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西全国高考理综III卷化学科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541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广西全国高考理综III卷化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9年广西全国高考理综III卷化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2012019 9 年年全国理综全国理综 III 化学科质量分析化学科质量分析 2019 年广西高考化学科采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全国理综 III 卷,化学科全卷满分 100 分,其中必考内容 85 分,选考内容 15 分。经数据整理,从阅卷数量看,阅卷数量为 219963 份,空白 卷约为 17122 份。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181366 人,占比 82.45%,比 2018 年(80.34%)高出 2.11%, 选考有机化学基础38614 人,占比 17.55%,比 2018 年(19.16%)减少 1.61%。有效答卷总数 202807, 其中,物质结构 164201 份,占比

2、 81%,有机化学基础 38606 份,占比 19%。 为了探析我区落实国家化学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水平、 存在问题和改进策略,2019 广西高考化学科质量分析将从试题特点、统计数据、试题分析及考生答题 情况、教学建议等四个方面来呈现数据信息及有关观点。 一、试题特点一、试题特点 今年的化学高考题,是实践探索和系统落实国家有关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精神及“一体四层四翼”高 考评价模型的第二年,也是践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 年版)倡导的“教学考合力,协同育人” 的前期探索。“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模型的中心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和导向教学,回答了“为什 么考”

3、的问题; “四层”是指高考考试内容为学生未来学习和社会实践所需要的来自化学学科教学的必 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四翼”则表明高考试题命制应 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以确保考试的导向性、选拔性、公平性、科学性和教育性功能。 这些功能主要通过考查目标、试题立意、知识载体、情境选取、设问指向和评分标准等维度的调控而得 以实现。具体体现为如下特征: 1. 考查目标素养化,体现了意识、知识、技能、能力的协同考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约占 10%,主要考点分布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电负性、杂化轨道、氢 键、化学式(化合价)、晶体类型、共价键类型、有

4、机物命名、有机物分子式、pH 值与 H+数量关系计 算、复杂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计算、有机反应类型。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约占 25%,主要考点表现为:平衡常数、溶浸、沉淀除杂、反应热、离子交 换、平衡常数、氧化还原反应、能耗分析、酸度调节、沉淀反应、控制变量与操作变量辨识。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约占 35%,主要考点表现为:氧化性、电解、电子转移、对角线规则、同离 子效应、稀释效应、3D-Zn 电池、电荷守恒、共价性、共面、周期律、自旋、配位数、化学通式、官能 团、同分异构体、有机合成。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约占 20%,涉及次氯酸、二氧化硫、洗涤、试剂功能、仪器名称、产率、催 化剂、仪器选用、试剂

5、功能、加热方法、提出问题等考点。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约占 10%,涉及硅、铝、碳、碘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pH 调节、转化率等考 点。 值得注意的是,意识考查是间接的,但却是考生正确作答非常重要的一种素养,例如,如若考生意 识到化学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就会较习惯于对日常化学事件或化学应用进行化学分析,对高铁、活性 炭、硅能源材料、碘酒等常见物品结构、功能有正确的辨识;如若有分类意识,则不至于在该填写物质 时,却填写了元素;有命题意图分析意识,则会深刻领会命题意图,正确按照答题限定来作答,对书写 2 名称、数据的地方,不会写错;如若有创新意识,则对情境中的创新点加以洞察,从本质上理解题意, 并做出

6、正确应答。 2. 试题立意实用化,体现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及学生未来学习需求的有效关联。 试题在未来公民素养以及化学学科专业基础人才品质定格的基础上, 系统设计题型结构、 目标结构、 内容结构和问题结构。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试题分值比例约为 4231;体现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试题分值比例约为 3530305。 3. 知识载体核心化,反映了物质观、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结构观、转化观、守恒观、系统 观的相关知识基础。 在物质观与元素观方面,体现硅、碘、铝、铁、锰、氟、氯、磷、氧、碳、硫、氢、钠、氮等多种 主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变化与性质知

7、识。 在分类观方面,分类意识考查特别隐性但又具决定性作用,如:有机弱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应 用;物质、元素两种表征类别的辨识与应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的功能区别与应用;有机官 能团分类;分子晶体与离子晶体辨识等等。 在微粒观方面,涉及到离子交换、弱电解质的电离等。 在结构观方面,涉及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空间结构判断等。 在转化观方面,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转化的条件控制等。 守恒观方面,涉及化学平衡、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等。 系统观方面,涉及原电池、电解池系统分析与解释。 4. 情境素材现代化,选用了来自日常化学、实验化学、材料化学、合成化学、化学工艺、化学技 术创

