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 专题01《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原卷版).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1241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 专题01《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 专题01《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一、作者作品 1.本文选自 , 陶渊明(公元 365427 年), 字 , 一字名 , 世称 , 自号 “ ” 。 诗人,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 有 等。 二、二、课文课文内容内容概括概括。 本文写于公元 421 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 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 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

2、生的。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 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 至 3 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 2 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 3 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 至 5 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三、三、字音字形字音字形 豁( )然开朗 屋舍( )俨( )然 阡( )陌( )交通 黄发垂髫( ) 妻子邑( )人 间( )隔 语( )云 诣( )太守 刘子骥( ) 四四. .词语汇总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一)

3、重点词语。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甚异之 4、豁然开朗 5、俨然 6、阡陌交通 7、黄发垂髫 8、怡然自乐 9、具答之 10、咸来问讯 11、率妻子邑人 12、绝境 13、不复出焉 14、无论魏晋 15、延至其家 16、处处志之 17、欣然前往 18、无问津者 19、便扶向路。 扶: ;向: 20、 便要还家。 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2、欣然规往 23、寻病终 (二)通假字(二)通假字 “要”通“ ”, 。 “具”通“ ”, 。 (三)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 (1)林尽水源 (2)渔人甚异之 (3)复前行 (4)欲穷其林 (5)不复出焉 (6)处处志之 (7)未果 (四)古今异

4、义(四)古今异义 (1)无论 (古义: 今义: ) (2)妻子 (古义: 今义: ) (3)绝境 (古义: 今义: ) (5)鲜美 (古义: 今义: ) (6)交通 (古义: 今义: ) (7)不足 (古义: 今义: ) (8)仿佛 (古义: 今义: ) (五)一词多义。(五)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2)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3)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4)闻: 鸡犬相闻 闻有此人 (5)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zh)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6)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7)遂: 遂迷,不复得路 遂与外人间隔 (六)重点虚词。

5、(六)重点虚词。 1.之: (1)忘路之远近 (2)闻之,欣然规往 (3)处处志之 (4)渔人甚异之 2.其: (1)欲穷其林: (2)其中往来种作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五、特殊句式: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例如: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省略宾语。例如: 问(渔人)所从来

6、,便要(渔人)还家.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六、重点语句翻译。六、重点语句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七、理解默写七、理解默写 1、描绘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2、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4、描写桃

7、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风尚的语句: 6、最能突出桃源人生活幸福美满、恬淡自足的语句是(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7、表现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8、“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的原因是: 八、内容理解八、内容理解 1.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什么?(用原文) 3.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哪些?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5.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6.桃源中人“不复出”的原因是什么?

8、 7.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8.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 9.作者虚构桃花源的目的是什么? 10.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至少三个) 九、文章主旨九、文章主旨 本文虚构了一个 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 的 ,反映了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 风淳朴;这里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 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十、写作手法十、写作手法 1.虚实结合的写法 文中桃源内外的景物,村中的风俗人情都是通过渔人的观察和感觉或借助渔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而 文章开头写他“忘路之远近”,临末又写他“遂迷,不复得路”是要通过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描述,暗示读 者这里所写的世外桃源是一个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 2.巧妙的景物描写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段景物描写引起渔人的兴趣,激发了 他的好奇心,使他产生“欲穷其林”的动机,从而有可能偶然发现这片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土。而且,这 美丽的桃花林景色,也从旁烘托,令人想象桃花源里环境景色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 专题01《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原卷版).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