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学1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目 录一、研 究 背 景二、研究目标与考核指标三、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四、创新点与计划进度第1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1、高速城镇化带来突出雨水问题(一)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研究借鉴短时强降雨频发、不透水下垫面比例增加、人口密度和财产密度加大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中期 21世纪第2页/共28页40%蒸发10%地表径流50%地下水城镇化之前城镇化之后30%蒸发55%地表径流15%地下水一、研 究 背 景1、高速城镇化带来突出雨水问题(一)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研究借鉴第3页/共28页汇流时间缩短峰值流量增大内涝灾害频现水多雨水资源流失地下水位降低水资
2、源紧缺水少径流污染严重面源控制较难水环境恶化水脏一、研 究 背 景1、高速城镇化带来突出雨水问题(一)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研究借鉴第4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美国: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重视雨水排放的源头控制,强调人工排水系统应最大限度模拟自然界水文环境,降低雨水系统对自然界的影响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理念通过源头径流削减技术和一系列的收集、调蓄、处理地表径流的技术,削减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并将上述设计提前纳入城市规划设计中。德国:分散式雨水管理理念绿色屋顶、生物渗透、透水路面和雨水回用等代表性技术在德国均有广泛应用,分散式雨水管理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代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可
3、分割的一部分。2、国外重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纽伦堡市Prisma小区雨水管理系统(一)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研究借鉴第5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2、国外重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屋面绿地道路广场水面绿色屋顶雨水储存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路面植草砖净化处理绿化浇灌地面浇洒降雨植草沟径流初期弃流雨水调蓄池洗车溢流备用水源市政排水管道溢流雨水泵站/河道(一)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研究借鉴第6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2、国外重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绿色屋顶雨水储存植草沟人工渗透设施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一)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研究借鉴第7页/共28页一
4、、研 究 背 景2、国外重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一)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研究借鉴美国西雅图市High Point 社区p 0.5年一遇24小时降雨产生径流量零外排;p 末端调蓄塘出水口的设计满足2年、25年和100年一遇设计暴雨安全排放;p 社区不透水面积率由65%降为60%。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体育馆p 年TSS削减70%;p 场地建设前后重现期2年一遇、1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暴雨峰值流量维持不变。第8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3、国家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p 2013年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明确提出“用10年左
5、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p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p 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p 2014年12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号)。(一)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研究借鉴第9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3、国家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作为国家绿色城镇化发
6、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内容,应将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纳入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指标进行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提出基本要求控制指标包括: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径流峰值控制目标、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一)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研究借鉴第10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二)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1、城市化开发过度,自然蓄排能力亟待提高p 城市不透水地面的比例增加,下垫面透水性能降低,径流系数增加,管网排水压力增大。p 城市水面率越来越低,内河调蓄功能锐减,因洪致涝威胁增大,每逢暴雨
