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2、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3、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文言复习文言复习 宋宋 濂濂复复习习步步骤骤1、文学常识2、知识归纳3、文章解读4、古代文化5、课外拓展6、谈谈读书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 宋濂宋濂(13101381)(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为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三大家明初三大家
4、”。明朝初期著。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名文学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开国文臣之首 序,文体名。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是序,文体名。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是一篇一篇 ,其中的,其中的“序序”,并非,并非“序言序言”,而,而是是“”“”的意思。的意思。赠序赠序临别赠言临别赠言嗜(嗜()硕(硕()叱咄(叱咄()俟(俟()负箧(负箧()曳()曳()屣()屣()皲(皲()裂)裂 媵(媵()人)人衾(衾()绮(绮()容臭(容臭()烨(烨()裘(裘()葛()葛()缊(缊()冻馁(冻馁()谒(谒()撰(撰()贽(贽()shsh1 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c
5、h duch dushushus sqiqiyyx xjnjnyngyngqqqnqnxixiyyqiqiggynynniniyyzhzhzhunzhun二、知识归纳二、知识归纳四支僵劲不能动。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同舍生皆被绮绣。日再食。日再食。与之论辨与之论辨“支支”同同“肢肢”,肢体。,肢体。“被被”同同“披披”,穿着。,穿着。“食食”同同“饲饲”,供养,给,供养,给吃。吃。2 2、识别通假、识别通假“辨辨”同同“辩辩”,辩驳,辩驳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无冻馁之患患患动词,担忧动词,担忧名词,忧患名词,忧患3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故故道道故余虽愚故余虽愚
6、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益慕圣贤之道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色愈恭,礼愈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援疑质理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非天质之卑质质至至连词,所以连词,所以副词,特地,故意副词,特地,故意名词,学说名词,学说动词,说动词,说形容词,周到形容词,周到动词,到动词,到动词,询问动词,询问名词,资质,本质名词,资质,本质以以以衾拥覆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以中有足乐者俯身倾耳以请俯身倾耳以请以以是人多是人多以以书假余书假余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之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走送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弗之怠弗之怠介词,用介词,用连词,因为连词,因为连词,而连词,而介词,因为介词,因为 介词,拿、把介词,拿、把连词,来连词,来助词,的助词,的代词,指借的书代词,指借的书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否定句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指抄书代词作宾语前置,指抄书4 4、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9)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或遇其叱咄 (11)卒获有所闻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古义:最终今义:士兵5 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6、重点翻译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3、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
8、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往,曾经赶到百里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译:隆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我)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译: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了。1 1、思考、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以中有足乐者”,依靠精神的力量,依靠精神的力量3、作者自叙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自叙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谓余勉乡人以学
9、者,余之志也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123455、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未讲大道理,、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未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1.文体知识。文体知识。【序】也作“叙”或“引”,类似今日的“引言”“前言”。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也可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或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唐初,亲友离别之
10、时会互相赠言规勉,于是又有了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等。四、古代文化 在中国古代,古人的年龄并不用具体的数字体现,而是使用其他的称谓来指代。不同的年龄,对应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也沿用到了今天。垂髫: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头发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始龀:始龀:按照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始龀”就成了换牙年龄小孩的代称。总角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的少年(古代将头发分成左右两半,在头顶上各扎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羊角”)。豆蔻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
11、,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花甲是六十岁。古稀古稀是七十岁。耄耄(mo(mo)耋)耋(di)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期颐指一百岁。2.2.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3.古代教育古代教育【太学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设国子学(监监 ),),或两者
12、同时设立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入学的入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如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如:东阳马生君则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流辈甚称其贤。【司业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副校长大学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如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如:有司业、博士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为之师。【诸生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
13、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及例生等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及例生等,统称诸生。如统称诸生。如:今诸生学于太学。今诸生学于太学。4.古代官职名称。古代官职名称。【博士博士】古代官名。六国、秦汉时古代官名。六国、秦汉时,为了掌管书籍文典、为了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而设的官职。西汉时有职掌礼仪的太常博士通晓史事而设的官职。西汉时有职掌礼仪的太常博士,汉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唐代有太学博士、国子博士、律学博唐代有太学博士、国子博士、律学博士和算学博士等士和算学博士等,这些都为教授生徒的官职。如这些都为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有司业、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
14、士为之师。5.5.称字。称字。【字字】又称又称“表字表字”,”,古人名、字有别。男子二十岁举行古人名、字有别。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冠礼(结发加冠结发加冠 )取字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结发加结发加笄笄 )取字。称呼平辈或尊辈的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取字。称呼平辈或尊辈的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在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尊辈也可称呼晚辈的字尊辈也可称呼晚辈的字,以表示对晚辈的尊以表示对晚辈的尊重。如重。如:东阳马生君则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在太学已二年。五、拓展阅读五、拓展阅读【甲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15、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 【乙乙】
16、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
17、以来相传之家风。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有删改,有删改)【注释注释】自持:自我克制,保守操守、修养。自持:自我克制,保守操守、修养。约:贫困。约:贫困。寄居寄居 同同“披披”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因为因为 只,仅仅只,仅仅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分)(1)寓逆旅寓:寓逆旅寓:(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被:(3)腰白玉之环腰白玉之环 腰:腰:(4)以中有足乐者以中有足乐者 以:以:(5)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但:但: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
18、以贪图奢华,不可以养成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图奢华,不可以养成懒惰的习惯。懒惰的习惯。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分)(1)余则余则缊缊袍敝衣处其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略无慕艳意。(2)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 有羡慕有羡慕(他们他们)的意思。的意思。通过与通过与“同舍生同舍生”的对比来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的对比来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2分分),同时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同时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19、(2分分)。15【甲甲】文中写文中写“同舍生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的目的是什么?(4分分)勤俭自持,能吃苦勤俭自持,能吃苦(或刻苦或刻苦)16【甲甲】【】【乙乙】两段选文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两段选文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佳作,他们都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辈的佳作,他们都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2分)分)1 1、刻苦求学成语故事、刻苦求学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孔子晚年读易易)悬梁刺股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战国苏秦的“锥刺股锥刺股”,汉朝孙,汉朝孙敬敬 “头悬梁头悬梁”)囊萤映雪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晋车胤和孙康)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西汉
20、匡衡)(西汉匡衡)画荻教子画荻教子(欧阳修)(欧阳修)划粥断齑划粥断齑(范仲淹范仲淹)2 2、劝学诗句、劝学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岳飞的满江红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出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出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劝学劝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治学名联韩愈的治学名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民间流传的出自民间流传的警世贤文警世贤文 古人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想学有所成,想成就一番事业,不经一 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追思古人那凿壁偷光的专心,闻鸡起舞的恒心,悬梁刺股的决心,以中足乐的真心.放眼今朝,疫情肆虐,中考在即,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自己今天的学业呢?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