8、新等领域中新颖而实用的现代化学应用事例。 日常化学中的物质应用、离子交换净水等,实验化学中的有机合成化学实验及有机实验探究分析; 材料化学方面的硫酸锰合成;化学工艺中的氯化氢回收法;化学技术创新中的新型电池、新型电解、离 子交换树脂、新型电极材料的结构分析等。这些特质中,反映了对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视以及对化学知识 应用的突显。 5. 设问取向现实化, 设计的选项或问题均为情境事件中的真实性、 关键性、 本质性或源头性问题。 不存在为了问而问或不切实际的设问。 现实中的问题涉及转化率、环保、产物分离、提纯、条件控制、结构解析、合成路线设计、仪器选 用、方法选择、工作效率等多种实际问题,所提出的问题

9、是生产、生活、科研实际中科学家、工程师、 老百姓所考虑的实际问题,本卷各题设问有梯度、有层次、有开放度、有针对性,没有人为创设思维障 碍,特别是转化率的计算,用初中化学水平就可以解出。这表明,试题设问的情境忠实性和实践关联性 日益明显。 6. 评分细则等级化,设置了诸多 2 分一空的计分方式,使给分分值对应了考生的素养水平层次。 评分细则等级化是缘于开放性问题比重的提高。整卷应答开放度占有率分别为:强15%、中3%、 弱4%、无78%。区分高分端考生水平的不是复杂的结构解析或合成路线设计,而是开放性的问题分 析与答案表征。这说明考题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求日益明显。 7. 试题命制中值得商榷的

10、问题:存在语言表达和答题限定指向模糊等问题,导致测量效度不高。 试题第 10 题 C 选项“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从科学上看,水的导电性不会受净化 3 过程的离子交换的多少而变化,只受到温度的影响,即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如果考生回答了这个 选项,亦可认为是正确的。该选项改为“通过净化处理后,所得溶液的导电性降低”更为合理,因为, 再高水平的离子交换树脂,其交换效率也不可能达到 100%。 试题第 27 题第(2)小题“下列玻璃仪器中,中需使用的有_(填标号),不需使用的 _(填名称)。”考生顺势在“填名称”的这空中填写“AC”符号,考查目标变为考 生的注意力是否细致,而不是考生

11、是否真的学会辨识常见的仪器。导致考试分数无法解释,该题若改为 “不需使用的仪器的名称为 。”则试题的信度更好。可见,试题语言结构会影响测量分数的素养 解释力,应当加以重视。 上述命题特征对未来化学教学的导向功能为: (1)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合理解; (2) 重视特定情境中的信息处理、观察认知、问题解析、创新品鉴和责任感知。(3)突出学生在化学学习 与探究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科学表征、学术讨论、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训练。 二、统计数据二、统计数据 1.总分分布呈正偏态分布,80 分以上考生人数少且与往年持平,40-79 分人数明显增多。 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如表 1,总分分布总体呈正偏

12、态分布(如图 1)。与 20162018 三年相比, 50-79 分人数明显增多,20-49 分人数明显减少。整卷平均分达到 46.4516 分。0-29 分人数为 22.24%, 主要得分来源为选择题,其中包含了一定的猜测概率,因为从阅卷生成的数据信息(如表 2)看,主观 题 0 分概率最高达到 57%。人数占比最高的是 50-59 分分数段,约为 17.10%。而 80-100 分考生人数比 例仅为 3.95%,满分人数 2 人,这与 2018 年基本持平。说明试题总体难度降低后,高分端的人数比例 并未明显增多或减少。试题对高分端考生的鉴别力仍然存在,但对低分端考生的区别力明显增高,很多

13、考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表表 1 1 各分数段人数各分数段人数 起始分数起始分数 终止分数终止分数 人数人数 人数比率人数比率 累计人数累计人数 累计人数比率累计人数比率 0 9 4175 4175 2.06% 2.06% 10 19 15537 19712 7.66% 9.72% 20 29 25393 45105 12.52% 22.24% 30 39 30252 75357 14.92% 37.16% 40 49 32493 107850 16.02% 53.18% 50 59 34687 142537 17.10% 70.28% 60 69 32008 174545 15.78% 8