7、,河道水位快速升高,管网排水能力受限。径流系数对径流量的影响上海43个已建排水系统地表径流系数实际值和设计值比较统计(来源:上海市城镇排水系统防汛能力调查评估)第11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2、雨水管理难度大,面临水质水量双重压力p 上海年均降雨量以50.9mm/10a的速率递增,降雨天数以3d/10a的速率递减,灾害性降雨多为暴雨和短历时强降雨,径流峰值流量亟待控制。p 上海市各类污染源中,城镇地表径流污染已成为上海市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COD和总磷地表径流负荷率最高,已分别达到32.4%和24.25%。苏州河沿岸排水系统月均初期雨水溢流量(2007-2009)(二)上海市“海绵
8、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第12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3、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技术指标陆续出台p 2014年12月,市领导批示:上海作为人口数量多、经济实力强的全国特大型城市,非常有必要开展“海绵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以支撑民生工程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运行。p 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设施规划和设计指导意见(沪水务2014-1063号)出台,提出综合径流系数按照所处区域分类控制:建成区,综合径流系数按服务范围内下垫面实际计算,并结合地区改造提出径流控制要求;新建地区,严格控制综合径流系数,设计值原则上按照不高于0.5复核取用,对复核超过0.5的,应要求相应区域同步采取降低径流系数的措施。(二)
9、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第13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三)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需求已有研究成果(1)在源头控制指标方面,注重不同下垫面的水质水量研究p 技术: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上海市不同用地性质径流水质特征p 应用:上海世博园区、上海虹桥商务区(2)在建筑小区方面,注重雨水收集回用等技术研究p 技术:雨水收集调蓄技术、雨水回用处理技术p 应用:上海世博园区、上海虹桥商务区、上海迪斯尼第14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已有研究成果(3)在城市绿地方面,注重绿地土壤渗透性能、绿地蓄渗等技术研究p 技术:下凹式绿地、绿地土壤结构优化、浅层蓄渗、土地毛管渗滤p 应用:上
10、海世博园区、上海虹桥商务区、上海临港新城、五洲大道(4)在城市道路方面,注重不同透水路面技术研究p 技术:透水人行道、排水性沥青面层p 应用:上海世博园区、嘉定新城(三)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需求第15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1)区域特点显著,亟需控制指标定量上海具有城市化水平高、降雨丰富、地下水位高、土壤入渗率低的特点,需对以往成果进一步梳理和提升,对典型雨型和不同雨强对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影响开展系统性研究;“海绵城市”构建涉及总量控制、峰值控制和污染控制多目标,涵盖城市排水、建筑小区、绿地广场和城市道路等多系统,相应的控制指标缺乏,亟需开展多维控制指标定量技术研究。(2)三
11、高一低特点,限制传统技术应用上海高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不透水面积和低土壤入渗率的特点,限制了传统雨水径流调控技术的应用和效能发挥,亟待对雨水径流调控技术和产品进行进一步本土化改良和科技攻关。5大科技需求(三)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需求第16页/共28页一、研 究 背 景(3)面源污染严重,水质管控措施不足上海城镇地表径流污染所占比例逐年提高,成为造成水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海绵城市”构建亟需开发适用于上海的与各类雨水径流调控技术相适应的源头污染控制技术,构建兼顾水质水量控制的低影响开发技术。(4)水体功能单一,调蓄功能有待加强上海属于平原河网地区,水系发达,但中心城区
12、城市化程度高、水面率低、开发强度高,“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城市水体作用不可忽略。亟需评估现状水体的调蓄能力,并兼顾污染控制的目标,开展水体生态化技术研究。(5)评估维护薄弱,难以保障长效运行各个系统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维护有别于常规设施,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运行维护制度,还需研究低影响开发各设施单元和整个系统的效益评估方法,建立反馈机制,不断完善“海绵城市”的构建。5大科技需求第17页/共28页二、研究目标与考核指标(一)研究目标p 紧密围绕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统筹城市建设各环节力量,研发区域性多维控制指标定量技术、高适应性雨水径流调控技术、多目标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高
13、城市化区域水体调蓄技术、长效保障运行维护和评估技术p 提出兼顾总量、峰值和污染控制的定量指标体系和控制标准,获取适用于上海高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不透水面积和低土壤入渗率条件下,各类低影响开发关键技术和组合技术的设计参数、适用条件和运行维护措施p 通过示范工程建设,为上海“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第18页/共28页(1)提出兼顾总量、峰值和污染控制的定量指标体系和控制标准。(2)提出适用于上海的多种低影响开发技术和组合技术的设计参数、适用条件和运行维护措施。(3)编制上海市“海绵城市”技术规范23项。(4)建设2项以上低影响开发技术示范工程。(5)申请相关专利35项。(6)发表标注受本项
