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力求做到 二是字字落实二是字字落实,以以 为主为主,以以 为为 辅辅(2 2)文言文)文言文“六字翻译法六字翻译法”:信信 达达 雅雅 直译直译 意译意译 留、补、删、换、调、贯留、补、删、换、调、贯知识重温知识重温1信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不随意增减内容。2达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通畅,语气不走样。语气不走样。3雅雅:用简明、优美、富
2、有文采的现代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留留 凡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的词,皆保留不动。例:例:赵惠文王十六年赵惠文王十六年 庐陵文天祥庐陵文天祥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发语词)(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句中停顿助词)(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如:如:夫夫赵强而燕弱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师道师道
3、之之不传也久矣不传也久矣“其闻道其闻道也也固先乎吾固先乎吾”备他盗之备他盗之出入出入与非常也与非常也删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衬词、虚词、偏义副词中无实意的一方词、偏义副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等删去。去。(偏义副词)(偏义副词)(结构助词)(结构助词)换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换成现代汉语。例:例:疏疏屈平而屈平而信信上官大夫。上官大夫。疏远、信任疏远、信任(单换双)(单换双
4、)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害其能。其能。嫉妒嫉妒(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天下天下云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如同云一样如同云一样(名作状)(名作状)调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如宾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语序。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例:主人下马客在船例:主人下马客在船 秦时明月汉时
5、关秦时明月汉时关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互文: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补: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谓语、宾语、介词等)例:例:沛公谓张良曰: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你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衰,三 而竭而竭 。竖子,不足与竖子,不足与 谋。谋。今以钟磬置今以钟磬置 水中。水中。(鼓)(鼓)(鼓)(鼓)(之)(之)(于)(于)(省略主语)(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介词)
6、贯: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翻译。这个这个“贯贯”就是就是“意译意译”。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司马迁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注:注:牛马走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字字落实字字落实留删换留删换文从句顺文
7、从句顺调补贯调补贯你记住了么你记住了么第一步,初读。通过阅读语段或需要翻译的语句,感知文言语句的大致意思。第一步,初读。通过阅读语段或需要翻译的语句,感知文言语句的大致意思。如文言句子(如文言句子(1),通过初读,可以了解该句的大致意思是皇上回答赵王的要求),通过初读,可以了解该句的大致意思是皇上回答赵王的要求,官吏不做违法的事情。,官吏不做违法的事情。【通法通解】初读初译,巧觅关键实词例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8、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译文:(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第二步,初译。文言句子中的大部分实词都用现代汉语中该词常见用义第二步,初译。文言句子中的大部分实词都用现代汉语中该词常见用义或常见义来代替,因此,初步翻译时可以用组词方法来翻译文言句子,如或常见义来代替,因此,初步翻译时可以用组词方
9、法来翻译文言句子,如果组成的词语能够讲通,则说明该词翻译正确;如果讲不通,那么,该词果组成的词语能够讲通,则说明该词翻译正确;如果讲不通,那么,该词翻译不正确。而该词很可能就是该句翻译的关键实词。如句(翻译不正确。而该词很可能就是该句翻译的关键实词。如句(1)通过组)通过组词,可以出现如下:词,可以出现如下:帝(皇帝)曰(说):帝(皇帝)曰(说):“吏(官吏)奉(奉行、奉守吏(官吏)奉(奉行、奉守)法(法律、法典、法令),律(律令、律法、法律)不可枉(冤枉、枉)法(法律、法典、法令),律(律令、律法、法律)不可枉(冤枉、枉法)也,更道(说道)它所欲(欲望、欲念)。法)也,更道(说道)它所欲(欲
10、望、欲念)。”王无复言。该句中王无复言。该句中“枉枉”“欲欲”组词后,在该句中讲不通,因此需要重新考虑其意义。组词后,在该句中讲不通,因此需要重新考虑其意义。当然,一些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生词都可以成为关键实词,当然,一些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生词都可以成为关键实词,成为采分点。成为采分点。【答案】(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例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日:“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
11、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1)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成欲逆击之。韶曰(2)“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选自北齐书,有删节)【答案】(1)尔朱兆在外戕害天下,对内失去善良的人,现在智者不为他出谋划策,勇者不为他效力战斗;历来是不才之人失德失位,贤德者取代他,还有什么怀疑犹豫的?(2)步卒的气势必然有限,眼下积雪已经深厚,迎战不便,不如列阵待守。文言句子翻译中关键实词推断文言句子翻译中关键实词推断
12、5法法1.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如:例1中“道”有多个义项,“道路”“途径、方法”“规律、道理、道义”“主张、思想、学说”“说、讲”等,结合语境分析“更道它所欲”,可知此处的“道”应为“说、讲”的意思。2.联想印证法联想印证法是指运用课本中所学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或运用双音造词,或联想成语中的古义的方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一种推断方法。课本联想法,如“例2”(1)中“不肖失职”中的“不肖”,可联系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语句“臣等不肖愿辞去”,意为“不才、不贤”。双音造词法,如
13、“例2”(1)中“尔朱外贼天下”一句,若要判断“贼”的含意,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戕贼”,“戕”“贼”同义,解释为“伤害”“戕害”。成语联想法,如“例2”(2)中,“不如阵以待之”一句中的“阵”,可以联想成语“严阵以待”,解释为“列阵”。3.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例2”(1)中“不肖失职,贤者取之”两句构成对偶,句中“不肖”与“贤者”处于同一位置,意义应该相对,可推知“不肖”为“不才、不贤”。4.语法推断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
14、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例1”(2)中“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一句中的“蝗”“歌”为名词,在本句中“蝗”与前面的“青州”构成主谓关系,“蝗”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蝗灾”文句不通顺,结合上下文,“蝗”应解释为“出现蝗灾”;同理,“歌”与后面的“之”构成动宾关系,“歌”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歌颂”。5.通假代入法通假代入法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知本字。如“例例2”(1)中)中“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一句中的一句中的“知知”,若,若按照按照“知识知识”“知道知道”“明晓明晓”“了解了解”等意思解释,显然文意不通,联系上下等意思解释,显然文意不通,联系上下文,只有把文,只有把“知知”看作通假字看作通假字“智智”才能讲得通,解释为才能讲得通,解释为“智者智者”才能讲通。才能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