14、6.06% 70 79 20252 194797 9.99% 96.05% 80 89 7150 201947 3.53% 99.58% 90 99 858 202805 0.42% 100.00% 100 109 2 202807 0.00% 100.00% 表 2 阅卷生成的主观题得分情况 4 题号题号 与考人数与考人数 空白卷空白卷 平均分平均分 标准差标准差 0 分人数分人数 满分人数满分人数 最高分最高分 难度难度 最低分最低分 0 分率分率 满分率满分率 总平均分总平均分 26(1-4) 219963 17122 2.78 2.47 71405 4732 8 0.35 0 0.34

15、 0.02 2.78 26(5-6) 219963 17123 1.56 1.72 107585 7151 6 0.26 0 0.52 0.03 1.56 27(1-3) 219963 14365 4.77 2.18 20118 21781 8 0.60 0 0.10 0.10 4.77 27(4-6) 219963 14365 0.91 1.21 126098 1231 6 0.15 0 0.57 0.01 0.91 28(1) 219963 16120 1.77 1.45 42546 1729 7 0.25 0 0.21 0.01 1.77 28(2-4) 219963 16120 2.7

16、9 2.23 57303 3784 8 0.35 0 0.27 0.02 2.79 35 181366 17042 6.3 3.43 27829 359 15 0.42 0 0.17 0.00 6.59 36 38614 0 7.84 3.78 1205 916 15 0.52 0 0.03 0.02 II 卷平均分 21.17 图 1 2019 年各分数段得分人数分布图 图图 2 2 近四年比较: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图近四年比较: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图 5 图图 3 3 近四年比较:累积人数曲线图近四年比较:累积人数曲线图 从各分数段累积人数比例(如图 3)看,2019 年、2018 年试题对 0-

17、79 分的考生有良好的区分度, 而 2017 年试题则对 0-69 分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度。 2019 年考生人数为 202807 人, 2018 年考生人数为 184578 人,2017 年为 174773 人,在人数增多的情况下,2019 年化学平均分高于往年的原因是:20-69 分人数比例均比往年减少,70 分以上人数比例基本略为增多。 2. 客观题得分率最高、区分度最佳,主观题第 27 题区分度最小。 主观题第 27 题的区分度最小,原因是该题得分的前后不一致,后半部分得分率低,缺乏内在一致 性。第 28 题区分较好,但得分率均较低,其原因是该题的各个小题得分基本一致,试题难度分布较为

18、 合理。但总体难度较难,考生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仍需要加强抽象推理和模型认知水平。第 26 题得分率低,但区分度较好,这与考生答题先后顺序有关,多数考生都有时间应答本题,但试题难 度较大,总体得分不高。 从必考题看,考生在工业流程分析、实验探究分析和化学工艺反应原理分析等方面,仍需要加强。 从选考题看,选考有机的人数少,得分率高,但区分度较好。物质结构模型选考人数多,得分率达 到 42%,说明考生在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基础有所提高,但对于抽象、复杂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 体结构,在理解和迁移应用方面,仍有待加强。 从总体上看,客观题难度比往年下降,但主观题难度基本持平。考生在理综中的化学

19、主观题解答方 面,除了存在时间分配、答题顺序、答题速度等影响因素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考生化学学科核 心素养中的重要意识和关键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表 3 2019 年化学科各题得分情况 人数 题号 题分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满分人数 202807 客观题 42 25.4516 0.606 11.0195 0.5998 21815 202807 主观题 58 21.28 0.3669 10.7016 0.4175 2 202807 第 26 题 14 4.3368 0.3098 3.7424 0.5428 1072 202807 第 27 题 14 5.7589 0.4114 2

20、.5151 0.2717 513 202807 第 28 题 15 4.5749 0.305 3.1551 0.4105 244 6 164201 第 35 题 15 6.3134 0.4209 3.2476 0.4108 359 38606 第 36 题 15 7.8687 0.5246 3.7917 0.5272 916 图 4 2019 年各题难度、区分度折线图 图 5 2019 年各题难度-区分度关系图 表表 4 4 近近 5 5 年各卷化学平均分及难度年各卷化学平均分及难度 年份年份 第第卷卷 第第卷卷 化学平均分化学平均分 难度难度 2015 年 20.99 14.93 35.92

