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第1 1课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导导入新课入新课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
2、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内容上有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文体知识文体知识结构上有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消息的基本要求: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性(简明扼要)。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正确理解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
3、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注意:包含引标、主标、副标;一篇消息可以三标齐全,可以没有主标或副标,但不能没有主标;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里。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1.分析消息的结构初读感知初读感知2.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1949年4月20日长江前线(芜湖安庆)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敌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3.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4、初读感知初读感知 4.“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初读感知初读感知5.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当。军攻势凌厉,不可阻当。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败。摧枯拉朽:再读探究再读探究 1.“南渡长江”,“南”怎么理解?(向南)2.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写我方的有:写敌方的有:“万船齐放
5、”“突破敌阵”“占领”“进击”“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摧枯拉朽”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为简洁,言简意赅,只有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本来可以有更为丰富,甚至有更加复杂的情景描述,但是,文章却嘎然而止。一连串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语的运用,不但符合新闻文体的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便于表达作者高瞻雄视不可一世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