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桃花源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一、(2019(2019 年重庆市年重庆市 B B 卷中考题)卷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2、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阡陌交通( ) 便要还家(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12. 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 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
4、: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甘:美味,以为甜美。 【答案】 9. (1). 交错相通 (2). 同“邀”,邀请 (3). 沿着、顺着 (4). 做标记 10. (1)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 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11. C 12. 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 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 词多义的理解。注
5、意:交通,交错相通。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 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1 题详解】 C 项理解错误。“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这里的人不想出去,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由内容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 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知两文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 民风淳朴的社会。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 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 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
7、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 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 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 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 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 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
8、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 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 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 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 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 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
9、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链接材料】 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 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二、二、(2019(2019 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6 题。(18 分) 【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10、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11、汉,无论魏晋。此 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共 4 分,每小题 1 分) (1)选贤与 能( ) (2)不独子 其子( ) (3)屋舍俨然 ( ) (4)寻 病终(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4 分,每小题 2 分) (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 【甲】
12、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 分) 15.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3 分) 16. 【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4 分) 【答案】 12(1)同“举”,选拔 (2)以为子 (3)整齐的样子 (4)随即,不久 13(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一点 1 分) 15.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
13、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16.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 分) 【乙】文“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据【甲】 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 “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1 分) 【甲】 文侧重于议论(1 分)【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1 分)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1)“与”(j)是通假字,“与”同“举”,选拔;(2) “子”是意动用法, 解释为“以为子”;(3)“俨然”指“整齐的样子”;
14、(4)“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随即, 不久”。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遵循“信、达、雅”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第(1)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中的“货”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理解为“对于货物”, “恶”是“憎恶”的意思;第(2)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乃”意思是“竟然”,“无论”是 古今异义词,理解为“不用说,更不必说”。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文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15、,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讲的是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男有分, 女有归”讲的是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讲的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所以大同社会包含了上述三方面的内容。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文章可知,桃源人的生活安定、和平、幸福,所以当听 渔人讲述了外面世界的情况之后,桃源人既为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桃源外的人 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叹惋。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分析的能力。第 1 小问:大道之行也中“天下为
16、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先总体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特征,后面再进行具体阐述;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就是对大同社会 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所以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第 2 小问:大道之行也 以阐述大同社会的特点为主,表达方式侧重于议论;桃花源记主要记叙了渔人的所见所闻,表达方式 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三、三、(2019(2019 年辽宁中考真题)年辽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17、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武陵人捕鱼为 业 为:_ (2)欲穷 其林 穷:_ (3)鸡犬相闻 闻: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完成下面的图表。(每空不超过 4 个字) 【答案】 1 (1)作为 (2)尽 (3)听见 2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3逢桃林 入洞口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
18、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武陵人捕鱼为业”翻译为“武 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为”意思是“作为”。“欲穷其林”翻译为“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穷” 意思是“穷尽”。“鸡犬相闻”翻译为“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闻”意思是“听到”。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 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句中“鲜美”意思是“鲜艳美丽”,“缤纷”意思是“繁多的样子”。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文中武陵人
19、先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接下来“忽逢桃花林”, 出于好奇,他“复前行,欲穷其林”;溪水在桃花林发源的地方到了尽头,于是“便得一山”;武陵人“便 舍船,从口入”;在狭窄的山洞中走了几十步,变得“豁然开朗”,渔人到达了桃花源。据此概括作答。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 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 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 了船
20、,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 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 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四、(四、(20182018 年辽宁铁岭中考题)年辽宁铁岭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 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2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 外人道。”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南阳刘驎之,高率 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人名)将尽訏谟之益, 征为 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 甚厚。驎之闻 命,便升舟,悉 受所饷,缘 道以乞 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 见冲,因陈 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 所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率:率直。尽讦漠(x m)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贶(kung):赐予。乞:这 里指“赠送”。陈:陈述。翛(xio)然:洒
22、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9.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 村中闻 有此人 骥之闻 命 B. 悉 受所饷 悉 如外人 C. 缘 道以乞穷乏 缘 溪行 D. 不足为 外人道也 征为 长史 10. 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11. 【乙】文中刘驎之被征为长史,期间他做了哪些事?(用原文回答) 【答案】 9、D 10、(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2)碰到自己缺衣少食时,村中人也同样帮助他。 11、悉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一见冲,因陈无用,脩然而退。 12、两人都洁身自
23、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但在【乙】文中刘辚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 世情怀。 【解析】 【9 题详解】 D 加点词意思不同。前者“对”,后者“担任”。A 听说。 B 都。C 沿着。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 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 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要”:通“邀”,邀请。“设”:置办。 “值”:正碰上。 【11 题详解】 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
24、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乙文中 刘驎之被征为长史期间做的事可直接提取“悉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一见冲,因陈无用,脩然而退” 作为答案。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 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 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 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甲】译