21、 0.36 2016 年 22.83 23.17 46.00 0.46 2017 年 21.65 17.10 38.75 0.39 2018 年 21.98 22.63 44.6133 0.45 2019 年 25.4516 21.28 46.7316 0.47 7 3.3. 客观题得分率较低的是实验基础、有机化学基础和电解质溶液部分。客观题得分率较低的是实验基础、有机化学基础和电解质溶液部分。 客观题满分人数达到 10%,各个得分分值的人数比率差异不大。说明即使是能力比较低的考生,仍 然有在如此难度水平的选择题得较高分数。 这缘于试题难度在技巧程度上的明显降低, 试题立意设问严 格遵循实际问

22、题,不人为创造思维陷阱的结果。 表表 5 20195 2019 年客观题得分分布年客观题得分分布 分数 人数 累计人数 人数百分比 累积人数百分比 0 4167 4167 2.05% 2.05% 6 13255 17422 6.54% 8.59% 12 22962 40384 11.32% 19.91% 18 29582 69966 14.59% 34.50% 24 33794 103760 16.66% 51.16% 30 38905 142665 19.18% 70.35% 36 38327 180992 18.90% 89.24% 42 21815 202807 10.76% 100.0

23、0% 图图 6 6 20192019 年客观题得分分布年客观题得分分布 4. 主观题得分的众数为主观题得分的众数为 2020 分,得分率为分,得分率为 0.350.35,说明主观题得分率有很大提升空间。,说明主观题得分率有很大提升空间。 主观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1)考生缺乏亲历实验探究,特别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历程,对诸如重 结晶之类的分离方法不熟悉、不理解。(2)对应答要求视而不见,如填写物质、写仪器名称、填写数 据而不是百分比。(3)对新异化学过程的理解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刻,除杂顺序与方法,电解表征新 方法、新型原电池等等。(4)独立思考、自主表达能力仍然欠缺。 表表 7 7 主观题得分分布

24、主观题得分分布 分数分数 人数 累计人 数 分数分数 人数 累计人 数 分数分数 人数 累计人 数 分数分数 人数 累计人 数 分数分数 人数 累计人 数 0 0 797 797 12.512.5 1493 46993 2525 4617 132574 37.537.5 742 187720 5050 191 202243 0.50.5 20 817 1313 4301 51294 25.525.5 1795 134369 3838 1779 189499 50.550.5 47 202290 1 1 1186 2003 13.513.5 1641 52935 2626 4423 138792

25、 38.538.5 649 190148 5151 157 202447 1.51.5 98 2101 1414 4526 57461 26.526.5 1713 140505 3939 1522 191670 51.551.5 30 202477 8 2 2 1963 4064 14.514.5 1764 59225 2727 4199 144704 39.539.5 541 192211 5252 123 202600 2.52.5 223 4287 1515 4662 63887 27.527.5 1595 146299 4040 1359 193570 52.552.5 22 2026

26、22 3 3 2356 6643 15.515.5 1832 65719 2828 3873 150172 40.540.5 461 194031 5353 63 202685 3.53.5 406 7049 1616 4758 70477 28.528.5 1605 151777 4141 1147 195178 53.553.5 17 202702 4 4 2750 9799 16.516.5 1902 72379 2929 3793 155570 41.541.5 385 195563 5454 50 202752 4.54.5 575 10374 1717 4938 77317 29.

27、529.5 1522 157092 4242 1056 196619 54.554.5 8 202760 5 5 2995 13369 17.517.5 1966 79283 3030 3492 160584 42.542.5 354 196973 5555 20 202780 5.55.5 712 14081 1818 5057 84340 30.530.5 1394 161978 4343 951 197924 55.555.5 1 202781 6 6 3113 17194 18.518.5 2016 86356 3131 3311 165289 43.543.5 301 198225

28、5656 19 202800 6.56.5 758 17952 1919 5053 91409 31.531.5 1331 166620 4444 794 199019 56.556.5 1 202801 7 7 3239 21191 19.519.5 2033 93442 3232 3085 169705 44.544.5 242 199261 5757 3 202804 7.57.5 923 22114 2020 5089 98531 32.532.5 1220 170925 4545 627 199888 57.557.5 1 202805 8 8 3395 25509 20.520.5

29、 1993 100524 3333 2908 173833 45.545.5 190 200078 5858 2 202807 8.58.5 1076 26585 2121 5061 105585 33.533.5 1098 174931 4646 538 200616 9 9 3478 30063 21.521.5 1993 107578 3434 2638 177569 46.546.5 158 200774 9.59.5 1146 31209 2222 4928 112506 34.534.5 1030 178599 4747 462 201236 1010 3706 34915 22.

