A犹豫 (y ) 砂砾 (l ) 掀 起(xin) B崩 落(bng) 腐蚀 (sh ) 犀 牛(x) C吹拂 (f ) 宝藏 (c ng) 滴漏 (l u) D沉淀 (d ng) 粗糙 (co) 帷 幕(w i)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 字形的识记和

18、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 项错误, 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 “丙”应当是“柄” 。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D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 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

19、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 标点。A 项使用错误, “生长”一词后面的省略号应改为分号。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 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 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比如问号的运用要注意是不是表示疑问语气,如果有疑问词,但 不表示疑问语句,就不是疑问句。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

20、石头。 C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答案】B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 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 绚烂。 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 的 国学知识。 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远亲不如近邻 ,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答案】C 【解

21、析】A 项, “斑斓”意思是“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 ,用在这里符合语境;B 项, “鲜为人知”意思是“很 少有人知道” ,符合语境;C 项, “趋之若鹜” 这是个成语,本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人们成群 地争着前去。常含贬义。用在这里不正确。D 项, “远亲不如近邻”是“指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 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给予帮助”符合语境。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颐和园乐寿堂差

22、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 B C D 【答案】D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 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 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C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 互映衬,浑然一体。 D 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

23、方式。 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 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即可。A 项理解有误,本文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8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 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

24、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 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 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 份和人员的文字。水由日壶依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 而读出时间。 (2)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博物馆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请你帮他说 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观看。 (3)下面是黄伟找的一段关于地壳演变的资料

25、,有几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作用下, 【A】逐渐分解、破碎、松散形成各种 风化物。这些风化物又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 【B】在湖泊、海洋等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 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A】处画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_”与“_”调换位置。 【B】处画线句子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把“_”改为“_” 。 【答案】 (1) 【示例】材料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内容。 (2) 【示例】这种古老的计时装置是我们的祖先记录时间的一种工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我们现今的文 明也都是在古人的努力探索下一

26、步步完善的。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这种计时工具具体怎么操作的吗?不想亲 眼看看这种装置吗?我们也要像古人一样积极探索呀! (3)“分解” “松散” “等” “或” 。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能力。从“整件铜壶滴漏由四 个铜壶组成”可以推断出文段说明的是铜壶滴漏的构成部分, “水由日壶依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 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讲的是它的原理,据此概括即可,可以结合图片 的内容来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质上是一道劝告类型的题目,解答此类题要充分体 现实效性。作答时要注意开始就用简洁的语言点名自己的

27、观点。 (3)本题考查并举的辨析及修改,学生要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 要掌握病句常见的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 句语序不当,应改为“逐 渐松散、破碎、分解” ;B 句中“湖泊” “海洋”不属于“地表低洼处” ,应该将“等”改为“或”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 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成细微的沙砾

28、、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 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 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的河水变浑浊,谁都知 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1关于选段的说明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2选段中“旅行”一词是什么意思?若换成“到远方去”行吗?为什么? 【答案】 “旅行”在文中指沙砾被带到远方去。若换成“到远方去” ,则整句话就没有了原句的生动、形象, 没有了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

29、义及其表达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体会其含义,并且 从文章体裁的角度来说明其表达作用。 3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一句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冰河”能“爬”吗?这个“爬” 字在句中有什么好处? 【答案】拟人。用“爬”字来形容冰河在陆地行进的情态非常贴切,很生动地表现了冰河缓慢移动的状态, 很容易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作者用一个“爬”字赋予了冰河以人的动作,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是让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四、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生态脚印 有一种说法: “人口是定时炸弹。 ”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

30、的最大问题,至 2050 年,地球人口将会多至 90 亿到 100 亿。目前,世界人口有 60 多亿,至今世界人口每年增加 7800 万,估计 到 2012 年世界人口就会 达到 70 亿。于是不断有人问:“人口如此增长下去,地球承受得了吗?”答案要从两个方面来谈,如果光从 地球面积来看,地球是承受得了的,仅仅一个欧洲就可以再接受和安置 67.5 亿人。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要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工作、消费、耗能、排污和释放二氧化碳光用地球面积来分配是不科学的, 必须用“生态脚印”的概念来评估。 生态脚印是指按今天的生产条件,一个人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地球(陆地和海洋) 面积,