25、文: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 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 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 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 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 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
26、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乙】译文: 南阳人刘驎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歧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 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效益,就聘刘驎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刘 驎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 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住了多年, 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五、(五、(20182018 年江苏新洋第二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年江苏新洋第二实验学校中
27、考模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述,不复得路。 7.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此中人语云 卒中往往语 D.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 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答案】 7. A 8.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9. 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
29、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解析】 7.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 项中的“异”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异”;B 项中 的“属”的意思分别为“类”和“通嘱”;C 项中的“语”分别是“告诉”和“谈论”;D 项中的“向” 分别是“从前的,旧的”和“假如”的意思。故选 A。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 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 多
30、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在此题中,要注意“阡陌、交通、闻”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评价。作答时要从时代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 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运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 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战乱不断的东晋末年能提出这样的“理想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有 其积极意义。但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空想。据此 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31、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 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 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 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 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 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
32、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 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 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 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 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
33、村 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 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 的路了。 六、六、 (2018(2018 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 (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 16-19 题。(10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34、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35、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 (3 分) 示例: 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 “发现桃花源一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 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2 分) 19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2 分) 【答案】 16. 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
36、为“全、都”。(答 “悉”“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 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久”。“处处 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 17. (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18. 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19. 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把握,针
37、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 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 能够灵活运用。如:字同意不同(一词多义),“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 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 均为“全、都”。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
38、率领、妻子、绝境。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结合本文的学习,把出自本文的成语按要求写出两个即可。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作者对桃花源人生活的描绘,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们自力更 生,丰衣足食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追求。 七、七、(20172017 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4 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39、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40、遂无问津者。 愚溪诗选(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 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 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 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 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
41、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 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 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断断: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 愚溪之上
42、/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延:邀请 B诣 太守,说如此 诣:到 C以予故 ,咸以愚辱焉 故:缘故 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 世 利:利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部分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 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 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
43、蠢,并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 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答案】 (1)B (2)D (3)D (4)(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 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
44、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 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愚溪上面买了 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己有,称它为愚泉B 选项正确 (2)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 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A句意: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延:邀请解释正确 B句意: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诣:到解释正确 C句意:因为我的
45、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故:缘故解释正确 D句意: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利:使动用法,使得利解释不正确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 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结合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可指,D 项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错误。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注意“向”,旧 的,原来的;“志”,做标记。句意为:(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 上)处处标上记
46、号。第二句话,注意“入”,沿着;“得”,发现句意为: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 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八、八、(20172017 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9-10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倾斜词的意义相同?(2 分) A便舍船,从口入入 竭其庐之入入(捕蛇者说) B复行行数十步 行行深山巨谷中(送
47、东阳马生序) C屋舍舍俨然 舍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之属 辍耕之之垄上(陈涉世家) 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2 题。 浮图 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 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 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迨淮海 纳土 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 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
48、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浮图,僧人。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译文: 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译文: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 分) 答: 【答案】 9B(2 分) 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 想生活的向往之情。(3 分) 11.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2) 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2 分) 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2 分)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 句意: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入:进入; 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入:收入。 B 句意: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行:走;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行:走。 C 句意:房屋整整齐齐。舍:房屋;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舍:舍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