30、522.5 2037 114543 3535 2428 181027 47.547.5 108 201344 10.510.5 1218 36133 2323 4813 119356 35.535.5 909 181936 4848 317 201661 1111 3887 40020 23.523.5 2031 121387 3636 2262 184198 48.548.5 82 201743 11.511.5 1414 41434 2424 4679 126066 36.536.5 819 185017 4949 237 201980 1212 4066 45500 24.524.5 1

31、891 127957 3737 1961 186978 49.49.5 5 72 202052 图图 7 7 20192019 年主观题累积得分分布年主观题累积得分分布 9 图图 8 2019 年主观题得分分布年主观题得分分布 表表 6 6 近五年各考点得分率比较近五年各考点得分率比较 题型 考点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题序 得分率 题序 得分率 题序 得分率 题序 得分率 题序 得分率 选择题 生活中的化学 7 0.58 7 0.47 7 0.24 7 0.68 7 74.71 选择题 有机化学基础 8 0.39 8 0.48 8 0.45 9 0

32、.49 8 55.08 选择题 元素周期律 9 0.56 12 0.72 12 0.65 13 0.46 9 60.71 选择题 物质的量计算 10 0.49 10 0.62 8 0.58 11 60.79 选择题 有机化学基础 11 0.59 10 0.54 选择题 化学工业流程 12 0.39 选择题 化学实验基础 13 0.53 9 0.66 9 0.59 10 0.4 12 50.79 选择题 电化学基础 11 0.62 11 0.52 11 0.62 13 67.61 选择题 电解质溶液 13 0.33 13 0.54 12 0.43 10 54.26 非选择 题 物质制备(或循环

33、回收利用)化学流 程 26 0.16 28 0.36 27 0.22 27 0.41 26 0.31 非选择 题 化学速率与平衡, 化学反应与能量 27 0.29 27 0.38 28 0.36 28 0.39 28 0.31 非选择 题 无机物性质(或制 备)的实验探究 28 0.25 26 0.4 26 0.23 26 0.32 27 0.41 非选择 题 化学与技术 36 0.39 36 0.18 非选择 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 37 0.45 37 0.5 35 0.35 35 0.42 35 0.42 10 非选择 题 有机化学 38 0.26 38 0.47 36 0.42 36 0.

34、51 36 0.52 总之,试题命制趋势的变化为:客观题回归日常,主观题突出开放性、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 的变革,既尊重化学实践的复杂性、实用性和简洁性,又尊重了每一位经历艰辛复习的考生,使每一位 考生学有所获,考有所得。这种变革与当前正在推行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一致、功用相同,这预示 着“教、考、评”一体化的理念将得以逐渐落地。各位 2020 届考生应主动适应这种试题内容改革的新 常态, 强化自身的化学理解力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当然, 未来考试难度的提升, 可能会引入更为复杂、 新异的实践情境,这方面,需要师生在专题探究、研究性学习方面予以投入。 三、三、试题分析和考生答题情况试题分

35、析和考生答题情况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答案】C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考查硅、铝合金、活性炭和碘酒的性质和用途。 A光电池又叫太阳能电池,是能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电动势的元件。它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 能将可见光转化为直流电。制作光电池的材料有硅、硒、砷化镓、氧化亚铜、硫化镉、硫化银等。单晶 硅电池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但成本较高。目前使用的光伏材料中 90%以上为硅基光伏材料,铸锭多 晶硅光伏电池因其具有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相

36、对较低的特点, 且转化效率已接近单晶硅太阳电池, 因 而在光伏材料中所占比例过半。选项 A 正确。 B因铝合金的密度低、强度高、导热性好、抗蚀性和优秀的塑性等性质,目前中国铁路客运专线 动车组除 CRHI 型车体采用的是不锈钢材外,其余 3 种动车组车体均为铝合金材质。时速 300 公里以上 的高速列车车体必须采用轻量化的铝合金材料,350 公里以上的列车车厢除底盘外全部使用铝型材。铝 合金导体材料在电气性能达到铜的基础上,更轻便、更柔韧、更节能、机械性能、安全性能及经济性能 远远超过铜缆。我国有丰富的铝资源,铝合金价格适中,故铝合金可大量用于高铁建设。考生可能误认 为高铁建设只是高铁钢轨(主