14、目资助的论文46篇。(二)考核指标二、研究目标与考核指标第19页/共28页(1)区域性多维控制指标定量技术研究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性研究。基于上海市区域特点,开展不同用地性质地表径流水质水量特性、典型雨型和不同雨强对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效能影响、不同类型土壤入渗率与保水性能等的基础研究。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量化研究。结合上海市降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水环境现状等特点,根据上海市排水防涝总体目标,在成本-效益权衡基础上,提出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径流总量、峰值、污染控制和雨水利用等控制指标的量化值。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多系统标准衔接技术研究。在“海绵城市”建设指标量化基
15、础上,有效统筹建筑小区、绿地、道路、水系等系统,梳理现有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多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衔接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三、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第20页/共28页(2)高适应性雨水径流调控技术研究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径流调控技术筛选。评估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传统低影响开发技术在上海的适用性,结合上海市已有低影响开发工程案例,筛选出适用于上海的雨水径流调控技术。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径流调控新技术研发。通过对现有雨水渗透、调蓄等相关技术的评估,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便于维护为目标,研发可长效运行的渗透模块、调蓄形式和清淤方式等雨水径流调控新技术。p 上海市“海绵
16、城市”建设雨水径流调控多系统技术集成。针对上海市本土特点,在雨水径流调控技术研发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不同控制目标的涵盖建筑小区、绿地、道路和水系的多系统雨水径流调控集成技术体系。(一)研究内容三、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第21页/共28页(3)多目标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研究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筛选。分析国内外不同雨水径流污染源头控制技术在上海的适用性,结合上海市已有资料和工程案例,筛选出适用于上海的雨水径流污染源头控制技术。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新技术研发。针对上海三高一低特点,在现有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基础上,研发初期雨水弃流、旋流分离、原位沉淀/过滤等快速
17、高效的雨水污染控制技术。p 与雨水径流调控耦合的径流污染控制技术集成。在单项技术研发基础上,对不同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同时耦合各类雨水径流调控技术,形成满足区域特点的低影响开发技术集成。(一)研究内容三、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第22页/共28页(4)高城市化区域水体调蓄技术研究p 上海市高城市化区域水体调蓄能力评估。基于上海市土地利用数据、水系数据和特征水位值,对比分析高城市化区域不同等级河道容蓄能力和可调蓄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现状水系结构对调蓄能力的影响。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河道生态化技术研究。为满足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需求,针对不同功能河道,开展适用于上海的生态驳岸、生态滨水
18、区和岸线生态化等技术研究。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多功能水体调蓄技术组合。根据城市水系的功能定位、水体水质等级、水系利用现状,开发满足调蓄、污染控制、景观等多功能的水体调蓄技术组合,探讨提高区域水面率的方式。(一)研究内容三、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第23页/共28页(5)运行维护和长效评估技术研究p 上海市“海绵城市”典型示范工程建设。在适用于上海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量化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研发基础上,选择典型城市区域,开展适用技术的工程示范。p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运行维护技术研究。基于示范工程和典型案例的长期运行,研究相关设施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维护技术,为设施长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p 上
19、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效益评估和反馈技术研究。针对示范工程和典型案例,评估不同雨型和雨强条件下的设施运行效益,并进行定期反馈,与该特定区域的规划目标值对比分析,以验证其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一)研究内容三、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第24页/共28页(1)区域性系列指标定量技术(2)多目标多系统耦合控制技术(3)高适应性低影响开发技术(4)高城市化区域水体调蓄技术(5)长效保障运行维护和评估技术三、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二)关键技术第25页/共28页(1)创新研究和提出兼顾总量、峰值和污染控制的定量指标体系和控制标准(2)创新研发适用于上海特点的兼顾雨水径流调控与污染控制的低影响开发技术(3)创新研究高城市化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水体调蓄技术(4)创新研究“海绵城市”建设设施的运行维护和长效评估技术四、创新点与计划进度(一)创新点(二)计划进度2015年4月2017年4月第26页/共28页敬请批评指正!敬请批评指正!第27页/共28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28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