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4).doc

上传人(卖家):可多人 文档编号:412574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名比的意义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学科数学学段高段年级六年级授课日期2017.1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第48-49页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

2、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值的概念,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让学生议一议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并学会求比值。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究中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比

3、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建立比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流程示意一、 创设情境,感受同类量的比,初步体会比和除法的关系。二、借助线段图,感受不同类量的比。三、借助糖水,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四、借助生活中的比,巩固比的意义五、总结全课,提升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同类量的比,初步体会比和除法的关系。1. 出示图片,引发学生思考。(1)激趣学校要在校门口布置一个展板,介绍学校老师的情况,要交一张照片,我就选了这张。这张有点小,需要放大一下。(出示变形的)你们觉得怎样? 追问:怎么变形了?(出示不变形的)你们觉得这张怎样?追问:怎么没变形?小结:看来照片变不变形与照片的长和宽

4、有关系,咱们一起看看?(2)深入思考(出示带数据的照片)大家再从数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研究,照片背后又存在着怎样的秘密?(3)交流想法。不变形的监控:观察这些不变形的照片长和宽,你发现了什么?变形的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发生变化,结果变了。2. 沟通除法和比的关系。(1)一种新的形式表示,像32就可以写成3:2。中间像冒号一样的符号叫做比号,你能把黑板上的这些除法关系写成这样比的形式吗,自己写一写?(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二、借助线段图,感受不同类量的比。

5、1(出示线段图)体会不同类量可以写出比。看看这个线段图,你能说出比吗?(1) 监控:同类量比和不同类量比(2)追问:第一组中两个量的单位相同都是长度单位,所以可以比,而这道题中的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怎么也可以比呢? (3)监控:这一列表示的是什么?(路程)这一列表示的是什么?(时间),路程除以时间就是谁在和谁比? 2.揭示比的概念我们借助设计照片、线段图来学了比,你们认为什么是比?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概念)三、借助糖水,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1出示:(1)这里有比吗?如果是一杯糖水,还能说出比吗?2下面哪杯糖水和这杯水一样甜()过渡:在照片变不变形中有比,糖水中也有,比的应用真的很广泛呀,咱

6、们看看这是什么,这里有比吗?其实就在我们身上也有存在比你们知道吗?四、借助生活中的比,巩固比的意义1.介绍身体中的比2黄金比五、总结全课,提升认识。1.出示大庆油田图片2,学生谈感受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课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照片是否变形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设计形象而又蕴含一定的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

7、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意在节省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值的求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计算机课件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4).doc)为本站会员(可多人)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