37、要成分为高锰钢)的建设。选项 B 正确。 C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有害气体而除异味;没有强氧化性,无杀菌作用。选项 C 错误。 D碘酒涂抹在皮肤表层流血伤口处,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对细菌、真菌和病毒有灭杀作用。故碘 酒可用于皮肤外用的杀菌消毒。选项 D 正确。 【答题分析】【答题分析】此题考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具有“绿色化学”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探讨某些化学过程对人类健康、 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 并对这些影响从多个方面 进行评估(素养水平 5-2)。学业水平 3-4“能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 关的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对硅、铝合金、活性炭和

38、碘酒等物质的生产、建设、环保、生命健康应用予 以分析、探讨与评估。该题考查的不是对化学日常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化 学基础知识,对常见的化学应用进行关注、解释、探究和价值评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的达成, 11 表现为“能用化学之眼看应用”,能正确认识化学物质功能应用的针对性、有限性和两面性,本着对自 己、他人和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科学、理性的使用化学物质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答对选项 C 的考生,不仅是准确识记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而且,还在此基础 上稍做推理:活性炭吸附色素及异味,但并不能消毒杀菌。误选 A 选项的考生,基本推理能力欠缺,且 未能扩充已有知识

39、(如硅广泛应用于制作晶片、光纤等)。误选 B 的考生,基本推理能力欠缺更明显, 因为 B 选项也需要推理(高铁建设内容包括铁轨和动车组,动车组广泛用到铝合金),同时对 C 选项也 缺乏有效推理。误选 D 的考生,则缺乏对生活中的化学应用缺乏明显的关注和有效记忆。 图 9 第 7 题选项选答情况 从数据分布上看,考生“特定情境中的观察认知与分析推理能力”有待加强。教学中应注重“从生 活走进化学,再从化学走进生活与社会”的习惯和意识培养。 8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甲苯 B乙烷 C丙炔 D1,3丁二烯 【答案】【答案】D D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

40、。考查甲烷、乙烯、乙炔和苯分子的立体构型。 已知 C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5 个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即只要含CH3,该分子的所有原子 就不可能共平面,而甲苯、乙烷、丙炔中都含CH3,因此,三者分子结构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1,3 丁二烯可以看成是两个乙烯分子(四个原子共面)由碳碳单键相连接,而碳碳单键是可以旋转的,当 两个乙烯基旋转至同一平面时,形成较为稳定的共轭大键,此时,就形成了“所有原子共面”的相对 稳定结构(如图 10 所示)。因此,选项 D 正确。 12 图 10 1,3丁二烯分子结构模型 【答题分析】【答题分析】本题考查“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

41、知模 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运用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素养水平 3-2)。 学业水平 3-1“能从组成、结构等方面认识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能从物质组成、性质、 官能团、构成微粒和微粒间作用力等多个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原子共面视角来认识有机物分子结 构模型,是建立有机分子空间结构观念的初始水平。其认知过程为球棍模型搭建、碳原子成键方式(杂 化轨道原理)、物质性质反证、生成基本观念或认识论(如双键、单键不可旋转)、基本观念或案例的 迁移应用等。如果考生没有有效经历述认知过程,就会引发思维混乱,误选 A、B、C 等选项。本题选项 之间的迷惑与干扰度较大,猜

42、测概率低,55.15%的答对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图 11 第 8 题选项选答情况 9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X 与 Z 同族,Y 最外层电子 数等于 X 次外层电子数,且 Y 原子半径大于 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熔点:X 的氧化物比 Y 的氧化物高 B热稳定性:X 的氢化物大于 Z 的氢化物 CX 与 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ZX DY 的单质与 Z 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13 【答案】【答案】B B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周期表和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考查内容:推断元素、晶体中粒子 间作用力、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关

43、系、化学键与物质分类、Mg 和 Si 单质化学性质。 X 与 Z 为短周期同主族元素,由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可知 X 和 Z 分别为第二、三周期。即 Y 的最外 层电子数为 2,X 和 Z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4,可推导出 X、Z 分别为 C、Si。一般电子层数多,原子半 径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变小,因为 Y 原子半径大于 Z,元素 Y 必须 与 Z 同周期,且位于 Z 的前面,可推导出元素 Y 为 Mg。 AX 的氧化物 CO2是分子晶体,晶体中粒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晶体的熔点较低;而 Y 的 氧化物 MgO 是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以较强的离子键结合,晶体的熔点较高