31、其单位是公顷。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生态脚印的大小也就不一样。 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的生态脚印。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 根据全球脚印网和欧洲环境局所提供的数据, 地球能提供的生态脚印是每人 1.8 公顷, 但按目前人类的消耗, 每人的生态脚印是 2.2 公顷,显然,一个地球已经不够用了。而每个国家的生态脚印也不一样,如美国公民 的平均生态脚印是 9.7 公顷、英国 5.6 公顷、欧盟成员国平均 4.7 公顷、巴西 2.1 公顷、中国 1.6 公顷、印 度 0.7 公顷如果全世界都像印度人民那样节约能源,地球让 100 亿人吃饱饭

32、是没问题的;倘若世人的生 态脚印都和美国人的一样大,那我们今天就需要 3 个地球了。 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发表的生命地球报告显示,在过去 20 年的时间里,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 度,已经超过了大自然再造资源的速度。报告警告说,如果这种状态不发生改变,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就 面临着在本世纪中叶发生大规模崩溃的危险。 扩张生态脚印的后果不止如此,它还会导致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坏。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速度最快的是草地、河流冲击形成的草场、大草原和赤道干 旱森林。这些地方多数被人类开垦成了农田或养殖牲畜的草场。 生态脚印的概念首先由马克西斯瓦克纳格尔和威廉E 里斯于 19

33、94 年提出,随之得到世界公认。 2003 年,瓦克纳格尔创建全球脚印网,从事拯救地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工作。 人类正在辛苦地寻找第二个地球,梦想能否成为现实,什么时候成为现实,不知道。我们能做的是 保护好现有的地球,地球人共同行动起来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尽量调整生活习惯,节约使用地球资源 保护人类自己。 1第自然段中加点的“估计”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不能, “估计”是指“大概的预计” ,表示句中的的数字是推测而来,并不是确切的,去掉语言就 不准确了。 2阅读全文,说说一味地扩张生态脚印的危害是什么? 【答案】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就面临着在本世纪中叶发生大规模崩溃的危险还会导致地球

34、生物的多样性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坏。 【解析】从文中第 3 自然段可以看出一味的扩张生态脚印而不采取措施的话,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就会面 临着本世纪中叶发生大规模崩溃的危险。 3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读完文章,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保护现有的地球和人类自己?(请写出两个具体的做法) 【答案】做法要具体,不能用文中原句回答。 【解析】从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可以看出要保护现有的地球和人类自己我们必须要从事拯救地球、保护环 境、保护资源的工作。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能浪费;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不能随便乱扔垃 圾,不能随便乱排污水等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计时

35、的变迁 漫 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 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 “测地” ,白天看太阳量阴影, 晚上望月亮数星星。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 7 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 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 点 15 分, 老地方见面” 。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

36、 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 秒乃至 1/100 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 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 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 “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 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 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 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

37、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 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 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 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 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 测试时间上 1 微秒(1/1000 000 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 300 米。在天文测量时,1 毫秒(1/100 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 1 万米的误差,真 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

38、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 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 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 1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_铯原子钟 【答案】圭、沙斗、漏壶 机械钟表 石英电子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找出不同的时代运用的计时工具,然后填 空即可。 2第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目的? 【答案】为了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1.

39、激发 读者的兴趣。2.、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本文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 光阴”激发了读者兴趣,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计时器。 3第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作比较、作引用。作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首先指出说明方法, “再也不能”是 “现在”与“从前”相比。 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运用了做引用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其作用分析。 4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段简要回答。 【答案】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解

40、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注意把握关键词语即可。 “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可概括 出:俊秀潇洒; “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 ” 可概括出:造型新 颖,走时准确; “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 ” 可概括出:功能日臻完美。 5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答案】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 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从文中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分析即可。题干出 现在第段中,结合下文, “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 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 间。 ”概括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第8课 时间的脚印(含答案与详解).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