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五第十五课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 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 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 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2、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 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 着一场革命的 到来。为此他主张(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
2、主义 3、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 能体现民生主义思想的是( ) A “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B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4、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5、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
3、合在一起的”。列 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6、“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地付诸 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 A.同情农民疾苦 B.抑制贫富不均 C.制订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D.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7、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不断演进发展,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力求紧随世界民主 潮流而前进,同时留意避免曲方民主制的弊端,主张通过中西结合来完善民主制度。这里的 “中西结合”表现为( ) A.用暴力革命实现民主共和 B.倡导民权为资产阶级所独有 C用政治革命完
4、成民主共和 D主张民权为一般国民所共有 8、1924 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三 大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民有、民享、民治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主、科学、共和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9、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 在( )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具有鲜明的反帝的内涵 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0、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为( ) 在民族主义之中增加了反帝内容 民权的享有者
5、资格降低,范围扩大 民生主义关注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将革命前途改为社会主义 A. B. C. D. 11、1897 年 7 月孙中山在伦敦查看了贫民窟,学习了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的知识。 他开始相信,中国不需要经历在欧洲实现产业革命的那种社会动乱。他能够通过社会改革, 跨入队伍的行列。为防止发生欧洲那种社会动乱,孙中山起初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节制资本 D平均地权 12、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某考 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一点是( )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
6、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 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 命纲领一致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 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 党1896 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 思想”。后来他对张国焘说:“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 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 我参酌了社会主 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
7、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摘编自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 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 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 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 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 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
8、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 后也。 摘编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渊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 少,贫者极多。中国应当设法避免出现资本主义社会那种贫富不均,防之道为何?即凡天然之 富源,如煤、铁、水力、矿油等,及社会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等,与夫一切垄断 性质之事业,悉当归国家经营,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
9、均地权,按价征税, 价重者税也重,而价轻者税也轻,得享平均之利益,至公平也。 中国乃是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 不能救贫。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据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材料二 1924 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表示:“本国人及外国人之 企业,或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 铁道、 航路之属,由国家经 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这里节制的“资 本”即指私人资本、 也指外来资本,最重要的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 孙中山节制资本,仍然是 为了保障多数人的权益,发展国家资本,让全国人民得益。 摘编自冯洁“科
10、学社会主义”概念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主张实行民生主义的依据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及其提出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由材料内容可知孙中山主张建立合作经济以避免“商家垄 断”,对资本家多征税,体现了节制资本的思想,故 A 项正确;体现孙中山思想受中共影响 的内容应是扶助农工, 这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故 B 项错误;材料与关注工农利益无直接关系,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主张的合作经济并不一定是公私合营经济,故 D 项错误。 2 答案及解
11、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主张应该是用来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劳资纠纷、 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財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民主主 义主要强调人民的民主权利,排除 A 项;民族主义主要指的是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统 治,排除 B;民生主义主要指的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有缩小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 差距的意图,符合题意,故选 C;民权主义主要指的是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创立民 国,排除。 3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4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5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12、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 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指的是防止资本主义贫富 不均的愿望,而要防止资本主义贫富不均,只能通过“平均地权”来解决,而“平均地权”属于民生 主义思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6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7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8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9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孙中山在旧三民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革命相继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必须 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共同来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因此赋予了新三民主义鲜明的
13、反帝的 新内涵。 10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11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2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3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社会条件:民族危机的加深;满清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的兴起;西学东渐,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渊源: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西方的民族、民主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 2.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满清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实行立宪;民生主义:发展 经济。 不同:西方的三个思想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 役”。 解析: 14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1.依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但贫富悬殊较大,社会矛盾尖锐。 措施:国家控制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和产业,收益归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振兴 实业。 2.思想:发展实业;节制资本。 原因:中国工业落后的现实;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孙中山在欧美的经历及与时俱进的精 神。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