44、。或者从常温下物质状态 来判断:CO2常温下是气体,熔点低于常温;MgO 常温下是固体,熔点高于常温。选项 A 不正确。 BX、Z 的氢化物分别为 CH4、SiH4。因为非金属性 CSi,所以热稳定性 CH4SiH4。也可从 CH4 和 SiH4的共价键强弱判断, C 原子半径比 Si 原子半径小, CH 键长比 SiH 键长短, CH 键能较大, 故 CH4热稳定性比较大。选项 B 正确。 CSi、C 均为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SiC 属于共价化合物,晶体中只有共价键,没有离子键。 选项 C 不正确。 DMg 是较活泼的金属单质,与浓硝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Mg(NO3)2而溶解。硅

45、单质与浓硝 酸发和以下反应:Si + 4HNO3 = SiO2 + 4NO2 + 2H2O,但 SiO2难溶于水,最终固体还是没有消失。选 项 D 不正确。 【答题分析】【答题分析】本题考查“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知模 型, 指出模型表示的具体含义, 并运用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的组成、 结构与变化(素养水平 3-2) 。 学业水平 2-1“能从原子结构视角说明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是人类认识元素及其关系 历程中“里程碑”式的认知模型。 图 12 第 9 题选项选答情况 在“位-构-性”三重认识视角中,元素推断部分需要调用元素周期表位置模型;氧化物、

46、氢化物、 碳化物、硝酸盐的性质比较,需要调用元素周期律认识模型,以及物质分类思维和物质性质的原型范 14 畴。C 选项干扰度最大,说明考生对化合物的成键方式、结构特征和性质特点(键-构-性)的理解存 在较多的模糊观念。 10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水中的 NO 3、SO 2 4、Cl 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 H +OH=H 2O 【答案】【答案】A A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考查离子交换和离子反应。考查内容:离子 交换反应后的离子数目和离子浓度变化,中和反

47、应。本题是 信息给予题,要求考生读从信息中提取实质性内容,与已有 知识整合,得出结论。 普通水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阴离子种类和数量不变,阳离子 Ca2 、Na、Mg2替换了树 脂中的 H 。根据电荷守恒,交换后 H总数大于原来的阳离子总数。选项 A 不正确。 当水中阴离子 NO 3、SO 2 4、Cl 与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阴离子交换时,被交换出来的阴离子若为酸 根,得到的水含有 H 和酸根。为了得到纯净水,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阴离子一定是 OH,故阴离子树 脂填充段发生了中和反应 H +OH=H 2O。净化处理后所得纯水难电离,常温下阴阳离子浓度均为 10 -7 mol/L,离子浓度小,即

48、使离子交换效率不高,水中的离子浓度也大大减少,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 正相关,故离子交换后所得溶液的导电性降低。 【答题分析】【答题分析】考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能运用化学变化的规律分析说明生产、生活 实际中的化学变化(观念水平 2-4)。学业水平 4-1“能在物质及其变化的情境中,依据需要选择不同方 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推断。” 图 13 第 10 题选项选答情况 应答过程中需要考生建构“离子交换”认知模型: m HRmn + n mM n m m n MR+ Hmn 和 m m )(n OHR + -n mA n m m n AR+ OHmn 15 重构离子反应

49、的认知结构“离子交换也是一种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深度减少或 增多的反应”。在特定情境中,如果考生未能选择恰当的视角建构新的认知模型,则很难读懂题干信息, 回答生产实践中的简单化学应用问题。选项 C 的选答率较高,估计有部分考生忽略选项 A 中的“电荷守 恒,阳离子数增多”之事实,取聚焦于“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这一陈述中的“水”,将水的 导电性与溶液的导电性区别开来,事实上,在水溶液中,将水的导电性和离子的导电性分开讨论是没有 意义,因为,没有水就没有离子,水中多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水的导电性才增强。当然,从命题技术的 角度看,将 C 选项改为“通过净化处理后,所得溶液的导电性降低”更为严谨,因为,离子交换树脂并 不确保 100%的交换效率,离子交换处理后的水,仍然含有少量的 Ca2 、Na、Mg2、NO 3、SO 2 4、Cl 离子。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年广西全国高考理综III卷化学科质量分析.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